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無恥的東京審判:一共28名甲級戰犯,最後竟逃掉了21人,都是因為這個國家!

2021-02-18 扒妹娛你

【文章來源:網絡   版權聲明: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niu78niu】。

國際檢察處在1945年底先後分批逮捕了一百餘名的日本主要戰犯(「甲級戰犯」),對他們進行了普遍的偵訊,錄取了大量的口供,並且在偵訊過程中還以「罪嫌不足」為藉口擅自陸續釋放了好幾名犯人。

同時,對這近百名在押戰犯的罪行,檢察處從法庭檔案室裡堆積的大量日本政府檔案以及各盟國送來的許多文件中辛勤地做了一番挖掘、整理的工作。此外,對個別戰犯的罪行還有重點地派員到外地進行過一些實地調查和證據採訪。

因此,到了1946年開春,檢察處對於所有在押的甲級戰犯們的歷史、地位和罪行已經摸出了一個初步輪廓,對於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也有了一個大體上的了解。他們此時所掌握的材料勉強夠初步草擬起訴書之用。

但是在草擬起訴書之前,有一個先決問題,那便是:在這許多在押的甲級戰犯之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哪些人應該首先作為被告起訴,提請法庭列為第一案去審理?

顯然,把全體在押戰犯都包括在一個案件中去起訴受審是不適宜的。那時正在開庭的紐倫堡國際法庭,其受審的被告德國首要戰犯也不過二十二人;而紐倫堡所審理的案情比東京法庭將審理的卻簡單得多,犯罪的年代也短一些。

因此,國際檢察處遂決定首批受審的人數應以紐倫堡受審的人數為標準,即使稍微有所增加,亦不應超過三十名。

另外一個先決問題便是:在控訴被告們的犯罪行為時,其犯罪年代應從什麼時候算起?到什麼時候為止?對於犯罪行為應算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為止,檢察人員是一致同意的。對於犯罪行為應從什麼時候算起,他們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意見,發生過嚴重的爭執。

有些人說:遠東國際法庭審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犯們的罪行,而日本對外侵略之所以變為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是由於日軍偷襲珍珠港。進而引起它對一系列國家的戰爭,所以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應該作為犯罪日期的起點。

有的人說:日軍之所以偷襲珍珠港以及隨之而來的對一系列太平洋國家作戰,都是為了要解決它對中國的戰爭,前者不過是後者的繼續和延長,因此,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應該被認為是犯罪日期的起點。

又有人說:1937年盧溝橋事件不過是1931年9月18日日軍侵佔瀋陽和開始吞併滿洲(中國東北四省)的繼續和延長,事實上中日戰爭自那時起便已開始因此「九·一八事件」應該被認為是犯罪日期的起點。

更有人說: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所以發生,其導因是1928年4月日軍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事件,從那時起日本侵佔全中國的企圖便已暴露無遺,而中日實際敵對狀態那時便已發生,是故正本清源,被告戰犯們的犯罪日期應從1928年算起。

最後的這個主張無疑地是比較正確的,合乎邏輯的。從中國人的觀點來說,也還算差強人意的。當然,這個日期還可以推得更久遠一點,但是推得太久遠了,提證是有困難的。

國際檢察處經過鄭重考慮和辯論之後,便決定採取最後的這一主張,因而對日本戰犯們提起控訴的犯罪行為是從1928年(皇姑屯炸案)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總共約十七年的光景。

在起訴對象的人數(約二十至三十人)和犯罪的時期(約十七年)兩個問題決定之後,檢察處面臨的另一個更困難的問題便是:哪一些在押的甲級戰犯應該首先被起訴?換言之,哪二三十名甲級戰犯應該被挑選出來作為第一案的被告,使其首先在遠東國際法庭受審?

