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體制內,注重高學歷、高校的趨勢更明顯

2020-09-10 荷露說教育

現在體制內注重高學歷、高學歷的趨勢已經更加明顯。一些比較年輕就走上處級領導崗位的,好多都是清北的研究生畢業,可以說,全日制名校加碩博高學歷的光環是體制內如火箭般往上躥升的有力武器。



高學歷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明問題。

能夠本科和碩士、博士均在清北就讀,這樣的實力足以碾壓絕大多數學生,能考上這樣的學校,也說明智商絕非普通群體,因為僅僅靠自身的努力,沒有非常高的智商是難以考上清北這樣的學府的。

不懈的努力可以讓普通人上211甚至985,但清北這樣的頂級學府是單靠努力難以實現的。



所以能夠從清北一樣的高校出來進入體制,本身在起跑線上已經領先絕大多數普通公務員,他們很快的成為處級幹部甚至廳級幹部也不奇怪了,畢竟資質和素質在那擺著,事實證明他們也確實很優秀。

高學歷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明問題。我贊同這句話,因為你想想,同樣招聘一個人,你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考察一個人有沒有相應能力?

最簡單的就是通過文憑來衡量了,這是效率與時間最好的平衡,試想想,如果有人來應聘,人家說我讀書不行,但是這個行業我可以,你敢相信嗎?相信的依據呢?



而是學歷再高,不接地氣、不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閉門造車的話,職務能更上一層樓樓,工作效果就不知道咋樣了。

清北大多畢業生去了美國,少部分留下來的學而優則仕,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沒看到他們的身影。高學歷清北的碩博來當官,這恰恰沒有利用自個兒智商的優勢,而且是用了自己的劣勢,不一定有好結果。

比不比優秀我覺得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哪些人在這個位置上,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是否造福一畝三分地裡的百姓。



只有高學歷,沒有高人點撥,在體制內也只能往前走一兩步。要是碰到個性特別強的,一輩子都難有出頭之日。不要羨慕那種什麼90後博士就副處或正處,那都是有高人指路的。

現代社會的各種問題的複雜性也決定了面對,解決該類問題的人需要受過科學系統的思維訓練。高學歷高智商群體扎堆體制內並非好事,科技、經濟更需要這樣的人才。

扎堆體制內說明現在經濟壓力大。社會發展要靠經濟,科技,教育,社會管理等支撐。沒有經濟支撐,什麼都是空中樓閣。



肯定要這麼用啊,體制內的決策者不是讓你來比搬磚一次誰搬得多的,比的是在接觸未知領域,遇到困難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職高高考就是輸了沒什麼好談的,你可能能贏清北,但是是可能,但是清北把你贏過,這是鐵證,說的有道理。

清華北大的怎麼說都比普通學校的要好,智商學歷擺在那裡呢。特例除外,特例就是用來專門抬槓的。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的確是智商高於常人,不是努力就能上得了的。



至於清華北大的研究生,那只是個稍微努力的普通人而已,跟智商完全不搭邊。不是所有高學歷的人都可以高升的,你得有強大的背景、強有力的經濟後盾,你才可以直升直升了。

不願進體制而只搞科研的就是另一回事了,大部分想著出國掙大錢了,這樣不好,要為祖國建設多作貢獻,怎麼辦,要制定措施,出錢交過去的培養費,回來重獎等,在科研、創業、晉職方面傾斜,否則不公平。

