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翻譯美學就是美學與翻譯的結合

2020-12-16 飛魁智慧達人

20 世紀,翻譯成為獨立的研究對象。同時,西方翻譯界湧現了大量理論研究流派,主要有文藝學派、描寫學派、語言學派等,呈現出一種「百家爭鳴」的發展態勢。隨著翻譯範圍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體現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我們應該探索出一條翻譯道路,融貫東西方文化並能體現東西方的翻譯美學理論。毛榮貴(2005 :345)教授認為,符號學、符號美學、接受美學或格式心理學都是語言學和文藝學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他們之間存在互補的關係。我們應該多借鑑西方的跨學科理論,如美學理論、翻譯理論、語言學理論等,同時要進行批判性地接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吸收其中有價值的思想內容,摒除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思想詬病。

在此過程中,不光要接受西方的審美價值,還要著重探究原語與譯入語之間的關係,比如說原作與譯作之間的文化背景、原作者與譯作讀者之間的文化認同,以及讀者對譯入語的接受能力。從語言、社會、文化多個角度去探討翻譯美學過程中所涉及的中西方差異與共同點,使譯文既能再現原文的人文精神和美學價值,又能被譯入語讀者所接受。要使讀者對文章有美好的享受,譯者需要通過精心構造的語言來傳遞語言的美感功能。按接收美學理論的觀點來看,文學作品是註定為讀者而創作的。所以,譯文的再創作也應該是為讀者服務的。

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應如何選擇翻譯的依據和標準呢?眾所周知,譯文是為譯入語讀者服務的,那麼理所當然讀者的欣賞、接受和評判能力就是翻譯的依據和標準。所以,散文的特殊之處決定了譯者的翻譯應該是目標取向策略。換句話說,譯者不僅要忠實地傳達原作的意圖,還應側重譯文的讀者效應,考慮讀者的期待視野、審美觀念和接受能力。如屈原《九章 橘頌》中,以下句子的翻譯,就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美感,描繪了橘樹俊逸動人的外在美,給讀者以美的想像空間。原文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青果與黃果交錯陳列,紋理色澤十分燦爛。你外在鮮明,內在潔白,類似仁人志士。長得繁茂修飾得體,美好的形象無與倫比啊。)

譯文 :Globes of green and gold, what a glittery scene! Brilliant without, pure within, like a man genial and righteous. You are lush and well trimmed; A thousand charms you have, which nothing can mar.翻譯學家普遍認為文學作品翻譯的最高美學境界是使讀者身臨其境,仿佛可以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場景。就如金隄先生(1987 :106)講過 :「翻譯中的藝術性,要求譯者對原文從形式到內容的統一體有全面而又細微的理解和感受,真正做到和原作者心靈相通,然後調動譯入語中最適宜的手段,用恰如其分的譯文,使讀者也獲得同樣全面而細緻的理解和感受。」譯者如果能像金先生所講那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原作者的語氣語態、思想感情甚至說話節奏的話,那麼一定能完美地體現原文美感。

注重選詞美感。不同於力求嚴謹的科普文章,文學作品的選詞講究詩情畫意,也就是一個「美」字,或整齊之美,或形象之美,或色彩之美等。除了體現美感之外,這些選詞還與作者的思想觀點有密切關係。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選詞不能平淡無奇、過分隨意,否則即使作品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內容,也會在讀者面前黯然失色,毫無美感價值可言。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於它的選詞。例如 :《路畔的薔薇》是郭沫若(1892—1978)的早期著名小品,玲瓏小巧,頗有詩意,是一首人們公認的優美散文詩。其中有一句的翻譯也充分體現了英譯文章的選詞之美。「昨晚上甜蜜的私語,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譯為 Last night’s whispers of love; this morning’s drop’s of cold dew……兩個並列的英文詞組,在用詞結構上前後對仗工整,與原文形似,並與原文有同樣的意境之美。另外,「昨晚」在這裡雖然指的是過去的過去,但仍譯為 last night,不譯為 the previous night,以求語言生動。所以,必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靈活變通,實現選詞之美。2. 注重音韻美感。散文是詩歌的衍生物,詩歌具有音韻美,同樣,使用大量成語的散文也具有音韻美。

