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現在正扎堆挺進體制內

2020-12-11 毯叔盤錢

有人說,看應屆大學生的就業選擇,直接能看出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態和發展趨勢。

這話一點不假。

我前兩天回學校參加這屆畢業生的職業導師會,就猝不及防地感受到了。

說起來,我加入學校的職業導師項目已經四五年了,前幾年每年選我當導師的學生都排著長隊,還要我糾結選誰不選誰。

今年呢?收集上來的結果,只有2個人選我。

學院的老師安慰我,「不是你實力不行,是咱們這屆學生的職業目標變了。」

「變成什麼了?」

「你看看大家選的導師結果不就知道了。選的最多的都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導師。

原來如此。

圖源:妙筆生花

不過,就算學院老師不說,我也有明顯感受。這兩年,我身邊那些當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都開始扎堆往體制內跑了。

有人剛畢業就上了岸,有人工作了幾年終於上岸,還有人是早早上岸現在已經享受紅利的「既得利益者」。

科普下「上岸」這個詞,學弟學妹們告訴我,它對應的是30年前的一個熱詞「下海」。

感受下,30年前,「下海」的大潮有多洶湧,30年後,年輕人「上岸」的決心就有多強烈。

圖源:遲開的向日葵

作為一個沒上過岸的中年人,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種趨勢和決心。但我知道,這個選擇,對年輕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為此,我採訪了3個我身邊進入體制內的朋友,想和你分享下他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必須說明一下,我這裡所說的「體制內」,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這三種類型。

一句話總結:就是有國家管飯,國家兜底的單位。

01

A女,25歲,應屆金融碩士

考公進入某沿海城市稅務局,現已入職

A女是今年剛畢業的金融碩士,也是去年選我做導師的一個小師妹。

其實剛做她導師的時候,我明顯能感受到,她對自己未來幹什麼這事並不清晰。

銀行,券商,基金公司全都一窩蜂跑去面了。考公,則完全是她爸媽的主意。

她在體制內工作了一輩子的父母,一直都在強調穩定的重要性,身邊學習好的同學也都在全力備考,而面試時遇到的競爭者,更都是985名校畢業生,這一切,都讓自小習慣了被安排好生活的A女,開始相信考公一定是一條捷徑。

很順利,憑藉紮實的考試功底,和父母幫忙選定的高門檻單位,A女一次就考上了某沿海城市的稅務局。

被錄取的時候,她已經拿到了另一家基金公司的offer,正在實習。但幾乎沒有任何糾結,僅僅是父母的自豪,和同學們掩飾不住的羨慕,就讓她放棄了基金公司,選擇了公務員。

現在A女成為公務員半年了,工作穩定也沒有太大壓力,她一直和我說,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多同學今年畢業就失業,各種金融機構也在裁員降薪,而她剛好抱上了鐵飯碗。

之前她本來對公務員的收入不報期待,但上班後,她發現,每月收到的工資和和雜七雜八的收入加起來,也沒比之前拿到的offer少多少。

還有一個額外收穫,進入稅務局後,她發現自己找對象的覆蓋面擴大了不少,同事們給她介紹的對象整體素質也都很高。目前,她正在抓緊時間相親中,期待她找到一個優秀的另一半吧。

02

B女,31歲,前銀行職員

裸辭3個月,考編進入高校

B女是我的一個讀者,去年看了我的文章《我身邊離開金融圈的人,目前沒一個後悔的》給我留言,我們就此認識了。

在二線城市當銀行櫃員的她,一畢業就進了銀行,整整呆了五年。

她和我說,她以前也對體制內的工作不屑一顧,總覺得自己應該搞金融,做高管,但後來被社會狠狠打了臉。

在銀行,天天被困在一平方米的櫃檯,天天受領導和客戶的氣,除了使用點鈔機啥技能都不會,還要一邊承擔違規處罰,一邊保持微笑服務。周末還經常值班,考試,工作時間比996還多一天。