優不優秀不只是看學習,還要看能力和人品。學習好一方面說明智商高,另一方面說明好戰,好勝心強。一出校門就選擇當官,我看也不是什麼好事,更不是什麼好人。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信息有誤,或侵犯到您的隱私,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高學歷人才男女比例失衡,「陰盛陽衰」趨勢愈加明顯
    第二,中小學及高校中的女生數量和成績都高於男生。並且這兩種現象都處在一個上升的趨勢,因此「陰盛陽衰」成為一個讓教育學家們擔憂的問題。   在校園,「高校改建男廁所」「女生攻佔男生宿舍」這些話題屢見不鮮, 「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也被眾多高校證實,排除個別院系因專業原因導致男女比例不均外,究竟校園男女比例如何?真的如傳言一般嚴重失調?那男女生對學歷追求又是如何狀況?
  • 為什麼名校研究生甘心於體制內工作?是人才待遇高還是學歷貶值?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眾多名校畢業生開始走進體制內工作呢?人才下沉的趨勢愈發明顯,如果從體制內的角度來看,這是傳統體制內的單位吸引力增加的有力證據,也是地方重視人才、吸納人才的結果。但是,面對如此下沉,難免會引發群眾的質疑:高等學府的碩士生、博士生都不去科研,都不去創造實施價值,而是進入體制,這是不是一種人才的浪費,和學歷的貶值呢?
  • 多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去了體制內?
    人們常說的「體制內」,通常指的是以公務員為主的國家各級黨政機關、以「科教文衛」行業為代表的事業單位和一眾國有企業。穩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是「體制內」工作的最大特點,但與之一體兩面的,是薪資水平中規中矩、工作自由度較小、個人發展可能「一眼望得到頭」等局限。
  • 多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去了體制內?
    人們常說的「體制內」,通常指的是以公務員為主的國家各級黨政機關、以「科教文衛」行業為代表的事業單位和一眾國有企業。穩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是「體制內」工作的最大特點,但與之一體兩面的,是薪資水平中規中矩、工作自由度較小、個人發展可能「一眼望得到頭」等局限。
  • 多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去了體制內?
    穩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是「體制內」工作的最大特點,但與之一體兩面的,是薪資水平中規中矩、工作自由度較小、個人發展可能「一眼望得到頭」等局限。面對體制內外兩種選擇,「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們的答案是什麼?
  • 體制內工作,還有必要讀研究生繼續提升學歷嗎
    有人問,在體制內工作,好像提升學歷沒有多大用處,還有必要給自己施加壓力繼續提升學歷嗎,回答是肯定的,提升學歷不僅是必要的,或許還是勢在必行的。一、學歷與待遇掛鈎這點尤其針對科員級別的同志,假如你大學本科畢業,享受的就是科員級別的待遇,如果你擁有了碩士學位,那麼你就是享受的副科級待遇,相比之下,一個月可能只多幾百塊錢,但是它是長期的,並且你的年終考核目標獎也與此掛鈎,與本科畢業的科員相比,加起來每年就多了將近一萬塊了。在體制內,學歷就是金錢。
  • 那些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現在正扎堆挺進體制內
    圖源:妙筆生花不過,就算學院老師不說,我也有明顯感受。這兩年,我身邊那些當年扎堆進金融圈的年輕人,都開始扎堆往體制內跑了。有人剛畢業就上了岸,有人工作了幾年終於上岸,還有人是早早上岸現在已經享受紅利的「既得利益者」。
  • 融360《維度》調查發現:高學歷、高收入家庭更注重興趣培養
    融360《維度》調查發現:高學歷、高收入家庭更注重興趣培養 家長們給孩子報名各類課程培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 985名校生大量湧入體制內,考公成熱門,普通人何去何從?
    但其實,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都有自己更深入的考慮。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因為體制內待遇逐年提高,而體制外部的環境卻是激變的。 許多人總用體制內收入低來說事,但實際上,在國內發達地區,比如浙江、江蘇、廣東,基層公務員的收入甚至比當地許多企業都還要高。 對於當地來說,招聘高材生不僅僅能優化幹部的結構,還可以提升整體素養,這是非常好的趨勢。而且那麼多的高材生願意去往某地做公務員,也代表的是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
  • 超四分之三的北大畢業生,都進入了體制內,為什麼清北這樣的名校畢業生,更願意進入到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工作穩定,勝在穩定性強體制內的工作,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雖然體制內工作工資並不算高,勝在穩定性強,體制內工作者輕易不會失業。在私企中工作不是這樣,即使工資稍微高一些,也都是大家辛苦付出換來的,且要面對失業的風險。
