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易錯易混題型分析,學生稍馬虎恐難得高分

2020-12-11 貝貝老師數學講堂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節的重點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的稜長總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容積。整理大框架相對比較好理解,公式記憶較多,比較容易混淆,需要對稜長總和,表面積,體積,容積有深層次的理解,而不單單只是對公式機械的背誦。下面貝貝老師為大家找到一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易錯易混試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試卷分享1

第1題單位轉換,考試的重點,每次必考,需要大家對體積,容積,表面積,長度等單位之間的轉換進率,要做到熟練運用,並且能學以致用。4立方米5立方釐米=4000.005立方分米,實際這個題是錯題,但是不影響做,但是一般考試不會這樣出題。

第2題考察公式長方體的高=體積÷底面積。48÷8=6釐米。小學數學五年級期末複習重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3題錯誤較多。首先要記得單位轉換,1分米=0.1米,體積=長×寬×高,0.1×0.1×2=0.02立方米。(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是考察的重點,注意結合圖形分析)

第5題長方體的高=稜長總和÷4-長-寬,56÷4-6-4=3釐米。

第6題錯誤較多。這個題正確的做法是6÷2=3個,4÷2=2個,5÷2≈2個,3×2×2=12個,很多錯誤答案是15個,注意區分。

試卷分享2

第7題佔地面積最少應該是3×4=12平方米,很多同學沒有寫單位。

第8題此題難度不大,但是此題單位不統一,記得要單位轉換。單位之間轉換的記憶方法,學生直呼簡單!6×8=48平方分米=0.48平方米。

第13題長方體的高=體積÷長÷寬,2000÷50÷50=0.8分米。

第15題稜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稜長1釐米的體積是1立方釐米,實際是考查1立方米=1000000立方釐米。

試卷分享3

應用題第1題,考察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寬+高)×4或者長×4+寬×4+高×4,注意本題單位不一致,記得要單位轉換。

應用題第2題方形雨水管問題小學數學長方體表面積(雨水管問題)易錯題分析考試經常考。注意單位轉換。

試卷分享4

應用題第6題相對難度較大。學生對本題理解不到位,導致無法正確分析題目。第一問練功房的面積實際是求1600塊木地板的面積,第二問求的是1600塊木板的體積。注意單位轉換。

從這張試卷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1.公式的重要性,學生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公式,並且能做到學以致用。2.單位轉換的重要性,單位之間的進率一定要熟練記憶,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把關鍵字詞圈出來,做到警醒目的。3.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很多題目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來,需要我們認真的分析並理解題意,做出正確的答案。