巨魁如東條英機之流,大家是毫無異議的。但是對於比較次要的人物,各人卻有不同的意見。

例如,蘇聯陪席檢察官自始便堅決主張鯰川義介(貴族院議員,滿洲重工業日產社社長)和中島知久平(中島飛機之創始人,歷任商相、鐵相、軍需相)應該列名為第一批受審的被告。

但是季楠檢察長未予同意,因為鯰川和中島都是日本的大企業家、大資本家,而袒護財閥和資本家,自始便是美國政府的既定政策。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評述鄉古潔(三菱重工業社社長)被突然釋放時便已經提到過。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爭辯,季楠最後決定挑選下列二十八人作為第一批起訴的被告(其順序是按照其姓氏的英文字母的先後順序排列的):

1.荒木貞夫(ARAKI,Sadao)

2.土肥原賢二(DOHIHARA,Kenji)

3.橋本欣五郎(HASHIMOTO,Kingoro)

4俊六(HATA,Shunroku)

5.平沼騏一郎(HIRANUMA,Kiichiro)

6.廣田弘毅(HIROTAKoki)

7.星野直樹(HOSHINO,Naoki)

8.板垣徵四郎(ITAGAKI,Seishiro)

9.賀屋興宣(KAYA,Okinori)

10.木戶幸一(KIDO,Koichi)

11.木村兵太郎(KIMURA,Heitaro)

12.小磯國昭(KOISO,Kuniaki)

13.松井石根(MATSUI,Iwane)

14.松岡洋右(MATSVOKA,Yosuke)

15.南次郎(MANAMI,Jiro)

16.武藤章(MVTO,Akira)

17.永野修身(NAGANO,Osami)

18.岡敬純(OKA,Takasumi)

19.大川周明(OKAWA,Shumei)

20.大島浩(OSHIMA,Hiroshi)

21.佐藤賢了(SATO,Kenryo)

22.重光葵(SHIGEMITSV,Mamorw)

23.島田繁太郎(SHMADA,Shigetaro)

24.白鳥敏夫(SHIRATORI,Toshio)

25.鈴木貞一(SUZUKI,Teüchi)

26.東鄉茂德(TOGO,Shigenori)

27.東條英機(TOJO,Hideki)

28.梅津美治郎(UMEZU,Yoshijiro)

這二十八名戰犯絕大多數都是在1945年底先後被捕的,早已被羈押在巢鴨監獄。但是其中有四個人情況並不是那樣。他們是:重光葵、梅津美治郎、板垣徵四郎、木村兵太郎。


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是日本的投降代表。

1945年9月2日盟國代表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受降儀式的時候,他們二人分別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營在日本投降書上簽了字。因此,盟軍總部對他們多少有些「好感」,或者至少認為對他們應該有點「照顧」

所以,在四次逮捕令中,他們始終沒有被列名為逮捕的對象。但是以其地位之高和罪惡之大,他們不但有資格被列為「甲級戰犯」,而且應該列名為首批受審的主要戰犯。

事實上,檢察處在決定首批受審人選的時候已經這樣做了,他們是正式列名在起訴書裡被控的兩個人。然而對他們的逮捕卻與向法庭提出起訴書同時。因此,他們入獄的時間便算是在正式起訴之後。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指出的,在起訴書正式提出之後,檢察官和被告便處於對立地位,彼此是不能有所往來或接觸的。由於這個原因,檢察處對他們二人便沒有時間進行任何偵訊和錄取口供的工作。在檢察處對重光和梅津的控訴材料中,偵訊報告或本人口供是不存在的。

板垣徵四郎和木村兵太郎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二人之所以未被列名於1945年那四次逮捕令中,倒不是由於對他們有什麼特殊照顧,而是因為他們那時都不在日本國內。

當日本投降的時候,板垣大將和木村大將都在海外作戰,擔任著重要的軍職(板垣是日本第七戰區總司令,駐紮在新加坡;木村是緬甸派遣軍總司令,駐紮在仰光)。在日本投降之後,他們都遭到當地政府的拘捕。

由於他們的劣跡昭彰,早已被國際檢察處選為第一批起訴的對象。但是等到開庭的前夕,他們才被押解來到東京,投入巢鴨監獄。因此,檢察處也來不及對他們進行偵訊或錄取口供的工作。

除了上述四人之外,其餘二十四人都長期被羈押在巢鴨監獄裡,並且都經過檢察處很認真的偵訊,都有很詳盡的口供書存案。在法庭審訊的過程中,這些口供都充分地被檢察處作為證據利用了。

對於第一批起訴的這二十八名被告主要戰犯的名單,人們大體上是感覺滿意的,遺憾的只是檢察處出於微妙的原因沒有把任何重要的財閥、大資本家如鯰川義介、久原房之助、中島知久平之流列名其間。

但是,除了這個缺點之外,名單還算是差強人意的;所有的被告都是長期騎在日本人民頭上的野心勃勃、罪惡昭著的法西斯侵略分子。在日本多年來的政治、軍事、外交宣傳各方面的罪惡活動中,他們的重要性是特別突出的。

