日本高調重提英文名改序 專家:系東方意識覺醒

2020-12-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澎湃新聞網

日本政府日前向國際媒體提出一項請求,希望將首相安倍晉三姓名的英文表述,按照日本人名的順序翻譯成「姓·名」的形式,即:「安倍晉三(Ade Shinzo)」,而不是按照歐美「名·姓」的表述方式寫成「晉三安倍(Shinzo Abe)」。

包括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內的日本政府官員先後發言稱,希望更改日本人名英文順序。日本文部科學省國語課負責人小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19年前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場審議會,就已正式提出希望更改日本人英文名順序,只是現在再度被國會議員提出來。」

對於這一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先後駐札幌、福岡、大阪任總領事的王泰平對記者評價說,「這是日本回歸亞洲、東方意識覺醒的表現,是個好現象」。

「姓·名」順序19年前就被提出

據日媒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相柴山昌彥此前在記者會上說,日本文部科學省將再次向中央政府機關、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媒體等傳達一個二十多年前就開始被討論、19年前正式被提出的建議,希望改變日本人英文姓與名的先後順序,把姓放在前,名放在後。

隨後,河野太郎同樣提及日本國語審議會的建議,說「希望把安倍晉三寫作Abe Shinzo」。

據小澤透露,早在1993年,當時的文部科學相在一場圍繞「日語與國際社會」問題的討論上就曾提及了日本人姓名的英文表述方式的議題。

在2000年,日本國語審議會正式提出將日本人的英文名表述按照「姓·名」的順序進行的方針。「雖然是19年前的事,但現在再次被國會重視起來了。」小澤強調。

日本文部科學省下設日本文化廳官網公布的上述審議會的記錄寫道,「在用英文表述日本人姓名時,按照歐洲的習慣方式將本來的『姓·名』順序顛倒寫成『名·姓』的慣例,從明治時代就開始了,現在仍被廣泛使用。日本國內的英文新聞、英文教材將日本人姓名按照『名·姓』的形式進行表述的也比較多......然而,近年來已經聽到很多意見,認為應該以原始的『姓·名』形式書寫(英文名)。」

不過,小澤指出,當年文部科學省提出的希望以「姓·名」順序寫英文名的提議並沒有強制性。事實上,以「提高本國文化存在感、保護促進本國文化多樣性、提高日本軟實力」為戰略目標的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的上述建議,一直未能獲得廣泛應用。柴山昌彥對媒體稱,連自己名片上的英文名都是名在前姓在後,他表示「很遺憾」。

回歸亞洲、東方意識覺醒

今年以來,日本政府一反常態。外相河野太郎就已多次呼籲改變英語表述中姓和名的順序。他曾於今年3月透露,日本外務省將考慮在官方文件中作出更改,包括護照。他4月在日本國會的一場答辯中說,應該首先在政府層面統一意見,才能呼籲民間照做。

當下,日本政府高調地往事重提,時機值得關注。河野太郎對此並不諱言,他在記者會上指出,令和時代已經到來,日本將於下月主辦G20峰會,希望藉此次峰會以及2020年東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重大國際活動之機推動上述計劃。

在王泰平看來,這一變化印證了日本想要回歸為一個東方的、亞洲的國家的期望。

自明治維新開始,在西強東弱的大背景下,「脫亞入歐」的日本崇拜學習西方,甚至有段時期日本人還主張去掉漢字完全用英文來標註日語。不過,王泰平指出,當前的時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川普上臺以後日美關係發生很多變化,現在日本希望跟亞洲國家,包括中國改善關係、發展關係,且釋放出很多積極信號。日本正在慢慢轉變。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大背景下,日本不再以西方的表達方式為榮,而是強調自己是東方人。因為歸根到底日本還是東方的,這與亞洲意識喚醒是有關係的。」王泰平強調。

不過,就更改英文名順序一事,在外相河野太郎及部分議員呼籲儘快推行的同時,也有官員表達了顧慮。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1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應慎重對待此事。他稱,「(修改順序)有許多需要考慮的要素,比如到目前為止使用英文的慣例等,也要考慮可行性。」

