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漸漸簡化酒席不收禮金,以前隨的禮金咋整?聽農民咋說

2020-12-12 農技老張

農村是一個講究人情味的地方,農村和城市也是不一樣的,畢竟對於大城市的繁華,農村人的生活似乎也是變得非常簡單,城市裡你要是在小區裡住著,有可能你家對面住的是誰你可能都不知道,但是在農村裡都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對於農村裡很多的農民都是比較和睦的,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在農村還是需要村裡人的幫襯,誰家要是有個困難的話,村民都是樂意去幫忙的。

在農村裡最重要的事莫過於白事了,一旦村裡有白事的話,那麼就村裡就有很多的人去幫忙,畢竟這個就是人情,在農民看來,很多的事都是需要互相幫助的,所以在農村裡這些人都是比較有默契的,還有的就是在農村裡,除了白事以外就是喜事了,要說起喜事也是農民都樂意去的,畢竟有喜事的話,酒席也是不錯的,但是有一點就是你去吃酒席,就要隨份子,但是隨著農村的紅白事都子改革,進行簡化辦酒席,不再收禮的話,那麼以前我們隨的禮金怎麼收回來呢?

其實農村隨份子就是我們所謂的「拉來往」,也是一種農村禮尚往來的習俗,禮尚往來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就像紅白事之類的酒席,你去了就是要隨禮金,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對於這點我國的規定還是沒有明確的說明,所以如果有來往的,這個禮金就是要隨的,畢竟這樣才顯得客氣,就算紅白事不隨禮的話,這個也是說不過去的,畢竟紅白事在農村都是很重要的。

人家事主家裡花錢辦的酒席,並不是不花錢,所以你要是去了,這個禮金就要隨,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像有的酒席,還是不去的好,就像一些孩子考學,生日宴,康復宴等等這些,事主家裡要是辦酒席,在不隨份子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去的,但是要是隨禮的話,我感覺還是沒有必要的,畢竟現在各式各樣的酒席也是越來越多,沒啥意思。

