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面對講臺上教師的提問,臺下的學生鴉雀無聲……這種場景,在很多課堂上相當普遍,為什麼孩子們不會提問了?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主動提出問題的孩子往往比不敢主動提出問題的孩子更加善於思考。
孩子不敢主動提出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面對陌生的環境, 孩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沒有一定的想法。
● 有想法,但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也就是不善於表達自己。
● 當孩子在家裡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覺得煩就匆促地回絕了,有的家長甚至怒斥孩子。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各位家長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孩子是否會主動提出一些問題,當沒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是否會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主動提出的問題是否經過了孩子自身的思考,是否是有見解的問題。
孩子敢於提問,也是求知慾的一種體現
家長普遍存在一種錯覺,認為孩子只喜歡玩,不喜歡學習。事實並不是這樣。
哪個小小孩不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追著家長問十萬個為什麼?那種旺盛的求知慾為什麼沒能延續?又是怎麼被撲滅的?……我們值當好好反思。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是家長們提交的最高頻的問題。
尊重孩子的提問 保護好奇心
培養孩子提問能力的第一步,就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尊重孩子的提問: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問題很幼稚。
舉個例子,三歲多的孩子就是一個活的「十萬個為什麼」,喜歡提問,但是很少有父母真有耐心給這麼小的孩子做解釋,因為他們認為說了孩子也理解不了,等於白說,經常就會隨便打發。
可孩子是不能分辯的,他們會把每一句話都當真。隨著成長,一旦孩子發現父母原來總是在敷衍或欺騙自己,心理落差就會對孩子的求知慾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當孩子問了一些幼稚的、天馬行空的問題時,家長們應該給予孩子關注和尊重,認真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並且鼓勵孩子:嗯,這個問題不錯,我們寶寶很有想法。
當孩子問的問題,家長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時候,可以蹲下來跟孩子說:這個問題有些難哦,我也不知道答案,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和孩子一起探索答案,一方面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另一方面也教會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家裡寬鬆的環境,可以使孩子在家就養成敢於提問的習慣,到了學校也會主動提問。
啟發孩子思考 激發探索欲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卡爾·薩根認為,家長無法幫助孩子解決所有難題,但可以鼓勵說:我不知道答案,可能也沒有人知道答案。也許等你長大後,會成為第一個發現答案的人。
孩子常常看到什麼思考什麼,拿到什麼、琢磨什麼。激發孩子探索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儘可能多地去動手嘗試,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也會逐漸深入。
孩子模仿能力強、喜歡動手操作。我們可以讓孩子多玩一些有益的玩具,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自己觀察,動手,不斷深入探究,讓孩子體驗到一種自我成就感和樂趣。
多陪伴孩子 培養觀察力
蘇霍姆林斯基所言: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裡,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用心觀察,在觀察中,孩子不僅能夠領會觀察的一般方法,而且能夠獲得初步的提出問題的能力,並逐步在觀察中發現和提出更多的問題。
在孩子觀察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就會有不同的收穫,孩子也可以從他們的視角去理解這個世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看似現在沒有答案,但未來他們一定可以探索和發現!
不要扼殺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做一個勇於提問的小孩!
解決孩子不敢提問的方法,一方面培養和鼓勵孩子求知慾,更重要的根源在於提升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孩子更自信,更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那麼如何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呢,家長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嘗試:
加大語言輸入量
有專家做過測試,調查了不同學歷的家長,發現在學齡前階段,學歷越高的家長養育的孩子,詞彙量越高。最高的可以達到學歷低的家長的養育孩子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個原理不難理解,你對孩子詞彙的輸入量越大,孩子聽的越多,接受的越多,會說的詞彙也就越多,也就是詞彙的輸出量也就越大。
詞彙大掌握的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勢必會強。所以,我們平時跟孩子說話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多用形容詞、副詞、動詞,你的詞彙量輸入的多,孩子的詞彙量輸出的也就越多。
相信閱讀的力量
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老師從小就會強調語言的聽、說、讀、寫、譯,這幾項相輔相成,需要全面發展。其實,我們博大精深的漢語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呢?語言的輸入就是「聽」,而閱讀就是「讀」。要想提高口才,必須要有很大的閱讀量。
一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口才能壞到哪裡去呢?只要是積極向上的讀物,我們都可以協助孩子進行選擇和閱讀。閱讀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家庭中創造一個屬於您和孩子的閱讀角,跟他一起閱讀,相信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
通過實踐提高孩子自信心
部分家長很苦惱,我的孩子在家裡能說會道,可是一到人前就害羞說不出話來了。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不是說內向的孩子口才就一定不好,只要他足夠自信,即使內向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平時,當孩子要表達自己的見解時,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尊重加以傾聽,適時鼓勵,做孩子的第一任「觀眾」、第一個「粉絲」。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第一步。在家讓你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發言是能夠得到別人重視的、是能夠引起別人共鳴的,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樣才會激勵他越說越多,越來越能說!事實證明,行之有效。當你經歷得多了,便習以為常了。綜上所述,孩子也要適時的多創造機會加以鍛鍊。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天長日久的積累。只要我們做個有心的家長,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注意引導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超級演說家!都能自信勇敢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