  • 學歷還分第幾學歷?高學歷vs低學歷的工資差距,網友:太真實!
    學歷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都說學歷和素質是直接掛鈎的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錯!往往學歷低的人會由罵人等行為,但是學歷高的人則是比較斯文!用很簡單的語言來概括就是(統考全日制,自考,成考,遠程,還有國家開放大學),這幾種都是從高到低受國家承認的程度!2:第一學歷是指什麼?一般在面試的時候有很多刁鑽的hr會問一個問題就是你的第一學歷是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是專升本,但是我們要說的就是專升本的本科學歷就屬於最高學歷,而第一學歷還是大專學歷!
  • 2020體制內擴招明顯,未來公務員會像本科生一樣遍地走嗎
    尤其是此次疫情,更是讓很多正在觀望的應屆生明白 「金飯碗」 崗位的好處,未來公務員崗位的發展趨勢十分明顯。所以就有人問圖圖,以後公務員會像現在的本科生一樣遍地走嗎?公務員招錄考試的門檻會不會降低?十多年前,公務員崗位的領導班子大多以專科學歷為主,可是現在基本以本科學歷為主,誰也沒有想到以後的發展以學歷為標準。
  • 體制外的人真的了解體制內嗎?丨體制內生存實錄(上)
    所以如果你喜歡GPA+,覺得GPA+的文章對你們有幫助,記得動動手指把我們置頂或者星標呦,經常在文章下方留言,喜歡的話多點在看和zan,這樣我們就能不失聯,天天見,更及時地看到我們的文章啦,筆芯一位讀者私信我說,今年看到很多人裸辭後找不到工作以及cai員的新聞,有點想考公務員或者進體制內了,但又不了解體制內的情況到底如何,也有點糾結~所以上周做了個讀者徵集
  • 近8成北大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但真正的「鐵飯碗」,並不是什麼...
    也就是說,近8成的北大畢業生選擇了進入體制內。優路教育表示,這樣的決定無可厚非,畢竟體制內的各種福利,是外界無法相比的,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鐵飯碗,從來不是什麼工作! 北京大學 而名校生扎堆兒體制內的情況,近年來越發多見,一是由於學歷貶值,高校擴招之後,現在的大學生也不如之前吃香了,所以考研、考公的越來越多
  • 2020學歷提升趨勢是怎樣的?
    2020學歷提升趨勢是怎樣的?2020年學歷提升趨勢你知道嗎?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提升學歷的好處一、找工作目前就業形勢非常緊張,許多單位,尤其是事業單位,大部分崗位都要求本科或碩士以上學歷,而企業求職的首要資本也都是希望找到高學歷人群。二、工資定級如今,很多企業會將工資與學歷相掛鈎。本科工資比專科工資高一檔次。學歷越高,底薪也高。
  • 這些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報考定向選調生有優勢,容易進入體制內
    考公務員成為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的常規做法,而且考上公務員後,就有一份穩定,而且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然而,有不少高校畢業生發現,通過選調生的方式進入體制內就業,會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通過定向選調生的方式進入體制內,能去比較好的單位就業。只不過,有些高校的應屆畢業生雖然可以參加定向選調生的考核,但定向範圍較小,能去的省份有限。
  • 體制內就業到底有多香?佔比最高的院校竟為它,超過90%
    與此同時,在每年的畢業生眼裡,「體制內」工作無疑是這些同學眼裡的香餑餑(體制內崗位一般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但是「體制內」工作並非那麼容易進入,而面對體制內外兩種工作的選擇,各大高校畢業生是如何做出抉擇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體制內的我,憑什麼要現在辭職?
    而作為一個曾經差點就辭職的人,為了避免她們頭腦發熱也跟風辭職了,我只好狠狠地給她們澆了一盆冷水:「無論你家境是好是壞,無論你的能力是強是弱,都不要在工作兩年內辭職,更不要裸辭。 另外,再回去看看那篇爆文吧,如果你只看到雞湯,沒看到內涵,你有什麼能力辭職?」
  • 碩博視角丨法國教育體制介紹
    法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展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其教育體制及教學氛圍都已經相當成熟,因此法國高校的教育能力在世界上極具競爭力。法國高等教育體制分為明顯的研究型和應用型方向,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雙軌模式。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運營模式並存。這三條主線相互交織,分別對應以下幾組高等教育機構:1.
  • 畢業後選擇:體制內or體制外
    「西方國家的高材生在創造社會財富,我國的高層次人在拼命往體制內擠……」這是我去年在浙江大學聽講座時一位浙大的教授的原話,話雖然聽起來偏貶義,但結論其實是挺符合當前我國就業實際的,至少目前體制內是很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的優先選擇,其中不乏頂尖高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