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辰是如何劃分的?古今時間對照!

2020-12-17 淡泊名利love

經常在古裝片中聽到「時辰」、「子時」等詞。「時辰」想必不陌生,不過各種名目繁雜的時辰讓人產生好奇。古代的有多少個時辰呢?每個時辰都叫什麼?古代的「時辰」和今天的「24小時」對照一下,體會古人的時間表與時間觀。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時辰,古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所以,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這一划分方法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為「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午時 、未時、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有沒有發覺這叫法和十二生肖有某種聯繫。那麼,古代的各個時辰有什麼含義呢?

古人用時辰來記時,早在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些叫法是有含義的,什麼時辰幹什麼事都是劃分好的。時辰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比如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古人的時辰規定了人一天的時間劃分和安排,現代人也有根據「時辰」來養生的,見下圖。

最後,調侃一句。按照古人的時間觀,亥時,也就是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是要睡覺的時間,那麼現代人有幾個是這個時間睡覺的,恐怕還要「夜生活」吧!小編認為古人的「時辰」有可取之處,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年代。

最後提醒一句「熬夜傷身,注意作息」呀!

相關焦點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教你如何看日晷圖導讀(目錄)十二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的讀音十二時辰詳解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更」和「鼓」的區分十二時辰養生法(黃帝內經時辰養生)比時辰更小的古代時間單位時辰歷史唐詩宋詞裡的十二時辰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
  •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應 歷史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古代時辰有哪些中國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
  • 十二時辰對照表,讓你搞懂自己的命辰!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 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 每天十二時辰的對照表,快來看看古人是怎麼說時間的吧
    十二時辰對照表 關於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代計時單位,古人把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小時,十二個時辰以地支為名稱,相傳是根據12生肖中的動物的日常作息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 古代的十二時辰,究竟有哪十二個時辰
    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人把一晝夜,也就是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現在的一個小時就等於古代的半個時辰。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算起,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麼十二個時辰對應到現在,分別都是幾點呢?子時,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 關於《古代時辰》的考點清單
    整理了常識考點之中國古代時辰劃分,希望能對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
  • 十二時辰對照表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 古代時辰的正確讀音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ū、亥hài時辰對照古今生肖子時23:00~00:59鼠,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其實很簡單
    可見在古代,古人們對時間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定義,也深知時間的寶貴,用黃金來做比喻,確實是恰當其分,也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珍惜。在古代,不像現在如此方便,有手錶、手機等可以看時間。那麼,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呢?
  •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漲知識】古代除了十二時辰 還有十五、二十四時辰…… 2019-07-26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時辰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
  • 重溫《長安十二時辰》:古代時間的雅稱
    前段時間的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司天台報時博士龐靈出場的第一句臺詞便是: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荒落。」 司天台在唐代真實存在,劇中龐靈報時所用的說辭也有文獻可考,他所用的文言文,多出自《爾雅·釋天》。
  • 有關中國古代時辰的常識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
  • 《長安十二時辰》引熱議!小師父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由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已經播出就引發許多討論。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子鼠、醜牛、寅虎、卯兔……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習性、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小師父饕餮紋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了解中華民族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一個時辰,一炷香到底是多久?
    前陣子阿燃在看一本以古代為背景的小說,裡面提到了主人公正常的一覺睡了七個時辰。乍一聽好像沒什麼問題,我們現代人睡覺一般也是七八個小時,但其實放在古代可就大錯特錯了!原因無他,我們都知道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可是古代的並沒有「小時」,這一時間計量單位。他們用的是「時辰」。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名字,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所以相對應現在的時間劃分,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
  •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很火,那麼歷史的十二時辰時間是如何算的?
    古代時間十二時辰計算方法源於西周。十二時辰對應時間是古代對於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方法。古代的十二時辰有:子[zǐ]時醜[chǒu]時 寅[yín]時 卯[mǎo]時辰[chén],一個時辰相當於今天兩個小時。
  • [常識積累]有關中國古代時辰的常識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
  • 【常識備考】中國古代時辰知多少?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晝夜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 晝夜的劃分方法,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時辰計時法到底是啥?古人的記時方式不一般
    其實,我們在不少古裝劇中都聽過這個計時法,什麼午時三刻、子時、丑時、打更等等也是耳熟能詳,但是十二時辰計時法究竟是如何計時的,和我們現在的二十四小時計時法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 中國的十二時辰原來是這樣劃分的,竟是這般無與倫比的美!
    十二時辰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而獨創於世的。一晝夜被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原來古人把時間都劃分地那麼美!十二時的第一個時辰,就叫「夜半」。「夜半」所指的時間是前日夜23時~當日凌晨1時,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