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歲的小曾父母在外地打工,某次得知女兒患抑鬱症後,夫妻倆特地從外地回來照顧女兒。那天,小曾說想學鋼琴,父母就為了她報了班,誰知,第一節課結束後,小曾直接從學校25層樓頂跳了下來,而父親為了接住小曾,當場被砸傷,經搶救無效離世。
一時之間,網絡上各種議論,有人批評小曾,有人批評父母。
斯人已逝,就讓她安息吧。
深入了解抑鬱症,防止更多的悲劇發生,才是我們眼前最緊迫的事情。
……
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人對抑鬱症患者的誤解。
"都是慣的。"
"閒出來的。"
"就是矯情。"
……
然而,抑鬱症的實際情況要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
這是一種以持續性的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無活動意志,自我貶低和自我否定,自罪自責,對生活失去熱情為主要症狀的精神疾病。患者自覺開心不起來,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哪怕是自己曾經很喜愛的事情,甚至覺得度日如年,失去了體驗快樂的能力。同時出現反應遲鈍,思維遲緩,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生活懶散,無精打採等現象。對自己的一些輕微過失痛加責備,認為自己是累贅,是引發事端的根源,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和自殺觀念。並且,伴有睡眠障礙、固定部分的軀體疼痛,食欲不振等軀體症狀。而不同的抑鬱症類型,有著不同的表現,有的帶有併發症和精神病性,使得抑鬱症的治療需要很長的時間。
關於抑鬱症的成因,心理學界和醫學界經過多年的研究,一致認為這是一種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包括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心理因素,生活習慣,自然環境和突發事件等。比如芬蘭,這個小國高福利、高工資,社會和諧,然而,自殺率卻很高。因為芬蘭處於北極圈,每年都要經歷極晝極夜,而且它的冬季很長,也就是說,見不到太陽的時間比一些國家長,這種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多人患上抑鬱症,出現自殺行為。
抑鬱症需要理解
很多人以為,只有重度抑鬱症患者才會出現自殺行為,或者重度抑鬱症患者最有可能自殺。然而,實際情況是,重度抑鬱症患者由於長期的不活動,新陳代謝極度緩慢,導致大腦神經元細胞幾乎停止生長,因而,他們的大腦幾乎是空白的,很多問題根本來不及思考,只是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痛苦的體驗,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覺得什麼都好不了,對生活絕望,卻又無力行動。
而一旦重度抑鬱症患者服了抗抑鬱藥物,在藥物作用下,患者就會產生自殺念頭,甚至付諸行動。因為此時,藥物首先解除的是大腦的自我抑制,但情緒並沒有馬上好轉,還需要一段時間。而這個時候的患者雖然情緒低落,但已經有了自殺的動力,此時最需要有人時刻守在身邊,關緊門窗的,藏好任何可致命的利器。
情緒低落
這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階段。不少人在看到抑鬱症患者似乎情況有所好轉的時候,以為就萬無一失了,因而容易掉以輕心,忘記監督或囑咐患者吃藥。而患者也因為自己出現好轉現象,以為自己痊癒了,就一下子停用藥物。其結果往往是,在停用藥物不久後,患者突然一下子又心境跌落到谷底,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出現了自殺動機。
所以,對於正在治療中的重度抑鬱症患者,不能因為出現好轉現象就以為痊癒了,反而要注意TA的一舉一動,多加照顧。要知道,抗抑鬱藥首先激發的是大腦的興奮,情緒的好轉並不是同時發生的,而是至少要落後一周以上。也正因為如此,藥物不能輕易停,因停用藥物而導致抑鬱症反覆的,高達50%,並且每復發一次,治癒時間就加長兩到五倍。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
輕度抑鬱症是有可能轉為中度,甚至重度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輕度抑鬱症似乎只是沒有活動意志,情緒低落,基本上發現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然而,他們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和最不易被覺察的。因為輕度抑鬱症的表現,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種矯情,就是懶,就是作。很少人能察覺到對方是抑鬱症,即使察覺了,很多人也不理解,覺得對方是在找藉口。
加上患者本人沒有意識到。在不良生活習慣、壓力、人為、突發事件、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輕度抑鬱症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轉為中度,甚至重度。而在病情惡化的過程中,患者最容易出現嚴重的自我否定,將自己視為失敗品,視為災難的來源,從而產生自殺觀念和行動。因此,多掌握一些關於抑鬱症的知識,對身邊的人多一份理解是十分必要的。環境和睦溫馨,個體才會對生活多一份眷戀。
微笑抑鬱症
說起微笑抑鬱症,應該是目前為止最令人頭痛的,因為它很難被發現。大部分患者平常看起來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或者任何時候看起來似乎都情緒平穩,工作照常。但實際上,這類患者大多有著一種討好型人格,因為擔心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其他人,給其他人造成負擔,而選擇將自己偽裝起來,把所有的不愉快壓抑在內心。由於沒有得到及時的排解和疏導,他們往往出其不意地自殺,是所有抑鬱症患者當中最難防範的。
而同樣自殺率很高的,還有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雙相障礙的表現不止一種,有的是先躁狂後抑鬱,有的是先抑鬱後躁狂,有的是雙相同時發作。而那些雙相間隔發作的,有的時候一間隔就是幾十年。所以,誤診率也比較高。這類患者一旦雙相同時發作,大腦中因情緒高漲產生的,往往是自殺觀念和行為。
雙相病程及發作形式
這是最近多起因抑鬱症自殺的共同特徵,並且,這一類自殺往往是擴大性的,即帶著親人或其他一起離開這個世界,被稱為擴大性自殺。而擴大性自殺又分為悲憫性和報復性,通常源於某起刺激性事件。比如前段時間因為丈夫出事故而帶著4歲女兒自殺的女士,還有開車衝進河裡的公交車司機。
不同的大腦狀態
既然抑鬱症患者會自殺,
要預防抑鬱症患者自殺,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預防抑鬱症。然而,這個從古時候就伴隨著人類的疾病,至今也沒找出它的根源。不過,若是社會對孕婦和全職媽媽多一些寬容,可以降低子代患上抑鬱症的概率。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意道德規範、責任心、抗挫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等的培養,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自律的性格,也可以減少抑鬱症的患病率。
對於已經患上抑鬱症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給對方一些關心,或者邀請對方參加一些愉快的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和音樂活動,有助於患者的恢復。
對於正在治療中的患者,尤其是剛服藥不久的和出現好轉的患者,一定要嚴加防範,緊閉門窗,因為跳樓是最便捷的一種自殺方式,多數患者會選擇跳樓。而一些致命利器也收好,防止患者選擇自殘。
如果患者出現了自殺徵兆,如在朋友圈發一些類似"世界再見"、"終於解脫了"等信息,或者出現一些反常舉動,諸如安排自己的物品,和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聯繫,突然說了一大堆感言等情況,一定要及時趕到患者身邊或者報警,並告知身邊的人。永遠不要輕易相信患者和你的約定"等你回來",因為TA不一定能等到那個時候。
我國抑鬱症患者實際超過1億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解析生活,分享心理,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