相關焦點

  • 農村人情隨禮已變味,亂擺酒席現象愈演愈烈,農民咋辦?
    在以前,農民只要聽到哪家要辦酒宴,心裡也很高興,畢竟那時候的農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大家也喜歡熱鬧,而現在,農民朋友只要收到宴請,不僅糾結,還很厭煩,那麼農民朋友為何會這樣呢?其實大家會有這樣的表現,主要還是因為現在辦「無事酒」的人增多,記得以前,村裡辦事情一般只有紅白事,芝麻小的事情都是請家族人參加。
  • 農村辦酒席名目繁多 「份子錢」怎樣不成「人情債」?
    」春節剛過,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劉玉謹接連吃了幾場喜酒,也隨出去不少「份子錢」。劉玉謹說,以前人情隨禮一般在200元以下,紅白事隨禮少的只有幾十塊錢。這幾年,禮金數額持續攀升,最少也得200元錢,至親好友禮重的都超過1000元了。這對家境並不寬裕的劉玉謹來說,已經成了負擔,「去年光隨禮都快上萬了,這『人情債』實在吃不消! 」他感嘆道。
  • 專家建議「禁止」大辦酒席,為何農民拍手稱好?說出來你不一定信
    雖然掙得是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是現在的開銷也是越來越大,家裡有小孩子的,每年在小孩子身上就會花費不少,另外對於男孩子來說,到了結婚的年級還要花上一大筆錢,比如說建房子要錢,娶老婆也是一大筆錢,這樣算下來,農民確實也是挺不容易的。
  • 三成收入用於隨份子!部分農民直呼「份子錢」吃不消
    」春節剛過,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劉玉謹接連吃了幾場喜酒,也隨出去不少「份子錢」。劉玉謹說,以前人情隨禮一般在200元以下,紅白事隨禮少的只有幾十塊錢。這幾年,禮金數額持續攀升,最少也得200元錢,至親好友禮重的都超過1000元了。這對家境並不寬裕的劉玉謹來說,已經成了負擔,「去年光隨禮都快上萬了,這『人情債』實在吃不消! 」他感嘆道。
  • 黨員幹部酒席辦多少桌 收多少禮金才不算違規?
    近日,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登的「學習貫徹《條例》 解疑釋惑」文章時稱,《黨紀處分條例》並沒有禁止黨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不搞「一刀切」,尊重黨員作為社會一員在社會生活中的正當權利。 第四,「其他侵犯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行為」,是指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中公私不分、損公肥私、因私害公,比如動用公款、公車、公物、公共場地,動用下屬公職人員利用工作時間甚至職務身份幫忙操辦,因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直接或間接地損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等。
  • 農村「吃酒席」怪象,為啥農村人現在不願意去吃酒席了?聽聽咋說
    而我們要說的一種現象和風俗習慣有很大關係,農村「吃酒席」,不管是誰家結婚還是生孩子,都會涉及到喝喜酒,為了表示祝賀親戚朋友鄰裡之間都會來道喜,主家也比較開心,因為這種酒席很有講究,如果來的客人比較多,說明這家人地位比較高,為人處世比較好,別人願意和這樣的人相處,用我們農村老話說就是來捧場,越熱鬧越顯得隆重,這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到場,可如今農村「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少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一開始農民都是積極參加,家裡有事肯定都要到場,但是到後來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這是為啥?老農跟小智說出了實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變好了,家裡只要有事就辦酒席,孩子上初中、升高中、考大學還有母豬下崽等等都會去幾桌酒席。一次兩次就算了,結果這家辦了其他人爭相模仿,名義是辦酒席實際上是為了收點份子錢。我們當地份子錢最低也要200才能拿得出手,這樣一年年光是份子錢就隨了不少,錢也不是買彩票中的,有些不重要的酒席農民能不去就不會去了。
  • 全國禮金最高的省份是哪?不是浙江,不是福建,也不是廣東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呢,和不斷飛漲的消費相比,收入還是遠遠不夠。隨著社會的發展,結婚的成本也是越來越高,特別是農村,變化更大。但事實確實如此,整個江西,十萬二十萬都是普通的,有的地方是三十萬,例如江西的上饒、宜春地區,這還不包含酒席和三金等費用,車子房子更是標配,基本上,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結婚娶媳婦的花費就是一個家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收入。也許你覺得不可能,不信大家可以去打聽下,看看是不是這樣,很多人為了結婚娶媳婦都欠了一屁股的債,惱火透了。
  • 擺喜酒不收禮金 還給客人發紅包
    記者了解到,請客人來喝喜酒不收禮金還發紅包的習俗,是中山市北部片區如黃圃鎮、東鳳鎮、南頭鎮等的習俗,「這個習俗突出『請』和『情』兩個字,請人來喝喜酒,還要客人給禮金,就失去了『請』的原本含義,給客人一個小小的紅包,是表示主人家對來賓的感謝之『情』。」熟悉當地民俗的中山市黃圃鎮蘇照恩老先生解釋說。
