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那些事兒:孩子喜歡提問,家長該怎麼處理?

2020-11-08 伊媽育兒經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當他們開始接觸到美好的世界時,總是會發出各種各樣的「為什麼」。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和未知的。孩子們不停的拋出問題絕不是想要為難你,他們只是覺察到了世界的不簡單,並且已不滿足於表面化的觀察,想要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這表明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學習能力都在悄悄萌芽,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那麼,面對孩子的提問,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有的家長會覺得很煩,爸爸媽媽那麼多事情要做,哪裡有時間回答孩子的問題呀!有的家長起初會耐心的回答孩子的提問,但是一旦孩子問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刁鑽時,往往就會開始不耐煩起來,敷衍孩子,甚至拒絕在回答孩子的提問。當然,也有很多家長會耐心的回答孩子的提問,那些聰明的家長甚至會在孩子提問時,通過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有調查顯示,那些能夠得到家長耐心回答問題的孩子們,往往在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創造力等方面顯得更為優秀;而那些經常得不到家長回復問題的孩子們,往往會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不愛思考,顯得更為死板、呆滯了。由此可見,家長耐心回答孩子的提問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那麼,家長具體該如何做呢?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的提問

1⃣️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無論孩子的問題多麼古怪,您都不要忽略或者敷衍孩子,要耐心的回答孩子。孩子們的問題千奇百怪,有很多問題是我們家長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比如,孩子會很好奇的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聰明的家長不會敷衍孩子或者欺騙孩子,而是告訴孩子「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裡面出來的,現在你還小,等你長大後學了生理課,你就會非常清楚了。」有時孩子會問家長一些很難為情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男生站著尿尿,而女生是坐著呢?」這時,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問題過於隱私而拒絕回答孩子,甚至訓斥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好奇,甚至做一些出格的行為。不妨耐心的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結構是不一樣的,所以如廁的方式也不一樣,現在你還太小,等長大後就明白了。」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2⃣️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話回答。孩子們的語言理解能力比不上成人,有時一些問題如果我們用太專業的話來回答,孩子就會一頭霧水,從一個「為什麼」衍生出無數個「為什麼」,我們不妨試著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話來回答孩子的問題。比如孩子問「為什麼東西會往下落」,如果我們說出一大堆地球引力、重力、加速度等等的概念,孩子根本理解不了,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回答孩子「地球在拉它們,但我們看不到,這種現象被稱為引力。」這樣的回答方式孩子更好理解。除了直接給出答案,您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來探索操作,比如孩子想知道土壤裡藏著什麼,您可以和孩子一起挖開看看。不要忽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如果家長有心,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幫助孩子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

3⃣️ 當然,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可能會超出我們的認知範圍,家長也不知道答案。這時,不要覺得難為情,或者感覺家長的威嚴受到威脅,因此拒絕或者敷衍孩子。如果我們一時回答不出,可以通過查找資料、請教別人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也可以先問一問孩子是怎樣想的。比如當我們一時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時,可以和孩子說「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和我一起找出答案嗎?我們一起來查查百度吧!」勇於承認並和孩子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家長才會讓孩子更加尊敬。


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孩子喜歡提問,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我們不要忽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不管多忙,不妨先暫停一下手中的活兒,和孩子一起解決他的問題,讓孩子在尋找答案的路上快樂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孩子與父母的那些事兒
    題目容易讓人誤會,我想說的孩子與孩子他爹的父母的事兒。有些繞嘴。 疫情期間,孩子一直都爺爺家。小時候也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大的,直到小學,才跟我們住在一起。 我的父母比較溺愛孩子,隔輩親,很正常。不過我的父母還是很明事理的,在我批評孩子的時候從來不包庇孩子,挺好的。
  • 王金海:發現孩子瀏覽不良網頁,父母該怎麼處理?
    今天跟各位講的主題是發現了孩子瀏覽不良網頁,我們父母該如何處理?近幾天收到多位家長的諮詢,大概是發現孩子偷偷地看一些色情圖片或者是視頻這一類的事情,問該怎麼處理才好。那麼下面是其中一位家長的諮詢比較有代表性。我兒子今年14歲讀初二,有一天翻我手機的瀏覽記錄,現在看到有色情網站的瀏覽信息,還看了有半小時之久,我想到之前把手機借給兒子查資料一定是他看的,這讓我大吃一驚。
  • 孩子高三戀愛 家長該如何處理
    家長提問:我家女兒高三,成績還可以,現階段成績在600分上,但是發現她戀愛了,不知道怎麼處理?家長提問:我兒子讀高三,平時學習可以,班內前五,年級200名左右(1600名學生),可最近一次回來,在吃晚飯時和我們談起了心事(我家民主氣氛很好)。他說他喜歡上了班裡的一女生,早戀了!致使學習不踏實注意力不集中,焦慮不安!
