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型人格障礙問題兒童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調適和治療?

2020-12-24 超心理

作者:周雲騫,心理社工師,心理與社會學院研究生致力於心理學讀書公益和「考拉」自愈公益。我將餘生獻給中國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療事業。

公益催人老,累並快樂。常常被人質疑謾罵,他們說我因為無路可走才做窮酸的社工。他們不懂社工,不懂心理學,只有同類人才知道,我們這樣的人,就是為社工而生的!昨天看完胡歌在《朗讀者》中的表現,我有感而發,用10個小時寫了一篇關於偶像胡歌的文章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我用心理學深度剖析了不老男神胡歌的保養秘訣,胡歌留學鬧劇的心理學解釋,用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分析胡歌成功的性格因素。喜歡胡歌的朋友,一定要收藏,因為我是多年的智慧凝結。我的每一篇文章都和胡歌的每一部戲一樣,都很認真,都是我用心靈寫作的。

胡歌,被演戲耽誤的心理治療師,胡歌,生命的《朗讀者》!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從失敗的泥潭裡爬起來,我依舊保持了和胡歌一樣的豁達和開朗。我的故事也鼓舞了許多人。我用心理學為自己療傷,用催眠術為自己美容!每次我委屈惆悵被人嘲笑謾罵難過哭泣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和我一樣的INFJ「孿生兄弟」——胡歌、李健,我會想如果他們看到我這樣,會對我說些什麼。一旦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和他們有了聯結的時候,身體裡就會充滿力量。這就是敘事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

不過INFJ很容易抑鬱,我慢慢讓自己變成INFP,這類人稱之為天生的治療師(夢想家),能在更短的時間內為自己療傷,這種修煉,對我來說,是更高的境界。也許有一天,胡歌也會有這樣的轉變,也許我們能在那個地方再次相遇。胡歌說沒有找到留下的意義,或許就是這個意思。他還需要學習INFP喜歡的知識。

細心的朋友好像發現了,我今天的文章開頭,不提抑鬱症了,改成了考拉,考拉是什麼?為什麼把抑鬱症患者改叫考拉,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說,反正今天開始,我就開始執行我的後現代心理治療「去病化」理念。

胡歌是個健康到堪稱完美的孩子,一個家庭生出這樣的孩子,對父母、同伴、學校的要求是極其苛刻的!需要在欣賞、民主、鼓勵、和諧、獨立、感恩等特徵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如果缺乏一種或多種因素,就會心理亞健康,甚至是心理疾病和障礙。話又說回來,既然去病化,我們就不應該過多強調疾病的負面因素,多強調疾病的積極意義。所以以後提到心理疾病患者,我可能更多用考拉來代替他們。

分享今天心理學的故事——《問題兒童的由來—攻擊型人格障礙》

問題兒童的由來—攻擊型人格障礙

為謀權力而失去自由,或為謀求控制他人的權力而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這是一種奇怪的欲望。——(英國)培根

上小學四年級的張鵬鵬在學校經常與同學發生爭執,而且時常動手,所以同學關係緊張,很少參加團體性活動,顯得不合群。不僅如此,他與老師很疏遠,見到老師不主動打招呼,並對老師的批評產生反感,會課堂上與老師爭執。回到家中與父母的話很少,並且愛發脾氣,不允許他人摸他的頭,即使是親戚們寵愛的表現,也會生氣。目為經慪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不喜歡的老師更不願聽課。作業不會也不老師和父母,也不願意父母管他的功課。因此,學習成績逐日下降。

張鵬鵬的父母為此很是苦惱,不知道為何兒子變成現在這樣。為此,他們專門找了心理專家,經過一番詢問,專家了解了情況。張鵬鵬從小隨父母生活,上幼兒園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溫順,甚至比較膽小,很聽父母的話。張鵬鵬的父母經常以息事寧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與小朋友團結,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開。甚至有時並不是孩子的錯,只要有老師說今天張鵬鵬與某個小朋友「搶」玩具(實際上是後者搶前者的,老師也只是習慣性描述罷了),父母就會再次教導,下次別與小朋友搶,給他算了,你再去玩別的。那時候,張鵬鵬基本上是個聽話的孩子。

上了大班後,一次一個小朋友拿繩子去勒張鵬鵬的脖子,想牽著他走。張鵬鵬 想起媽媽說過:脖子是不可以被隨便勒的,很危險!於是,他反抗了,而且勁很大, 一下子搶過了繩子。那個小朋友被嚇跑了。

自那以後,張鵬鵬像變了個人,開始不斷「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學後,逐漸變成了老師眼裡的「問題兒童」。其實,應該說,比起同年齡的孩子,張鵬鵬還是讓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學習上。基本上這4年來,都是他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像整理書包之類別的孩子需要父母幫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受家庭影響,父母都愛看書,所以張鵬鵬也非常愛看書,小小年紀,已經將《水滸傳》 《三國演義》等名著看過了。

