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腎病「找上門」,腎友們日常就少不了要關注尿蛋白這「傢伙」的身影,早期要注意尿微量白蛋白,後面要監測尿蛋白「+」號、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難怪不少腎友說最熟悉的指標就是尿蛋白了。
其實,除了尿蛋白外,還有一種蛋白,平時名聲沒那麼「響亮」,比較默默無聞,但同樣能顯著影響腎病預後,大家不妨關注一下——血漿白蛋白。
血漿白蛋白是什麼?
血漿白蛋白是存在於血漿中的水溶性很高的球狀蛋白質,也稱血清白蛋白, 佔血液中總蛋白含量的50~60%,簡單來說,就是血液中的白蛋白。它在肝臟中合成,機體的營養狀態、激素平衡、血漿滲透壓等因素均能影響其合成。血生化檢查中的白蛋白(ALB)指的就是它。
針對成年人,白蛋白的正常值範圍在35~50g/L左右。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的腎友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該病為腎病症候群最基本的特徵之一。
為什麼血漿白蛋白會降低?
1.肝功能異常。當肝功能受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就會使人體內白蛋白的含量降低。
2.營養不良。當人體出現蛋白質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時,肝實質細胞無法獲取合成白蛋白所需的營養物質,就會影響白蛋白合成。
3.腎功能受損。由於腎臟出現問題,其正常的排洩屏障受損,從而使大量白蛋白從尿液中排出,使機體內血漿白蛋白含量降低。
4.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會造成蛋白質吸收不良,給白蛋白的合成造成障礙,降低白蛋白水平。
血漿白蛋白低有什麼危害嗎?
國內有項研究顯示,合併低蛋白血症的腎病患者治療前後的腎小球濾過率顯著低於正常白蛋白的腎病患者組,血肌酐水平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也顯著高於正常白蛋白組。
總體而言,低蛋白血症組腎病進展的速度要明顯快於正常白蛋白組,提示血漿白蛋白是影響腎病進展及其預後的重要因素。特別在晚期的腎病患者中,低血漿白蛋白水平與高住院率、死亡率呈正相關。
另一項研究表明血漿白蛋白變化率低的腎病患者殘餘腎功能(RRF)降低速度慢,提示血漿白蛋白變化率對RRF的影響有顯著差異,是保護RRF的重要影響因素。
簡單來說,血漿白蛋白低的腎友病情進展的速度更快,預後更差,長期生存率也更低。反過來,將血漿白蛋白控制在正常範圍可幫助延緩腎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改善疾病預後。
因此,腎友們平時除了尿蛋白外,不妨也關注一下血漿白蛋白,如果發現其出現異常降低,則應及時就診、了解情況、對症治療,積極幹預才能有效改善預後。
參考文章:
1.IgA腎病患者血漿白蛋白水平與臨床、病理、中醫證候及預後相關性研究
2.血漿白蛋白變化對行腹膜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殘餘腎功能的影響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