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後,她再也忍不了了,開始著手換工作,可畢竟不是剛畢業的小孩,轉行到哪都要相關工作經驗,而且,已婚未育的她,面試還要被一頓審問。絕望的時候,無意中和其他同學交流,她才知道當老師有多好。

於是,鐵了心要當老師的B女,決絕地從銀行裸辭了,在家昏天黑地複習了三個月,2018年5月,她終於以29歲的年紀考上了廣州的教師編制,進入了一所職業高校。

雖然工資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但她並不在意,擅長算帳的她早就算過了,除以一年兩個假期,和每天不到8小時的工作時間,她的時薪比從前還高出不少。

而且學校有食堂,有葷有素隨便吃,家裡有事請個假,領導也不會給眼色,不扣工資、不扣年假、不算考勤。這一切都讓在銀行當慣了驚弓之鳥的B女感到滿意。

她和我說,這兩年每次和老同事聚會,大家都一邊抱怨銀行一邊羨慕她,也想學她考編。

她每次都滿口鼓勵,但只有自己心裡清楚,29歲進入高校,想幹出一番事業,是不太可能了。她能圖的就是一個安穩舒服。

凡事總要有舍有得。

03

C男,36歲

四大工作兩年後,考入公務員,至今11年

C男是我的本科同學,當年本科畢業後,也跟風去了四大做審計(對,當年我們本科畢業時,四大絕對是畢業生的理想職業)。

熬夜加班做了兩年項目後,他和我們說,再也不想過那種非人的日子了,鐵了心要考公務員。我當時還勸他,外企職業經理人多有前途。哎,狹隘了狹隘了。

從四大裸辭後,他在家複習了半年,先是考國考沒過,又去考了市考,最終考入北京一個區政府做公務員。

別看C男上學時挺不正經,當上公務員以後,特別有模有樣。因為文筆不錯,一年後,他被借調到區政府辦公室,後來又給區長當上了秘書。現在已經8年了。

他和我說,和四大那種一切靠自己的環境不同,在政府機關,能幹活、會聽話、能辦事的年輕人,領導都會給到足夠機會鍛鍊,還會手把手幫你改。畢竟行政單位人員固定,你越早能獨擋一面,領導就越早輕鬆。

而且,組織也會逼你學習,單位時不時就發一些書,上級部門還經常組織各種培訓班,都是免費的。

至於待遇,C男趕上了好時候,低價分到了一套市郊福利房,他沒自住一直收租。

平時公積金按最高標準繳,公費醫療報銷90%以上,未來他孩子上小學,還能享受政保待遇,有熱門學區的對口學校可以去,一路解決到高中。

算是醫療,教育,住房三座大山一下子全解決了。父母安心,老婆歡喜,孩子有前途。

當公務員到底好不好?他從沒給過我們一個正面回答。

但有件事很明顯,今年疫情後,我們大學同學聚會,別人都在抱怨市場行情不好,公司裁員降薪,在家辦公折磨,只有C男,面色紅潤。

同樣是中年男人,他看起來至少比別人年輕5歲。

▼▼▼

風水輪流轉。

想當初十年前,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金融行業正是紅利期,銀行和證券是香餑餑,我們系的同學,90%都去了金融圈。考公務員和進體制的只有2個人。

過了幾年,進入到資本活躍期,社會上開始流行起全民創業和網際網路高薪,那幾年的畢業生,都一頭扎進了充分的市場競爭裡。

18年開始,資本逐漸收縮,許多人開始悄悄往體制內跑。

等到今年疫情過後,更是人人都感受到了體制內的好,再加上政策利好,國家兜底,各地基層公務員一股腦擴招了70多萬,能吸納280多萬畢業生就業,大家當然抓緊機會,扎堆往裡擠。

前幾天剛結束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我看了眼數據,全國計劃招錄2.57萬人,共有157.6萬人報名,平均競爭比達到61:1,不少崗位甚至千裡挑一。

但就算這種機率,也絲毫擋不住年輕人想「上岸」回到體制羽翼之下的決心。

為什麼這麼拼?體制內的工作究竟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從上面三個人的經歷,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穩定。

