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2020-09-05 光明網

——解讀「兩高一部」依法適用正當防衛新規

光明日報記者 靳 昊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近年來,在「於歡案」「崑山反殺案」「淶源反殺案」等焦點案件中,正當防衛制度引發熱議。

「個別案件中,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存在把握過嚴甚至嚴重失當等問題,引發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指出。9月3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姜啟波表示,《指導意見》要求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為正當防衛者撐腰

案例一:2018年12月26日晚,李某與女青年鄒某在鄒某的暫住處發生爭吵,隨後李某被關在門外。李某強行踹門而入,謾罵毆打鄒某。

暫住在樓上的趙宇聞聲下樓查看,見李某把鄒某摁在牆上並毆打其頭部,即上前制止並從背後拉拽李某。李某起身後欲毆打趙宇,威脅要叫人「弄死你們」,趙宇隨即將李某推倒在地,朝其腹部踩一腳,又拿起凳子欲砸李某,被鄒某勸阻。經鑑定,李某腹部橫結腸破裂,屬重傷二級。

公安機關以趙宇涉嫌過失致人重傷罪移送審查起訴。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認定趙宇防衛過當,對趙宇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福州市檢察院經審查認定趙宇屬於正當防衛,指令晉安區檢察院作出絕對不起訴決定。

「實踐中,個別案件的處理結果與社會公眾的認知出現較大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辦案人員脫離防衛場景進行事後評判,沒有充分考慮防衛人面對不法侵害時的特殊緊迫情境和緊張心理。」姜啟波說。

為防止對正當防衛認定過嚴,《指導意見》要求立足防衛人防衛時的具體情境,綜合考慮案件發生的整體經過,結合一般人在類似情境下的可能反應,依法準確把握防衛的時間、限度等條件。同時,要求充分考慮防衛人面臨不法侵害時的緊迫狀態和緊張心理,防止在事後以正常情況下的標準去評判防衛人。

正當防衛的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指導意見》明確,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權利的行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財產等權利的行為;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違法行為。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尚未結束。《指導意見》強調,對於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應當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按照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

對於正當防衛的意圖,《指導意見》規定,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法學博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講師劉傳稿認為,「這一規定對防衛行為與相互鬥毆作出明確區分,糾正了以往部分正當防衛被認定為相互鬥毆的司法傾向」。

特殊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案例二:2009年1月25日2時許,被害人陳某某酒後來到被告人陳月浮家,用隨身攜帶的菜刀敲擊陳月浮家鐵門,叫其出來打架。陳月浮的妻子下樓,佯稱陳月浮不在家。陳某某繼續敲擊鐵門,陳月浮便下樓打開鐵門,陳某某遂用菜刀砍中其臉部。陳某某再次砍向陳月浮時,被陳月浮擋開,菜刀掉在地上,陳月浮上前拳擊陳某某的胸部等部位,二人扭打在一起。後陳某某因鈍性物體作用致失血性休剋死亡。

法院認為:陳月浮對正在進行的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我國1997年刑法修訂對正當防衛制度作了重大調整,增設特殊防衛制度。即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勞東燕指出,刑法作出特殊防衛的規定,主要是考慮上述犯罪嚴重威脅人身安全,被侵害人面臨正在進行的暴力侵害,很難辨認侵害人的目的和侵害程度,也很難掌握防衛行為的強度。「如果規定得太嚴,就會束縛被侵害人的手腳,妨礙其與犯罪作鬥爭。」

《指導意見》此次遵循刑法的立法目的,對如何準確認定特殊防衛作了進一步細化規定。勞東燕表示,「行兇」是司法實踐中的認定難點,《指導意見》強調了兩方面的判斷因素:一是使用致命性兇器;二是對他人人身安全造成現實、嚴重、緊迫的危險。

按照《指導意見》,「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不是指向具體的罪名,而是指具體的犯罪手段。劉傳稿認為,這一規定消弭了「殺人、搶劫、強姦、綁架」是具體犯罪行為還是具體罪名這一長期存在的司法適用紛爭,對於準確把握特殊防衛的適用範圍提供了規範指引。

對於如何準確把握一般防衛與特殊防衛的關係,《指導意見》明確,對於不符合特殊防衛起因條件的防衛行為,致不法侵害人傷亡的,如果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也應當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5日04版)