把這二十八名被告戰犯的地位或罪行分析一下,我們便可發現其中有:


東條英機

1、曾任國務總理大臣的東條英機(太平洋戰爭的發動者)、廣田弘毅(老牌外交家)、平沼騏一郎小磯國昭(老牌法西斯軍人)。這四個首相都是日本政界中赫赫威名、不可一世的人物,在整個起訴期間(1928—1945年),他們都是日本對外侵略活動中的首要分子。

2、積極鼓吹侵略的老牌軍國主義典型人物荒木貞夫、南次郎

3、對華長期侵略中活動最力、罪惡最大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梅津美治郎,以及對中國人民施以殘酷暴行的主犯松井石根、俊六

4、戰時日本經濟動員和對華經濟榨取的主要策劃者和執行者、理財家賀屋興宣、星野直樹

5、東條內閣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及參加者永野修身、島田繁太郎、木戶幸一、鈴木貞一、佐藤賢了、岡敬純

6、太平洋戰爭期間在菲律賓、緬甸各地實施殘酷暴行的主犯木村兵太郎、武藤章

7、積極推動侵略陰謀的老牌外交家重光葵、東鄉茂德、松岡洋右,以及積極勾結德意軸心國家組織反共軍事同盟大島浩、白鳥敏夫

8、瘋狂鼓吹法西斯主義和對外侵略政策的理論宣傳家和煽動家大川周明、橋本欣五郎

把二十八名被告分為以上八類並不是絕對準確的,因為在這些人的長期活動中,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很複雜的,多種多樣的,並不限於一格。

上述劃分只是就他們長期的複雜的活動中最突出的重點而作出的。同時,從這八類的分法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檢察處之所以把他們列為第一批起訴的對象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他們在全部日本對外侵略戰爭中不但是主要的人物,而且是有代表性的人物

蘇聯派到遠東國際法庭的陪席檢察官高隆斯基在1947年3月27日關於「日本首要戰犯的審判」的一次講演中把東京被告戰犯們分為五類,即(一)國務總理大臣;(二)軍事要人;(三)外交要人;(四)財政經濟要人;(五)日本帝國主義思想家

他把宮廷重臣木戶幸一侯爵列於五類之外而獨自成為一類。這雖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分類法,但是它的毛病卻是在各類戰犯的數字上太不平衡。被告中可以列入「軍事要人」一類的要佔半數以上,而其他各類卻只能有二三人或三四人。此外,把許多「軍事要人」籠統地劃為一類也不易表現他們各自的特徵和罪責重點之所在。因此,我們不採取高隆斯基的分類法。

當然,這二十八名戰犯的代表性並不是完全的,可能還有不少在這八個方面或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戰犯不曾被包羅進去。

不過照原來國際檢察處的設想,這只是起訴的第一案,其他重要戰犯將來在第二案,甚至第三、第四案中還是要起訴的。這是當時國際檢察處以冠冕堂皇的聲明所鄭重保證的。

但是,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證明完全不是這樣。由於美國包庇日本反動勢力的傾向越來越露骨,在遠東國際法庭審訊第一案的過程中,國際檢察處便把絕大部分在押的日本甲級戰犯都個別地或分批地擅自釋放了。

在遠東國際法庭對第一案宣判不久,國際檢察處把巢鴨監獄所剩餘的惟一的一批甲級戰犯索性也全部釋放了。至此,起訴的對象便完全消失了,遠東國際法庭已經無事可做、無案可審了,結果只有無形解散。

這種虎頭蛇尾的做法曾引起過日本群眾的非議和不滿。他們問道:同樣是甲級戰犯,罪惡相差不遠,何以有些人便判處絞刑或終身禁錮,有些人卻完全逍遙法外,不但沒有受到法律制裁,而且連受審都不曾經過?