一旦進入了體制,你就好像買了一份終身不會失業的保險,你不用再關注自己的業績,自己每個月是否完成任務,在機關裡是沒有這些考核的。

對於厭惡風險的人來說,體制內一定是最好的職業,因為即使你是個小科員,也沒有被裁員的風險,而在西方,這種待遇只有高校終身教授/軍隊軍官才有可能。

年輕時,每個人都有過海闊天空的夢想,但在經歷了一次次社會毒打之後,總會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安全感才是終身想追求的東西。

圖源:超市夜未眠

第二是性價比。

進入體制內工作,享受到的從來不是高薪,而是性價比。是你不用風吹日曬,不用996加班,不用擔心中年失業、不用擔心未來養老,工作強度不高,又能照顧家庭,家人孩子還能借光享福的性價比。

年輕時誰都無所謂,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後,就會知道「性價比」這三個字,價值千金。

圖源:天氣預報員

第三是體面。

雖然很多有能力的人,看不上體制內的工作,但不可否認,在家長眼裡,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眼裡,這份工作是首選。

誰家孩子要是考上了公務員,父母差不多會把認識的人都告訴一遍,親戚也會各種巴結高看你一眼。就連戀愛結婚,在丈母娘眼裡都是加分項。

畢竟,體制內的工作人員一來旱澇保收,二來不易出軌。不是有一個段子麼,某丈母娘招婿,點名要公務員,相親前,有人問她,打聽清楚小夥子了嗎?她說,不用,公務員都是政審的,國家審的比我們嚴。

圖源:四重奏

總體來說,體制內工作就是一份中庸的職業,對應著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的社會聲望。

那麼,什麼樣的人最適合這份中庸工作呢?大多也是中庸性格的人。

因為,當你去評價一份工作的時候,真正決定你評價的其實是自己的主觀感受。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那些中低風險偏好,知足常樂的人更傾向於選擇體制內的工作,而這類人大多樂觀。

而高風險偏好,不甘現狀的人,則更傾向於選擇體制外的工作,這類人對現狀的評價通常是不甘。

所以說一千到一萬,最重要的還是蘇格拉底那句話:「認識你自己」 。

圖源:四重奏

不管體制內工作有多香,也不管身邊有多少人一窩蜂湧進體制內,每個人在做出選擇之前,都必須認清自己。

盲目跟風只會耗費你的時間,畢竟大部分人在跟著風口摔成豬頭之前,是不知道自己沒有翅膀的。

更何況風口一直在變,那些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現在都正扎堆挺進體制內。可說不定再過幾年,他們又要重新拐回金融圈。

