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指標常被尿蛋白「搶風頭」,為人忽視,其實也能影響腎病預後

2020-12-17 腎泰網

自從被腎病「找上門」,腎友們日常就少不了要關注尿蛋白這「傢伙」的身影,早期要注意尿微量白蛋白,後面要監測尿蛋白「+」號、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難怪不少腎友說最熟悉的指標就是尿蛋白了。

其實,除了尿蛋白外,還有一種蛋白,平時名聲沒那麼「響亮」,比較默默無聞,但同樣能顯著影響腎病預後,大家不妨關注一下——血漿白蛋白。

血漿白蛋白是什麼?

血漿白蛋白是存在於血漿中的水溶性很高的球狀蛋白質,也稱血清白蛋白, 佔血液中總蛋白含量的50~60%,簡單來說,就是血液中的白蛋白。它在肝臟中合成,機體的營養狀態、激素平衡、血漿滲透壓等因素均能影響其合成。血生化檢查中的白蛋白(ALB)指的就是它。

針對成年人,白蛋白的正常值範圍在35~50g/L左右。血漿白蛋白低於30g/L的腎友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該病為腎病症候群最基本的特徵之一。

為什麼血漿白蛋白會降低?

1.肝功能異常。當肝功能受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就會下降,從而就會使人體內白蛋白的含量降低。

2.營養不良。當人體出現蛋白質營養不良或吸收不良時,肝實質細胞無法獲取合成白蛋白所需的營養物質,就會影響白蛋白合成。

3.腎功能受損。由於腎臟出現問題,其正常的排洩屏障受損,從而使大量白蛋白從尿液中排出,使機體內血漿白蛋白含量降低。

4.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會造成蛋白質吸收不良,給白蛋白的合成造成障礙,降低白蛋白水平。

血漿白蛋白低有什麼危害嗎?

國內有項研究顯示,合併低蛋白血症的腎病患者治療前後的腎小球濾過率顯著低於正常白蛋白的腎病患者組,血肌酐水平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也顯著高於正常白蛋白組。

總體而言,低蛋白血症組腎病進展的速度要明顯快於正常白蛋白組,提示血漿白蛋白是影響腎病進展及其預後的重要因素。特別在晚期的腎病患者中,低血漿白蛋白水平與高住院率、死亡率呈正相關。

另一項研究表明血漿白蛋白變化率低的腎病患者殘餘腎功能(RRF)降低速度慢,提示血漿白蛋白變化率對RRF的影響有顯著差異,是保護RRF的重要影響因素。

簡單來說,血漿白蛋白低的腎友病情進展的速度更快,預後更差,長期生存率也更低。反過來,將血漿白蛋白控制在正常範圍可幫助延緩腎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改善疾病預後。

因此,腎友們平時除了尿蛋白外,不妨也關注一下血漿白蛋白,如果發現其出現異常降低,則應及時就診、了解情況、對症治療,積極幹預才能有效改善預後。

參考文章:

1.IgA腎病患者血漿白蛋白水平與臨床、病理、中醫證候及預後相關性研究

2.血漿白蛋白變化對行腹膜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殘餘腎功能的影響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

