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防範腎衰竭,最該關注哪項尿液指標?腎內科醫生超全解答

2020-12-20 腎病之友

腎臟是生成原尿的器官,因此我們常說觀尿液可以知腎臟。尿液有什麼異常常常與腎臟功能的好壞脫不了關係。

尿液檢查項目也是判斷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腎友發病之初,往往就是發現了尿檢指標異常,進而查出了病情,抓住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很多腎友知道要查尿,但卻不知道重視哪些化驗指標。及時檢查後也對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不能系統地進行規範的管理病情。

腎病最該關注的尿液指標是什麼?

尿常規——尿蛋白、潛血、紅細胞、白細胞

一次普通的尿常規檢查可以反映出很多情況。其中腎病必須要重視的指標包括4項:

尿潛血、尿蛋白:這兩項指標既是判斷腎病的主要指標,也是後續腎功能發展不可忽視的指標。

尿潛血呈現陽性表明,尿液中存在明顯紅細胞的漏出。通過高倍鏡下觀察一般超過3個紅細胞,表明發展到了血尿,需要重視腎小球的病變。有些患者還需要做尿紅細胞形態簡單,進一步鑑別紅細胞的來源。

尿蛋白呈現陽性,則表明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漏出來,通常需要再繼續做個24小時尿蛋白定量,來準確判定尿蛋白漏出的量,來評估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

這兩項指標反應的主要是腎病早期炎症反應嚴重程度的情況,需要針對性進行抗炎免疫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尿潛血、尿蛋白的水平。

紅細胞、白細胞:紅細胞代表的情況不再多說。白細胞主要反應的是體內有沒有感染的症狀,存在感染情況表明自身免疫力較低下。有些類型腎病容易復發,多與頻繁感染相關,要想病情持續穩定,腎友們一定要重視免疫力的提升。

尿蛋白形態檢查: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腎病必查的項目之一。我們常來評估腎功能看得最多的就是這項指標,而非尿常規中的尿蛋白加號。留取尿液時腎友們記住,「留尾不留頭」,也就是說前一天早7點的尿液不要,第二天早7點的尿液要留下,構成完整的尿液標本。

一般尿蛋白定量越高,反應腎小球濾過膜通透越嚴重,腎小球損傷越多,腎功能越差。此時要儘早控制腎臟免疫炎症反應,降低尿蛋白水平,保護好剩餘腎小球,延緩腎功能衰竭速度,穩定病情。

尿蛋白肌酐比檢查基本不受外在因素影響,一般超過30mg就需要引起重視。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反應的內容相同,都是排出尿蛋白的情況,優勢是更加準確,方便測量。

微量白蛋白尿是相對24小時尿蛋白反應腎小球損傷及尿蛋白情況更精準的指標。有些腎病早期沒有明顯腎小球損傷,尿蛋白的漏出量較輕微,炎症反應比較隱匿,只看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反而會耽誤診斷。尤其對一些繼發性腎病,早期也只是有相應指標升高,比如糖尿病腎病早期多有血糖血壓升高,腎小球表現正常,一般到三期才開始出現尿蛋白的情況。