再問一次自己想要什麼,絕對比盲目行動,來得更加重要。

全文完,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10年前拼命進金融圈,如今扎堆考體制內,穩定才是年輕人的安全感
    最近這幾年,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向穩定的體制內工作了,無論是之前的清華北大入職餘杭街道辦,還是近期有將近160萬人報考公務員,平均競爭比達到61:1,不少崗位甚至千裡挑一的例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下,大家都在謀求穩定尋找生活的安全感。
  • 被996壓垮的年輕人,開始逃往體制內
    「當年真是年輕啊,居然看不上體制內的工作,現在後悔死了……」今年來,潮姐時不時就能聽到這樣的感嘆。放棄騰訊75萬的年薪,回老家當公務員,不久前一位騰訊員工的選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 高材生扎堆街道辦,年輕人追求穩定到底是對是錯?
    前一段時間體制內又集中招了一大批人,有公務員有事業編有老師。然後我一個極其討厭體制內工作的髮小也考上了老師,我趕緊打了個電話祝賀她,問她什麼時候想開了。她說以前還是太年輕了,現在二十六七了,漂來漂去也沒個結果,還是早點回來考個編制還有自己的位置,別回來晚了連位置都沒了。
  • 這屆畢業生,扎堆進體制
    在過去,在是否要考公、進體制這件事上,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可以說是「被迫」的,微博上相關話題曾引發了3.5億閱讀。截圖自微博而如今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應屆畢業生選擇主動進入體制內,順利「上岸」成了許多年輕人追逐的夢想。
  • 現在體制內,注重高學歷、高校的趨勢更明顯
    現在體制內注重高學歷、高學歷的趨勢已經更加明顯。一些比較年輕就走上處級領導崗位的,好多都是清北的研究生畢業,可以說,全日制名校加碩博高學歷的光環是體制內如火箭般往上躥升的有力武器。所以能夠從清北一樣的高校出來進入體制,本身在起跑線上已經領先絕大多數普通公務員
  • 中國精英還在扎堆金融圈
    我在想,電視劇中北京的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沒事跑這兒打拼是一件多不划算的事兒啊,在紐約掙了20年的錢現在回北京沒準還買不起一套像樣的房子。就像練武功的人路過嵩山不進少林寺朝拜一下似乎失禮,作為一個20多年來與股票廝混得不清不楚的男人,到了紐約而不去探望一下華爾街,怕是要背上「薄情寡義」的罵名。
  • 鍾情"中秋""國慶"美好寓意 中國年輕人扎堆結婚
    中國年輕人的「扎堆婚禮」還會讓10月1日開始的7天「國慶長假」顯得更為忙碌。  9月初,26歲的袁苑就收到了5個婚禮請柬,2個在工作地北京、2個在老家、1個在1000多公裡外上海,結婚的新人當中有親戚,也有她最好的朋友。這些婚禮分布在中國的3個城市,卻全都集中在10月1日至7日的「國慶長假」,這令袁苑難以取捨。  10月1日的國慶節象徵著獨立、新生。
  • 扎堆街道的清北畢業生,及哈佛女博士:他們為什麼選擇「下嫁」
    所以,今天接連爆發出清北畢業生扎堆去餘杭區街道報導,而哈佛女博士更是任職深圳某街道辦事處,就難免讓人有些崩潰!或者,當轄區內的科技企業向我們尋求服務或支持時,我們是不是兩眼一抹黑——他們說的是啥子,我怎麼聽不懂啊聽不懂!
  • 婚禮扎堆,人情變味:年輕人遭遇隨禮的煩惱
    (原標題:婚禮扎堆,人情變味:年輕人遭遇隨禮的煩惱) 新華社瀋陽10
  • 「沒有名校學歷,不能進金融圈?」給你看我知道的金融圈學歷真相
    馬同學不僅僅是馬同學,還是王同學,李同學,和眾多一心想進金融圈的焦慮年輕人。最近幾年,金融行業雖然在降溫,但還是吸引了不少高考狀元,家境優秀的二代,金融專業科班學生,以及從其它專業勵志轉入金融圈的人,組成了蔚為壯觀的準金融預備役。
  • 培訓機構扎堆無錫商場綜合體,為啥?
    「我給孩子在同一家商場裡報齊了英語、美術、古箏、書畫等多個興趣班,一到上課時間,就會看到不少家長聚集在培訓機構店鋪內外,老年人喜歡坐著玩手機等待,年輕人就出去遛彎。幾趟送課下來,我對商場的熟悉程度堪比員工。」她揶揄說。自從培訓機構扎堆商場後,逛商場也有了新的「內涵」。市民蔣韻為了給三歲的女兒選擇興趣班,就經常帶著丈夫和孩子一起去錫城各大商場「踩點」。
