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明天一定要開始認真做事,食言了我是小狗。第二天:汪汪汪。明天一定做到,食言了我是小貓。第三天:喵喵喵……
人們努力的程度之低,根本就輪不到去拼天賦。
序
辭職在家以後,發現沒有了公司裡的各種排期會議和產品經理的兇殘目光,我的拖延症愈演愈烈,已經成為了通往成功之路上的最大羈絆。曾經有一個多月,我什麼都沒有做,甚至不知道時間都是被怎麼用掉的。拖延症的可怕之處在於那些被浪費掉的時間會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反覆抽打你。不過好在及時醒悟,經過反覆嘗試各種方法之後,我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治好了自己的重度拖延症。這篇文章,從構思到寫完,除了中間吃了個午飯以外,一氣呵成,再也見不到拖延的蹤影。
下面介紹這些方法和他們被發現的過程。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但是不要緊,因為找到這些方法的方法才是重點。方法謂之術,方法的方法謂之道。通過掌握方法的方法,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治療拖延症的處方。
1. 減小思路切換的成本
每當拖延症發作的時候,我就會去觀察大腦到底想要什麼。最終我發現它僅僅是想繼續做現在正在做的事。比如現在正在打一個遊戲,如果這局沒打完,大腦就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如果此時強行存檔退出,那麼在做下一件事的時候,大腦仍然會思考著剛才的遊戲應該怎麼玩。等到第二天有時間可以繼續打這局遊戲的時候,大腦反而覺得不想讀檔繼續玩了,還不如重開一局。
所以大腦的願望是連貫的做一件事:並不是因為大腦有多喜歡這件事,而是因為切換思路的成本是高昂的。其導致的結果是很難開始做下一項工作,或者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還對上一件事念念不忘。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結果又忍不住誘惑,返回去做第一件事。
我找到的解決方法是靜坐,說高大上一點是冥想,說再高大上一點是修禪。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在需要切換工作的時候,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或者戴個隔音耳塞,在手機上設置一個10分鐘的定時器,然後用你覺得最舒服的姿勢坐下,閉上眼,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先吸氣再呼氣,同時開始計數。心中默念:一,吸~,呼~,二,吸~,呼~,三,吸~,呼~,……,十,吸~,呼~。如果思維飄走了,去想呼吸以外別的事情了,那麼計數回到一,重新開始。如果能堅持到十,或者定時器已經響起,就可以停止了。此時上一件事情的思路已經被打斷,可以做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了。
靜坐是非常容易開始的,因為它不是腦力勞動,不需要冥思苦想,消耗能量,成本低。作為兩個思路的過度,再適合不過。
2. 創造專屬工作環境和儀式感
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你已經開始了工作,突然發覺口渴了,就想泡個茶提神,又發現缺個茶壺,於是上淘寶找茶壺,結果不知道應該買紫砂的還是玻璃的,只好去知乎搜哪個材質的茶壺好,可是看到有人說紅茶綠茶烏龍茶的選擇是不一樣的,然後又去搜茶……。等你選好了茶葉,選好了茶壺,下了單,付了錢,一看表,已經該睡覺了。這種情況出現得很頻繁,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我認為原因是大腦沒有進入一個專注的工作狀態。
在環境沒有變化的時候,比如休息和工作都在同一個房間內,大腦很難區分現在應該做什麼,應該調整到什麼狀態。所以最好能夠幫大腦創造一個工作的專屬環境,如果能有點儀式感的話,效果會更好。
每當需要從休息娛樂狀態切換到工作狀態時,我就會去點一支香,氣味要自己喜歡的,推薦白檀和蓮花。有一種學說認為氣味可以刺激大腦中的杏仁核,使人進入某一種狀態或者回憶。杏仁核的效果非常強。在每次全力以赴工作的時候,如果都能聞到一種特定的香味,那麼久而久之,再次聞到這個氣味的時候,就可以迅速的進入一個良好且專注的工作狀態。
如果你在開放式的辦公室,可以準備一個工作時聽的專屬歌單,平時休息和娛樂的時候不要聽。歌單裡的內容最好沒有歌詞或者是聽不懂的歌詞,這樣不容易被歌詞帶走思緒。曲調可以柔和,也可以慷慨激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就行。這樣可以讓你更加專注。記得把手機調成靜音。
最後,在工作開始前,收拾好桌面,越簡潔越好。
到底什麼樣的環境適合工作?我覺得用兩個字可以很好的概括:禪意。究竟什麼是禪,不好解釋。這裡介紹一個禪宗公案,可以體會一下: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回答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挑水,挑水時惦記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3. 創造動力與壓力
人類為什麼能夠從眾多物種中脫穎而出?原因實在太多。我認為焦慮與無限的欲望這兩種人類的情感,至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欲望提供動力,焦慮提供壓力。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時間越近,感受越強烈。比如一年後考試和明天考試,帶給人的焦慮感是完全不同的。
造成拖延的原因,第一是由於這件工作本身不能滿足人的短期欲望,比如每天學英語能夠使自己通過半年後的託福考試,並不能讓今天的我感到滿足;第二是由於這件工作的完成和欲望的滿足之間沒什麼直接聯繫,比如做完老闆的PPT和自己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之間,好像並沒有什麼聯繫;第三是由於這件工作如果今天不完成也不會造成焦慮感。
創造動力:讀雞湯,真雞湯,鮮雞湯。很多人對雞湯嗤之以鼻,甚至形成了反雞湯思潮,因為別人的成功不能複製。嗯,我贊成。但是我這裡說的雞湯,作用不是讓人能夠獲得成功,而是通過讀那些勵志的故事,給自己加油打氣,創造動力。
注意,一定要選真雞湯,而不是假雞湯和毒雞湯。它們有啥區別?我舉個例子:
真雞湯:比爾蓋茨每天都保持工作14小時的習慣才獲得了驕人的成就,所以應該勤奮。
假雞湯:比爾蓋茨因為剽竊了賈伯斯Macintosh的創意才有了Windows,所以成功應該使巧勁兒。
毒雞湯: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才有微軟的今天,所以普通人是無法成功的。
真雞湯讓人積極向上,假雞湯讓人誤入歧途,毒雞湯讓人放棄希望。
一碗雞湯,是有鮮度的,反覆看作用不大。要換著看,療效好,棒棒噠。
創造壓力:倒計時並記錄時間的使用情況。任何事情,都要定一個deadline,並且在顯眼的地方,設置一個倒計時。我在家裡擺了一塊黑板,上面只寫:距某某事情,還剩多少天。另外,我還使用了一款可以記錄時間使用情況(記錄時間塊)的APP。在看到自己又浪費了不少時間以後,焦慮感立刻出現,緊接著就滾去做正經事了。
結語
總結一下,我治療拖延症的方法包括:
1. 開始工作前,靜坐10分鐘;
2. 創造工作的專屬環境,包括視覺環境、聽覺環境、嗅覺環境;
3. 讀雞湯提供動力,倒計時提供壓力。
最後,不得不再囉嗦幾句,解決拖延症的方法不是通用的也不是唯一的,每個人應該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處方。找到方法的方法才是關鍵:理解人性,順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