三年級前,雖然愛打架,但功課還是中上偏優,只是到了四年級,換了個班主任,比較嚴格,經常把他叫到辦公室,於是開始反感,不大聽課,成績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節班主任課(數學課)上,明明是他旁邊的中隊長叫他,他才說了一句話,但老師只批評了他,他感到憤憤不平,卻並沒告訴父母。現在,他脾氣很大,情緒經常很激動,父母問他多了,他就會發火,大喊大叫,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很顯然,故事中的張鵬鵬所患的是攻擊型人格障礙。攻擊型人格障礙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患者情緒高度不穩定,極易產生興奮的衝動, 辦事處世魯莽,缺乏自製自控能力,稍有不順便大打出手,不計後果。患者心理髮 育不成熟,判斷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調唆慫恿,對他人和社會表現出敵意、攻擊和破壞行為。

對攻擊型人格障礙的調適和治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學習有關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識,正確認識自己生理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 此外,還應當經常反躬自問和獨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學習、工作中去。

2、開展多種形式的業餘活動,讓體內的內在能量尋找到一個正常的釋放渠道。 另外:培養各種愛好和興趣,陶冶情操,從而保持身心健康。

3、多與人交流,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要正視挫折, 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並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採取攻擊行為。通 過各種手段培養自己的承受能力,並能對挫折採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措施。