  • 以前都擠「專家號」,現在都掛「主任號」 掛號費調整,門診扎堆更...
    如今,「新政」推行近4個月,來自醫院一線的調查卻顯示,門診掛號舊有的格局不僅沒有被打破,患者扎堆「正高職稱 」專家號的情況更嚴重了。  ■相關政策  專家號一分為三掛號最高要21元    2008年12月1日,省物價局、省衛生廳作出部署安排,自當日起,駐濟省(部)屬醫院掛號費、診療費執行「新政」:掛號費統一為1元,診療費進一步細化,分為4個層次:普通號2 元;副高級職稱人員 6元;高級職稱人員 8 元;「知名專家」20元。
  • 為什麼節假日大家喜歡扎堆時間去大的旅遊景點
    現在的人和以前不一樣,也不再盲從。大家有了更多的自己選擇。但是即便如此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在節假日的時候扎堆去公公的景點去旅行呢?明明大家都知道在節假日的時候,尤其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向國慶中秋假期或者是五一小長假。
  • 高考結束一個月,高三女生扎堆去醫院做手術?網友們爭議不斷
    有的女孩子瘋狂購物,過去在高中不能穿的短褲短裙都能夠穿了:有的女孩子修起了頭髮,過去不能夠染的頭發現在也能染了:還有的小情侶也能夠公開約會了,畢竟高考結束了,家長也不在意那麼多!不過,還有很多女生,高考結束後都扎堆去醫院做手術,原來不少女生都是單眼皮,但是現在社會的審美,都是覺得女孩子是雙眼皮更美!
  • 高考結束一個月,高三女生扎堆去醫院做手術?網友們爭議不斷!
    高考結束一個月,高三女生扎堆去醫院做手術?網友們爭議不斷!高考後扎堆跑醫院不過,還有很多女生,高考結束後都扎堆去醫院做手術,原來不少女生都是單眼皮,但是現在社會的審美,都是覺得女孩子是雙眼皮更美!據醫生介紹,現在割雙眼皮的女孩子,是平時人數的四倍,都需要早早預約。引爭議對於高三女生扎堆去割雙眼皮的行為,網友們爭議不斷!
  • 龍寶寶扎堆 德州市4家醫院七天降生328名新生兒
    龍年春節,「龍寶寶」扎堆「拜年」。1月30日,記者從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德州市立醫院、德城區婦幼保健院等4家醫院了解到,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這4家醫院共降生328個「龍寶寶」,而去年同期「兔寶寶」的數量為200多個。春節期間,伴隨著龍寶寶的扎堆出生,床位和月嫂均吃緊。
  • 「五星級」酒店緣何扎堆泰州?
    年內「五星」標準酒店達到4家  當日起,這個按五星級標準打造的集餐飲、住宿、休閒、會議等多項目綜合開發的建築群落將進行試營業。  「加上已經開業的萬達希爾頓逸林酒店,以及早就被評定為五星標準的泰州賓館,目前,市區營業的五星標準酒店已有3家,過一段時間將達到4家。」
  • 高考生扎堆割雙眼皮,意外嗎?
    文 | 孫岱高考結束後,不少考生趁著假期扎堆割雙眼皮不少年輕人認為假期難得,此時整形也是為未來找工作做準備。不斷降低的消費門檻,想迅速變美的渴望,讓00後們蜂擁進醫院,踏上變美的徵途。醫療美容成為00後常見的生活方式,這一趨勢愈演愈烈。當然,整容低齡化在社會上依然存在爭議。在未建立成熟的審美意識的時候,不應盲目跟風。
  • 為什麼幣乎會出現好文扎堆的奇觀?
    這個時候,我腦子裡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幣乎會出現好文扎堆的奇觀?不過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牛人總是扎堆出現?為什麼牛人出現總是扎堆?最近還在看《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因為我看書慢,而是這本書確實有點長,我已經看了幾十個小時了。仔細觀察明朝各個皇帝時期,牛人都是扎堆出現的,看看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名將,真是牛人輩出,統帥徐達,先鋒常遇春,謀略劉伯溫,名將傅友德、鄧俞、湯和、李文忠等等,不一而足。
  • 那些曾說考公務員就是沒出息的人,正在啪啪打臉,體制內真香
    01 高大上的金融圈工作,已經開始有人逃離金融業是全球最重要的一個行業,不論大小國家,都非常重視金融業。與此同時,金融行業也有著光鮮亮麗的光芒,吸引著無數年輕人趨之若鶩。尤其是國有銀行,更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