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安置條例》,重大判定和預知

2020-12-15 點兵欄

作者:有來有去

11月25日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通氣會上,退役軍人事務部的領導們明確表示,事務部正在研究《《退役軍人安置條例》》,將會探索實施分類安置、對口安置、精準安置,積極推廣轉業軍官「直通車」安置模式,要求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主動聯繫當地駐軍,準確掌握即將退役軍人實際需求。

領導們還說明,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將堅持公開公平公正,不斷提高安置質量;緊抓年度任務落實,妥善安置退役軍人;以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為重要契機,進一步做好移交安置工作。

01

關於分類安置、對口安置、精準安置、直通車安置等等,前面已經專門分析過了,接下來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一下《退役軍人安置條例》將會有哪些變化,特別是有哪些大家期盼的好政策能出臺,有哪些現實情況大家必須想到。

首先,《退役軍人安置條例》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重要措施。

《退役軍人保障法》明確的內容,將在《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中進行細化。

《退役軍人保障法》第三章「退役安置」共11條,涉及各級政府和有關組織的義務,不同類別軍人的退役安置方式,優先安置、安置之後的保障、安置之後情勢變化的處理以及優先保障對象等等。

由此可見,退役軍人的安置方式已經明確了,共計3類7種,其中軍官4種,分別是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軍士5種,分別是逐月領取退役金、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士兵3種,分別是自主就業、安排工作、供養。

軍官的自主擇業已經確定退出歷史舞臺。軍官、軍士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是改革的重點。具體的內容在以往的文章中分析過了,不再贅談。

其次,《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是退役軍人事務部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的後續措施。

退役軍人,十分確定的將主要由退役軍人事務部來負責管理或者說保障、服務了,退役軍人的所有工作,從移交接收開始,很確定的將由退役軍人事務部來主導。

退役軍人事務部主導的更高質量的退役安置,必然以退役軍人事務部,或者說以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所認可的高質量來評估。

比如,安置的退役軍人更有使用價值。

《退役軍人保障法》在軍官安置上明確了六個考慮因素,德才條件以及服現役期間的職務、等級、所做貢獻、專長等和工作需要,德才條件是排在第一位的,問題是部隊任職所需的德才條件,和地方任職所需的德才條件,相差可不是一點兩點。

備戰打仗和訓練管理最需要的德才條件,往往並非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最看重的德才條件,這種錯位,已經在很長時間內對「陸野基」的兄弟們造成重大傷害了。看來,還將繼續傷害下去。

比如,安置的退役軍人更加穩定老實。

擺平就是水平,雖然一直受到批評,卻又一直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常用的方法。退役軍人原本應是最有闖勁的一支隊伍,也是最有戰鬥力的一支隊伍。這種闖勁、這種戰鬥力,換個角度看就可能是不穩定因素。

如何解決這些不穩定因素?

高明的辦法是:

把他們變成自己依靠的對象,如建國以來一直的退役安置政策,退役軍人始終是國家穩定的基石;

普通的辦法是:

給他們應得的保障,如大部分地區基本能維持退役軍人不高不低的相應條件;

惡劣的辦法則是:

把他們打入另冊,實施預防性、特殊化管理,如某地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曾經專門出臺的退役軍人管理辦法。

還比如,退役軍人安置需要的資源更少。

花小錢辦大事,不花錢就辦事,無疑是高質量的重要指標。反對來就意味著,給退役軍人準備的資源,將會在不同的地方儘可能的少,或者說,能少給就少給,能不給就不給。甚至,可能少給、不給還會成為某些地方的工作經驗。

02

以上是可以想到的問題。當然,退役軍人保障法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專門規範退役軍人保障的法律,在廣大戰友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也肯定會有不少大家可以期盼的成果。

其一,退役軍人保障將更加規範。

法律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在於它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不管怎麼說,有了法律之後,至少有了公平正義的底線,太過於突破底線的事情,想來也不會那麼容易出現的。

其二,退役軍人保障將更加統一。

完全可以想像,《退役軍人安置條例》肯定還是會給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省份留下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不同地方的安置方式、安置條件肯定會有所不同。

