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不只是怕人

2020-09-03 濟世論事


你有社交恐懼嗎?如果有,你又有沒有想過自己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出現?或許在聽到以上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給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與回答。而據相關的數據顯示,當下中國有10%的人患有各種類型的社交恐懼,又或者是社交焦慮。有人說:社交恐懼源自於某些人自我之前和以往負面性的社交經歷。這些經歷讓他們由自我的內心當中對社交本身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恐懼與不安。也有人說:社交恐懼源自於某些人對於他人的過度性防備,在他們的世界裡,他人都是複雜的,他人也都是居心叵測的,而自己擔心和害怕自己會成為他們所利用和攻擊的目標與對象,所以對社交產生了一種自然性的排斥和屏蔽。不可否認以上這些對於社交恐懼的觀點和分析都存在著一定的根據和理據。而濟世我同樣也想用一篇推文的篇幅,來簡單的分析一下社交恐懼的構成與產生。也希望我的分析,能夠給廣大的讀者提供到一個借鑑與參考的作用。

在個人看來,一個人之所以會出現社交恐懼其中的原因和因素,既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元性的。其中既有外界的因素,同時也有自我的自身因素。而正是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推動下,最終導致了社交恐懼的發生和產生。每個人在剛一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式的存在,自我的性格和特性幾乎都是由後天所造就和促成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自我身邊所出現和產生的任何一個哪怕只是非常細小的因素都會在潛移默化當中改變自我對於事物與他人,又或者是現象的認知和看法。從而對自我的性格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社交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一種不斷去接觸不同人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第一次社交,而這對於當時的自我來說,無疑是一次變相性的挑戰。因為在此之前自我從來都沒有類似的行為出現在自我的生活和日常當中,所以自我的內心當中對此幾乎是產生了一份自然而然的未知。而也因為自我年齡的幼小,所以自我的心裡對這個行為也產生了一份自然性的恐懼。而當自我終於跨出這一步的時候,所得到的最終結果,其實是存在著兩種可能的。一種得到他人的接受和認可,從而由此之後自我的生活裡面多了一個人。而還有一種則是不被他人所接受,而這也就預示著自我第一次社交嘗試的失敗。而不少人也因為自我第一次社交的失敗,從而由此給自我的內心當中留下了深刻的陰影。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往往會給自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有過,所以它讓自己刻骨銘心。因為第一次的失敗,從而影響到了自我之後對於社交的信心,甚至是影響到了自我對於社交這個行為本身的看法與認知。因為自我之前有失敗的經歷,所以讓自我對其抱有著一份絕對的負面心理,「或許這個行為它真的很好,但它真的不適合我」。正是在這種思維邏輯的推動下,某些人逐漸的從內心當中對社交行為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第一次的社交陰影始終都在自我的內心當中難以忘懷。同時他們也擔心和憂慮自己如果社交的話,自我會再一次的遭遇到和第一次一樣,又或者是相同的情況,而這是自己所絕對不願意看到和遇到的。所以為了不讓自己遭受到再一次的傷害和創傷,自己寧可將這扇門徹底的關閉,甚至是封死。

除此之外某些人之所以會產生社交恐懼,很大程度上還源自於自我內心當中對於未知的恐懼,以及自我長期以來對於慣性的依賴。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時間和了解從而最終確定自己究竟和某個人會建立起怎樣的關係和交集。而在整個行為進行的過程當中,自我所需要投入到的時間,精力,又或者是心力都是一個人所需要付出的必然性成本。而這在某些人的思維邏輯裡,卻成為了自我相當程度上的負擔。在他們看來,當自我去認識某個人的時候,需要自己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就算如此自我到最後也未必會獲得一個自我所最想要的結果。而自己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卻已經無法收回了。而自我如果將這些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已經認識的朋友身上,又或者是將它們花費在其他的方面和領域,那麼自己所獲得的成果與結果,或許會讓自己得到更多的開心與快樂。在某些人的眼中,社交本身是一件既麻煩又吃力的事,既然自己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子,那麼自己只需要和這些已認識的朋友交往就可以了。因為這些朋友都是自己所認識的,所以自己和他們的每一次見面都可以獲得一個較為良好的結果。也因為這些朋友都是自己所熟識的,所以自己和他們的每一次交流都能夠得到一個較為良性的結局。固有的社交格局讓他們對已形成的模式從內心當中產生出了一份事實意義上的認同感。而也因為自我與已知好友,以及固有社交格局的長期性接觸,從而讓他們的內心當中對其產生出了一份相當程度上的依賴感。慣性的模式讓自我感覺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熟悉而親切。同樣也讓自我由內心當中感受到了一份別樣的舒適。而為了讓這種舒適儘可能的保持更長的時間,更為了能夠讓自己不將自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又一次不確定的社交活動當中,某些人他們最終選擇了對社交本身採取了一種有限度式的接受。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社交恐懼的自我分析。其實導致和構成社交恐懼的原因和因素既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而當我們試著去深入的了解和剖析社交恐懼究竟緣何而來的時候,我們才驚訝的發覺,原來這一切其實都是源自於自我內心當中對於行為和事物的自我認定和判定。自我對於行為的認定決定了自我對於行為的認知,也決定了自我對於行為的最終選擇。而自我對於事物的判定,又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自我對於事物的最終認定。而社交恐懼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正是源自於自我內心對於行為的看法和認知。社交恐懼不只是怕人,而是源於自我對於行為本身的經歷與過往。更源自於自身對於行為本身的以往與陰影。