有些腎病患者兩次檢查結果差異大,對病情判斷並不精準,也會耽誤病情的進一步治療。

尿液留取是否準確是影響結果的關鍵,還有一些因素如飲食、運動、體重等等都會影響指標的穩定。

如果兩次檢查結果差異大, 一般以最後一次檢查結果為準。複查的結果往往更精準,且與初次檢查有一定的間隔時間,期間如果一直在用藥,一般相應的指標會比第一次減輕。但也不要掉以輕心,仍需要定期複查。此外,注意自身症狀的改變,比如水腫、胃腸道反應、食慾的情況等等,也有助於檢驗指標的準確性。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會腎衰竭嗎?腎內科醫生的解答讓人欣慰
    有一些常見的慢性病,可通過尿液相關檢查提前發現,幫助篩查。其中慢性腎臟病就是其中之一。腎病早期往往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因此定期體檢是發現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腎臟是形成原尿的器官之一,因此尿液檢查一旦發生異常,常常與腎臟病掛鈎。其中腎病早期,有部分腎友體檢時常發現尿液出現異常,尿蛋白呈現陽性,出現+號的頻率較多。
  • 通過尿液看健康!尿液出現大量泡沫,是腎衰竭嗎?醫生幫你分析
    根據一項數據表明,我國的腎病患者已經達到了數億人次,還有很多是並不知道自己患有腎病的。其實很多時候,腎是否健康,從尿液中就能夠看出,很多時候,尿液泛白、顏色變深其實都是腎在向你求救,更多原因是大部分男性由於工作生活的原因,也並沒有時間去關注這些。
  • 腎病好轉,4項尿液指標會發信號,若都有先恭喜你
    判斷病情是好是壞,身體感受是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檢查相應的指標更準確直觀的評估。腎病時好時壞關鍵要看腎功能的情況,那麼檢驗腎功能的指標有哪些? 尿液相關的檢查是評估腎功能必查的項目之一。一些特定的尿液檢查指標是腎臟損傷的「報警信號」,相反指標穩定也是病情好轉的寫照。
  • 腎病看不懂檢查化驗單,不知病情輕重?腎內科醫生來幫忙
    常常有腎友詢問病情時,問他們一些反應病情的關鍵性的指標,卻一問三不知。大多數是醫生沒有給詳細講過,少部分是沒有認真了解過。慢性腎病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也有一些必須要了解的指標,就像血壓高了你必須要監測你的血壓指標一樣。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其實腎內科醫生常常會說到「腎功能三項」檢查,除了肌酐,還有兩項指標也能幫你趁早了解腎功能的「秘密」!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尿常規、血常規和腎功能檢查能判斷腎病嚴重程度,尤其是尿常規中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能大致了解蛋白尿穩定情況。腎病患者做尿液檢查時不能忽略這4種重要的指標,以免影響病情穩定。 除了尿蛋白外,腎病患者需注意觀察哪4項尿液檢查?
  • 腎病預後看24h蛋白尿還是微量白蛋白?一文幫你弄清,別被忽悠了
    尿常規檢查是腎內科必查的項目之一,檢驗腎功能的情況,有一項指標至關重要,就是蛋白尿。尿液的形成與腎臟組織腎小球和腎小管有關,正常尿液中腎臟幾乎不會濾過出蛋白,當蛋白質漏出來,也就說明腎小球或腎小管出問題了。
  • 腎病誤區丨尿蛋白+號越多,腎病就越難治?真實的情況是這樣!
    尿蛋白一直是腎病患者頭疼的問題,也是腎內科醫生頭疼的問題。如果誰說「我能夠徹底治癒尿蛋白」,那麼他一定比大羅神仙還大羅神仙,估計他也會獲得21世紀的諾貝爾醫學獎。而尿蛋白+號少也不一定代表腎病不嚴重,往往到了腎病晚期,尿蛋白和尿液都會減少,此時腎病的嚴重程度遠高於早期蛋白較多的時候。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尿常規檢查是腎病必查項目之一,如果腎臟出現問題,多數能從尿液中發現「蛛絲馬跡」。很多患者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後,不看不懂檢查結果,對自己的病情也一知半解,很容易耽誤治療。腎病尿常規常看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潛血、尿蛋白等等,那這些指標的變化又代表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開答案。尿白細胞:尿液中檢測白細胞項增多或陽性(+),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過5個,基本可以確定。
  • 這項指標也可以提示腎病進展!
    咱們很多腎友去醫院進行尿檢,往往只關注尿蛋白、尿潛血、鏡檢紅細胞等指標,比如根據尿蛋白的「+」號看看腎病有沒有加重,根據紅細胞數量看看有沒有血尿,到此就覺得本次尿液複查已圓滿結束了。其實,除了上述「老朋友」外,在尿液的相關檢查中還存在著不少有用的指標,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腎病進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尿滲透壓。滲透壓是啥?溶液的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其實說白了就是溶液的壓強。
