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師陶行知說,要想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要做好這三件事

2020-12-09 麗麗家的風景

眾所周知,如果家長總逼著孩子學習,那麼肯定是事倍功半的,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我們的教育大家給家長們提供了幾個建議,家長們可以進行參考。

作為我國的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從事著教育事業,甚至是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現代化開創了先河,他是我國教育世界的偉大先驅,同時也將我國的現代教育領進了千家萬戶。

在一次演講上,陶行知先生取出了一隻公雞和一把米。然後強行要給公雞餵米吃,但是公雞拒絕了。而當陶行知先生把手鬆開自己走到一旁後,他發現這隻公雞竟然主動地吃了起來,並不像之前那樣表現得如此抗拒。而在這個時候,先生告訴臺下的觀眾說,我們平時教育孩子,其實和餵雞是一個道理,如果強行的逼迫他幹一件自己不喜歡幹的事情,那麼他肯定是拒絕的,而且這樣的孩子在逼迫的方式下學習的效率也很低。但是如果孩子們能夠主動開始學習,那麼他的學習效率不僅會很高,同時還會有更好的學習主動性。

當我們的孩子愛上了學習以後,他才會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滿足,而不是說厭倦學習,那麼如何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首先一定要做到將教育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裡。

其實不要總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一件事情,我們的孩子天生還是熱愛學習的。在他們骨子裡就在不斷地模仿著家長的行為,而這不正是孩子們在學習的一種體現嗎?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其實也沒有發現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也學會了如何學習。而怎樣才能通過玩遊戲讓孩子學會學習呢?家長可以在孩子玩玩具小車的時候,讓孩子試著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然後讓孩子們看一下,在這分出來的小車裡,哪些積木小車的形狀個頭是比較大的,哪些小車的形狀個頭是比較小的,而在這一個階段也能灌輸孩子什麼是分類,什麼是比較的概念。

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好奇心其實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因此,千萬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孩子喜歡到處折騰,家長其實無需過多幹涉,可以任其發揮自己的天性與創造力,或許下一個小天才就是這麼養成的。

除此之外,可以讓孩子沒事多讀書,養成一個喜歡讀書的習慣。這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增長他們的知識面,對孩子來說,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只有從小培養才能夠讓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否則這良好的習慣從幼年時期就夭折的話,那麼以後想要扭轉也會變得非常困難,而這樣的孩子也很難成長成才。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注重孩子年幼時期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從小就愛上學習,做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