  • 孩子為何不敢提問了?家長是否無心做了這些?
    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面對陌生的環境, 孩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沒有一定的想法。● 有想法,但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也就是不善於表達自己。● 當孩子在家裡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覺得煩就匆促地回絕了,有的家長甚至怒斥孩子。
  • 面對孩子的提問,你是如何處理的?
    這是全生發展的第266篇文章 相信每個家長都被孩子提問過,從小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到大孩子的各種練習題,都考驗著家長的智慧和耐性。面對孩子的問題,作為家長,你是如何處理的呢?你是忙於手頭的工作,對孩子的各種問題不理不睬,甚至呵斥孩子「怎麼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問題」?還是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聽孩子說,並耐心地解答?你是對孩子的問題有問必答,直接給答案,還是先讓孩子想一想,聽聽孩子的想法再給出自己的答案?或者是儘量自己不給答案,啟發孩子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 書,該選孩子喜歡的還是家長喜歡的?
    可是孩子喜歡啊,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有教育意義的書怎麼辦?那麼面對孩子提出要書的要求,如果書還是家長眼裡的沒意義,沒營養,純消遣的書,該怎麼做呢?01、 必須選孩子喜歡的書這是個興趣為王的時代。既然是為孩子選書,當然要孩子喜歡。
  • 家長運用啟發式提問,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問題,使孩子不斷成長
    很多家長碰到過這種情況,家長剛一說點什麼孩子就找理由牴觸,或者直接去拒絕,家長說英語要多背,孩子就說「我已經在背了,家長說報課外班花了這麼多錢,你怎麼就不能再多用點心孩子會說「我又不是只學英語,語文數學都不用學嗎?」為什麼孩子情緒上這麼激動這麼排斥?因為我們剛才的語氣裡暗含一種信息,就是我們對他不信任。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學習狀態不好,我們內心會很著急,很窩火,恨不得替他學習,覺得我們不催他,他是不肯多寫一點點的,其實這樣的信息,孩子從我們的語氣中能聽出來,從我們的態度能感受到,那他只會反感牴觸,不會去思考怎麼改變,怎麼去達到家長的要求。
  • 怎麼配合學校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長應學會向老師提問這20個問題
    放假前,朋友問過老師,老師這樣回答:「還可以,孩子能再細心點就更好了。」「你怎麼問的老師?」我問。「我家孩子表現怎麼樣?還能怎麼問?」朋友一臉無辜。想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給其適合的教育,只靠學校和老師,恐怕是不夠的,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清楚。他們也想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狀態,很希望能有的放矢地給予幫助,但往往找不到準確的方法,找不準著力點。老師們也常無奈感嘆:家長有意識主動提問,想了解情況,但大部分問題讓老師真的不想回答。因為那些問題,要麼太空泛,要麼很無語。
  • 老師公認最喜歡的幾類孩子:家長不用太操心,輔導起來也省事兒
    很多家長都以為,老師喜歡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好的,事實上,老師喜歡的孩子往往成績都不是最好的,師生關係的處理上,老師也會格外關注那些情商比較高的孩子,他們主要喜歡有這幾個特徵的孩子。有的孩子成績一般家長也不用非常難過,畢竟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起來的,只要父母有恆心、耐心、愛心,善於引導,適時適當幫助孩子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多鼓勵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成績提高,父母才能省心。上課積極配合老師的學生。
  • 崔玉濤答疑:孩子在家活潑、出門不敢叫人,該怎麼引導?
    直播過程中,很多網友都遺憾自己的提問沒有被翻牌,那麼今天,小園子就把大家關於「社交能力」的疑惑梳理一下,並統一作答吧! 1.怎麼判斷孩子的社交能力有沒有問題?三歲的孩子不喜歡出門,就喜歡在家自己玩,怎麼辦?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答:其實不用太過擔心。每個小朋友的興趣點不同,相比於外出活動或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一些小朋友的確會更喜歡待在家裡,玩玩具、看繪本,或者做些其他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 孩子在家「窩裡橫」,家長該如何糾正呢
    當孩子在家「窩裡橫」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去糾正呢?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兇。但是只要一出家門就會變得特別膽小,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呢?