相關焦點

  • 腎病尿蛋白量很少,一定不會腎衰竭嗎?答案耐人尋味
    腎病預後的好壞常與尿蛋白掛鈎。通過尿蛋白漏出的情況,可以及時判斷腎功能是好是壞。一般尿蛋白分三種情況:少量蛋白尿、中等蛋白尿及嚴重蛋白尿。尿蛋白既是反應腎功能的「金指標」,又是加劇腎衰竭的「禍首」之一。一般來說,尿蛋白越少,對腎功能影響較小,腎衰竭的風險也會隨之下降。尿蛋白定量持續維持在1g以下的患者,相對風險較小,如果長期維持在0.5g甚至0.3g以下,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會很慢,基本相對安全。
  • 哪個醫院治療腎病好?尿蛋白3+腎病嚴重嗎?
    因為尿蛋白檢查一般作為定性指標,只能表明當下檢查的這一次尿液中蛋白的情況,而不代表這一個階段或未來一段時期的病情的變化。單次的尿蛋白檢查,也可能受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檢查前是否存在劇烈運動、一段時間攝入太多高蛋白食物、精神緊張、感冒、發熱等等。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不想耽誤病情,4項指標最好快點弄清楚
    我們常說尿液是反應腎臟的一面鏡子,腎臟一旦出問題,往往是尿液先出現異常。慢性腎病發生後,及時判斷評估腎功能的情況以及掌握腎衰竭的風險,都需要通過一些尿液檢查指標來深入了解。其中最為熟知最受關注的就是尿蛋白相關的指標。
  • 尿蛋白高預後也不會差?此類腎病約1/3可自發緩解
    慢性腎病種類眾多,最不缺的就是有大量尿蛋白的症狀的,幾乎80%的腎病都存在明顯的漏蛋白的情況。通常我們默認為,尿蛋白定量漏出越多,腎功能受損越嚴重,相應的腎衰竭風險就越大,預後不理想。膜性腎病或許屬於例外!
  • 1期膜性腎病該如何預後?
    我們一起來看看原發性膜性腎病,有哪些因素影響它的預後。1臨床指標臨床指標上提示膜性腎病會進行性惡化主要有:1)發病時年齡較大(>50歲);2)男性;3)持續的腎病水平蛋白尿(大於3.5g/天),特別是尿蛋白大於8g/天;4)發病時血肌酐已經升高;2病理腎穿刺組織學的發現通常被當作預後的重要預測因子,當膜性腎病患者病理中可見嚴重間質纖維化和腎小管萎縮病變
  • 尿蛋白3+腎病嚴重嗎?濟源去哪看比較好?
    尿液檢查是判斷慢性腎病常見的一項檢查。不少患者初次檢查,大多是在發現尿液異常後,經過進一步做相關腎臟檢查,從而確診慢性腎病。尿常規檢查中有一項指標是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的重要依據,即尿蛋白的情況。
  • 尿蛋白3+腎病嚴重嗎?先別慌,一篇文章幫你解答
    尿液檢查是判斷慢性腎病最為常見的一項檢查。不少患者初次檢查,大多是在發現尿液異常後,經過進一步做相關腎臟檢查,從而確診慢性腎病。 尿常規檢查中有一項指標是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的重要依據,即尿蛋白的情況。
  • 尿蛋白對腎病患者有多大危害?
    慢性腎病患者因為腎臟組織損傷的原因,所以多數患者在早期出現尿蛋白症狀,那麼對於腎病患者來講蛋白尿有多大危害。蛋白尿的危害一般分為三點:1.尿蛋白可刺激繫膜細胞,引起細胞增生及基質增多,加重腎臟硬化。2.大量尿蛋白在腎小管重吸收過程中可引起腎小管損害,導致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  3.蛋白為人體重要營養物質。
  • 腎病預後看24h蛋白尿還是微量白蛋白?一文幫你弄清,別被忽悠了
    針對不同病理類型腎病導致的尿蛋白,具體檢測的指標也有差異。常做的包括: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8小時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這些指標都是反應尿液中蛋白漏出情況,不同時期所側重的指標也不同。
  • 判斷病情,不要只盯住尿蛋白加號啦,這兩項指標也非常關鍵!
    在腎內科,經常能聽到類似關於尿蛋白加號的問題,為啥腎友們對尿蛋白這麼重視呢?原來,尿蛋白加號的多少就代表著尿液中漏出的蛋白質量的多少,而通常漏出的蛋白越多,腎病就越嚴重,因此尿蛋白是幫助判定腎病損傷程度以及腎病治療效果的重要監測指標,難怪它在腎科這麼「紅」了。
  • 腎病防範腎衰竭,最該關注哪項尿液指標?腎內科醫生超全解答
    腎臟是生成原尿的器官,因此我們常說觀尿液可以知腎臟。尿液有什麼異常常常與腎臟功能的好壞脫不了關係。尿液檢查項目也是判斷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腎友發病之初,往往就是發現了尿檢指標異常,進而查出了病情,抓住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 iga腎病為何會出現尿蛋白?