一篇好的散文不僅要「形散而神不散」,而且還應具有和諧悅耳的音韻美。為達到譯文中音律對等的目的,在翻譯過程我們可以藉助英語中的頭韻、半韻與尾韻來模仿原文中的雙聲、疊韻與四字成語,同時避免使用含有不悅耳音素的英文詞語,如爆破音、破擦音等。例如 :1930 年秋,柯靈(1909—2000)創作的一篇著名小品散文——《巷》。作者通過細膩地筆調描寫了江南小城中的小巷,流露出對雅致清幽生活情調的嚮往。

其中,「隔絕了市廛的紅塵」中的「紅塵」翻譯為「hustle and bustle」;「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氣氛,淨化一切,籠罩一切,使人忘憂」中的「淨化一切,籠罩一切」譯為「all-pervading and all-purifying」,這些詞語和短語的翻譯都體現了譯文翻譯時追求音韻美,並且達到了很好的效果。3. 注重意境美感。散文作品中的主旨和思想感情往往是通過對事、物、景的描寫敘述來暗自表達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

在文學翻譯中,我們要注重翻譯意境的再表達。不同於博大精深的漢語,英語語言比較單一,英漢之間的這種語言差異,就加重了翻譯過程中傳達意境之美的困難。但我們可以通過特定手法表現文章的優美詩意。例如 :《夕暮》是郭沫若的早期小品,充滿詩情畫意,堪稱一篇玲瓏剔透的美文。文章記述的是真情真事,字裡行間流露出熱愛生活的感情。原文中「今年的成績真好呢,竟養大了十隻」譯為「We』ve done quite well this year, with ten chicks growing fast,」 beamed my wife,其中 beamed my wife(妻微笑地或欣慰地說)是添加成分,原文雖無其詞而有其意,這樣的譯文巧妙的再現了原文的情境。作為一名譯者,傳遞散文翻譯中的美感是一項值得努力探究的任務。

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要想把原作所表現的意境和暗含的情感全部完整地傳遞給讀者,也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還原原作的面貌,使讀者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原文的文化內涵、語言特徵和美感價值。在此過程中,譯者應該學會取捨。同時,最重要的是要運用恰當的方式去彌補那些不能完整地被翻譯出來的缺失意義。總之,在散文翻譯過程中,努力傳達原作的意境,使讀者得到美感的享受和啟發,是我們譯者需要奮鬥終身的目標。