相關焦點

  • 你真的了解社交恐懼嗎?
    對於社恐的一大誤解,就是社恐=內向,其實不是,內向是中性的性格特點,可能大多數內向的人的社交需求比較少,但是當他社交的時候他並不害怕。不過社恐不一樣,社恐怕人。第一個階段:恐懼社恐的人,他們會先入為主,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然後越恐懼越緊張,越緊張越恐懼,於是他們產生了我乾脆不去或者是逃走的念頭,但是這樣的念頭就會讓他非常的自責和內疚,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窩囊廢,然後發自內心的鄙視自己。
  • 四種克服社交恐懼的辦法,有社交恐懼症的你都能做到嗎?
    什麼是社交恐懼,社交恐懼就是過分關注外界對自己的消極評價,以及表現出退縮和迴避的行為。進而會妨礙到自己對於人生目標的追求。通俗點說就是怕人,他害怕別人說它笨拙,害怕大家不理他,害怕空氣突然安靜。對於一些社交場合會莫名覺得發抖害怕,心跳加速,比如同學聚會,打電話,和陌生人聊天這樣類似的社交場合會下意識的拒絕。給許多有社交恐懼症的小夥伴造成極大的困擾。對於社恐的小夥伴們也不要慌,以下四種比較典型克服社交恐懼的方法,你都能做到嗎?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年齡小,怕人是正常的,等孩子大些了自然就好了。其實這種想法並不可取,因為孩子的這種社交恐懼心理的產生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負擔,而這種心理負擔並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消退。有的孩子是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很少與同伴交往,所以當他見到同伴時候不知道該如何交往,如果這時沒人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陷入恐懼交往中。第二個方面:先天遺傳,具有社交障礙。
  • 怎樣克服社交恐懼?——請放棄你無用的社交
    要說怎樣克服社交恐懼?我先要問問您,為什麼要克服社交恐懼?為什麼社交恐懼?我們是社交恐懼?還是恐懼社交?如果真的是恐懼社交?那麼社交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恐懼呢?或者,我們為什麼要社交呢?我們來看一下社交的概念。社交,是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社交原來是要達到某種目的?
  • 社交不可怕,別恐懼
    如何克服社交?為你朗讀1 分鐘患有社交恐懼症無非幾種情況1.性格因素。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看到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2.心理因素。社交恐懼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3.思維方式。
  • 怕人只是害羞嗎?這些教育影響別忽略,尤其第3種很多父母都中招
    在親子的家庭教育裡,很多孩子都喜歡把孩子的認生怕人歸納在害羞行列,比如孩子出門見到陌生人躲在爸爸媽媽身後的時候,有多少家長了解過孩子為什麼會往後躲?大多數都是輕飄飄的一句&34;!難道孩子怕人真的只是害羞嗎?
  • 社交恐懼:口罩能治好社交恐懼症?
    但在心理醫生看來,這只是他們給自己扣上的一頂 「帽子」而已。設想,我們跟陌生人互相不知道對方愛好、過去生活經歷等,聊什麼?必定需要一個過程去了解對方,才有可以聊的話題不是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
  • 你也有社交恐懼嗎?
    每逢年末大家都會追問社交這一問題,好像大家都被社交困擾著,各種困惑障礙,他們渴望朋友,渴望被認知,卻總是走不出孤獨的怪圈;這種恐懼會對一個人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增加太多的壓力和障礙,因為不能良好的開展自己的社交活動,至使工作、事業、愛情都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想值。
  • 社交恐懼的放鬆
    緊張與放鬆 緊張是面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對於社交恐懼的朋友,可以表現在學校、單位等公眾場合,在與人接觸時緊張時的表現可以千差萬別,但這並不是很多問題,它們的本質是社交恐懼。對於緊張恐懼的防禦方式是,掩飾與迴避。這是面對社會性情境的情況。另一個問題,是預期恐懼。就是對即將到來的社會活動,感到擔心,不願面對,思前想後。可能會迴避。面對社交情境時的緊張,與不敢去參與,是社會功能受損,並為這種情況感到很痛苦,因為社交恐懼的人是渴望與他人交往的。如一個異性恐懼的人,內心是渴望接近異性的。
  • 社交恐懼的幾個妙招
    社交恐懼患者主要有幾種心理表現:孤僻、恐懼、自卑、自傲、自閉、害羞、敵視······如何克服呢1.不要沉浸在消極想法裡如果你總是專注於負面,你便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社交場合說錯話的人,而且這種想法經常表現出來。2.認清現實你無須害羞和焦慮,忽略加速跳動的心臟和出汗的手心,告訴自己,這只是一些正常反應,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智面對。
  • 內向的人如何打破社交恐懼,讓自己輕鬆面對社交
    內向性格不一定都是社交恐懼,但內向性格的人社交恐懼的概率大些。性格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勢、劣勢、和其價值。內向性格並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人性格的一種方式。內向性格因為獨處,所以深思、會更謹慎。內向性格的人克服社交恐懼之前最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是內向性格,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自己的社交需求,發展社交優勢。
