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主題——討論孩子在假期該不該補課的問題。遙記得在自己讀書的年代,課外的補習機構還不是太多,就那麼一兩家,平時也不是很火。但是學校也會叫學生補課。在初中的時候,可能是一周放一天或是兩周放一天。到了高中,今本上是一個月放一天,每周放半天這樣的一個學生時代。到了現在,輔導機構可謂是遍地開花,就算你是在刷一個網頁,都有可能發先一個培訓機構的廣告。
在小編看來,不得不承認,上補習班也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導致的,中國的應試教育害苦了多少孩子,雖然現在制度一直在改進,但是其根本還是應試教育。而且,現代人都習慣了給孩子開小灶、請家教、上補習班,這些方式只能解決短時間的飢餓問題。但很多時候,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有些人認為,只有閱讀,才能給孩子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寶貴財富。舉例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感到困難,最需要不是靠補課,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因此,假期補課最該補的是"閱讀"。閱讀的功效不僅豐厚學生的文化積澱,提高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幫助點燃思維的火花,發展學生的智力。
面對以上的說法,小編也是贊同的,但是小編又會想到另外一個問題,雖然閱讀是提高了,這些可能對文科方面是很有用的,而且不難發現,現在的一些教育結構,對於文綜政治,地理,歷史的補習還是相對少的,語文補習也是閱讀和作文這一方面比較的多。而現在的理科卻是越來越難了,在很多學生都需要補習數學和化學。特別是在初中這一階段的化學,本來初三一切都要開始進行複習了,可是偏偏化學橫空出世,一切重新開始。記得當年初三,那是在趕進度,硬是把化學在一個學期講完了。小編最終在中考最後的幾天才弄明白一些規律,可惜的是還是沒有沒有考上自己心目中的高中。而在高中的時候,發現化學更加難了,學習的興趣就這樣被磨滅了。
所以,相對於小編來說,如果當年有非常棒的課外輔導機構和非常厲害的老師,小編一定會報名參加,如果自己通過這些幫助,高考的時候分數理想,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還有專業。不用出來工作都那麼局限。在這裡,相信現在在外面工作的父母也可以感受到工作的不易。更在於本來想陪孩子做作業的父母,和孩子溝通難的父母。當然,現在關於假期補課網上段子甚多,比如不怕鄰居是學霸,就怕孩子放寒假,假期是用來拉開差距的……家長們也想讓孩子多玩會,都擁有愉快的輕鬆的假期,但是最後都會敗給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本著這是一個主題討論會,讀者們也可以留言,或是聯繫小編,小編很樂意和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