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館中的中華藝術宮|立足上海 豐富線上推介內容

2020-12-24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受疫情影響,國內文博機構閉館已有一月有餘。在外界看來,除了公眾不能進入館內參觀之外,這次疫情對公立美術館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事實果真如此嗎?疫情對公立美術館有何影響?閉館期間,美術館內部都在做哪些工作?

對此,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立足上海,以中華藝術宮為樣本,一窺疫情之下,上海美術館的工作現狀及發展機遇。

中華藝術宮外景

據中華藝術宮館長沈捷介紹,這次疫情加快了館內豐富「線上推介內容」的步伐,「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在疫情過後將成為常態。他說道:「中華藝術宮是在1月24日開始閉館的。一個多月以來,中華藝術宮針對疫情不斷地調整線上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特別策劃醫務藏品專題推文,向一線醫護人員致敬不久也將聯合上海各大協會策劃舉辦防疫展覽,用多種藝術形式銘記全民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中華藝術宮疫情專題推文

在調整線上內容方面,中華藝術宮既對展覽進行了介紹,也對藝術界熱點給出了自己的回應。展覽介紹方面,中華藝術宮並未將館內所有展覽一一進行全面介紹,而是遴選近期重點展覽的重點作品,推出「每日一畫」欄目,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觀眾足不出戶,也能對重點展品一目了然。公教活動方面,中華藝術宮圍繞展覽活動,將以往優秀的藝術講座音頻資料編輯整理,推出了「在線音頻講座」,觀眾可隨時隨手翻閱。

官方推文中的「每日一畫」欄目截圖

中華藝術宮自世博會中國館改造而來,開館以來,始終立足上海,通過展示體量較大的重大美術題材作品,向公眾展示上海乃至中國深厚的歷史文脈。疫情期間,中華藝術宮的講座始終堅守這一定位:圍繞上海,推出「海上書法名家」系列講座,攜手宣家鑫、劉一聞、潘善助、沃興華等,向公眾介紹海派書法藝術;在 「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中,講述上海悠久的歷史文脈與版畫藝術傳統(上海為新興木刻版畫的發源地)。

「海派書畫名家」系列講座目錄

在「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中,中華藝術宮就當下熱點進行了回應。隨著疫情的發展,美術界紛紛為鍾南山繪製肖像。但因作品藝術價值的高低參差不齊,故而引起「如何繪製大型現實題材作品及主題人物」的熱烈討論。對此,中華藝術宮在該系列主題講座中,推出「大型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的探索與展望」及「談談主題性油畫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問題」,由主講人(分別為王味之與李前)從自我創作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闡釋。「今後也將繼續聚焦社會熱點,適時策劃打造其他欄目」,沈捷說道。

「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介紹

「時代風採」系列主題講座之「談談主題性油畫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問題」,主講人李前

除了推廣展覽及公教活動的常規工作,疫情期間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對此,沈捷說道:「相較平時,疫情期間,信息化安全維穩要求加大。因此,我們加強了館內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對館內信息化系統內所有伺服器統一升級,修復升級,保證疫情期間,館內信息化各系統的穩定,實現雲上移動和館內線上辦文同時可行。」

中華藝術宮官方截圖

上有虛擬遊覽、視頻回放等線上內容

「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此後會成為中華藝術宮的常態」,沈捷告訴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開館之後,除了維持現有的線上推廣內容外,在藝術作品推廣方面,會增加線上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如策劃推出「跟著藝術家,微觀展」活動,邀請藝術家、學者、文化志願者和公教職員親臨展覽現場錄製導賞視頻,講解藝術作品;考慮增加微信專題小程序、開發數位化產品,豐富線上美術宣傳推廣內容。」

此外,沈捷還透露,目前正在申請延長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展期,希望觀眾有更多時間欣賞藝術佳作。

後記:無疑,此次疫情加快了文博機構線上推廣工作的進程,但問題也十分明顯:美術館應該怎樣做線上展覽?僅僅是堆砌文字和作品圖嗎?技術支持能否跟上?在觀看線上展覽的過程中,藝術原作之「靈韻」是否會消失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

