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辭職5年後重回體制,那些離開體制內的人都如何了?

2020-12-14 華圖教育

文靜是我大學同桌,人長得非常漂亮,而且學習還非常好,每次考試在我們系都是排在前3。不過她從小就被家人灌輸一定要考上公務員的想法,所以她整個大學對自己的規劃都是要考上公務員。雖然她的學習挺好,但是公務員考試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上岸的,前後兩次,都是以1分之差沒有入圍面試。

原本文靜家裡是想著讓她畢業後託關係進入體制內崗位,但是沒想到不行了,國家後來開始推行凡進必考的政策,沒辦法,文靜只能自己考了。兩次失利並沒有達到文靜的信心,雖然文靜的專業課成績很好,但是對公務員備考完全很陌生。好在是有點基礎,文靜總結了一下自己的原因,自認為找到了進入體制內的竅門,她覺得發達城市的崗位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以自己的成績和學歷條件,如果能報考稍微偏遠一點的地方就絕對能進,她的想法是先考進去再說。

無奈之下, 文靜只能改變了報考思路,那就是放棄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崗位,決定報的偏一點,而這一偏,就偏到了新疆。了解過公務員崗位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新疆的公務員崗位因為地處偏僻,所以分數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而且薪資待遇比一般的地方都要高。就算不能和發達城市相比,但是到手的相差也絕對不會太多。於是文靜就順利地考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公務員崗位,但是上崗之後發現公務員崗位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美好,想要跨省調動簡直就是在做夢。

離家遠也就罷了,新疆的氣候環境也是非常的惡劣,這樣的環境就算是男生也受不了,更別說像文靜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孩子了,對文靜來說這種環境根本就是難以忍受,千辛萬苦考上的公務員難道就這樣放棄?雖然她不想就這麼放棄,但是文靜終究是沒有熬過現實的摧殘,她在工作2個月後終於選擇辭職。因為沒有幹夠5年,所以文靜還承擔了一個後果,那就是5年之內不能再次報考公務員。

辭職之後的文靜回到了她的家鄉,她覺得以自己的文憑和能力做什麼不行?回到家鄉後就開始找工作。由於能力和學歷出眾,她在培訓機構當過教師,也在上市公司做過培訓,還在私企做過小層管理。但是就是這些經歷,讓文靜徹徹底底地認識到了體制內工作的可貴,這些企業制度非常的不人性化,而且經常是為了往上爬而勾心鬥角,公司還拖欠薪資,這讓文靜真的是無法忍受。

最終文靜下定決心重回體制內,5年禁考期內,文靜在公務員備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去年2019國考的時候一次性考上了國稅部門。因為她失去過一回,所以現在的她對公務員崗位非常珍惜,工作熱情高漲。上個禮拜見她的時候還說自己快晉升了。

