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人民法院堅持將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建設部署,推動訴源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形成分層遞進、繁簡結合、銜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打造立體化、集約化、信息化的訴訟服務中心,把最好的場所和最優的服務提供給人民群眾。
一是聚焦立體化要求。通過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多種渠道,為當事人提供線上、線下立體化糾紛解決服務綜合平臺。
二是聚焦集約化要求。充分發揮訴訟服務中心作為「服務窗口」和「門診部」的功能和作用,完成訴訟輔助事務剝離,將訴訟服務中心建立成集訴訟服務、立案登記、訴調對接、訴訟輔導、訴前調解、涉訴信訪等多功能一體的 「一站式」糾紛解決綜合平臺,實現了當事人除開庭以外的所有訴訟事務一次辦結。
三是聚焦信息化要求。旌陽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實現全角度錄音錄像,配置自助立案終端、智能風險評估終端、智能閱卷終端以及材料收轉雲櫃,利用信息化設備服務當事人,全面應用24小時法院和移動微法院,提供網上引導、網上立案、網上閱卷、網上繳退費等一站式訴訟服務。
一是構建源頭治理平臺。旌陽法院與區委政法委聯合發布《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工作辦法》,明確將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推進糾紛分流多元化解、推進司法訴訟治理納入重點工作,細化公眾參與治理機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集體談判協商機制、拓展基層綜治中心源頭排查功能、基層多元糾紛服務資源、完善訴訟輔導程序、調解前置程序等,打造「無訟品牌」、 「一站式」糾紛化解品牌。
二是構建訴調對接平臺。2017年,旌陽法院在訴調對接中心掛牌成立了四川省首家律師調解工作室,參與案件調解、立案諮詢、判後釋法、信訪接待等工作。2020年,旌陽法院成立「調解與速裁中心」,常態化開展調解與速裁工作,形成與工會調解、婦聯調解、行業協會調解、特邀調解等專業化調解平臺非常態化開展工作的訴調對接機制。
三是構建繁簡分流平臺。2017年6月,旌陽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80個「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示範法院」之一,通過二級分流機制,建立以案件分流、訴裁快審、小額訴訟程序推廣適用、填充式法律文書指引為配套的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快審模式。2017年9月,旌陽法院以繁簡分流配套支撐的系統集成破解「送達難」工作經驗做法入選「全國法院20個司法改革經典案例」。
一是把牢公證參與訴訟輔助事務中心建設。2017年3月,旌陽法院與旌湖公證處籤訂《關於對外文書電話送達進行公證的備忘錄》,就訴訟文書專職送達人員職責、送達內容、範圍、時間予以明確。2019年10月,旌陽法院成立「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中心」,由公證機關配置15名工作人員,全面參與法院的調解、取證、送達、保全、執行等各環節工作。
二是構建「1+28+13」的全域訴訟服務新格局。旌陽法院以院機關訴訟服務中心為依託,在市區28個律師事務所、13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設立「訴訟服務站」,為當事人就近提供網上立案輔導、訴訟材料代為收轉等前端訴訟服務,此舉不僅打破空間限制,有效延伸訴訟服務半徑,形成全城覆蓋的便捷式訴訟服務網絡,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還充分發揮律師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功能,推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
三是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2019年7月,旌陽法院上線「金融智慧審判平臺」,具有電子證據平臺(司法區塊鏈)、人臉身份識別認證、區塊鏈電子送達等功能,實現批量類案立案、送達、審理等全流程線上辦理。2019年10月,旌陽法院上線「大數據執行綜合查控平臺」,整合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數十個部門數據資源,徹底改變過去「登門臨櫃」的傳統執行模式,獲得四川高院2019年創新案例獎。同年,旌陽法院全面推廣庭審記錄方式改革,庭審全程錄音錄像即為庭審記錄,採取區塊鏈時間疊加數據存證技術,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一是各項工作成效顯著。旌陽法院「大數據執行綜合查控平臺」榮獲2019年省高院創新案例獎。旌陽法院在線訴訟服務建設成果獲得官方媒體專題報導,並進行經驗推廣。
二是訴訟成本明顯降低。通過源頭治理、訴前調解、繁簡分流等多元化舉措,提升了矛盾調處效率和效能,節約了時間成本,通過購買公證社會服務,經濟成本顯著降低。
三是調研工作大幅提升。上述舉措,有效減輕了審判工作壓力,法官和法官助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術調研,從2017年至今,旌陽法院連續三年獲四川省法院系統學術討論組織工作先進獎,以個人、組織名義先後在《人民司法·案例》、《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立案工作指導》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及案例多篇。
展望未來,旌陽法院將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總結工作經驗,挖掘改革潛力,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朝著改革目標聚焦發力,向更高層次、更深維度全面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