相關焦點

  •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場館明起恢復開放!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明起恢復開放(或恢復部分服務)! 開放後將採取嚴格的限流措施,遊客進入前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來看各館公告。▽●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將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 「明星走紅地毯」待遇~小布探訪上海科技館、中華藝術宮開放首日
    今天上午,在濛濛細雨中,上海科技館和中華藝術宮恢復對外開放。現場客流怎麼樣?參觀者都有什麼想法?非常時期,上海科技館將將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分別為瞬時承載量405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9000人。截至今天下午3點,上海科技館累計接待觀眾88人。參觀注意事項1、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
  • 在中華藝術宮,尋找專屬於上海的鄉愁
    布展間隙,畫家黃阿忠坐在中華藝術宮展廳的長椅上休息。牆角,是他即將亮相「海上畫家畫上海」展覽的作品《1949.5.27上海》,畫的是南京路步行街上上海解放的喜慶場景。恍然間,他仿佛坐在了南京路長椅上,看著朵雲軒門口的兩棵熟悉的梧桐樹。四五十年前,他就是在這兩棵樹下,望著朵雲軒裡心儀的名家畫作和文房四寶,立下了當畫家的志願。
  • 中華藝術宮將推《2020—上海—你好》系列展迎新春
    布展間隙,畫家黃阿忠坐在中華藝術宮展廳的長椅上休息
  • 中華藝術宮五一照常開放,大展讓你為人間大愛感動
    五一假日臨近,上海中華藝術宮將照常開放。周到君了解到,五一假日裡,你可以在中華藝術宮欣賞到三個大展。《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巡展·上海》這場五年一度的中國美術界最高規格大展,從今年1月20日開幕後,就碰到中華藝術宮為疫情防控臨時閉館,為滿足觀眾的觀展需求,展覽特地延遲到5月5日閉展。
  • 中華藝術宮成「後世博地區」人氣王 5大展覽紀念周年慶
    據介紹,中華藝術宮已經成為後世博地區人氣最旺的展覽場館,一周年期間將推出五大展覽和多個教育項目。  根據數據,自2012年10月1日開館試運行以來,中華藝術宮共接待觀眾近200萬人次,日均超過6000,是後世博地區人氣最旺的展覽場館,也是上海全新的文化熱點。
  • 世博會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世博會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表示,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中華藝術宮選址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建築面積16.6855萬平米。展示面積相比世博會中國館增加0.9萬平米,達6.4萬平米,擁有27個展廳。宗明介紹說,中華藝術宮是具有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對外交流為基本職能的藝術博物館。
  • 日均6000人次 一歲中華藝術宮成後世博區最火場館
    東方網9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日,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試運營期間的情況以及為周年即將展開的活動。   數據顯示,自2012年10月1日開館試運行以來,中華藝術宮共接待觀眾近200萬人次,日均超過6000人次,是後世博地區人氣最旺的展覽場館。
  • 看,上海中職教師把中華藝術宮變成了「大教室」
    而這,只是11個精彩課堂中的一個。由上海市教委職教處指導、上海市中職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走進藝術宮」項目昨天在中華藝術宮舉行,0米大廳、動畫長廊、親子教室、展覽臺階、藝術展廳……充足的館藏資源成了最生動的「教科書」。
  • 中華藝術宮五周年|以美術傳承文化 築就城市藝術魅力
    據張娜介紹,開館5年來,中華藝術宮觀眾群從以往美術類專業特長的學生、從業者,逐步擴大到普通市民、藝術愛好者、遊客等。藝術門類也從單一的美術,擴大到文學、音樂、詩歌、手工藝、非遺傳承等。  「目前,中華藝術宮二十多個展廳同時開放,節假日日均客流量可達3萬,對藝術普及活動的需求越來越大。客流的增長和展覽內容的多樣化,也迫使公共教育不斷升級。」張娜說。
  • 中華藝術宮堪比大都會 保留動態清明上河圖
    中華藝術宮規模堪比紐約大都會 保留動態清明上河圖 ■ 浦江渡船將連接中華藝術宮和當代藝術博物館 一定程度改變國際和亞洲藝術格局■ 上海雙年展、蓬皮杜藝術展將率先亮相當代藝術博物館圖解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暫定名)未來展示的藝術品將主要從陸續舉辦的各項展覽中積累,也會從上海美術館等其他市級機關的收藏中調配。
