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史記》講述有溫度的歷史

2021-02-13 八點引讀

愛上晚八點,愛上深閱讀。

大家好,這裡是八點引讀。

我是今天的引讀教師劉老師。

從今天開始,我將分三次引讀《少年讀史記》系列叢書。

《少年讀史記》系列叢書由臺灣著名作家張嘉驊精選《史記》中的人物故事編寫而成,共計60篇。

主要根據《史記》的「本紀」、「世家」和「列傳」的相關篇章,精選了唐堯到漢武帝間傑出人物的事跡,其中有帝王、將相、世家公子、謀士、教育家、武士、辯士、刺客等。

語言生動,文字流暢簡約,通俗易懂,有極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

除此之外,全集還將《報任安書》收錄進來,這是司馬遷的名篇,是司馬遷與任安的心靈對話,引進這篇文章,對於了解司馬遷的人生際遇和心路歷程都有重要意義。

《少年讀史記》系列叢書的作者是張嘉驊,他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曾出版《怪怪書怪怪讀》《我愛藍樹林》《海洋之書》等作品,榮獲中華兒童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兒童讀物獎等二十餘項大獎。

該系列叢書共有五冊,分別是:《少年讀史記·帝王之路》《少年讀史記·霸主的崛起》《少年讀史記·辯士縱橫天下》《少年讀史記·絕世英才的風範》《少年讀史記·漢帝國風雲錄》。

《少年讀史記》的影響很廣泛,它曾獲得「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冰心兒童圖書獎」「2016噹噹童書中國力量主題童書獎」等獎項,而且它還入選2015年4月中國好書、中國出版協會2015年度「中國30本好書」等等。

在2015年4月「中國好書」的推薦中,推薦辭是這樣寫的:

《少年讀史記》專為孩子打造,用孩子的語言和現代的視角把艱深的古典通俗化,讓歷史鮮活起來,既重史事還原,又兼顧文學和人格修養,使孩子們能夠較早地領略古文古史魅力,閱覽千百年前的金戈鐵馬和獵獵旗幡。

在《辯士縱橫天下》一冊中的主要人物有:孫臏、吳起、子貢、商鞅、蘇秦、孟嘗君等,這些人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曾叱吒風雲。

其中張儀連橫,各個擊破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張儀,魏國人,最初與蘇秦同拜鬼谷先生為師,學習遊說之術,而蘇秦自認比不上張儀。

張儀學成之後,前去遊說諸侯。

在楚國,他曾和楚相一起喝酒。

宴會結束後,楚相掉了一塊璧玉。

楚相的門下懷疑是張儀偷的,他說:「張儀這傢伙是個窮光蛋,沒什麼品行,一定是他偷走了璧玉。」楚相便把張儀抓起來嚴刑拷打。

張儀堅決否認偷玉,楚相一幫人只好放了他。

回到家,張儀的妻子責怪他:「唉!要是不念這個書,不去遊說,你怎麼會遭遇這樣的屈辱呢?」

張儀什麼話也不說,只是問妻子:「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


他的妻子笑著說:「在呀!」


張儀說:「那就夠了!」

這個張儀簡直是太有趣了!

後來,他入秦為官,實施連橫計劃,從魏開始,欺詐、遊說楚國,最終,六國的合縱關係被張儀各個擊破,他在秦武王即位後,脫身歸魏,在魏國當了一年的丞相,最終死在魏國。

餘秋雨在《何謂文化》中這樣寫到:

《史記》,應讀名篇甚多,如《項羽本紀》《遊俠列傳》《李將軍列傳》《魏公子列傳》等篇,包括《太史公自序》。


在《史記》之外,那篇《報任安書》也要讀。


司馬遷是中國首席歷史學家,又是中國敘事文學第一巨匠,讀他的書,兼得歷史、文學、人格,不嫌其多。

是啊,《史記》應該好好地讀一讀,但是,它真的很難讀懂,很多大人也不一定能讀得明白呢,那麼,作為少年兒童的我們又該怎麼去讀呢?