相關焦點

  • 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 精神科醫生王相蘭:攻擊型人格障礙病患該如何應對?
    人格障礙一旦形成,恐怕很難改變,預防意義重大  想起以前看心理學類書籍,說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可以這樣比喻,心理諮詢對象的「病態情緒」是一條洶湧的河流,心理輔導師唯一該做的是:跳進河裡,順流而下。王醫生在接受採訪過程中很多時站在病患角度考慮和理解問題,對於已成事實的「人格障礙」,王醫生從當事人角度這樣分析:  人際交往上,他們有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並不覺得自己為人處事的方法不對,在造成不良後果時,有時可能也會後悔,但缺乏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犯了錯也很少吸取教訓,下次會再犯,這樣可能讓旁人覺得很難理解,會給周圍人帶來損失,對其人際交往方面造成影響
  • 自戀型人格障礙心理治療的十個階段
    每個人都有成長和發展的能力,其中包括自戀型人格障礙者。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心理治療無法治療自戀型人格障礙呢?我們沒有聽到成功治療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三個基本原因如下:專門教授自戀型人格障礙診斷和治療的心理治療培訓機構很少。大多數心理治療培訓計劃旨在培養一般性執業者,而不是專家。想要學好這門專業很困難,昂貴且費時費力。
  • 精神科醫生王相蘭:攻擊型人格障礙病患不是「老好人」更不是「惡魔」
    ,反社會,反人類等等,為此,小編帶著諸多疑問就「攻擊型人格障礙問題」,採訪了廣州市中山三院精神科的王相蘭主治醫師。  攻擊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非典型意義上的精神疾病  攻擊型人格障礙,按字面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即在人格上出現了攻擊性,有了障礙,按王相蘭醫生的專業解釋,主要表現在情緒的衝動和行為的暴力及不計後果上,也可以叫做衝動性人格障礙,此外,還有一種類型稱為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 有這12條,可能是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
    一般來說,這樣做可以避免直接要求別人做某事的尷尬,但是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也總是避免與人直接起衝突,這可能意味著被動攻擊性人格傾向。被動攻擊型人格或簡稱被動攻擊 ,是人格障礙類型之一,是一種以被動方式表現其強烈攻擊傾向的人格障礙。患者性格固執,內心充滿憤怒和不滿,但又不直接將負面情緒表現出來,而是表面服從,暗地敷衍、拖延、不予以合作。
  • 大眾科普--如何治療偏執型人格障礙
    這一事件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有精神科專家分析,王某建的行為具有偏執型人格的一些特徵。偏執型人格(PPD)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
  • 專家:攻擊型人格的特點,這幾點很常見!患上人格障礙你要注意
    專家:攻擊型人格的特點,這幾點很常見!患上人格障礙你要注意人格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攻擊型人格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你了解攻擊型人格的特點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究竟攻擊型人格是什麼。1.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衝動和驅動力。2.性格上常表現出向外攻擊、魯莽和盲動性3.衝動的動機形成可以是有意識的,亦可以是無意識的。4.行動反覆無常,可以是有計劃的,亦可以是無計劃的。
  • 極度危險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為何他們總是和全世界「過不去」?……今天要帶大家認識一種精神心理疾病——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是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起病於18歲之前,與童年的生長經歷很有關聯。並不是所有壞人都具有反社會人格障礙,事實上,羅伯特·黑爾和其他研究囚犯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監獄中囚犯只有20%是反社會人格者,但這20%的人口犯下了50%以上的最嚴重罪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傾向於在行為上表現出易衝動且不穩定的特質,同時也在依戀關係的建立上困境重重。
  • 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的一種,在一般人口中的數目不詳,他們很少求助於醫生,如果配偶或同事伴其去治療,他們多持否認或辯解的態度,使治療者難以明辨真相。他們經常難以自拔,陷入難言的痛苦中。缺乏母愛,經常被指責和否定。單親家庭更易出現有偏執型人格的兒童!後天受挫成長中連續地遭受生活打擊,經常遇到挫折和失敗。如經常受侮辱或冤屈。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標準極高,並與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間構成尖銳的矛盾。但是從不公開承認自身的某些缺陷。如個子不高、長相不出眾、才能不突出等,其實,意識深層正為此自卑。
  • 第二節 形成人格障礙的有關因素
    不過,人們通常認為,和其他心理障礙往往有複合的原因一樣,形成人格障礙的因素也不會是單一的。人格障礙可能是由生物、心理和社會文化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生物學因素   有一些證據表明,正常人格部分是遺傳的,但對人格障礙還沒有取得滿意的遺傳證據。Shields(1992)對人格的正常變異進行研究,調查44對單卵雙生子,其中有些出生後就分開生活。
  •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和表演型人格障礙(HPD)的區別
    自戀型人格障礙和癔症型人格障礙的區別,很難理解。CAPA理論課老師推薦的這篇論文,做了比較好的說明。我將它翻譯並分享給大家,僅供學習和討論之用。雖然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不可治癒的,但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他們實現日常生活不被這種疾病擾亂的程度,某些症狀也需要藥物治療。
  • 抑鬱型人格障礙如何改善?如何揚長避短?
    在面對周圍人時候我們情緒低落,沉默寡言,是作為抑鬱型人格障礙者面臨的主要社交問題。使我們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因為,作為抑鬱型人格障礙者,我們本來就存在很大的社交困難,不願意與人是我們都面臨的問題。而已經建立起人際關係的朋友的離開會更讓我們感到失落和無能為力。這非常不利於我們正常的生活。會讓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悲觀情緒,也會非常自責,在生活中精神負擔非常的嚴重。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即使是完全沒有惡意的對話,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也往往能「聽出」夾槍帶棒、話裡有話;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會認為對方在拐彎抹角地攻擊、侮辱自己,並因此記恨在心,久久無法釋懷。 A2.
  • 迴避型人格障礙特徵及治療方法
    迴避型人格障礙又稱迴避型人格或逃避型人格,是病態人格的一種其特徵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總希望被他人所承認和接納,但又害怕做錯事而遭譴責,內心衝突不安,適應困難。 一、表現特徵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 心理諮詢回複分析(依賴型人格障礙)
    解析:根據你的情況描述,你患有嚴重的依賴型人格障礙。在人的潛意識裡,依賴性人格障礙的形成根源是因為把自己作為附屬品而存在,然後內心當中產生強烈的依戀、纏結心理。這種情感類似於藤纏樹。藤必須得有樹才能有生長的空間和力量。所以在你的內心當中,實際上就總是需要外界給你提供這種支撐力,來讓自己形成生長的力量。本質意義上來講這是一種壓抑的攻擊。這裡面有兩層心理攻擊。心理攻擊的是誰呢?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表現為,毫無道德和情感可言,對他人的傷害沒有內疚或難過,沒有同情心,對別人的悲慘遭遇和痛苦,漠不關心,行為受原始欲望的支配,脾氣火爆,氣量狹小,總是指責他人,為人老奸巨猾,從不負責,思想行為與社會道德規範背道而馳,滿嘴哥們義氣,好拍馬屁,逢場作戲,但只要一點不如意就立馬
  •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只能聽取讚美他們的語言,任何意見和批評都會引來憤怒和反擊。任何小事情,都喜歡別人用很誇張的語言來讚美他們,百聽不厭。當有人提出意見時,他們往往會認為這是一種攻擊行為,並且奮力反駁、攻擊對方。這種攻擊不是就事論事的反駁,而是針對提出意見的人進行攻擊,不會有任何後悔的心態。
  • 或為迴避型人格障礙
    害羞的背後是害怕別人的批評和拒絕,嚴重到「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程度,患者連上學、上班都不敢去,內心卻很苦悶,覺得受到大家的孤立。廣州有精神心理專家指出,發展到人格障礙再治療已經很難改變,提醒為人父母者不要一味教孩子迴避社會交往,那不利於塑造完善的人格。
  • 抑鬱型人格障礙的情感特徵,如何同抑鬱型人格者相處?
    在治療的過程中強調積極的心理暗示(方法來自百度百科),所以作為抑鬱型人格障礙者的家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多鼓勵患者,給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很棒的。可以從小事出發,比如當患有抑鬱型人格障礙的家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取得一點點小的進步,或者能夠做好家務勞動,都可以用一些比較誇張的方式進行鼓勵和表揚,讓他一點一點建立起信心。在陪伴的過程中,可以多帶他到外面走走看一些美麗的風景。
  • 心理諮詢師:如何識別人格障礙?| 知識專欄
    「如何與人格障礙型家人相處」,是映心堂心理出品的心理知識產品。人格障礙的家人恐怕得接受一件事:人格障礙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治癒和改善,在比較順利的情況下,人格障礙的治療也需要以5到10年為好轉預期。人格障礙既不是由身體原因引發(不少人格障礙身體都十分健康),也不是由物質原因引發,所以任何醫學治療、藥物治療、住院治療,都對他們沒有效果——當然,他們自己也不會願意接受這些治療,甚至並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