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特輯」孩子臨近中高考,身為醫務人員的父母該做些什麼?

2020-09-13 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

安心計劃醫務心理支持項目已經正式啟動一個月,在此期間,我們針對上百名醫務人員開展了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工作。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醫務人員談到自己個人情況的時候,通常保持&34;的狀態,然而當談起&34;的時候,往往卻是滔滔不絕。


安心計劃6月心理健康直播課程海報

6月29日晚&34;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練首席專家史佔彪教授空降&34;今日頭條直播間,親自就&34;展開討論,並提供家庭溝通與對話策略技巧方面的建議。

在經歷過抗擊疫情的&34;之後,作為家長的醫務人員們,如何陪伴好孩子們面對這場人生中重要的&34;呢?我們來聽聽史教授怎麼說。

抗疫醫務人員作為考生家長的糾結與困惑

首先,抗疫醫務人員作為家長存在內疚與自責的心理。

長期在臨床一線,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刻,離家至少三個月以上,內心十分愧疚。

比如一位醫生,從1月22日離開家,到4月中旬,就一直沒敢回家。

搶救病人期間,她義無反顧離開家門,拖著行李走到了醫院。後來感染,怕孩子擔心,只能說自己正在忙;治癒出院後,即使隔離結束也不敢回家,怕感染孩子,影響孩子。自己內心特別愧疚和自責,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

當時,我作為諮詢師,就問了兩句話:

1. 假如你有一個親姐姐,得知妹妹一直在一線,一直不敢回家,她會如何評價你的工作和你的安排?

2. 你家孩子在和同學談到您的戰疫故事,她的表情心情如何?語調語速如何?所說內容如何?

這位醫生當時眼淚就下來了,她進一步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孩子和家人也一直是支持她的,她沒有遺憾。

其次,長期缺少監管,孩子對手機和電子產品有點成癮了。


我們都知道,在抗擊疫情期間,為了保護家人、孩子,降低感染的風險,醫務人員長時間的在外工作、隔離。近半年之久的時間沒有與孩子見過面,只能靠網際網路的方式打打電話和視頻交流。

長期分離的情況下,回到家裡,家長難免與孩子發生矛盾。

家長覺得:你看這都快考試了,你還抱著手機玩玩玩,這還了得嗎?我不得說說你嗎?

孩子覺得:&34;

你看這就非常的尷尬。這樣造成矛盾的日益激化,即便像是醫務人員這樣的高知人士,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尤其到了馬上就要中高考的這個期間,家裡的氛圍都非常的緊張。近半年的時間由於疫情的關係,孩子們都只能靠網課進行學習,父母又不在身邊,難免內心緊張、焦慮。

我會問這幾個問題:

· 孩子呀,複習迎考這麼忙,還在玩手機,你一定有重要的理由,跟爸爸媽媽說說唄?

· 媽媽會怎麼看這件事,你知道媽媽看到這種情況是什麼心情?

· 爸爸上班,知道你一直在玩手機,會怎麼看,怎麼想?

· 看到自己的理由,爸爸媽媽的想法,你新的想法是什麼?

· 有了這些新的想法,你會有什麼新的做法?

· 需要爸爸媽媽配合的是什麼?

· 三個月以後,如願以償收到了你想要的錄取通知書,你肯定當下及今後的兩周,是你做到了什麼,才促成了這個成果。

孩子自己有了領悟,探索、思考,就會有自己的新的做法,就會慢慢走向正軌。

同樣,作為家長,父母間的溝通也同樣影響著孩子。那麼,對於孩子即將迎來的大考,醫務人員與配偶之間應該如何達成一致呢?

醫務人員與配偶就孩子迎考如何達成一致?

對於中高考學生,父母有一方是醫務人員,現還在醫院忙碌,另一方在家帶孩子。父母雙方如何溝通能夠完全支持到孩子?

通過醫務人員的實際情況以及醫務人員所關注的熱點以及薄弱環節,以此為突破口做工作。醫務人員與配偶之間的協作配合,如何支持到孩子?

· 為了複習迎考,他/她正在為孩子做些什麼?

· 這些做法中,有價值的做法是什麼?

· 他這麼做的重要理由是什麼?

· 看到這些,你有所觸動和感動的是什麼?

· 你可以在這過程中所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支持是什麼?

· 假如這些支持到位的話,配偶和孩子會有什麼不同?

· 2個月以後,你無怨無悔的是什麼?你確信你做到了什麼?

· 有什麼是你一直想做,卻沒有做,想嘗試突破的是什麼?