    iga腎病為何會出現尿蛋白?目前,人們受iga腎病的侵襲越來越嚴重。Iga腎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其發病率明顯呈上升趨勢,對人類的危害是很大的。而尿蛋白是iga腎病的一種常見的症狀,那麼iga腎病為何會出現蛋白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尿檢還只知道看尿蛋白?這項指標也可以提示腎病進展!
    咱們很多腎友去醫院進行尿檢,往往只關注尿蛋白、尿潛血、鏡檢紅細胞等指標,比如根據尿蛋白的「+」號看看腎病有沒有加重,根據紅細胞數量看看有沒有血尿,到此就覺得本次尿液複查已圓滿結束了。其實,除了上述「老朋友」外,在尿液的相關檢查中還存在著不少有用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腎病進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尿滲透壓。滲透壓是啥?溶液的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其實說白了就是溶液的壓強。
  • 腎病對於「頑固性」尿蛋白,怎麼辦好
    尿蛋白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到腎功能的穩定,及整體病情的預後,因此腎病治療過程中必須要加以重視。不同病理類型尿蛋白的程度也有差異,比如高血壓腎病尿蛋白並不很高,多為1g以下,腎炎症候群類腎病蛋白尿多為1-3.5g之間,腎病症候群類腎病多數存在大量蛋白尿超過3.5g,如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等。多數腎病在於用藥後,對激素比較敏感尿蛋白大多能降下來,但也有少數腎病尿蛋白下降比較慢,需要更長時間治療。
  • 別被尿蛋白給騙了!腎病尿檢有2個問題,腎友不得不知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最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對於尿蛋白的情況,大家對於常常用尿常規尿蛋白加號(+)這項指標的變化,來判斷尿蛋白的嚴重性,還有腎功能的損傷程度,單純認為尿蛋白加號(+)越多,病情越嚴重。
  •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金指標!為什麼腎病患者還要檢查尿常規?
    仔細追溯他的病史,其實有跡可尋。小張在3年前的一次體檢中查出了高血壓,當時醫生開了治高血壓的藥。「其實那次就已經是腎病的一個先兆了,要是當時多留個心眼查一次尿,就不至於這麼快轉化成尿毒症。」小張如是說。因家境貧寒,小夥子最終放棄了治療……這類故事,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據統計,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中有90%左右都是因為不重視尿檢而導致的。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尿檢還有2個問題,不得不知
    多數人發現腎病,都是尿檢出現了異常,進一步檢查追蹤到腎臟的問題。判斷腎病兩項典型的尿檢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如果兩項指標都出現了異常,腎炎機率非常大。 其中尿蛋白指標對反應腎功能的情況較為敏感,如果檢測尿液中有大量蛋白漏出來,表明腎臟內細胞腎小球受到損傷,整體腎臟的濾過功能也出現了下降。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基本上就能把尿蛋白的情況及大致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摸清。
  • 腎病患者注意2件事,也能顯著降低尿蛋白!
    這是臨床上一些尿蛋白腎病患者的真實寫照。大量蛋白尿對腎功能非常不友好,會影響到腎病的進程,且預後一般較差,尿毒症風險更高。那麼接著回到上面的問題,影響尿蛋白穩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以上三個因素,其實還有重要的兩點,反而常常被忽視掉,一是飲食的管控,二是自身體質的管理。如果能堅持掌握好這兩方面,那麼即使發現的晚,病理重,堅持規範用藥,尿蛋白也不會居高不下。
  • 延緩腎功能進展,除了的蛋白尿,這兩項指標也很重要
    尿常規檢查是診斷腎病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之一。尿常規中最被人關注指標非「蛋白尿」莫屬。尿常規中尿蛋白指標是檢驗是否存在蛋白漏出的定性指標,24h尿蛋白定量是明確蛋白漏出多少的定量性指標,更是反應腎功能的「一面鏡子」,同時對腎病的預後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