  • 家長頭條:怎麼教孩子正確處理負面情緒?5種方法
    大家好,歡迎來到畫荻教子課堂的《家長頭條》,每天1個家庭教育實操方法,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今天想跟您聊聊:怎樣教孩子正確處理負面情緒?那麼什麼是負面情緒呢?,嫌我嘮叨煩人,那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處理好這些負面情緒呢?
  • 「在外像條蟲,在家像條龍」,兩面派孩子,該拿什麼拯救你?
    在家還好些,學校比較突出。麻煩老師幫忙答疑,謝謝您!,來處理問題你的提問沒有詳細說明孩子多大、幾年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孩子的心理髮育水平不同,情緒調節能力也不同,當然,應對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解決孩子的問題一定要結合孩子的年齡、成長特點、心理成熟度來區別對待。孩子情緒不好,無法控制自己,愛哭鬧,聽不進道理,到底該怎麼應對,我在我的新書《高情商養育》中專門寫了一章來闡述,也提供了詳細的方法,網上都有出售,家長不妨找來詳細了解一下。
  • 孩子膽小、怕生?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家長該學會
    文|淘媽我們大人經常會用內向或外向去形容一個孩子,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雖說這兩種性格本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是相對來講,外向的孩子似乎更受人歡迎一些。而那些內向一點的孩子,總會被人貼上膽小、怕生的標籤。那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家長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四個方法應該學會。
  • 發現孩子偷看黃片 家長該怎麼辦?
    別以為我們的孩子還很小,很乖巧「看黃片,去三二班找xxx同學要,,她那裡有。」這個「消息」在某鄉鎮小學校園裡,暗流湧動,如病毒般迅速傳播。傳播速度之快,氛圍之廣,老師們都懵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個周末,該生在家看黃片被媽媽當抓現行。
  • 不盯著,孩子就不學習?家長該如何推動孩子自律自覺?
    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家長都知道有的孩子自覺,學起來輕鬆也不需要家長管,可是很多孩子是你不盯著他就不寫,尤其是在家上網課,你必須一直盯著他,不然就切換手機玩起遊戲,聊起微信了,很多家長表示:很累!據我所知,孩子的自控能力就像是肌肉一樣,需要不斷的鍛鍊才能增長,而家長每天都監督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養成懶散的性格,自然會缺乏自控能力,時間一長家長會越來越累,只要你不盯著,孩子立馬就開始玩,所以說家長管錯了方向。
  • 啟發式提問,讓孩子成為會思考的人
    可是,很多父母根深蒂固地習慣於「告訴」而不是「提問」,很多父母試圖「填塞」,並且會問為什麼孩子總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我們在正面管教的課堂上,經常邀請家長們來做這樣一個覺察:留意自己兩周內有過多少次「告訴」孩子,並在每次「告訴」時往罐子裡投一些錢,看看兩周後是不是就有足夠的錢去度假了。
  • 孩子愛問「為什麼」怎麼回應?90%的家長都做錯了!
    有一次,他懷疑孩子是不是在故意搗亂,沒忍住訓了他一頓,事後回想又有些後悔,擔心會磨滅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想問問我,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才好?相信不少家長都曾經被孩子天馬行空、稀奇古怪的問題問到啞口無言,不知如何回答。也有家長擔憂的想:我家孩子總愛提些怪問題,以後老師會不會不喜歡他,或者會不會被別的孩子孤立啊?
  • 家長注意:孩子在家該怎麼吃?
    測一測,獲取屬於您孩子的「身高評估碼」​h5.shtonghuan.com01 孩子的營養狀況與身高有關嗎?很多家長都知道,在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諸多因素中,營養是影響孩子長高極為重要的因素。02 具體在家應該怎麼吃?
  • 小步在家早教:愛提問的孩子更聰明?背後這3個潛臺詞你一定要知道
    小步在家早教一、愛提問的孩子更聰明?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孩子那些問不完的問題」。「媽媽,天為什麼黑了?」「我能不要吃這個嗎?」英國的《獨立報》曾對1500個家庭進行過一個採訪,搜集的數據報告顯示:2~6歲的孩子,平均每個孩子每天大概會提73個問題;平均每個媽媽每周要回答孩子近500個問題;孩子提問的總時長可以高達14個小時,意味著從早上六點就開始,一直到晚上睡覺睡著了才結束。在孩子這種密集提問攻勢下,估計再耐心的家長都會變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