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2年6月5日,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出生。
一、人物生平
1723-1740年間,斯密在家鄉蘇格蘭求學,在格拉斯哥大學時期,亞當·斯密完成拉丁語、希臘語、數學和倫理學等課程。
1740-1746年間,赴牛津學院求學,但在牛津並未獲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穫是大量閱讀許多格拉斯哥大學缺乏的書籍。
1750年後,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不僅擔任過邏輯學和道德哲學教授,還兼負責學校行政事務,一直到1764年離開為止;這時期,斯密於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獲得學術界極高評價。而後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
1773年,《國富論》已基本完成,但斯密多花三年時間潤色此書,1776年3月此書出版後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影響所及除了英國本地,連歐洲大陸和美洲也為之瘋狂,因此世人尊稱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
1778-1790年間斯密與母親和阿姨在愛丁堡定居,1787年被選為格拉斯哥大學榮譽校長,也被任命為蘇格蘭的海關和鹽稅專員。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學校長任命儀式,因斯密之母於1784年5月去世所以遲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擔任校長職位至1789年。
1790年7月17日,斯密與世長辭,享年67歲。斯密一生追求完美,在臨終前,他堅持將未完成的十幾部手稿付之一炬,實踐了他認真負責的一貫理念。當然,對後世的讀者來說,這些手稿的焚毀則是一大損失。
二、人物貢獻
斯密的主要理論有分工理論,貨幣理論,價值論,分配理論,資本積累理論以及賦稅理論。下面從數學角度簡單介紹一下他的分工理論中的絕對優勢理論。
舉個例子,假定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兩個國家都只生產兩種產品:玉米和小麥。在沒有國際貿易時,兩國的勞動力投入與產出情況如下表:
小麥
玉米
勞動投入量
產出量
勞動投入量
產出量
A國
15
150
5
120
B國
10
150
10
120
可以看出,A國在玉米的產出量上佔有絕對優勢。絕對優勢理論認為:「A國應把全部生產要素都用於生產玉米,而B國則應把全部生產要素都用於生產小麥。」這種國際分工將導致兩國的產出變為:
小麥
玉米
勞動投入量
產出量
勞動投入量
產出量
A國
0
0
20
480
B國
20
300
0
0
假設A國用240單位玉米與B國的150單位小麥進行交換,結果為:
小麥消費量
玉米消費量
A國
150
240
B國
150
240
相比交換之前,A國和B國的玉米消費量各增加了120,說明貿易雙方開展國際貿易後,都從中獲利。後來,大衛·李嘉圖相對比較優勢理論證明了,就算不具有絕對優勢的國家,也能和別國進行貿易。
另外,在《國富論》中,斯密在說明為什麼對進口或對使用自己的資本進行限制為不必要時,使用了「看不見的手」一詞。
它是一個隱喻,用來描述這樣一種原理:個人在經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可以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其效果甚至比考慮集體利益還要好。雖然後來證明這一觀點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其蘊含的思想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人物趣事
斯密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斯密的創作故事。斯密雖然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教授,但是他在當眾演講的時候卻會出現口吃的症狀。
而他著名的《國富論》的創作,其實也跟經濟絲毫沒有關聯,斯密創作之初,只是想要通過種種經濟現象去解釋人們的道德倫理,但是最終卻導致了斯密在經濟學領域的巨大成功。
斯密一生未娶,因而也曾被人們認為是同性戀。斯密自言他一生未娶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母親,還因為在長期的忘我工作中,早已經將書籍當做了妻子。
斯密在生活中,並不是一個一絲不苟的人,據說他的書房很亂,書籍堆得遍地都是,只有斯密能夠快速地找到需要的書籍。據傳,斯密還有一位終生知己,兩個人相互勉勵,也有著斷臂之嫌。
當他四歲時,有次在前往外祖父家的途中,被路過的一群吉普賽人拐走,一時去向不明;事情發生後不久,一個紳士看到有人在尋找孩子,於是告訴他們在前方有個吉普賽女人抱著一個哭鬧不休的孩子,經他叔父的努力,對這幫吉普賽人進行追捕,那個吉普賽女人看到有人追趕就把斯密丟下逃走,於是孩子平安回到母親身邊。
這件事是由當時的蘇格蘭記者和傳記作家史密斯所記錄並發表的,這位為他寫傳記的人曾說,「我擔心他將來會變成個窮苦的吉普賽人」,所以在當時是眾所周知的。
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絲毫不受外物幹擾;有時也因此發生蠢事,例如:斯密擔任海關專員時,有次因獨自出神將自己公文上的籤名不自覺寫成前一個籤名者的名字。他曾把麵包和奶油製作成一茶壺,喝過之後說這是最壞的一杯茶。
還有一次,在某個晚宴上,斯密突然開始對當時一位有威望的政治家在公開場合的行為提出強烈的譴責,但接著他發現隔桌有那位政治家的近親,便頓時住口不說,馬上陷入沉思,而嘴裡嘟噥著:「畜生,畜生,都是真的。」
另外一次,斯密在某個晚宴上,德契斯特勳爵的兩個兒子也在場。話題集中在德契斯特勳爵的領地和他的工作上,這時斯密終於插嘴說:「對不起,德契斯特勳爵到底是哪一位?我好像沒有聽說過他。」
本期題目:
用加、減、乘、除和括號,將「1732年6月5日」中的4個數:5,6,17,32進行計算,得到18。
上期答案:20+16-4-6=26
【「數學史」上的今天】欄目簡介
本欄目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介紹數學和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係等。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脈絡,認識到數學並不是孤立的學科,而是聯繫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另外,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日期,算變形24點,提高學生的心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