但有了法律的保障,這個不同肯定不會太離譜,至少會有個限度,並且是可以預見的。

其三,退役軍人保障將更有保障。

這不是繞口令,退役軍人的保障沒有保障的情況,以前並非沒有過。有了法律了,有了條例了,有了專門的分管部門了,至少在每年的財政預算的時候,在每次的計劃安排的時候,會考慮到這一方面工作的需要,會有相應的經費和資源保障。

其四,退役軍人維護自己的權益將有更加有力的武器。

與條例、辦法、細則等不同,法律是由人大常委會研究通過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更大的穩定性和權威性。

至少,法律上不會留有「解釋權屬於某某部門」這樣的窗口,退役軍人維護自己的權益,將能真正的拿起法律的武器。

這些期盼能不能變成現實,那些想法會不會成為現實,與戰友們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大家都無所謂,大家都不去爭取,期盼不會自動成為現實,想法倒肯定會落到大家的頭上。

1912年,教員同志還是學生時,寫過一篇滿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既強調了管理者要取信為民,也強調了民眾要勇於去支持對自己有利的法令。無論是《退役軍人保障法》,還是《退役軍人安置條例》,都是涉及戰友們切身利益的重大法規,學法知法用法,必須成為大家維護自己利益的重要工作。

相關焦點

  • 《退役軍人安置條例》出臺還得等5個月?
    昨日,某公眾號發布了一篇與《退役軍人安置條例》出臺實施時間相關的文章,文章稱,《退役軍人安置條例》出臺到實施,至少還要再等5個月。對此,熱切盼望《退役軍人安置條例》出臺的老鐵們不淡定了,因為與逐月領取退役金相關的所有政策、規定,都在《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當中,此條例一天不出,逐月領取退役金安置政策就無法具體實施。
  • 新規明確:以下四類轉業軍官和退役軍人將優先安置
    大家知道,最近國家出臺了退役軍人保障法,對於退役軍人的保障進入法定的程序,保障的力度將更加強大,保障的內容也將更加完善,這對於廣大的軍人和退役軍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從保障法的內容來看,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比如說在保障法中規定,有四類轉業軍官和退役軍人必須要進行優先安置,具體是什麼情況,我們去看一看。所謂的安置,這裡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安置相應的工作。當然,並不是所有退伍的軍人全部都要進行工作安置,而是指部分退役軍人。第一大類就是轉業的軍人,這一部分是所有人員都需要安置工作的。
  • 軍人退役辦理落戶手續,需要安置部門收到檔案嗎?
    作者|灰灰菜★ 退役後辦理落戶手續,需要檔案先到民政局嗎?你好,我9月份退伍,想問下退伍之後回家辦理身份證和戶口,是需要等到部隊的檔案移交給民政局才可以辦理嗎?一、落戶問題除由政府安排工作且易地安置的退役士兵,因其戶口本、身份證原件需要上交,故在辦理身份證及落戶時需要等檔案移交到地方退役軍人事務局後才方便辦理落戶。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一些。
  • 退役兵安置政策:大學生士兵報考公務員優先錄用
    其他特殊情況通常指:一是國家和軍隊建設需要,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安置部門批准;二是需要照顧就醫、就業、生活困難的殘疾退役士兵;三是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自行找到接收安置單位的退役士兵;四是服役期間有重大立功受獎表現,當地政府和有關用人單位願意接收安置的退役士兵。  易地安置進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及其他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大城市,還應符合當地落戶的相關規定。
  • 《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規定》頒發施行
    這是國家和軍隊首次以軍事行政規章的形式,對傷病殘軍人的退役方式、安置辦法、住房和醫療保障等問題作出全面系統的規範,是軍地各級做好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工作的基本遵循和依據。    《規定》共八章二十六條,明確了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方式。
  • 民政部總參解讀現行退役士兵安置 詳解優惠政策
    為方便即將退出現役的士兵準確掌握安置政策,合理選擇安置方式,民政部優撫安置局、總參謀部軍務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士兵服役條例》、《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和《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42號)、《國務院辦公廳 中央軍委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總參謀部等部門關於深入貫徹<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紮實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意見的通知
  • 退役軍人保障法明天三審,事關軍人的後路
    按照當前設想,軍士延長服役年限後可逐月領取退役金,具體標準要等新的《兵役法》及《退役軍人安置條例》等配套政策出臺後知曉。五是參加定向考錄計劃。很多人認為,軍官和軍士的逐月領取退役金,將是未來安置的主流。
  • 岢嵐縣政企聯手探索退役軍人安置就業新模式
    本報訊 為切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就業工作,岢嵐縣人民政府與山西猛虎保安集團聯手探索總結出一條 「政府購買搭臺,民政、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指導,企業運營管理教育」的退役軍人安置就業新模式。
  • 三明市落實優撫安置政策 關心關愛退役軍人
    三明市落實優撫安置政策 關心關愛退役軍人 2020-06-02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法規定四類退役軍人優先安置如何落實?這個試點做法受稱讚!
    再過十幾天,備受數千萬退役和現役軍人關注的《退役軍人保障法》就要施行了。這個新法第一次對退役軍人的移交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褒揚等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是加強退役軍人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的最有力保障,也讓我等離開部隊多年的老兵都大感振奮和鼓舞。