這個時候的醫生們,對於照顧孩子的配偶,需要多給對方一些鼓勵,支持和認可,使其更加有能量來陪伴孩子。

即使看到在陪伴孩子過程當中做的不太盡如人意的部分,依然應該試圖理解背後的理由,因為其中一定有非常深沉的對孩子的愛。能看到配偶行為背後的愛時,就會對他/她的做法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引導他在方式方法上做一些改變。

認可中高考學生家長,在孩子即將衝刺的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都是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最好。已經是足夠好的父母。

主講人:史佔彪教授--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練首席專家、中國心理學會-中科院心理所抗擊疫情安心行動秘書長、原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長 、玉樹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長

祝福所有的考生考試順利,活出一個最閃亮的自己!我們也期待著在7月份的直播中與您相見。

相關焦點

  • 臨近中高考,為人父母的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人生中最重要的中考,高考,然後邁向人生輝煌……作為家長,您肯定會說:「考試、學習,是學校是老師操心的問題,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只是空擔心罷了。」其實不然,作為孩子的強大後盾和守護者,在這可以影響孩子人生的兩次考試來臨時,為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為了孩子的努力而不懈努力,幫助孩子掃清面前的一切障礙和問題,讓孩子們能心無旁騖,滿懷信心地迎接考試。
  • 東莞多位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取得好成績,來看他們的育兒……
    在這些「學霸」中,就有人因崇敬抗疫英雄,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成為抗疫英雄的「繼承者」。近日記者在採訪東莞高分考生中發現,不少是醫務人員的子女。這次,我們走進5名醫務人員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考文或理科排名前500名。身為優秀的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總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他們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繁忙顧不上家的他們,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中高考特輯」中科院心理所專家親自放送"親子溝通秘籍"
    在經歷過抗擊疫情的&34;之後,作為家長的醫務人員們,如何陪伴好孩子們面對這場人生中重要的&34;呢?史教授對於醫務人員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對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作為父母的醫務人員,長期不在孩子的身邊,本來照顧就少,心懷愧疚。一下子回來了,肯定是要非常認真地關心孩子學習狀態的。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必須把房門打開著,甚至還有在孩子的房間裡裝攝像頭的。或者在門口溜達,隨時準備衝進房間,看到孩子玩手機,把它往地上一砸,這樣的父母很多。基本上,這種方法一定會把孩子搞憤怒。
  • 東莞多位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取得好成績,來看他們的育兒經
    在這些「學霸」中,就有人因崇敬抗疫英雄,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成為抗疫英雄的「繼承者」。近日記者在採訪東莞高分考生中發現,不少是醫務人員的子女。這次,我們走進5名醫務人員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考文或理科排名前500名。身為優秀的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總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他們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繁忙顧不上家的他們,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 高考日語語法篇(1):辨析「べき」、「はず」、「わけ」、「こと」、「もの」
    日語高考|納尼,你居然還不知道高考日語是什麼!?(上)日語高考|納尼,你居然還不知道高考日語是什麼!?
  • 「中高考特輯-終篇」備考最後階段,家長如何與孩子對話?
    那麼,在考試期間,醫務人員又該使用怎樣的對話策略與技巧與孩子進行溝通呢?醫務人員在迎考期間的親子對話策略與技巧身為父母的醫務人員與孩子共度中高考注意3點1、合作對話的理念合作對話是後現代心理學的一個代表理論,特別強調了幾個隱喻故事:主人與客人,散步的故事,故事球等。
  • 高考結束後的考生父母該做些什麼
    高考結束了,考生的任務是似乎完成了,只等高考成績了。考生父母該做什麼呢? 我兒子不是學霸,也算不上學渣。成績不穩定,忽高忽低,高的時候估計能壓線進一本,低的時候就在二本線上下徘徊。我以一種不敢相信天上會有餡餅掉在我頭上的心態,在兒子高考結束後,在網上把一本線上下的大學,二本裡比較好的公辦學校以及專科裡的比較好的一些大學的2017年至2019年的最低分數線以及排位數都列了一張表格。又徵求孩子的意願把孩子想去的大學單挑出來。兒子高考成績出來,353分,比江蘇一本線高了十分,我當時欣喜若狂,雖然歷史得了一個C是有些美中不足,但這成績對兒子來講已經是老天眷顧了。
  • 高考臨近,作為家長的你得做點什麼呢?
    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高考推遲到了7月,正因為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註定了今年的高考也將與往年不同,這些我們姑且不論。如今七月迫近,高考也即將來臨,有很多參加今年高考的孩子的家長都很著急,其實這時候對於考生家長來說何嘗不是一個考驗呢?那麼,我們的家長朋友這時候該如何調整好心態?在這一非常時期又該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 看東莞醫務人員的育兒經