對日本群眾的這個問題,要找到一個合乎邏輯的答覆是很難的。因此,我們惟有承認:東京審判,正如紐倫堡審判一樣,只能被認為是對戰犯們的一種「象徵性」的懲罰。

廣告業務詳情,請加小編微信:ao39ao

了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案例

相關焦點

  • 東京審判時,溥儀撒了一個小謊,最後讓日本7名甲級戰犯被判絞刑
    ——中國法官梅汝璈1946年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由美國、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11國指派的11名法國組成,決定在日本東京審判日本戰犯,中國法官梅汝璈則代表中國方面參加東京審判,東京審判時間長達13個月。
  • 成都上映東京審判 有獎絞死戰犯引觀眾質疑(圖)
    當看到東條英機歪曲事實的醜惡嘴臉時,觀眾席上驚訝之聲一片……影片四個場面堪稱驚心動魄:  「驚心動魄」之一:  影片開場就講述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法官的排位上,對日戰爭作出卓越貢獻的中國卻排在英國之後,劉松仁扮演的中國法官梅汝璈數度據理力爭,並表示寧願放棄法官一職,也不能接受這個排位,因為他無法面對自己的良心,無法面對無數中國人
  • 東京審判時,溥儀讓7戰犯被判處死刑,還直接和日本天皇對罵
    談到末代皇帝溥儀,想必許多人都會唏噓不已,因為他的大部分人生都掌握在別人手裡,直到1959年大赦之後,他才真正過上了自己的生活。三歲時,一無所知的溥儀被推到危險的政治面前,直到1912年他被迫退位。之後溥儀又被日本人利用,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遭到了世人的唾棄。
  • 東京審判的詰問與反思
    本文著重從反思這場審判的角度,談三點認識。  一、德國和日本在對待侵略戰爭問題上的反省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據澎湃網報導,「日本朝日新聞在4月份做了一個調查,調查日本社會對東京審判的了解情況。其中,表示『非常了解』東京審判的日本人佔3%,表示『有些了解』的佔30%。認為東京審判是公正審判的日本人有16%,但認為是不公正審判的竟佔32%。」
  • 東京審判時,溥儀和天皇對罵,將七名日本戰犯送上了絞刑架
    中國、美國、印度等國都曾遭受日本的入侵,尤其是中國,無數同胞犧牲在了抗日戰爭當中。在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頑強抵抗下,日本人最終被趕出了中國,抗日戰爭也取得了勝利,只是日本人對中國的傷害卻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1946年,為了審判日本的侵略行為,由美國、中國、英國等11個國家指派法官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成立,決定在日本東京審判日本戰犯。
  • 七名日本甲級戰犯絞刑全過程 死後挫骨揚灰 商震將軍現場監刑
    判決一個月以後,12月21日東條英機等七名甲級戰犯在東京巢鴨監獄被執行絞刑。行刑的時間從東京時間00時01分開始,到00時35分全部結束。在行刑之前,對執行時間一直嚴格保密,當時蹲守在東京巢鴨監獄外的新聞媒體此前一直沒法發現任何行刑跡象。 12月21日,行刑前一個小時,美國第八軍電話通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即將對七名甲級戰犯執行絞刑。午夜前10分鐘,同盟國對日委員會美、英、蘇、中各國委員作為絞刑見證人進入巢鴨監獄,中國代表團由商震將軍帶領,行刑完畢後於1時10分離去。
  • 東京審判下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罪行累累仍不認罪
    這名男子之前就曾在400 人微信群內發布" 南京殺三十萬太少" 等言論,被群友舉報,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於2 月23 日依法對其處以行政拘留5 日的處罰。1946 年4 月29 日,法庭接受了盟軍最高統帥部國際檢察處對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等28 名被告的起訴。這28 名甲級戰犯中,有一半人皆為日本陸軍高級將領。最終判處絞刑的7 名戰犯中除廣田弘毅之外,全是陸軍出身。
  • 二戰後這七名日本甲級戰犯被處以絞刑,真是大快人心
    二戰後由美國、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11國指派的11名法官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甲級戰犯進行國際大審判。圖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外景。
  • 一段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是怎樣審判日本戰犯的
    抗戰勝利後,作為東京審判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國民政府在南京、上海、武漢等10個城市,組織軍事法庭對關押的2300餘名日本戰犯中的800餘人進行了審判,這是中國第一次獨立進行的國際審判。為了審判日本戰犯,中方是怎樣收集證據的?遇到了哪些難以想像的困難?進行了哪些艱苦的工作?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每一次回憶和講述...