  • 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採集重點問題解答
    潘娣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黃良荒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採集是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共同努力下,當前各地採集工作正在全面開展、穩步推進。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具有重大時代意義
    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具有重大時代意義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文勝編者按退役軍人為保家衛國作出貢獻,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一以貫之關心愛護廣大退役軍人。退役軍人保障法指出:「為了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代表了全社會和廣大退役軍人以及現役軍人的共同利益,具有重大時代意義。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文勝,對退役軍人保障法予以解讀。
  • 民政部總參謀部解答2014年度退役士兵安置政策【17】
    在服役期間因患精神病評定殘疾等級和國家供養安置的義務兵和初級士官,按規定實行計劃退役移交安置,一般包括編制下達計劃、審查檔案、達成協議、人員交接等程序。患精神病經醫學鑑定為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中級以上士官,作退休安置,按退休士官規定程序退役移交安置。   108.患精神病義務兵和初級士官退役移交政府安置後待遇保障有何規定?
  • 退役軍人難安置?泰國強調授人以漁
    泰國退役軍人事務機構副主席叻蓬中將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每逢2月3日的泰國退役軍人節,我們都會在勝利紀念碑舉行敬獻花環等活動,表達對退役軍人的敬意,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給予的崇高榮譽。」 離勝利紀念碑不遠處的拉差威提路上,有泰國退役軍人事務機構一站式服務中心。
  • 軍人退役保障2021年將有這些變化
    昨天,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布了2021年退役軍人事務領域十大重點工作。規劃中透露出很多信息,更有不少與所有軍人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制度規劃,排座摘取其中重點為大家解讀。1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國家層面將在優撫醫院、光榮院、烈士紀念設施、軍人公墓建設方面予以重點支持。現役軍人醫療保障正在穩步推進,保障卡全國部隊醫院皆可就診,軍人優先也做的越來越好。但部分地區軍隊醫療資源不足以支撐軍人所需,廣大的退役軍人看病的問題急需解決,如何將更多的公立醫院納入,為軍所用,優撫醫院建設值得期待。2退役軍人保障法配套政策措施將出臺。
  •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
    第十八條 退役軍人原所在部隊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時將退役軍人及隨軍未就業配偶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關係和相應資金,轉入安置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軍隊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依法做好有關社會保險關係和相應資金轉移接續工作。
  • 軍人易地安置到配偶集體戶口,參考指南!
    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五條: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 《退役軍人保障法》三審通過,逐月真的來了
    三是以安排工作方式安置的軍士和義務兵,由安置地人民政府根據其服現役期間所做貢獻、專長等安排工作崗位。四是國有企業接收安置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與其籤訂勞動合同,保障相應待遇。五是退役的軍士和義務兵入伍前是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人員的,退役後可以選擇復職復工。
  • 市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座談會
    據悉,《退役軍人保障法》共10章85條,涵蓋退役軍人的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褒揚激勵等方面內容,是我國第一部關於退役軍人的專門法律。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紛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圍繞頒布實施《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重要意義,如何學習宣傳好《退役軍人保障法》,如何貫徹落實好《退役軍人保障法》提出具體措施和建議;對照法律規範,分析我市退役軍人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對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和改進退役軍人保障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 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具有重大時代意義——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這部備受關注的法律對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此,本報推出關注退役軍人保障法系列報導,以饗讀者。退役軍人保障法指出:「為了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退役軍人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代表了全社會和廣大退役軍人以及現役軍人的共同利益,具有重大時代意義。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文勝,對退役軍人保障法予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