相關焦點

  • 長方體正方體練習辯論會
    攝像:王劍工作室二、前測分析長方體正方體是人教版五下第三單元的內容,因為疫情採取的線上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不理想。主要表現為概念不清、算法混淆、知識片面沒有聯繫。針對以上情況,我設計了一份前測卷,以下是我針班裡43人進行的前測。前測卷分為理和練兩部分。
  • 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有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活動方案
    有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姓名 班級活動目的:1.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2.通過本次活動增強孩子們的空間意識,了解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3.通過活動增強孩子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小學五年級奧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
    在數學競賽中,有許多問題涉及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這些問題既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解答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我們具備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觀察能力、作圖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還要能掌握一此致解題的思路的技巧。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為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學會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五年級最燒腦的一個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等你來挑戰!
    點擊右上角關注小西老師,更多小學語數資料等著你最近,五年級孩子的頭皮都快被抓破了,因為現在學到了最難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首先,你要認識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寬、高,知道它們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這三個數字要背下來,因為填空題要考。接著,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得到一個展開的圖形,探索它們的表面積公式。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正方體表面積=稜長×稜長×6,光這兩個公式就已經難到不少記憶力差的孩子。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需掌握題型
    上次講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知識點的匯總。今天我們講一下這個單元需要掌握的題型,包括基礎題和稍有難度的易錯題兩部分。一、基礎題1、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64cm,寬是4cm,高3cm,它的長是多少釐米?
  • 小學數學簡便計算易錯題型整理,讓你離高分更進一步!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離不開計算題,計算題在一張卷子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很多同學考完試之後會說自己的卷子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馬虎錯」,其實貝貝老師覺得沒有馬虎錯這種錯誤,實質還是自己在某個方面出現了偏差,說的直白一點還是不會做題。
  • 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
    那麼,我們將二維的平面圖形推廣至三維立體圖形,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又存在什麼關係呢?今天,小編帶領小朋友一起來探究。二、問題發現還是先來幾個具體的實例看看有什麼發現。例1: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釐米、8釐米、6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8釐米,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之和以及它們的表面積。
  • 高中地理易錯易混知識點 高分必備!
    高中地理易錯易混知識點 高分必備!各位同學對知識記憶的不準確,是各位同學失分的關鍵因素,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時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已經將這部分知識記住了,就進行下一部分的學習了,每當這個時候各位同學應該自己想一下是否已經將知識完全記準確了,而不是記了一個大概其。
  • 六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經典題型解析一
    鍛造、熔鑄與揉捏: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中,我們常會遇到「將一個長方體(正方體)鋼材鍛造成(熔鑄成)一個正方體(長方體)鋼材」或將一塊橡皮泥揉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之類的應用題,而這也是這一章常考的、有代表性的一類題型。
  • 用思維導圖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圖形的認識」的內容。《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對本單元知識的要求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 網課補充,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總結與易錯點
    老師家長學生,都跟著忙忙碌碌,可是效果就差強人意。下面就本節課的重點和易錯點總結一下一:長方體的特徵:①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②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的三條稜分別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 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習目標及求表面積、體積的題型歸納
    學習目標學習本章節知識,需要用心觀察和動手實際操作(製作),來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它們的11種不同的展開圖。常見題型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題型有很多,但總而言之,題目中不外乎會有如下這些說法:①一種題型是,一個長方體因為高或長或寬的變化(擴大或縮小),或者是成為一個正方體,從而引起表面積的變化。
  • 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
  • 第三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切割組合對稜長的影響
    第三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切割組合對稜長的影響1、切割將長方體橫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一個長方體時增加4條長和4條寬;(稜長增加的最長)>將長方體豎向(縱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一個長方體時增加4條寬和4條高;(稜長增加的最短)將正方體沿無論沿那個方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增加4條稜。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解題技巧》難題點撥高分必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除了常規的題目,有些題目會切去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部分進行面積計算,也有的題目是將幾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拼在一起後再計算表面積,解答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拼、切問題,除了要切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還要仔細分析拼和切的時候,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都有可能會減少或增加。或用畫圖法,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結合已知條件進行觀察和分析。
  • 小學一年級數學期末必備,易錯題大匯總?
    目前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早已結課,進入緊張的年終考試複習階段,那麼只有把孩子平常易錯的題分類歸納,並反覆講解練習,才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做題的正確性。今天對部編一年級上冊數學易錯題型做了整理,希望能幫小朋友們好好複習,過年時取得好成績。
  • 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
    題目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6dm、5dm、4dm,那么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分米?它們的體積相等嗎?圖1普通學生思路:第1個問題:先算長方體總稜長,公式是(長+寬+高)×4=長方體總稜長
  • 一道過程簡單但易做錯的數學題——小學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
    今天下午,有位學生給我發信息問一道數學題,這道題的特點是解題步驟不多,但是如果思路打不開,會找不到解題方法,或者是會被題目繞暈。我給她講過之後這孩子馬上就清楚了,很快就做了出來,還對我說,因為做這道題時不太明白,就去看答案上的解析,還和她父母討論了好久,都沒有弄清楚,沒想到老師只用了一分鐘就解決了,表示十分驚訝和感謝。
  • 小學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易錯應用題分析,家長再也不用為我擔心啦!
    小學數學中真正拉開差距的原因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不同,而應用題分數的高低的正是邏輯思維能力高低的體現。應用題在卷子中所佔比例較高,是整張卷子的重頭戲。下面貝貝老師為大家講一下有關長方體表面積的應用題。常考題目根據題意可以知道本題要求的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實際題目已經告知要粉刷教室的屋頂和四面牆壁,一共是5個面,前後左右上面,算出粉刷面積,又知道每平方米用0.2千克塗料,(意思為有一個平方米就需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