  • 重度社恐自愈手冊:80%的人,不了解社交恐懼
    如何判斷你是不是「社恐患者」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應該叫做社交焦慮症,因為社交恐懼的本質不是恐懼,而是「焦慮」。「但是,越是害怕,越是恐懼,就越是不可能做好。」拍戲的時候,她會反覆琢磨,燈光老師的一個眼神是什麼意思?執行導演的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我演得是不是不好啊?這樣的感受讓被她無限放大,她越來越不自信,更害怕和人交流。
  • 成年人的社交恐懼,與銀行卡的餘額呈正相關關係?社交與資本
    社交恐懼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大部分發生在17-30歲之間,一般情況下沒有明顯誘因。表現症狀為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會顯得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刻意迴避社交,極端情緒下可能導致社會隔離。青少年時期心智發育不成熟,性情敏感,個人的內心秩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患者通過年齡、社交經驗的增加,以及合理的治療,在成年以後病情大部分都能得到緩解。
  • 社交恐懼跟抑鬱症的區別
    我想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社交恐懼,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成為焦點,不喜歡成為別人談論的對象,人一多會恐慌,公司聚會,家庭聚會會不自然,還會有莫名的緊張,與陌生人聊天不敢直視別人眼睛,會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參加完一個活動會回想活動過程,想自己有沒有說錯話,有沒有說不應該說的話,做一些別人察覺異樣的舉動。社交恐懼就是自己在家與在外的反差。 抑鬱症,崩潰的跡象。一種無徵兆的情緒崩潰,心情落差大,可能別人的某一句話刺激到了自己就會心情鬱悶,不開心;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情緒控制不了,說崩就崩,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的想哭。
  • 社交恐懼是什麼?該怎麼克服
    你是否因恐懼社交失去很多首先說一下社社交焦慮,社交焦慮(又稱作「社交恐懼」)就是指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基本症狀有在大街上走路,覺得別人都在觀察自己?要開會發表言論,緊張到說不出話?社交恐懼的人會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害怕成為社交的焦點。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時,產生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出糗或難堪。社交恐懼不僅可能是工作交際的短板,還可能影響戀愛生活。
  • 社交恐懼,主觀心理強烈的4個星座
    1點星座很多人都說自己有社交恐懼,但是你問他們為什麼恐懼的時候,他們也什麼都回答不出來,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恐懼什麼。有人說是自卑,有人說是怕生,對陌生的東西感到恐懼,當然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主觀性太過強烈,比如說覺得自己矮,覺得麻煩別人不好意思,覺得別人會不會這樣或者那樣看我等等,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社交恐懼,主觀心理強烈的四個星座。
  • 社交恐懼怎麼辦呢?這四點你必須知道
    在現代社會中,社交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不可能孤立人獨自生存,總要和不同的人去打交道然而,有些內向的人在社交方面往往帶有恐懼心理,主要表現在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自卑、情緒高度緊張等方面。那麼,社交恐懼怎麼辦呢?一般的程序是通過逐步遞增社交的情境而增加對恐懼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消除社交恐懼反應的效果。首先要不斷地告訴自己,這種恐懼是可以消除的。並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了解與人交往的方法。
  • 內向與社交恐懼有什麼區別?
    提到社交恐懼症,相信很多人們對其都不感到陌生,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也都逐漸增大,自然各種心理問題也會慢慢出現,社交恐懼症則是近年來逐漸普遍起來的一種心理疾病。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10個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有效方法
    1.想清楚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意義。也許你想克服演講恐懼,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也許你想緩解社交恐懼,得到好的親密關係。寫下你想戰勝焦慮的原因。或者,寫下,為什麼你願意忍受不舒服,寧願選擇面對焦慮和恐懼。(因為戰勝焦慮和恐懼,首先要面對恐懼和焦慮。)
  • 「社交恐懼」真的是一種病嗎?
    今天看到一個短視頻,頗有感觸,說的是有關社交恐懼的一個事情,裡面講到一個女生,很害怕社交,而被一個男生認為這是一種病,得治,然後他便強拉著她去人多的場合聚會,並當眾讓她做一些她不大情願做的事情,並美名其曰:「這是為了治好她的社交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