親愛的孩子們,你不妨和我一起來讀讀《少年讀史記》吧!

這套書,用孩子的語言,現代的視角,講述著有溫度的故事,是臺灣作家張嘉驊傾力打造的更適合孩子閱讀的《史記》。

讓我們一起了解從春秋到戰國,那綁在戰車上前行的五百年歷史吧!


讓我們一起接觸那鮮活的歷史,史學、文學、哲學、國學一次到位,奠定一生成長的基石!

孩子們,讀《史記》,成大器!就讓我們從《少年讀史記》開始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明天再見!

↓↓↓點擊「閱讀原文」進行打卡

相關焦點

  • 《少年讀史記》讓孩子們走進歷史,讀懂歷史
    我是今天的引讀教師劉老師。今天,我將繼續引讀《少年讀史記》系列叢書。孩子們,2020年高考作文題所給的材料中,提到了齊桓公、鮑叔牙、管仲。你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讀讀《少年讀史記》之《霸主的崛起》吧。
  • 《少年讀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是今天的引讀教師劉老師。今天,我將繼續引讀《少年讀史記》系列叢書。《少年讀史記》系列叢書,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作者在每本書「寫在前面的話」中分別以不同的主題,講不同的歷史人物故事,談自己對《史記》的理解與感悟。
  • 小學生課外閱讀必選經典——《青少年讀史記》,讓孩子悉知歷史!
    要讀歷史,必讀《史記》!《史記》是中國古代史學典籍中最著名的一本書,也是中國第一種通史性著作,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中華人文初祖黃帝,下迄作者司馬遷同時代的漢武帝時期的3000餘年歷史。《史記》也是中國第一種紀傳體史書,是代表性的中文傳世文獻《二十四史》的開山之作,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但是,《史記》原著有130篇,50多萬字,人物繁多,再加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孩子們很難理解。
  • 課程分享:【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網課資源百度雲共享
    低價好課 課程分享:【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網課資源百度雲
  • 讀《史記》長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
    整本部頭太大,人物繁雜,又是晦澀的文言文,再加上還有匈奴、西南夷、西域這些紛繁複雜的歷史關係,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讀起來,都費勁巴拉的。  我之前也買過不少其他的白話文版本,但Ada都不喜歡看。直到看到這套通俗、有趣的《青少年讀史記》,娃拿到手,居然一口氣讀了大半本!
  • 我有好課: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清晰完整
    好課我有!
  • 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百度網盤
    課程介紹----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我買了這個課程,如果你也有需要,歡迎聯繫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 得語文得天下,你家孩子為什麼要讀《史記》?
    而現在的語文課本上,有很多文章來自《史記》。透過歷史,孩子們將會更清楚地看清這個世界,學會理解自己,評價世界。讀史必讀《史記》。而讀歷史,必讀《史記》。很多語文閱讀題、歷史的材料解析題,都出自小時候讀過的《史記》。還有在寫作課上,別人都抓耳撓腮,而懂歷史的孩子靈感卻源源不斷,素材信手拈來。最適合孩子讀的《史記》《史記》原著全書共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部頭太大,孩子沒時間讀?
  • 《白話史記》:用你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2.楊惲的外公不簡單本來楊惲的一生也就停留於此,在歷史的濤濤大河中,他的名字並不能激起多少浪花,然而當他和另一個偉大的人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歷史的天空傳出了迴響。楊惲的母親是司馬英,而司馬英正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親閨女。
  • 好課推薦: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
    如果你需要: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趣解史記
