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今年的暑假已經接近了尾聲,可對於四川15歲一女孩來說卻是回不去的校園。
8月22日上午10點半左右,四川15歲女孩從25層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她跳下的瞬間,其父親欲要接住女兒卻不幸被砸,經過搶救父女倆均無效死亡。
大家目睹整件事後都很震驚,有人認為一個15歲的小孩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情呢這麼想不開。
可母親的一番話讓好多人安靜下來,女兒的母親在事發後說:
「孩子有抑鬱症,我跟她爸爸這些年一直在外面打工,主要是靠爺爺奶奶照顧她們。
前段時間,家裡人發現她手腕上有刀割的傷口,問她是怎麼回事也不肯說。原本挺開朗的孩子,突然就不願意開口說話,經常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
為了照顧她,我把外地的工作辭了,學鋼琴的事也是她自己提出來的,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原來是抑鬱症導致孩子如此不堪走向了極端,反思之餘,我們真的有必要再重新了解抑鬱症,讓這樣的悲劇儘量在人世間少發生。
我們在感嘆抑鬱的無情時候也應該了解抑鬱究竟為何而產生,經過研究發現兒童產生抑鬱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幾種:
1、遺傳因素,經過研究發現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抑鬱症史兒童患抑鬱症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2、大腦功能異常:有研究數據證明,部分患有抑鬱症的兒童大腦會出現結構與功能變化。
一般患有抑鬱症的人都是比較內向,同時內心比較敏感完美主義,所以這些人的負面情緒比常人要多很多,內心也是經常壓抑自己,也容易引發抑鬱。
其次重大事件刺激也會誘發人產生抑鬱感,比如最疼愛自己的親人去世,比如學校欺凌,比如眼看到車禍現場等等。
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導致抑鬱的重大因素,當下常常討論的原生家庭就是如此,心理學研究發現,早年創傷是導致抑鬱等精神問題的重要原因,所以不良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當下抑鬱症很多,兒童和成人一樣患上抑鬱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我們來看,兒童患上抑鬱可以從以下幾個緯度來看:
1、長時間情緒低落
情緒低落是抑鬱症的典型特點,兒童一般出現長期情緒低落,對任何有意思的事情都沒有興趣的情況就可以考慮孩子是否患上抑鬱了。
2、逃避社交
小孩子一般都喜歡出去外,但由於抑鬱症處於長期情緒低落的狀態中,所以就沒有動力參加社交。
就算參加社交由於處於抑鬱狀態中,自己的自尊感與價值感也會下降,所以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問題,這會導致孩子更加不願意社交。
3、記憶力下降
抑鬱症患者由於症狀幹擾自己很難專注做事情,會明顯感覺工作與學習困難。
同時一般孩子還會出現各種遺忘事情發生,甚至嚴重的會出現認知障礙。
所以,當人患上抑鬱症後,會感覺自己似乎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處處有所下降。
4、睡眠障礙
抑鬱症會出現入睡困難、早醒、甚至失眠的情況,隨著抑鬱的加深睡眠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發現孩子出現長時間睡不著覺的情況,就可以考慮是否患有抑鬱情況了。
5、產生輕生念頭
一般出現輕生念頭的抑鬱都是比較嚴重的抑鬱了,如果孩子總說「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這樣的話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
因為抑鬱症患者長期缺乏生活動力,與社會脫節,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或認為沒有支持自己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感到非常困難而產生了自殺的想法。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警惕,因為出現自殺念頭的抑鬱非常嚴重,如果不及時幹預非常危險。
面對孩子抑鬱,很多家長是一頭霧水,家長稍微不注意說話就會嚴重傷害到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保持正能量,不願意接受孩子抑鬱的現實,這也是抑鬱症患者最痛苦的事情。
就像電影《小丑》有句經典臺詞:「患精神病最糟的是,大家期待你以沒病的方式來對待他人」,
這就會造成抑鬱症的二次傷害,說的專業一點這是對抑鬱症的「汙名化」。抑鬱症康復師Carrie Barron MD指出,所謂抑鬱症汙名化就是否認抑鬱症作為一種疾病的正當性,因此造成對患者的不尊重與歧視,說白了本質上就是認為抑鬱症根本就不是個病。
這裡強調一下,家長切忌過於著急讓孩子康復,相反該做的是「承認Ta的痛苦」,陪伴其左右,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痛苦是可以被允許的。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其次,應該尊重抑鬱症患者有自己的康復節奏,本身抑鬱症的產生並非一朝一夕,改變的過程也可能會反反覆覆,所以親友一定要有耐心。
這裡我在網上找到一組家長面對抑鬱孩子能說和不要說的幾句話,希望對迷茫的家長有所幫助:
最後希望15歲的女孩這樣的悲劇最好不要再發生了,我們應該對抑鬱症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