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咖啡之前有做過非洲咖啡產區的詳細介紹,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查看。今天前街咖啡主要來講講位於非洲產區的蒲隆地,蒲隆地咖啡的魅力之處在於其鮮明的酸質及水果般的香氣。說到酸質,不得不提衣索比亞咖啡和肯亞咖啡,前街咖啡通過對這幾個非洲產國的風味對比,發現蒲隆地的酸質不似埃塞那般輕薄透亮,也不似肯亞那般強烈厚重,蒲隆地的酸質恰好在這兩者之間。
蒲隆地——非洲之心
蒲隆地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中西部屬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0~24℃,高可達33℃。3~5月為大雨季,10~12月為小雨季,其他月份為旱季。 蒲隆地是非洲的一個內陸國家,也被稱為非洲之心。北與盧安達接壤,東、南與坦尚尼亞交界,西與剛果(金)為鄰,西南瀕坦噶尼喀湖,西部湖濱與河谷及東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分由東非大裂谷東側高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國」之稱。首都為布瓊布拉(Bujumbura)。
布隆廸從1930年開始種植咖啡,有殖民國比利時引進,當地人原本無飲用咖啡的習慣,早年有不少農民抗拒種植,在殖民政府的剝削下,可想而知當年的咖啡品質也不會太好。再加上蒲隆地長久以來的種族問題,以及生產者對收購者的不信任,嚴重阻礙了咖啡品質的提升。
1993年起,來自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的專案輔導,為蒲隆地咖啡產業帶來了轉機,但同年10月首位胡圖人總統被暗殺,社會動蕩,咖啡產業發展又被擱置。直到2006年9月,黨政的圖西族與反政府組織籤署了停火協議,蒲隆地局勢才逐漸趨於平穩,咖啡產業發展才開始邁入新階段。
蒲隆地咖啡處理法
蒲隆地咖啡大部分為小農種植,使用傳統的水洗處理法,水洗處理是完全用人工去掉果皮果肉與果膠,但生產者對採購者的不信任,也包括對處理廠的不信任,導致咖農會認為處理廠的收購價不實,直接交易果實的價格不夠好,寧願自己處理好咖啡再跟處理廠爭取更多的議價空間。但問題在於咖農多半只靠徒手處理、缺乏工具運用,往往就在塵土飛揚的路邊工作,咖啡品質難免受到影響。不過自從開放了水刺處理廠民營化後,蒲隆地政府鼓勵採收後交由專業處理廠處理。
前街咖啡 蒲隆地 非洲之心 產區:Bubanza品種:波旁海拔:1400-1700m等級:AA級處理法:水洗
烘焙程度
因此前街咖啡決定採用淺度烘焙的手法,可以將蒲隆地的水果風味和甜感完整表現出來。蒲隆地咖啡生豆的密度高,火力調整要特別小心,1分鐘後,初期的火力會比較大,直到脫水初期提早調整火力,使得咖啡的味道和香氣變得均勻。
前街咖啡如何衝煮非洲之心咖啡
前街咖啡衝煮非洲之心咖啡使用v60濾杯。V60錐形濾杯杯口比較大,再加上其獨特的螺旋形曲線肋骨,使空氣更容易被排出從而提高萃取質量。口感可能不夠厚實,但是其高濃度所帶出來的酸甜與明顯香氣是它的一大特色。
水溫:90-91度
研磨度:BG#6M(細砂糖粗細)
粉水比例:1:15
前街咖啡衝煮手法: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衝煮風味:聞起來有蜜柑香和茶香,入口黑布林,蜜柑的風味,口感濃鬱,中後段則是堅果焦糖的甘甜度。口味充滿野性,口腔殘留著強烈的味道與香氣,餘韻豐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