    74年後,最後一位在世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9月7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由此,在那場歷時兩年半之久的審判中,將日本戰犯送上歷史絞刑架的17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全部謝世。  那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當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關於歷史的記憶不容忘卻。
  • 東京審判,6:5艱難通過絞刑,哪國法官投了反對票?一人主張無罪
    日本侵略者在我們國家犯下的累累罪行,是對人性的踐踏。在軍國主義失敗,日本投降之後。對戰犯們的審判開始了!東京大審判從46年開始,歷時兩年半,由11個戰勝國各派出一名法官組成法官席,28名甲級戰犯組成被告席。期間發生了很多鬧劇比如大川周明打了東條英機後腦勺一下,被送去精神病院逃脫審判。
  • 日本甲級戰犯都有誰?咋劃分的,為啥沒強姦犯?
    後來的《莫斯科宣言》《波茨坦宣言》都重申了這個目標。但日本天皇裕仁因人為幹預並不在「戰犯之列」,這是後話。2.什麼是甲乙丙級戰犯1945年9月,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下令逮捕了東條英機等首批39名罪犯,啟動對日本戰犯的抓捕、審判工作。
  • 東京審判:「九一八事變」策劃者石原莞爾,自認戰犯卻沒有被審判
    抗戰勝利後,對日本戰犯的審判相繼展開。有部電影叫《東京審判》,講的就是這一段歷史。不過,電影畢竟是電影,有限的時間裡沒有辦法全景展現當時的實際情況。比如今天話題中的這個人——石原莞爾,就遺憾的沒有出現在劇情中。而更加遺憾的是,這個「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居然在東京審判中沒有被定為戰犯,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 組圖:東京大審判上的戰犯們
    東京審判法庭一角東京大審判上的法官們1946年4月2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東條英機等28名甲級戰犯正式起訴。5月3日,法庭召開第一次公開會議,開始審理東條英機等戰犯的罪行。被告最初是28人,但前外交大臣松岡洋右和前海軍大將永野修身病死,為日本侵略炮製法西斯理論根據的大川周明因發狂被診斷為精神病而中止受審。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最後只對25人進行了審判和判決。
  • 甲級戰犯東條英機被絞死全過程:上絞刑臺時雙腿顫抖,遺言只有四個字
    【東條英機】東條英機,二戰日本甲級戰犯之一,雙手沾滿了無數中國人的鮮血,他有「剃頭將軍」、「惡魔」之稱。這是一組反映東條英機從抓捕、關押、審判以及絞死全過程老照片。儘管被抓捕後依舊囂張,最終正義得到了伸張。【自殺未遂】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罪惡滔天的戰犯們來到了窮途末路。
  • 專家:東京審判符合國際法準則 正義性不容否定
    唐曉輝介紹,東京審判從法庭憲章的起草與公布、法庭的組成、對戰犯的審判,直到認定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性質和對主要戰爭罪犯的懲治,都具有不可辯駁的法理依據。  東京審判在兩年七個月的審理過程中,盟國並沒有以戰勝國的姿態對戰爭罪犯以主觀、武斷的判決,而是以國際法為根據,在大量的人證、物證的基礎上,在給予戰犯以充分的自我辯論的基礎上而作出的法律判決。
  • 日本靖國神社為啥供奉甲級戰犯(秘聞錄)
    當時在中國國內審判的多屬乙、丙級戰犯。特別罪大惡極的送交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理。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甲級戰犯共有14名,其中特別罪大惡極的原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等7人於1948年12月在東京被處以絞刑。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的撫順和太原的管理所共關押過    1062名戰犯,其中的1017名戰犯因認罪態度較好,我國政府於1956年夏天分3次對這些人宣布免於起訴,釋放回國。
  • 東吳大學校友、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今晨去世!
    9月7日凌晨3點10分,東吳大學校友、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先生在上海去世
  • 講座|東京審判:用證據與法西斯進行公平對峙,但也留下遺憾
    東京審判庭審現場東京審判的歷史貢獻「東京審判是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百年間抵抗侵略的第一次勝利,」何勤華說道,「對戰犯進行審判,是對中、美和亞洲其他國家數以千萬計的亡靈的安慰。」梅汝璈(1904-1973),法學家,復旦大學教授,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作出突出貢獻。
  • 【文史】東京審判時,印度法官說戰犯無罪,中國梅汝璈堅不讓步、言...
    此後,在長達兩年半的審判過程中,梅汝璈在法官席位之爭、起草判決書和堅持死刑處罰等關鍵時刻,維護了祖國和人民的尊嚴。 在東京,由中、美、蘇、英、法、印、澳等11國指派的法官到齊後,大家首先最關注的是法庭上的座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