    在這些學霸中,就有人因崇敬抗疫英雄,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成為抗疫英雄的「繼承者」。記者在採訪東莞高分考生中發現,不少是醫務人員的子女。這次,我們走進5名醫務人員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考文科或理科排名前500名。身為優秀的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總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他們的教育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繁忙顧不上家的他們,又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呢?
  •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準父母們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圖片來源於網絡父母應該在為孩子們在幼兒園之前做什麼準備?聽到第一天上學的孩子們會哭的唏噓不已,到底父母和孩子們在上學前能做些什麼準備呢?過來看看心理醫生說的什麼!小孩上學前的焦慮,是自己的猜測還是真實的反應?每年開學前,新生家庭裡總有一股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和擔憂的氣氛,開學後還要持續一個月這種氣氛,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氣氛呢?孩子們準備上學了,爸媽們怎麼放寬心呢?
  •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學習做一個長大的父母
    」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面對情緒。《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書中強調「平靜的父母」,代表以下三點:#提供指導而非控制:孩子還沒學會替自己的行為負責之前,他需要的是父母有耐心的指導。而願意讓孩子聽進你的指導,就需要大量的同理心:倘若不只是阻止孩子在生氣時把杯子摔破的「不準!」而是繼續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氣到想要用力丟下手中的東西,但這不會讓還是嬰兒的弟弟聽你的話,只會嚇到他。媽媽陪你一起想想,怎麼用其他方式拿回你的玩具,好嗎?」
  • 你想對父母坦白和同志男友出櫃,但連「奇葩說」最好的辯手都……
    一直以來,『奇葩說』的觀眾結構都是年輕人,辯論雙方的勝負也是由這些年輕觀眾的「跑票」來決定勝負。而這次節目組選擇的觀眾是50個年輕人和50個父母。辯論的題目是「決意離婚的夫妻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嗎?」與以往不帶有明顯立場的觀眾不同,在這期中,年輕陣營和家長陣營的立場卻是十分明顯的。
  • 那個早出晚歸的孩子,抑鬱了|關注每個孩子的「至暗時刻」
    當代孩子讀個書,考個試真的有那麼簡單嗎?最近看到很多中高考孩子壓力大,心態崩潰甚至自殘自殺的新聞,不少網友在下面評論:「就讀個書,這點壓力就受不了,來到社會上也沒有用」「行了,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不親身經歷你遠遠想不到,備考期間,孩子的壓力有多大?
  • 中高考臨近,給孩子吃什麼
    中高考臨近,該給備考的孩子吃什麼?考前要不要給孩子補營養?孩子複習太晚可以吃夜宵嗎?這裡給各位家長帶來一些考前飲食建議。◆ 考前飲食八項特別提醒 ◆1.適當吃些粗雜糧如紅豆、綠豆、糙米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膳食纖維,維生素B1本身對增進食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還可以幫助大腦利用血糖產生能量,使大腦更好地學習和工作。5. 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油炸食品所含能量較多,要少用油炸的方式來烹飪食物。
  • 高考特輯:AI定義未來教育 | AI百人
    ,《AI百人》特別籌劃了本期高考特輯。慄浩洋:AI代替了老師在教學裡最累的那部分工作,老師真正應該做的,是把教育裡教的部分交給AI,自己承擔起教育中育人的部分。劉夜:其實AI+教育只是利用科技對教育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在這個過程中,AI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 「財大氣粗篇」日本明星都愛送什麼犒勞身邊工作人員?
    這次的「LEGAL V~前律師小鳥遊翔子~」,她就給工作人員送了「神田きくかわ」的便當。「神田きくかわ」是昭和22年創建的日本鰻魚名店。普通人去吃一次,都要忍不住發發朋友圈的那種。一份5238日元,在現場堆成了山。
  • 「我什麼都做不好」: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看他的「挫折商」就知道
    朋友聽後便勸慰女兒,一次不理想不代表次次不理想,下次多努力些就行了。可女兒聽不進去,一邊抹眼淚一邊抽噎:「不是的,我總是這樣,什麼都做不好。」 然而,身為父母,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為什麼發生這種事後,孩子會用最極端的方式給我們留下無盡的悲傷與眼淚?
  • 如果父母錯了,就向孩子好好說一句「對不起」吧
    雖然時代發展了,有些觀念也不再陌生,比如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比如做錯了應該向孩子道歉。但依然有不少父母不以為然,如果自己錯了,有些父母會不承認,有些父母會敷衍了事。敷衍了事的父母要麼是用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裝作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再提;要麼用一兩句「行了行了,下次注意,不說了」進行強硬的結束。
  • 孩子「叛逆」不服管?一招進階「高段位」父母
    「火藥桶」「現在的孩子管不得,一管就跟我反!」,什麼都管!」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改變孩子「叛逆」行為,成為了很多家長的一樁「心病」。面對越來越大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好成績看作唯一的目標,卻忽略和孩子在心理層面的連結,漠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變化。
  • 疫情期間,只拿底薪的醫務人員:1000 多工資,還有 400 是取暖費
    在調查中,大部分醫務人員都表示自己的薪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普遍出現了「只拿基本工資、績效全扣」的情況,有醫生表示,「疫情期間一個月只發 2000 多元,連房貸都還不上」。本來就靠著這份工資,結果只發了一千多塊錢,就這些錢裡,還要再扣掉「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