相關焦點

  • 那些離開體制,辭職的公務員究竟過得好不好
    體制內的人似乎總是有種感覺,自己的才能在體制內沒有發展的空間,只有在體制外自己才能一展抱負,從而一飛沖天。體制內的人總是羨慕體制外的高薪,體制外的自由,但是卻又放不下眼前安逸、穩定的工作,所以羨慕就總是羨慕,少有人敢於辭職,放手一搏。體制內的人也總是關心那些辭職的公務員,他們在辭職後究竟過成了什麼樣?
  • 有公務員辭職了 從體制內離開準備考教師
    面對公務員和教師這兩個職業,很多人比較糾結不知道如何選擇,大多是是女生,拋開愛好來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選擇公務員還是教師,雖然一般只聽說過教師辭職考公務員,但是很少聽說有公務員辭職考教師的。但是還是有公務員辭職考教師的。 就穩定性而言,因為教師也是事業單位編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只要沒有犯原則性的大錯誤,基本不會被辭,基本能幹到退休。
  • 都覺得體制內工作好,那些從體制內離職的人,都是因為什麼呢?
    這些年,我身邊也有一些從體制內離職的人,但畢竟還是少數,而他們在辭職前遭遇的職場經歷,以及個人深層次裡的原因,幾乎都有幾個相似的特徵。體制內人員流動和變化不大,很多領導同事都要共事多年,一旦在價值觀念方面出現互相的不認同,就往往會產生牴觸和矛盾甚至成為積怨。別小看這些雞毛蒜皮的不如意,當一個人已經萌生去意或正在職業選擇的交叉口猶豫不決的時候,它很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多年的積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地離開,奔向新的職業天地。
  • 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
    不僅如此,萬一有一天你從體制出來,發現年紀這麼大了,卻什麼也不會時,才是最尷尬的。其實,體制內的人不一定要抓緊辭職去做所謂你喜歡的事情,因為你現在不會幹的事情,辭職後也不會幹,不要總是覺得自己現在不行是因為體制的原因,要知道下班後的生活,才決定了未來。別著急裸辭,而要學會騎驢找馬,更應該在體制的保障下深造自己,鍛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行。
  • 從體制內辭職的你,過得還好嗎?
    去年年底,我接到大學同學的電話:「我辭職了,離開了那個小地方,去成都發展。」那一刻,我有些懵……而立之年,婚期將近,卻毅然決然的拋掉體制內的工作,帶著惶恐與不安,去到一個嶄新的地方,重新面對一片迷茫,哪來的勇氣?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都不大愛發朋友圈?
    / 3 /我之前也在類體制內單位工作過很多年(何為體制內?我的理解是各級政府機構、各講究編制的國企和事業單位以及靠壟斷牌照、特許經營、財政撥款吃飯的單位,甚至那些靠上述單位給資源生存、不參與充分的市場競爭的企業,也都可以算在「類體制內」)。說實話,體制內單位的門檻都不低的。
  • 體制外的人真的了解體制內嗎?丨體制內生存實錄(下)
    相信各位讀者大多數人都有被父母逼著考公務員、考教師的經歷吧。好像在父母眼裡沒有進國企、事業單位,沒有編制就跟無業游民是一樣的。那大家都是怎麼想的呢?體制外的童鞋有想過跳進體制內嗎?是否行動上岸了呢?體制內的童鞋有想過跳出體制外嗎?是否行動跳出了呢?關於體制內外的一切,之前和大家徵集了話題,以下整理自大家的故事~其實體制是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呆久了想出來。
  • 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要相信未來,珍愛生命
    微博是她死亡後的16時30分定時發出。媒體報導說,死者是農業農村局農辦秘書科的工作人員,主要工作是寫內部資料。一條年輕的生命這樣逝去,讓很多人為之惋惜。而她的留言,勸大家不要進入體制內,也引起了大家的爭論。體制是一座圍城。裡面的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千萬不要從體制內辭職,總結3點,離開的人都後悔了
    之前有篇文章在公務員備考圈大火起來,說是一個90後的男生本來考上了省公務員,在體制內工作了4、5年,每年能有近十萬左右的收入。但是一直覺得不滿足。後來,這個男生和自己業務上認識的私企老闆聊起來,老闆說可以給他提供工作,年薪20萬。
  • 體制內or體制外,真的那麼重要嗎?
    叔覺得,不管你是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要不斷地學習進步提升自己,當你有了足夠的能力和實力,體制內和體制外應該就沒啥區別了。保持能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文|李尚龍 出處|龍影部落(ID: lslmoviegoers)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子,上了一所一般的大學,學習的是播音主持專業。
  • 體制外的人真的了解體制內嗎?丨體制內生存實錄(上)
    所以如果你喜歡GPA+,覺得GPA+的文章對你們有幫助,記得動動手指把我們置頂或者星標呦,經常在文章下方留言,喜歡的話多點在看和zan,這樣我們就能不失聯,天天見,更及時地看到我們的文章啦,筆芯一位讀者私信我說,今年看到很多人裸辭後找不到工作以及cai員的新聞,有點想考公務員或者進體制內了,但又不了解體制內的情況到底如何,也有點糾結~所以上周做了個讀者徵集
  • 體制內的我,憑什麼要現在辭職?
    而作為一個曾經差點就辭職的人,為了避免她們頭腦發熱也跟風辭職了,我只好狠狠地給她們澆了一盆冷水:「無論你家境是好是壞,無論你的能力是強是弱,都不要在工作兩年內辭職,更不要裸辭。 另外,再回去看看那篇爆文吧,如果你只看到雞湯,沒看到內涵,你有什麼能力辭職?」
  • 沒有足夠準備,不要輕易辭掉體制內的工作,一部分離開的人已後悔
    網友在15年的時候,取得了律師資格證,因為不適應體制內複雜的人際關係,所以從體制內辭職,加入了朋友的律師事務所。在網友的小縣城裡,他是唯一一個從體制內辭職的人,但是在律師事務所工作跟體制內完全是兩種風格。你是編制內的人員,都有些人脈關係,大家都會互相幫助,工作也比較好開展。
  • 那些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現在正扎堆挺進體制內
    選的最多的都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導師。」原來如此。圖源:妙筆生花不過,就算學院老師不說,我也有明顯感受。這兩年,我身邊那些當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都開始扎堆往體制內跑了。18年開始,資本逐漸收縮,許多人開始悄悄往體制內跑。等到今年疫情過後,更是人人都感受到了體制內的好,再加上政策利好,國家兜底,各地基層公務員一股腦擴招了70多萬,能吸納280多萬畢業生就業,大家當然抓緊機會,扎堆往裡擠。
  • 那些已經辭職的公務員,現在都後悔了,原來體制外這麼殘酷
    公務員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神秘的職業,總是能聽到別人羨慕公務員有多好多好,實際上對它們卻並不了解。 很多人聽到別人吹噓公務員後,自己也去考,考上過後才發現,自己也許並不適合公務員。 現實有很多公務員,因為年輕時覺得不應該「混日子」,所以離開了公務員崗位。
  • 從體制內辭職,為什麼我總是勸你要慎重?
    其實,不是我不讓大家從體制內辭職,也不是我認為體制內就是絕對的好,而是我看很多提問者的描述,我知道他辭職去體制外,會過得更慘。 我把想從體制內辭職的人分成兩類: 一類人選擇辭職,是為了尋找更好的出路,為了有更大的發展; 另一類人選擇辭職,是為了當逃兵,是因為當前的工作遇到了挫折,人際關係遇到了障礙。
  • 畢業後選擇:體制內or體制外
    「西方國家的高材生在創造社會財富,我國的高層次人在拼命往體制內擠……」這是我去年在浙江大學聽講座時一位浙大的教授的原話,話雖然聽起來偏貶義,但結論其實是挺符合當前我國就業實際的,至少目前體制內是很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的優先選擇,其中不乏頂尖高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 體制內,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的待遇一樣嗎?
    最近有學員面臨著這樣的難題:在體制內工作幾年了,感覺鬱郁不得志,就想讀研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和學歷。但在讀全日制研究生還是在職研究生之間犯了難,聽說在職研究生一年都得好幾萬學費,不知道體制內對於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研究生的待遇是否一樣?
  • 知乎高贊:從體制內辭職是什麼體驗?
    01   2015年4月14日,上午提交了辭職報告,將離職報告給處長籤字的時候,處長看都沒看大筆一揮給我籤了,而且還笑眯眯。   想起過年期間去他家拜年,他給我的忠告「你最好的出路就是跳出XX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