日本富士電視臺(FNN)報導稱,從明治時代就開始的慣例已被廣泛運用於日本社會。該媒體的街頭採訪中,很多普通日本人也對修改英文名順序並不抱有積極態度。一名20多歲白領稱「改變名字順序直到被廣泛運用,這個過程很麻煩」。另外一名製造業員工表示,「更改人名順序的話,我們就要更改郵件地址,還必須通知客戶,很浪費時間。與其在這上面花時間,希望能做一些其他有用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時隔19年日本高調重提英文名改序,專家:系東方意識覺醒
    對於這一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先後駐札幌、福岡、大阪任總領事的王泰平對澎湃新聞評價說,「這是日本回歸亞洲、東方意識覺醒的表現,是個好現象」。事實上,以「提高本國文化存在感、保護促進本國文化多樣性、提高日本軟實力」為戰略目標的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的上述建議,一直未能獲得廣泛應用。柴山昌彥對媒體稱,連自己名片上的英文名都是名在前姓在後,他表示「很遺憾」。回歸亞洲、東方意識覺醒今年以來,日本政府一反常態。外相河野太郎就已多次呼籲改變英語表述中姓和名的順序。
  • 日本高調重提英文名改序,專家:是回歸亞洲表現
    對於這一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先後駐札幌、福岡、大阪任總領事的王泰平對澎湃新聞評價說,「這是日本回歸亞洲、東方意識覺醒的表現,是個好現象」。事實上,以「提高本國文化存在感、保護促進本國文化多樣性、提高日本軟實力」為戰略目標的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的上述建議,一直未能獲得廣泛應用。柴山昌彥對媒體稱,連自己名片上的英文名都是名在前姓在後,他表示「很遺憾」。回歸亞洲、東方意識覺醒今年以來,日本政府一反常態。
  • 日本平面設計二巨匠:見證「日本設計與東方的覺醒」
    永井一正、粟津潔、田中一光、勝井三雄和福田繁雄等,都是日本戰後第二代平面設計師的代表。什麼是日本?成為什麼樣的日本人?日本的設計與自我設計成了他們最關鍵的命題,於是多樣化、批判性、個性化成了新的趨勢。用田中一光的話說,這是日本「設計的覺醒」。如果說,1945年是新舊日本分離的一年。
  • 神話的起源,神話——人類意識覺醒的產物
    大家好,我是小編劉鑫,今天和大家來探討一下神話的起源,神話——人類意識覺醒的產物。「神話」系外來詞,英文為「Myth",源於拉丁語「Mythos",原意指那些產生於原始社會的口傳故事。學術界傳統意義上的神話,特指上古(原始)神話。
  • 意識在自我參照中覺醒
    意識與自我定義相關,探究意識看似無法突破,但在生物學領域,似乎越來越接近對意識的研究,生物被視為一個機械系統,感官將客觀轉化為主觀,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感覺,將外界運動轉化為體內情緒,從而把物理世界抽象到精神維度。
  • 海賊王,惡魔果實的4種形態,可自我覺醒,還能擁有意識?
    不僅可以擁有意識,而且還能自我覺醒?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溫馨提示,記得全看完哦,不然你會錯過細節的,感謝大家,愛你們。第三種形態,賦予武器意識惡魔果實還有一種形態就是和武器結合,這種形式也非常的常見,在海賊王中出現了多次,比如老沙篇的時候,Mr.4的武器就是一個吃了犬犬果實的獵槍。司法島篇上,斯潘達姆使用的配件是吃了象象果實的刀。
  • 讀《帕西法爾》體驗意識靈性的覺醒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遇到挫折和各種挑戰,從自責和自省中領悟到慈悲,開始尋求救贖,直至自我覺醒,就是魯道夫.施坦納說的意識靈性的覺醒,青少年體驗到意識靈性覺醒才能開啟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 這個故事似乎是在講一個男孩的成長曆程,但從精神層面,沒有性別之分。
  • 本土電音IP來襲 魅力東方覺醒音樂節進駐成都
    2020年1月14日,CEA魅力東方覺醒音樂節在成都瑞吉酒店召開啟動發布會,正式宣布由上海騰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BHM深圳市兄弟時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聯發展(0264.hk)聯合主辦的2020CEA魅力東方覺醒音樂節落地中國四川成都市武侯區。將於2020年4月18、19日在天府芙蓉園舉辦。
  • 從父權社會的壓制,到現代「性別歧視內化」,是女性意識的覺醒
    其實"厭女症",英文寫作"Misogyny"。miso-是一個前綴詞根,來源於希臘語misein,即為"hate";有憎恨之意,gyn源於希臘語"gyne",指"女人"。一般人常常認為,"厭女症"和"直男癌"掛鈎,是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男尊女卑意識幾千年灌溉浸染之後的結果。
  • 一個人變強,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