相關焦點

  • 陶行知: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關鍵是做到這3件事,越早越好
    強迫孩子學習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如此。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可以給到各位家長一些建議。1917年,陶行知先生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畢業後歸國,在沒有離開過校園。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陶行知:教育就像「餵雞」,不能按著孩子的頭讓他學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先生有很多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也還是處於教育界的前沿,我覺得作為家長,真的要多學一學。陶行知一直提倡「生活教育」,他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不能按著孩子的頭讓他學!
  • 淺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針對有人指責「社會即學校」的提法就是把社會與學校等同起來,是一種學校消亡論,陶行知於1940年8月10日在致潘畏三的信中明確指出:有人說「我們是在企圖取消學校教育了。(這是帶著一種挑撥性的話)而這絕非我們的本意」。事實上,陶行知的一生,是艱苦卓絕辦學不止的一生。三、「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
  • 陶行知教育名言30句!老師,一定要讀讀!
    (本群為教師群僅限教師加入)有一位教育家,你一定知道他,知道他的教育思想,熟知他的教育名言,他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他還說「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使他可以貢獻社會」……沒錯,他就是「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學習陶行知,追求教育家辦學
    我是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畢業後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編輯《陶行知全集》,應出版社要求編輯了好幾年,其間逐漸對陶行知有了一些學習和研究,主要的體會有以下三點:由平凡到偉大的成長之路陶行知的故事是現代中國的經典故事,常說又常新。陶行知是中國農村的孩子、農民的兒子,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縣。
  •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之「八字」精髓——要做一個整個的人
    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 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財富是有汗水的, 科學是有人性的, 享樂是有道德的。——朱永新新教育新在何處?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父母做到這三點,對教育好孩子很重要
    「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陶行知先生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怎樣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這就需要父母懂得傾聽。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離不開良好的溝通,而傾聽是溝通最好的方式。就如教育家周弘曾說過:「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
  • 給孩子鑰匙,使他們自發的打開知識寶藏,解讀陶行知的教育之道
    他還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他就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
  • 親子教育:關於陶行知四塊糖果的故事
    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陶行知先生的一個學生在看到有個男生在欺負女同學之後,就準備拿石頭丟向這個男生,正好這一幕被陶行知先生看到了,並及時制止了他,說:「住手!」這名學生停下動作,沒有把石頭丟向那名男生。後來陶行知說道:「放學後請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放學以後,這名同學按時來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辦公室。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陶行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有一位教育家,你一定知道他,知道他的教育思想,熟知他的教育名言,他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他還說「好教育應當給學生一種技能,使他可以貢獻社會」……沒錯,他就是「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教育家陶行知。
  • 「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較
    生活與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之比較 生活與教育,一直是人們無法迴避的話題。二者的關係經歷了籠統整合———分離———重新整合三個階段。 1、上海工學團剛成立的時候,農民的孩子有了讀書的地方,燒香拜佛的紅廟成了教室,可是沒有孩子們用的桌椅。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帶來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後,學校請來了木匠師傅,他悶著頭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幾個。陶行知走過來,看見木匠師傅滿身是汗,就遞給他一杯水,說:「我們不是請你來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著陶行知:「那叫我來做什麼?」
  •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錄心得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浚,早期研讀王陽明的心學理論。由於朱熹曾提出「先知後行」的觀點,王陽明極力反對 ,主張「知行合一」。王明陽認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先知後行。此時的陶先生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陶知行。後來,陶先生留學美國,師從教育家杜威,在老師的影響下,他不斷探索,也漸漸明白「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萬事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領悟。所以,先生又將名字改成了陶行知。
  • 教育學人物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4.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三、【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就像餵雞,對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歷來主張教育要因材施教,他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只見這時,陶先生把公雞輕輕地放在講臺上,他退後了幾大步,離開了人的強迫和束縛,公雞竟然自己吃起米來了。陶先生解釋道:"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了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就會把知識還給先生。如果讓學生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 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孩子全部的秘密在於這2點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高情商養育》,這本書羅列了各種教養過程中的問題,如,二孩家庭的教育方式;離婚後的教育方式;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如何不吼不叫教育孩子?···本書旨在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家長和孩子走出困境。
  • 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孩子全部的秘密在於這2點
    她是從親子關係的核心矛盾入手,一方面告訴家長如何控制情緒,另外一方面告訴家長如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表達對孩子的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全部的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接下來,我會結合書中的內容,談一談如何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 陶行知給孩子發三顆糖,說三個理由,塑造三個行為,大教育家!
    今天說一個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陶行知有一天,看見學校裡邊孩子打架,他說別打了,別打了,分開。分開以後,就跟那個大小孩講,說你去我的辦公室等我,被校長叫到辦公室了,都嚇死了,然後大小孩兒站那兒等著。陶行知進來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兒。他拿一顆糖,給你顆糖。他說為什麼,說獎勵你,我讓你到辦公室來等我,你就來等我,說明你心中有我這個校長,懂得尊敬師長,很好,拿著。拿著一顆糖,然後那孩子說謝謝校長。然後校長接著問,說再獎勵一顆糖。為什麼?
  • 陶行知給孩子發三顆糖,說三個理由,塑造三個行為,大教育家
    今天說一個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陶行知有一天,看見學校裡邊孩子打架,他說別打了,別打了,分開。分開以後,就跟那個大小孩講,說你去我的辦公室等我,被校長叫到辦公室了,都嚇死了,然後大小孩兒站那兒等著。陶行知進來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兒。他拿一顆糖,給你顆糖。他說為什麼,說獎勵你,我讓你到辦公室來等我,你就來等我,說明你心中有我這個校長,懂得尊敬師長,很好,拿著。拿著一顆糖,然後那孩子說謝謝校長。然後校長接著問,說再獎勵一顆糖。為什麼?
  • 崔祖瑛:時代呼喚陶行知
    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二是,「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先生與學生失去了通常嚴格之區別,在做上相教相學組成了人生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