  • 讀《白話史記》,放大你的人生格局
    讀歷史,《史記》是首先被推薦的
  • 《白話史記》:梁啓超說,「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它是司馬遷畢生之作,用人物傳記的寫法,小說的口吻講述,上至上古的黃帝,下至漢武帝,貫穿經傳,諸子百家,3000多年歷史……讀它,像讀小說一樣有趣輕鬆,既能了解歷史,知曉人性人心,又得做人處世智慧。但原著文古質,艱澀難懂,對於大眾來說,沒有相當的文言文功底是讀不懂的。
  • 《少年讀史記》作者張嘉驊系列專訪之四|想送給年輕人的是——興趣激發和方法引導
    我在《少年讀史記》第一冊《帝王之路》所寫的自序,標題便是《成為「大器」》。當匠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啟動這個《史記》音頻的製作計劃,編輯在擬定欄目的名稱時頗費思量,於是我說:「要不然就叫做《讀史記,成大器》吧!」名稱因此才定下來。    這個名稱的確表達了我對年輕朋友的一些期許,也反映在這個欄目中藉《史記》故事所做的陳述裡。
  • 梁啓超說「凡屬學人,必須一讀」的白話《史記》,極為罕見
    而讀歷史,《史記》是繞不開的。無論我們看到何種書單,名人推薦,必有《史記》。魯迅給它最高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很多人以為它嚴肅枯燥,但其實它如小說般生動、有趣,情節豐富。
  • 讀《白話史記》,知曉人性人心,得待人處世智慧
    北京大學的李零教授曾說:「讀它,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談話。」2000多年前,史學家司馬遷立下宏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耗費畢生心血,將上至上古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一一記錄。
  • 讀歷史長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不少高校老師、中學教師都對這套書很推薦。延邊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宗勳說:「《少年中國史》用講故事的方式,為青少年講述中國歷史,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讓青少年不知不覺就愛上讀歷史,了解遠古到現代的發展脈絡及歷史大事,提高青少年對世界的認知度。」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摘自司馬遷《報任安書》浩如煙海的書海裡,總有極少數的書是比較難讀的、要求比較多的書。閱讀這樣的書,會增長我們的心智,讓我們變得有智慧,也更有知識,甚至於直到我們生命的盡頭,它仍然能提高我們的心智。這樣的書籍就是偉大的作品。
  • 用兒童語言、現代視角還原歷史場景,分析古代智慧史書
    《史記》就是這樣一部著名的史書,他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中國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他記錄了從上古黃帝到漢武帝的3000多年歷史,他規模龐大,體系完備,對後世史書影響深遠。我也很喜歡歷史,我一直希望能為孩子們找到一本興趣濃厚、真實還原歷史場景和歷史人物的書,偶爾,我會從兒童課外興趣班的老師那裡得到一份小學必讀的書的清單,包括《少年讀史記》和《青少年讀史記》。立馬從網上買的,孩子們很喜歡,兩套書用兒童語言講述孩子們最喜歡的歷史故事,但側重點不同。
  • 疫情在家別光忙刷題,抽空一定讀一讀《史記》
    所以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刷題,抽時間一定要多讀書,特別是讀藝術成就很高的名著,比如《史記》。讀《史記》前,先簡單了解一下作者司馬遷。司馬遷少年時期在龍門農村,過著耕田牧牛的快樂生活,雖如此,因受父親學術思想的薰陶,「年十歲則誦古文」。司馬遷讀書,與眾不同,總是帶著疑問去讀,極富鑽研精神。據說他在研究一段歷史時,發現幾本書的記載都不一樣,便收集起很多資料研究,最後肯定《尚書》的記載是正確的。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帶著大量的疑問,司馬遷開始漫遊大江南北。
  • 家有學生,你有什麼理由不讀《史記》
    語文的改革,加大了古詩文及閱讀量的份量,學習內容從語言拓展到文學、文化、歷史、哲學、藝術等。所以要想學好語文只靠課本是遠遠不夠的,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強調增加課外閱讀量的重要性,那麼有沒有一套課外書籍能同時包含古詩文、文學、文化、歷史、哲學、藝術這麼多的內容呢?當然有,那就是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國史之神《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