  • 27個腎病要查的指標,一文讓你成為半個腎病檢驗專家
    廢話不多說,開篇進入正文:尿常規1.尿蛋白定性(加減號)尿蛋白陽性,最常見於腎小球疾病,比如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腎炎、糖尿病腎病等,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劑、中醫藥
  • 腎內科常用的這類胃病藥,還能顯著延緩腎衰竭
    腎病在治療過程中,對於不同的病症以及腎功能的保護,常會用到多類藥物。長期服藥結果就是會影響到腸胃系統,對胃部有一定的損傷,為調養胃內部的環境,腎內科常會用到一類胃病藥,它就是碳酸氫鈉。想必大家對這類藥應該不是很陌生,除了腎病患者,本身有腸胃病的患者也會常用到這類藥物。碳酸氫鈉主要是起到中和調節胃酸的作用,以緩解胃酸過多出現的燒心、反酸的情況。平平無奇的胃病小藥片,竟能保護腎功能!
  • 三種女性極易招惹腎病 尿液是最早的求救信號
    多喝水、少憋尿可防腎病圖/視覺中國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文/羊城晚報記者餘燕紅通訊員李曉姍一提起腎臟疾病,大多數人會想到男性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呼籲女性朋友要關愛健康,關注腎臟病。在早期發現腎臟疾病的方法中,尿液是腎臟疾病的「窗口」,一旦發現尿蛋白、血尿、血肌酐升高,須及時就醫。
  • 腎病患者檢查出蛋白尿,如何診斷、評估與治療?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蛋白尿,而蛋白尿主要是由於腎小球濾過屏障結構及功能異常以及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所致的尿液蛋白質排出增多。簡單一點說,腎臟出現病變了之後,從腎小球「漏出」的蛋白質,無法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體內,而流失到體外。
  • 聽聽腎內科醫生怎麼說
    不過,什麼水最養人,如何喝水才最健康,這些年關於這個話題的養生文章,相信你也一定沒少看。今天,我們繼續聊一個同樣很多人關心的話題:白開水與茶水,哪個更健康?對此,腎內科醫生又是什麼態度?#百裡挑一#喝茶與喝白開水,哪個更健康?如果從性價的角度來說,無疑是白開水了,它可以適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水分也可以更為順暢地參與到身體的代謝。
  • 得了腎病症候群等於腎衰竭?積極治療,可以延緩腎衰
    這不看還好,一看王大爺查出一堆的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腎病症候群。很快,王大爺就被迫轉院忻州市人民醫院。檢查發現血肌酐超出正常值,24小時蛋白定量高醫生接診後,發現王大爺的水腫越來越厲害,隨後便給王大爺進行了尿常規檢測,發現潛血(+-),尿中出現3個蛋白質,但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中不允許出現蛋白質。
  • 不想腎病進展太快,2項指標必須早診斷,是治腎的關鍵
    腎病進展得快慢,主要是看腎功能下降的速度,評估腎功能的好壞,不同階段反應的指標有差異。 腎病早中期典型的包括尿蛋白、尿潛血、紅細胞、白細胞、尿蛋肌酐比等等,以尿液檢查相關指標為主。
  • 不做腎穿,膜性腎病差點當成IGA!
    上班期間頭痛還吃了一粒芬必得,後來尿液顏色就變了,晚上依然發燒,去醫院量體溫,直接飆升39度多。但人並不像正常感冒一樣迷糊,反而還很清醒。看病期間隨口跟醫生提了一句尿液顏色不對,醫生說了句:那就順便做個尿常規檢測。
  • 腎內科醫生重點提醒:注意24小時尿蛋白定量留存的五個陷阱!
    我們有120個理由相信,腎病患者對於尿液絕不陌生!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腎病患者的疾病特徵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尿液檢測推斷出來的。所以,尿液在腎病領域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這就不得不提到尿檢,在腎內科領域尿檢是一項重要的檢查項目,而實際上在腎病確診階段,尿檢用的最多的一項檢查指標就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這個檢查的意思是患者得留存自己24小時的尿液,時間跨多長,尿量大,誤區也可能會增多。接下來重點給大家說一說這24小時尿液留存的幾大常見誤區,不想犯錯就記下來!
  • 判斷病情,不要只盯住尿蛋白加號啦,這兩項指標也非常關鍵!
    在腎內科,經常能聽到類似關於尿蛋白加號的問題,為啥腎友們對尿蛋白這麼重視呢?原來,尿蛋白加號的多少就代表著尿液中漏出的蛋白質量的多少,而通常漏出的蛋白越多,腎病就越嚴重,因此尿蛋白是幫助判定腎病損傷程度以及腎病治療效果的重要監測指標,難怪它在腎科這麼「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