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帶大家了解更多有關農村的人和事,如果大家想持續學習傳統文化,國學智慧,了解農村俗語,歷史典故,請記得關注我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
「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這句話的意思有點深,但是放到我們現在還是非常適用的。
「人不出門身不貴」,講的是,人如果天天在家裡不出門,見識是不會提高的。
聯繫到古時候,我們知道外出的機會很少,一是因為交通不方便,二是因為地裡的農活兒也多,所以有很多人甚至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也因為這樣就局限了他們的視野。
有句話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讀書的重要性。雖然讀書能獲得很多知識,也能大致的了解這個世界。但是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不去親自實踐的話,也是沒用的。所以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說明了人要走出去才能見世面,到處走走,不僅長了見識,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身價。
現在社會有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為了重點培養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一是長了見識,二是留學回來,身價工資上漲,相比於國內大學生平臺高,工作機會也多。這就說明了人不出門身不貴。
再來說一下下半句「火不燒山地不肥」,這句話就是說,古時候人們種的莊稼,肥料都是用動物的糞便,還有的農民把植物燒成木灰。這些植物燒成木灰,礦物質也不會破壞。所以可以做成肥料,使農作物達到高產。那這裡的燒山指的就是燒山上的一些草木了,燒完之後可以做肥料。
現代社會,有的化學肥料就不用焚燒那些植物做化肥了,再一個焚燒植物還可能會汙染空氣,容易破壞環境。
總而言之,老一輩人通過生活經驗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年輕人一定要走出去,多學習,長見識,多走一走。只有走出去,才會對社會有更深的理解,認識的人也不一樣,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那我們說眼界開闊了,對我們今後的生活發展才會更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