相關焦點

  • 翻譯美學理論
    翻譯美學 翻譯作為一門語言文字藝術,與美有著不解之緣,而中國的美學對中國翻譯理論的影響尤甚。一部中國的翻譯史堪比一部翻譯美學史。翻譯美學是美學與翻譯的結合,是用美學的基本原理,分析、闡釋和解決語際轉換中的美學問題,研究探討在翻譯中的審美主體(譯者和讀者)和審美客體(原作品,譯文作品),以及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審美體驗和在翻譯中審美再現的手段和翻譯美的標準等。在美學的薰陶下,中國優秀的翻譯家們不遺餘力地譯介外國優秀作品,同時也把中國的文化文學作品推向世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翻譯美學理論。
  • 美學講師韓穎:俄語翻譯的蛻變之路
    美學講師 韓穎韓穎,美學講師,形象管理師,花花色彩美學導師。美學講師 韓穎在成為一名美學講師之前,韓穎從事了15年的俄語翻譯工作。2019年,韓穎心中美學的種子已經紮根並發芽長大,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形象管理師這個職業。於是她辭掉了自己從事了15年的俄語翻譯工作,全職做形象管理師。在她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受到了不少反對與質疑,但她依舊堅持自己的選擇。
  • 旅遊翻譯中英、漢互譯的美學因素,你是怎麼理解的?不妨一看!
    一、旅遊翻譯中英→漢的美學因素   旅遊翻譯屬於語言範疇,不僅具有語言的實用價值,更有語言的美學價值,將旅遊中的英語翻譯成漢語,是旅遊從業者對原語言所蘊含的內涵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使其對旅遊者更具有使用以及實用價值。
  • 錢佳楠︱翻譯的政治與美學陷阱:從《素食主義者》英譯談起
    這裡的「忠實」二字很值得玩味,英語中經常使用的表達是「忠貞」(faithful或者fidelity),當代女性主義學者指出這其中的性別隱喻,只有女性被要求對丈夫「忠貞」,也就是說,翻譯似乎成了原著的「使女」(handmaid),完全不允許享有個體的存在。在中文語境中,「忠實」這個概念則帶有更傳統的「效忠」概念,即臣民應當毫無二心地侍奉君主。
  • 英語翻譯之——短文翻譯美學.
    那麼今天,我們來談談難度頗高的短文翻譯。短文翻譯並不是上海高考裡的考試內容,但是老胡仍然堅持每天給孩子們做一段短文翻譯。首先,短文翻譯需要考慮遣詞用句和文章調性,不管是修辭手法還是高低階詞彙的替換運用,在英語寫作中都是有巨大用處的。
  • 這裡的美學概念自覺成群
    「美學」的周邊概念是怎樣從西方傳入東方的?這些概念是如何被翻譯過來的?翻譯的過程中呈現出怎樣的態勢?這些概念被譯介到中國之後是怎樣完成本體建構的?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近代美學範疇的源流與體系研究》回答了上述問題。
  • 【藝術課】| 翻譯美系列—達達木馬兒童美學寒假大師課
    這個寒假達達木馬兒童美學空間又將帶你一起玩轉藝術
  • 陌生化美學視角審視電影,以及片名翻譯技巧,會產生怎樣的張力
    因此,作為旨在推新求異的陌生化理論從一誕生就對翻譯交際活動,尤其是以感知審美為基礎的電影片名翻譯具有很強的解釋力。二、英漢電影片名翻譯技巧電影片名翻譯與其他任何形式的翻譯不同,因為片名是對電影所含信息最凝練的表述,其譯製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片名在譯入語受眾心理激起的美學感受,進而影響到影片最終的票房號召力。
  • 薇雅藝術美學丨我們開學啦!
    、生活美、自然美三個美學方向,為孩子翻譯造型、色彩、構圖、空間構成、肌理材料、設計思維六大美學元素。基於上述內容,WY薇雅藝術開設系統與主題十大美學課程。系統必修課美學萌芽班課程3.5-5歲美學意象班課程6-7歲美學造型班課程8-9歲美學寫實班課程10-12歲工作室專業課程
  • 少兒秋季招生 | 米繪美學體驗課邀您來!
    在RiceDrawing米繪,有老師翻譯藝術之美,孩子也能讀懂蒸汽朋克機器美學。我們的美學課堂,獨特的啟發引導式教學,外加五感體驗,充分地讓孩子,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文 / 米繪Mia 編輯 / 米繪Mia  &  2017 RDR Fine Art米繪美學品牌部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這裡是為您和孩子翻譯美的
