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體制內注重高學歷、高學歷的趨勢已經更加明顯。一些比較年輕就走上處級領導崗位的,好多都是清北的研究生畢業,可以說,全日制名校加碩博高學歷的光環是體制內如火箭般往上躥升的有力武器。
高學歷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明問題。
能夠本科和碩士、博士均在清北就讀,這樣的實力足以碾壓絕大多數學生,能考上這樣的學校,也說明智商絕非普通群體,因為僅僅靠自身的努力,沒有非常高的智商是難以考上清北這樣的學府的。
不懈的努力可以讓普通人上211甚至985,但清北這樣的頂級學府是單靠努力難以實現的。
所以能夠從清北一樣的高校出來進入體制,本身在起跑線上已經領先絕大多數普通公務員,他們很快的成為處級幹部甚至廳級幹部也不奇怪了,畢竟資質和素質在那擺著,事實證明他們也確實很優秀。
高學歷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很大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明問題。我贊同這句話,因為你想想,同樣招聘一個人,你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考察一個人有沒有相應能力?
最簡單的就是通過文憑來衡量了,這是效率與時間最好的平衡,試想想,如果有人來應聘,人家說我讀書不行,但是這個行業我可以,你敢相信嗎?相信的依據呢?
而是學歷再高,不接地氣、不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閉門造車的話,職務能更上一層樓樓,工作效果就不知道咋樣了。
清北大多畢業生去了美國,少部分留下來的學而優則仕,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沒看到他們的身影。高學歷清北的碩博來當官,這恰恰沒有利用自個兒智商的優勢,而且是用了自己的劣勢,不一定有好結果。
比不比優秀我覺得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哪些人在這個位置上,是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是否造福一畝三分地裡的百姓。
只有高學歷,沒有高人點撥,在體制內也只能往前走一兩步。要是碰到個性特別強的,一輩子都難有出頭之日。不要羨慕那種什麼90後博士就副處或正處,那都是有高人指路的。
現代社會的各種問題的複雜性也決定了面對,解決該類問題的人需要受過科學系統的思維訓練。高學歷高智商群體扎堆體制內並非好事,科技、經濟更需要這樣的人才。
扎堆體制內說明現在經濟壓力大。社會發展要靠經濟,科技,教育,社會管理等支撐。沒有經濟支撐,什麼都是空中樓閣。
肯定要這麼用啊,體制內的決策者不是讓你來比搬磚一次誰搬得多的,比的是在接觸未知領域,遇到困難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職高高考就是輸了沒什麼好談的,你可能能贏清北,但是是可能,但是清北把你贏過,這是鐵證,說的有道理。
清華北大的怎麼說都比普通學校的要好,智商學歷擺在那裡呢。特例除外,特例就是用來專門抬槓的。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的確是智商高於常人,不是努力就能上得了的。
至於清華北大的研究生,那只是個稍微努力的普通人而已,跟智商完全不搭邊。不是所有高學歷的人都可以高升的,你得有強大的背景、強有力的經濟後盾,你才可以直升直升了。
不願進體制而只搞科研的就是另一回事了,大部分想著出國掙大錢了,這樣不好,要為祖國建設多作貢獻,怎麼辦,要制定措施,出錢交過去的培養費,回來重獎等,在科研、創業、晉職方面傾斜,否則不公平。
優不優秀不只是看學習,還要看能力和人品。學習好一方面說明智商高,另一方面說明好戰,好勝心強。一出校門就選擇當官,我看也不是什麼好事,更不是什麼好人。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信息有誤,或侵犯到您的隱私,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