  • 兒子結婚,收了不該收的禮金,悔……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村幹部,收了管理服務對象的禮金,我真心誠意接受處分。」面對調查組,沈建軍悔不當初。事情要從去年說起。2019年8月的一天,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鏵尖鎮小沙渠黨支部書記沈建軍正在為兒子婚禮的事忙碌。路過村委會時,他看到各居民小組組長聚集在院中等著開會,本已請假的他來到村委會了解情況。閒聊中,有人問起他為兒子籌備婚禮的事。
  • 農村老人說有3種酒席不去也罷,去也是為收禮金,知道哪三種嗎?
    鄉村有的人,當花銷了金錢的情況下,或經濟發展遭受一點艱難的情況下,總想要村裡人和親朋好友們的資助,想方設法,使用民間習俗,扣除禮金,考慮愛財的慾念的人十分多,讓這些不久脫貧致富,家中經濟發展稍有轉好的別人,啼笑皆非,進退兩難。農村老人看在眼中,恨在心中,常常在村莊裡,對小輩說,「她們做不人仁之事,我們可以做不義以懟」,是處理這類難堪局勢,能夠牽制那樣的怪異現象的再次出現。這到底是哪三種禮呢?
  • 好消息,國家將對農村擺酒席這3方面進行整治,你期待嗎?
    可是隨著長時間的演變,酒席的一些惡習就慢慢顯現出來了,讓有些農民提到都感到頭疼卻又無可奈何,甚至有人提出禁止擺酒席。對於禁止擺酒席這個問題,肯定還是不太現實的。近幾年國家為了建設美麗鄉村,一直在出臺各種惠民政策,幫助農民把日子過得更好,同時也制定了一些舉措來改善農村的人文居住環境和風俗習慣。
  • 農村老人常說三種酒席是為了收禮金,不去也罷,你知道是哪三種?
    在農村老人常說三種酒席,是為了收禮金,去了也是為了收禮金,你知道是那三種嗎?以前農村窮,手裡無錢,對於辦酒席,主人是非常著急的。所以能免則免,儘量不辦。比較多見的是:婚喪酒席,這是免不了的。還有給60歲以上的父母祝壽,以示做兒女的孝心。另外生小孩辦酒席,必竟這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 湖南省瀏陽市:豎起告示牌 向超標人情禮金說「不」
    據了解,除了限制禮金金額,彭國強在操辦婚禮時,還主動減少宴請的賓客數量,簡化酒桌飯菜。他粗略地算了一筆帳,簡化之後的婚禮,光飯菜錢就節省了好幾千元。  「雖然請客辦酒的範圍和規模控制住了,但禮金太多一直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躍龍村黨總支書記胡福仁說,為此,村裡決定製作統一禮金限額告示牌。  「話說完了會忘,牌子立在這能時刻提醒。」
  • 兒子滿月酒收了三萬禮金,晚上核對禮金數目,我哭著給父母打電話
    大地曼文學社籤約作者:大懶是只貓|禁止轉載(圖片源於網絡)我和老公結婚也快要一年的時間了,我們兩個人是通過相親認識的,我父母家一直就住在農村了,他們都是農民,而公婆家,住在郊區,公婆平時也就是靠去城裡打工掙錢,反正離城裡比較近,所以打工也比較方便
  • 你給的紅包禮金夠意思嗎?看看別人家的禮金怎麼給的
    禮金大小代表著關係遠近事實上,熟人社會的人情網絡,「人情」有多種表現形式,「隨禮」及其價碼可以說是這張無形之網的主要面紗。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驗,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
  • 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
    農村冷宴風氣再添一個「怪像」,以往人不到,現在禮也不隨了在每年的這個時間裡面,農村都會出現辦宴席的高峰期,各個店子都是爆滿,在這個時間段主要是這兩類宴席,升學宴和喜宴。升學宴這個詞是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雖然時間有點短,但是來頭可不小,以前的農村大家都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扶持,農村的宴席慢慢的變了質,不像以前那樣有宴席的氣氛,那個時候都是一大家子的人上門幫忙,搬桌子的搬桌子,搬凳子的搬凳子,摘菜的摘菜,刷碗的刷碗,都是各司其職、有說有笑的,非常的開心。
  • 農村隨禮風變「涼」,從請人捎禮到乾脆假裝不知道,農民咋變了?
    農村隨禮的風潮到底是怎麼興盛起來的已經不可考了,據村裡的長輩說以前農村都比較窮,一家人很難有實力舉辦什麼盛大的慶祝活動,每逢家裡有意義重大的事情發生,需要集體舉辦活動的時候,所有的宗親和族人都會從家裡拿一點好東西出來,然後大家湊到一起,吃吃喝喝,熱鬧熱鬧。
  • 農村酒席怪相:「冷席」現象增多,禮到卻人不到,這是為何?
    尤其是近兩年手機支付火了之後,禮金都是以紅包的形式轉過去了。可是去吃酒席,現在禮金可不能少給,關係一般的也是100元起步了,稍微好一點的就要好幾百,甚至上千元了。對於本來就沒什麼收入的農民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另外近年來在農村酒席上出現一個怪相,那就是「冷席」現象不斷增多,好些吃酒席的人是隨禮了,但是人卻不到場,而這種也被農村人稱之為「冷席」。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與此同時也形成一些不好的現象,那就是農村無論大事小事,就愛擺幾桌宴請賓客。一開始農民都是積極參加,家裡有事肯定都要到場,但是到後來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這是為啥?老農跟小智說出了實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