  • 《關係美學》譯文特別篇——關係美學中的術語解釋(下)
    如果說,前文的兩篇《關係美學》片段譯文能夠給予讀者一個對本書內容與目的的大體了解,那麼「術語解釋」的翻譯則希望為讀者進一步細讀全書提供理解語義的基礎。術語解釋(下篇)動作(Geste)身體的動作,能夠揭示人的心理狀態,或是能夠表達一個想法。
  • 韓國書法美學專業留學_北京伯樂育星
    國際的專業課程和師資:牧園大學採用歐美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選派有歐美學術背景的教授,結合韓國優勢產業的發展經驗,打造適合中國學生的專業課程,旨在培養中韓兩國急需的高端產業人才。中文授課或中文翻譯授課)博士專業,入學無語言(TOPIK)水平要求,申請制入學。入學到就業的全程服務:牧園大學設有中國留學生服務中心,在生活與學習上為中國留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
  • 美學散步 | 康德美學思想評述
    雖然他自己的美學著作還是很粗淺的,規模初具,內容貧乏,他自己對於造型藝術及音樂藝術並無所知,只根據演說學和詩學來談美。他在這裡是從唯理主義的哲學走到美學,因而建立了美學的科學。美即是真,儘管只是一種模糊的真,因而美學被收入科學系統的大門,並且填補了唯理主義哲學體系的一個漏洞,一個缺陷,那就是感性世界裡的邏輯。
  • 美學視角下的科技英語翻譯要求
    譯者為保障原文的真實性,在翻譯中,一定要精確地理解原文內容,確保譯文表達的準確性。譯者需要採用意義精確的專業術語來表述特定的概念,防止含義模糊和誤解。科技術語的合理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內容的精確性,而且有助於簡化形式。二、科技英語翻譯中的簡約美。科技英語的顯著特性就是精煉,科技語言需要使用最少的文字符號,卻能表達更多的信息。
  • 龔鵬程|美學在臺灣
    美學雖亦論之,但重點並不在美學本身,美學並不被認為是多麼重要之事。牟宗三在翻譯完康德第三批判《判斷力批判》之後,慨然曰:「吾原無意譯此書,平生亦從未講過美學。處此苦難時代,國家多故之秋,何來閒情逸緻講此美學?故多用力於建體立極之學」。表現了與唐君毅一樣的態度。
  • 新聞英語與翻譯美
    目前對新聞英語及其翻譯的研究多基於新聞傳播學、文體學、語言學等的理論,從普通語言學和文體學的角度研究較多,卻很少涉及翻譯美學的理論。本文擬從翻譯與美學的關係入手結合新聞英語的特點對其漢譯過程中的審美和審美再現進行研究。翻譯與美學。
  • 朱光潛、宗白華的《雙美集》,美學理論與現實的完美結合
    此後的中國如同愁雲密布的陰雨天,不下暴雨,不打驚雷,就是悶悶地讓人難受。沉悶的日子隨著「五四」運動爆發戛然而止,這運動就是舊中國烏雲密布下的一聲驚雷,打醒了昏昏欲睡的人們,用響徹天際的聲音告訴所有人,暴雨將至,中國馬上就要變天了。
  • 眾大咖為本土喜劇美學發展群策群力 第五屆陝西省喜劇美學理論研討...
    ,共同規劃喜劇美學學科建設發展藍圖。研討會上,參會專家,學者和藝術家代表圍繞中國喜劇美學的發展及中國喜劇藝術的繁榮創新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魏久堯、劉鑫、徐春玉、孫昭等專家學者就構建中國特色喜劇美學學科體系、美學教育、喜劇藝術發展等議題進行了觀點論述,與會嘉賓對相關論點進行了深入研討。
  • 茶經在翻譯時,不僅要明確茶文化的意義,還要進行意境的再創造
    而翻譯和美學在中國的正式結合最早出現於佛經典籍的翻譯當中,中國傳統的翻譯論調,如「不加文飾」、「信、達、雅」的翻譯標準等,大多與中國的傳統詩書創作要求有關,且與文辭達意美、語調嚴謹美、內容含蓄美等有著重要聯繫。從理論角度解釋來說,翻譯美學明示了美學的來源,是對翻譯過程中的美學價值體現的探討,並利用美學欣賞的原理進行翻譯標準的制定和翻譯策略的闡釋。
  • 攝影與美學,提高攝影美感培養生活美學思維,美是源自生命的感動
    攝影由於它使用工具的特殊,許多人(包括從事攝影專業人員)並不認為它能成為真正的藝術,或是認為它至多帶有一定的藝術性,但它的主要職責是:報導、宣傳、文獻紀實,似乎和美學價值的創造關係甚遠。什麼是美學和攝影美學美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美的學問。這種說法雖對,但太籠統和膚淺,而凡常常會被誤解為「美化」術,降詆其哲理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