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界被寵稱為「小心肝」的小青柑,是茶友們的心頭愛,但市面上商家的說辭卻是眾說紛紜,讓人無從辨別,接下來新曬將和大家絮叨絮叨最常聽到的三個名詞:生曬、烘焙以及半生曬,那麼,我們開始吧~
01
生曬
生曬,又稱為純生曬,指完全利用陽光將小青柑曬乾。
這種工藝看似簡單,卻是靠天吃飯,對晴天天數的要求極其嚴格,且在曬乾過程中,不能中斷,如果小青柑沒有完全乾燥,成品的小青柑就會留下難以去除的苦澀味,影響口感。
不可否認的是,用生曬製作的小青柑,香氣沉實、口感甜潤生津,回甘好,而且有較高的陳化價值,品質極好。
但由於生曬方式的風險和成本極高,產量也不能保證,企業一般不採用生曬的方式,所以你懂了吧,對市面上的「生曬小青柑「一定要格外留心。
02
烘焙
與生曬完全不同的是烘焙,烘焙是全程利用機械將小青柑烘乾,主要分為高溫烘焙和低溫烘焙兩種。
高溫烘焙,指用70-80℃左右的溫度乾燥小青柑,這種方式雖然成本低,產量高,但小青柑的活性降低,不利於後期柑和茶的轉化,製作的小青柑柑味更足,且不具備陳化價值。
低溫烘焙則是用不高於45℃的溫度烘乾小青柑,烘焙時間比高溫烘焙時間長,比生曬時間短,產量較高且穩定,成品小青柑的品質也比高溫烘焙好。
03
半生曬
簡單來說,就是將生曬與低溫烘焙相結合,又被稱為半生曬低溫烘焙。製作過程是先將裝好還未乾燥的小青柑烘焙乾燥一次(避免苦澀味和黴變),再讓小青柑享受日光浴,最後再低溫烘焙。
半生曬工藝揚長避短,利用器械烘焙,既消除天氣的不利影響,保證產量,又通過日曬保證了小青柑的品質與口感,是企業中最常用的乾燥方式。
既然生曬、烘焙以及半生曬都是小青柑的乾燥工藝,那為什麼店家們會將它作為宣傳賣點呢?這就和乾燥在小青柑製作中的重要程度有關了。
「乾燥」在小青柑的製作中最為重要也最為困難,對乾燥時間和乾燥溫度的把控,對小青柑的香氣、滋味以及口感有很大影響。也難怪店家們經常提及。
GET到了這些不同,趕緊去和朋友們分享,享受他們崇拜的眼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