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松巖】
近年來,在希臘歷史文化探討中,有一種廣泛流傳的觀點,認為古代希臘並不存在一個被稱為「希臘」的國家,也沒有一個被稱為「希臘」的政治實體,所以「希臘」在古代是不存在的,有論者由此斷定希臘古史是「偽史」,是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學者「杜撰」或「發明」出來的。此即所謂「希臘偽史論」。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有人把「偽史論」挪移到埃及、印度、中國等其他文明古國的歷史上,那這些文明古國歷史的真實性甚至其是否存在都很成問題了。這涉及古代希臘半島上族群、文化、語言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認識和評價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傳承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問題,很有必要認真梳理,正本清源。筆者擬以希臘為例,從概念史的角度,探討古代「希臘」的概念究竟是如何產生的,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希臘」的古史是否存在,如何理解其真實性等問題。
1. 從Graecia到Greece:羅馬人的誤解並以訛傳訛
現代世界上希臘以外的國家使用希臘國名時,通常就是英文的Greece,法文的Grèce,德文的Griechenland,俄文的Греция等。據考證,該詞均源於拉丁語Graecia,它源自於羅馬人對義大利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島希臘移民的統稱。羅馬人稱這一地區為Magna Graecia,可譯為「大格裡西亞」或「大希臘」。公元前7-前5世紀,在「大希臘」地區,先後出現近百個希臘移民城邦。
據說,這些城邦中有一部族是來自於亞得裡亞海對岸的西北希臘,該部族的原居住地名叫Graecia(後來英語Greece「格裡斯」的詞源)的小地方,具體位置至今難以確定。顯然,那時羅馬人所知不多,見識有限,並不清楚Graecia原本多大,只是由於Graecia的居民移至義大利,居住地擴大了,羅馬人便將錯就錯,把希臘殖民城邦所在地就籠統地稱為「大格裡西亞」了。羅馬人的國家興起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第伯河畔,在不斷向外徵服直至統治「大格裡西亞」後,開始大量吸收希臘文化,拉丁語中Graecia一詞就成為羅馬人對義大利半島的「格裡西亞人」居住地的稱呼,也成為對巴爾幹半島南部的「格裡西亞人」祖居地的統稱,這種稱呼就這樣「以訛傳訛」,沿用至今。
然而,我們注意到,現代希臘人並不使用Graecia(Greece)來稱呼本國。他們和古代希臘人一樣,用「Ἑλλάς」來稱呼自己的領土。「Ἑλλάς」拉丁化即為Hellas,意為「希臘人居住的地方」。Graecia和Hellas是什麼關係?難道歷史上真有兩個「希臘」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Hellas又是如何產生和演化的?
2. 巴爾幹半島上的Hellas:從無到有
Hellas之名源於希臘人的遠祖希倫(Hellen)。根據希臘神話,丟開裡昂(Deucalion)是天神普羅米修斯的兒子。洪水洗劫了大地之後,只有他和妻子皮拉倖存下來。希倫是他們的兒子,後被尊為希臘人的遠祖。希臘人(Hellenes)意為「希倫的子孫」。公元前8世紀作家赫西俄德說,希倫三個兒子分別是多洛斯(Dorus)、克蘇託斯(Xuthus)和埃奧羅斯(Aeolus)。伊奧尼亞人的名祖伊翁(Ion),乃是阿波羅之子。克蘇託斯是其繼父。後世希臘詩人炮製這則神話旨在說明,古典時期操希臘語多利斯方言(Doric dialect)、埃奧利斯方言(Aeolic dialect)和伊奧尼亞方言(Ionic dialect)的族群,分別被稱為多利斯人、埃奧利斯人和伊奧尼亞人,有著共同的世系,源自於一個共同的祖先。
邁錫尼文明·獅子門
其實,希臘人並非巴爾幹半島南部即希臘半島的原住民,此地最初當然不應該被稱為「希臘」。一個多世紀以來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印歐語系希臘語族的居民,大約自公元前2500年開始的千餘年間,從巴爾幹半島中北部分批南下,逐步佔據一些地區,徵服當地居民或與其和平雜居。其中希臘人大規模移居希臘半島(「皮拉斯基亞」)是在公元前1900年以後。「希臘人的到來」是該地區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最早進入「希臘」地區是阿凱亞人(Achaeans),他們自北向南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很可能就是邁錫尼文明的創建者,所使用的文字(線性文字B)被證實是希臘語;稍晚進入這一地區的有伊奧尼亞人、埃奧利斯人,最晚進入「希臘」並建立斯巴達城邦的多利斯人,南下的時間在特洛伊城陷後的80年(約前1160)。古典時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在追溯希臘民族歷史起源時,記載了古希臘人的共同記憶,也轉述了他們的共識。
Hellas經歷過從無到有,從小變大的動態演進過程。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都確信,現在被稱為「希臘」的這個地方,最初並非為希臘人所居。希臘人在此定居,希臘語在此普及,是「希臘」這個地理概念出現的前提。古風時代初期,上述歷史條件基本具備。因此,「希臘」大致出現於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