    一個人變強,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其實你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假如現在你沒有了依靠,又該如何?自己會怎麼做,不用猶豫,去做吧,這就是變強的開始。當你意識覺醒的時候,在一次次堅定自己信念時,你就走在了變強大的路上。
  • 從小鮮肉到「小狼狗」,桃色詞彙流行是女性性別意識的覺醒嗎
    二〇一三壬辰龍年,熱衷於給人分門別類做交際攻略的日本開始流行貓犬分類,「犬系男子」在女性群體中大受歡迎。日本人將狗的特徵安在男性身上,列舉出「犬系男子」的諸多特徵,例如聽話、忠誠、熱情、有活力、陪伴感強,等等,並將「犬系男子」進一步劃分為既是戀人又是朋友的「小型犬」,認真到略顯頑固卻又值得信賴的「日本犬」,投桃報李、有人情味的「大型犬」,張飛繡花式的「格鬥犬」四種類型。
  • 【東方啥都聊】東方作品的英文標題(二)
    隙間直通車:【東方啥都聊】東方作品的英文標題
  • 東方美學當代化與國際化的會通
    呂元明《日本文學史》論述了日本美學十大範疇(如真言、物哀、幽玄、豔情、餘情、意氣、可笑等);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則史論結合,翔實地描述了日本審美文化與文學的關聯域。東方國別美學譯著包括:[日]安田武、多田道太郎編《日本古典美學》;[印]帕德瑪·蘇蒂《印度美學理論》;[埃及]穆罕默德·高特卜《伊斯蘭藝術風格》等。上述中文成果,迄今仍屬中國學者研究東方美學和文藝思想的主要參考文獻。
  • 意愛笑,「我」人類主體意識的覺醒
    二是死亡意識。《聖經》伊甸園中,亞當夏娃因為偷吃了智慧之果,意識到了自己沒穿衣服,而覺得羞恥,違背上帝的意願,最終被趕出了伊甸園。同時作為懲罰,人類將不能永生。可以說,在人類沒有意識到「我」的時候,人類還意識不到羞恥和死亡,但其實羞恥和死亡一直存在。
  • 《青春有你》首舞臺獲贊 覺醒東方訓練生實力強勁
    1月21日晚,青年勵志綜藝《青春有你》首播,覺醒東方四位訓練生何昶希、馮俊傑、陳佑、丹尼爾登上夢寐以求的舞臺,為夢想而奮鬥。覺醒東方訓練生首舞臺獲贊 融入中國風元素十分吸睛1月21日晚,青年勵志綜藝《青春有你》首播,覺醒東方的四位訓練生何昶希、馮俊傑、陳佑、丹尼爾率先登上舞臺進行表演,四位身高平均183cm的訓練生一出場便吸引住了全場的目光,西裝筆挺彰顯出少年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氣質。
  • 孩子說「不」其實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她的意識裡,出現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順序,她有自己的想法,拒絕我給她安排的事,並且告知我她要做什麼。」的覺醒。自我意識也稱自我,指的是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自我意識覺醒」的覺醒,父母不應該過於焦慮,而是應當更加注意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 歷史學2016考研近代史核心知識點:民族意識的覺醒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還只是少數人有朦朧的民族覺醒意識。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識的覺醒。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對中國人的刺激極大。梁啓超指出:「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接踵而來的瓜分狂潮,更使中華民族的各階級、各階層普遍產生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
  • 9歲,自我意識的覺醒
    九歲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來自自我意識發生重大變化。她們的」幼兒」階段已經結束,正過渡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Rudolf Steiner說「九歲這一年孩子正在經歷著完全的改變,此時對精神和肉體而言,皆正面臨重大轉型。」孩子在5歲以前,她的意識如夢境一般,外在與內心世界不分。她們了解外在事物的管道並不是透過「觀察」而來,而是透過無意識的模仿。
  • 從MISS YOU AILINNA 品牌理念中,窺探女性意識的覺醒
    從MISS YOU AILINNA 品牌理念中,窺探女性意識的覺醒 從MISS YOU AILINNA 品牌理念中,窺探女性意識的覺醒 2020-09-07 15:53:27  來源:北國網
  • 《82年出生的金智英》:女權意識覺醒的小說,女孩的情感史
    這篇文章我從女性意識覺醒與女孩的感情史這兩大主題來闡述這本小說作者想要傳達給大家的思想。1.何為女性覺醒意識?此外:金智英的女權覺醒意識還包括,當主考官問她關於:假如男顧客要想要揩油的時候,作為面試者該如何去應對?金智英的回答是:「我將婉轉地拒絕這個顧客的非禮。」這足以見證了金智英的情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