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我們這樣的年代,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自卑感,特別是出生農村的,就很自卑,因為一出生,就要註定為了房子奮鬥半生,為了搬進大城市奮鬥半生,顧不上其他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這就是現實。
這樣的人,就羨慕一出生就在大城市裡的人,他們每個月賺的錢,夠吃夠喝就好,有時間還可以帶著全家人去旅遊,看著她們發的朋友圈,內心就是一陣羨慕,只能怪自己生在了農村,這就是一種自卑感。
更有些人羞於拿出身份證,只要讓他拿出身份證,他就很敏感,怕人看到他是某鎮、某鄉、某村、某組的人。給身份證之前,一再強調不準給別人看。很多農村女孩子為什麼都願意嫁到大城市裡去,說白了就是想做個誠實人,活得不自卑一點。
大城市裡的人,只要眼光不高,去農村找媳婦,找老婆,真的很好找。而農村的就不一樣,即便都是一個村的,都有可能被她瞧不起,看不上。心裡就有一種明莫名的自卑感。
同學聚會,朋友聚會,參加婚禮,都是提前走,為何呢?怕大家一起吃完後,讓人瞧見了自己是騎摩託車來的,或是沒有車,要打的士。更怕同學問起,你家住哪裡的,我載你一程,這也是一種自卑。
等同學們都結婚了,自己到了年齡也沒有結婚,三十多歲了,都沒有結婚,心裡也會自卑。隨著年齡越長,越是沒有結婚,越是自卑,去哪裡,都抬不起頭,怕被人問,怕別人要給自己介紹對象,更怕別人拿自己取笑。
而家裡很窮的人,不管去哪裡,也會有一種自卑感,話比較少,怕說錯話,怕得罪人,這都是從小養成的一種自卑,生活過得小心翼翼的。而不自卑的人,在我們看來,怕都是一些衣食無憂,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不愁樓房車子的人。
說到這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阿德勒很刺耳的名言,道出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很現實!文字如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阿德勒《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語錄#
讀完阿德勒這段語錄,你還敢說自己不自卑,沒有自卑感嗎?可以說,只要是對自己生活不滿足的人,都會有一種自卑感,只要喜歡去攀比的人,都能找到自卑感,因為總有人比自己過得好,過得令人羨慕。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阿德勒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富人為什麼也自卑呢?因為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你羨慕富人有錢、有房子、有車、有存款,富人卻羨慕你家有一個真正愛你的妻子,願意跟你一起吃苦的妻子,更羨慕你的孩子聽話,有出息,不惹是生非,不讓人操心。
富人更羨慕你有時間和家人一起圍著爐子烤火,聊天,一起吃火鍋。他還羨慕你一家人住在山清水秀的農村,不用去擔心世俗上的一些煩惱事。富人每天更要承受許多壓力和責任,怕公司遭遇不測,走下坡線,倒閉,這是窮人不用去操心的。
富人更羨慕窮人身邊圍著一群真心朋友,因為他身邊都是一群勢利之徒,都是看著他的錢,拍他的馬屁,跟他套近乎,富人想,如果哪天他也沒有錢了,日子可能過得還不如窮人,會更糟糕。
就如阿德勒的語錄說得一樣,大家都不滿足現狀,都會感到自卑,只有努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就不會自卑。但,人心總是難滿足的。得到了很快就不知道珍惜,得不到永遠卻是最好的。
人這一生,估計也就是這樣,反覆自己累自己,得到,失去,再得到,就如叔本華所言一樣,就像擺鐘,在痛苦與幸福中來回擺動,得到了,很幸福,要不了多久,幸福淡了,又想去得到其他的東西,得不到就會痛苦。
人也只有知足常樂,但縱觀這世間,有多少人是知足的呢?一個知足的人,他不管什麼生活,都能過得很幸福,很開心,很快樂。因為他很懂得生活,懂得過好每一天,更懂得珍惜,對於得與失,也看得非常淡,不會得到了很高興,失去了很痛苦。
我們就要學會做一個知足的人,才不會感到自卑,一個知足的人,會每天積極向上生活,心態很好。知足不等於滿足,滿足會停滯不前,會墮落自己,頹廢自己。知足的人,都有好的嚮往,但不是很刻意想要得到,得不到也沒有關係,如果可以得到,那就更好,是這樣的一個心態。
所以說阿德勒很刺耳的名言,道出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