  • 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圖說: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中華藝術宮數字博物館今起上線 360度全場景"網遊"
    東方網9月2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10月1日,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館試運行將迎來一周年。今天,中華藝術宮為公眾奉上了一道藝術大餐,動一動拇指,就能全程參觀中華藝術宮。今日凌晨零點起,中華藝術宮數字博物館http://china.artmuseumonline.org正式上線,接受公眾測試。
  • 到中華藝術宮大開眼界!
    即日起,走進中華藝術宮,你便能大開眼界,一起先睹為快吧↓↓↓筆墨共築「大塊文章」6月20日下午,「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出260件以隸書為主的作品出生上海的浙江書協主席鮑賢倫用大體量的書法作品,與書寫下的歷代鴻篇巨製相協調,與中華藝術宮高大宏偉的展示空間相匹配,用筆墨文章共築「大塊文章」的雄渾意象。 此次展覽由「漢地廣大」「筆寄文心」「隸變探微」「丹崖墨痕」「陶寫餘歡」五大部分組成。
  • 當經典館藏遇上傳統民樂:在中華藝術宮體驗「仙樂飄飄」
    28日晚上,大雨中的中華藝術宮,「仙樂飄飄」,多了一份與往常不一樣的美麗。0米層的藝術劇場,上海民族樂團帶來的一曲《花好月圓》結束後,舞臺上的LED大屏幕上定格在中華藝術宮的館藏作品——林風眠的《琵琶仕女》《吹笛仕女》上。現場掌聲如雷,「太美了!沒有看夠,也沒有聽夠。」臺下的觀眾說道。
  • 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 閉館50天終開館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現場|上海博物館、歷博等恢復開放首日,閉館50天終開館疫情之下,上海博物館在經歷50天閉館之後,終於在今天恢復開放。上午9點,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上博南門入口處,探訪恢復開放首日的上海博物館。今天恢復開放的博物館包括12家市級博物館和5家區級博物館。
  • 中華藝術宮開啟首個夜場活動
    7月18日,中華藝術宮開啟首個夜場活動。本次夜場活動推出了中華藝術宮開放「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和「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剪紙展,帶領大家領略鮑賢倫的書法藝術和欣賞陝北的剪紙藝術。「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中,開設了「鮑賢倫書法藝術專賞」活動和「專題視聽講座」。針對展覽的五大版塊,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籤約畫師周琦從專業鑑賞的角度帶領觀眾,走進鮑賢倫的書法藝術,感受作者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及對時代的謳歌和對未來的美好祈願。
  • 今晚中華藝術宮首開夜場 「中國紅」熠熠生輝
    今晚6點至9點,中華藝術宮首個夜場開啟。除了「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和「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剪紙展,帶領觀眾領略鮑賢倫的書法藝術和欣賞陝北的剪紙藝術之外,中華藝術宮的景觀燈也同時亮起,曾經的世博中國館的「中國紅」在夜色中熠熠生輝。
  • 中華藝術宮中,有虹口人的「筆跡」等你欣賞
    現在,中華藝術宮5米層的高大展廳裡也能看到川北橙啦!一場名為「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從4月8日起在中華藝術宮內展出,展出的作品中有一組來自川北區域化黨建共建單位——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的街道巾幗志願者呂亞蕾老師的畫作,在防控疫情以來,她用畫作歌頌社區志願者。
  • 中華藝術宮打造紅色文化主題 攜手遵義開拓藝術公共教育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7月2日報導:「對黨建日最好的紀念,就是讓廣大走進藝術宮的群眾能享受到優質的文化服務。」昨天,中華藝術宮與遵義市骨幹班主任高級研修班教師就「紅色文化」的傳承教育、傳播推廣進行一次別開生面的體驗交流活動,共同探討如何在新時代條件下,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如何創新思路開拓思想教育藝術教育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