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受疫情影響,國內文博機構閉館已有一月有餘。在外界看來,除了公眾不能進入館內參觀之外,這次疫情對公立美術館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事實果真如此嗎?疫情對公立美術館有何影響?閉館期間,美術館內部都在做哪些工作?
對此,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立足上海,以中華藝術宮為樣本,一窺疫情之下,上海美術館的工作現狀及發展機遇。
中華藝術宮外景
據中華藝術宮館長沈捷介紹,這次疫情加快了館內豐富「線上推介內容」的步伐,「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在疫情過後將成為常態。他說道:「中華藝術宮是在1月24日開始閉館的。一個多月以來,中華藝術宮針對疫情不斷地調整線上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特別策劃醫務藏品專題推文,向一線醫護人員致敬。不久也將聯合上海各大協會策劃舉辦防疫展覽,用多種藝術形式銘記全民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中華藝術宮疫情專題推文
在調整線上內容方面,中華藝術宮既對展覽進行了介紹,也對藝術界熱點給出了自己的回應。展覽介紹方面,中華藝術宮並未將館內所有展覽一一進行全面介紹,而是遴選近期重點展覽的重點作品,推出「每日一畫」欄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觀眾足不出戶,也能對重點展品一目了然。公教活動方面,中華藝術宮圍繞展覽活動,將以往優秀的藝術講座音頻資料編輯整理,推出了「在線音頻講座」,觀眾可隨時隨手翻閱。
官方推文中的「每日一畫」欄目截圖
中華藝術宮自世博會中國館改造而來,開館以來,始終立足上海,通過展示體量較大的重大美術題材作品,向公眾展示上海乃至中國深厚的歷史文脈。疫情期間,中華藝術宮的講座始終堅守這一定位:圍繞上海,推出「海上書法名家」系列講座,攜手宣家鑫、劉一聞、潘善助、沃興華等,向公眾介紹海派書法藝術;在 「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中,講述上海悠久的歷史文脈與版畫藝術傳統(上海為新興木刻版畫的發源地)。
「海派書畫名家」系列講座目錄
在「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中,中華藝術宮就當下熱點進行了回應。隨著疫情的發展,美術界紛紛為鍾南山繪製肖像。但因作品藝術價值的高低參差不齊,故而引起「如何繪製大型現實題材作品及主題人物」的熱烈討論。對此,中華藝術宮在該系列主題講座中,推出「大型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的探索與展望」及「談談主題性油畫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問題」,由主講人(分別為王味之與李前)從自我創作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闡釋。「今後也將繼續聚焦社會熱點,適時策劃打造其他欄目」,沈捷說道。
「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介紹
「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之「談談主題性油畫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問題」,主講人李前
除了推廣展覽及公教活動的常規工作,疫情期間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對此,沈捷說道:「相較平時,疫情期間,信息化安全維穩要求加大。因此,我們加強了館內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對館內信息化系統內所有伺服器統一升級,修復升級,保證疫情期間,館內信息化各系統的穩定,實現雲上移動和館內線上辦文同時可行。」
中華藝術宮官方截圖
上有虛擬遊覽、視頻回放等線上內容
「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此後會成為中華藝術宮的常態」,沈捷告訴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開館之後,除了維持現有的線上推廣內容外,在藝術作品推廣方面,會增加線上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如策劃推出「跟著藝術家,微觀展」活動,邀請藝術家、學者、文化志願者和公教職員親臨展覽現場錄製導賞視頻,講解藝術作品;考慮增加微信專題小程序、開發數位化產品,豐富線上美術宣傳推廣內容。」
此外,沈捷還透露,目前正在申請延長「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展期,希望觀眾有更多時間欣賞藝術佳作。
後記:無疑,此次疫情加快了文博機構線上推廣工作的進程,但問題也十分明顯:美術館應該怎樣做線上展覽?僅僅是堆砌文字和作品圖嗎?技術支持能否跟上?在觀看線上展覽的過程中,藝術原作之「靈韻」是否會消失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