相關焦點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與法秩序維護說
    □所謂「法無需向不法讓步」,其本意是認為享有權利的人在遇到他人對自己的權利進行侵犯的時候無需避讓和逃遁。這一格言在其創立之初並不具有任何超個人的因素。
  • 重塑正當防衛理念,「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深入人心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8年以來,最高檢先後指導地方檢察機關辦理崑山「龍哥」案、福州趙宇見義勇為案、河北淶源反殺案、邢臺董民剛案、浙江盛春平案、雲南唐雪案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向社會傳遞了涉正當防衛不捕不訴案件同比大幅增長的背後,充分體現了正當防衛理念的重塑,推動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的方式加以實現,也使得『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勞東燕說。
  • 熱評丨正當防衛新規,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指導意見》明確,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然而,一段時間內,受執法理念、執法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在有關正當防衛的司法認定中,個別情況下的確存在「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現象,導致公民面對不法侵害時,在能不能防衛、如何防衛等問題上出現一定程度的無所適從,正當防衛的制度價值因此被削弱。
  • 正當防衛新規:「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是社會正義基準線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是最樸實的法治根基文/馬進彪 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正當防衛制度的準確適用與未來發展
    陳興良:「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句法律格言和我們的法治國家建設進程密不可分。就這句法律格言的含義來講,其涉及法與不法的對立。防衛行為和侵害行為這對矛盾,實際上是法與不法、正與不正的關係,這是認識正當防衛的一個基本前提。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兩高一部」為「正當防衛」撐腰
    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正當防衛應符合四個條件:一、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二、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三、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人;四、正當防衛不能超越必要限度。此外刑法還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它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 「男生踹傷猥褻男」案撤案: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對雷某某猥褻他人的違法行為,冷水灘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行政拘留15日。(相關報導見06版)「男生踹傷猥褻男」案的這一最新進展顯然表明,當地警方對於該案的處置已發生了轉折性的根本變化。
  • 「男生踹傷猥褻男」案撤案,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對雷某某猥褻他人的違法行為,冷水灘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行政拘留15日。「男生踹傷猥褻男」案的這一最新進展顯然表明,當地警方對於該案的處置已發生了轉折性的根本變化。而這一案件定性的根本變化,顯然不僅更符合案情事實,更契合普遍民意期待,而且也再次昭示、彰顯「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公平正義原則。按照目前已查清的基本案情事實,在雷某某先實施猥褻他人行為的背景下,「男生踹傷猥褻男」行為,雖造成雷某某某輕傷,但無疑仍並不構成故意傷害罪。一方面,「男生踹傷猥褻男」明顯屬於一種具有見義勇為性質的行為。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男生踹傷猥褻男」案撤案
    對雷某某猥褻他人的違法行為,冷水灘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行政拘留15日。(相關報導見06版)「男生踹傷猥褻男」案的這一最新進展顯然表明,當地警方對於該案的處置已發生了轉折性的根本變化。
  • 侵害與防衛,不能「誰鬧誰有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指導意見》提到,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同時,《指導意見》還提出,要立足具體案情,依法準確認定。
  • 守護正當防衛權就是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文丨圳論評論員 趙強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 正當防衛新規出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所謂「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私人財產的安全和私人住宅的安寧是人們安居樂業的根本所在。本案之所以引起輿論廣泛關注,也是因為王磊持刀翻牆入院行兇的行為,破壞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安全感。為此,《指導意見》第5條作出專門規定:對於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實行防衛。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談正當防衛:法不再向不法讓步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談正當防衛:法不再向不法讓步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談正當防衛:法不再向不法讓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於2020年8月28日印發《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法發[2020]31號),《指導意見》明確了正當防衛的適用條件,包括起因、時間、對象和意圖條件,明確了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
  • 新法解讀:捍衛正當防衛權,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2020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海報 | 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意見明確,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從法律角度看肖戰被網暴事件: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02跳出飯圈從法律角度看肖戰被網暴事件看到一則新聞:9月3日最高法舉行新聞發布會意見指出: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引用指導意見的說法,對防衛方的防衛精確度等不能苛責,要考慮當事人是個普通人,面對危險時是慌亂和恐懼的,不能強人所難,我覺得這說法太對了。同樣的肖戰方也是普通人,他們不是神,某些人憑什麼苛求一個剛紅的藝人,一個剛成立的工作室,對幾十年從未有過的惡劣網暴完美應對?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兩高一部: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最高法公布7起涉正當防衛典型案例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最高法公布7起涉正當防衛典型案例】今天上午10:00,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聯合最高檢等三部門發布正當防衛適用意見。
  • [北青報]「男生踹傷猥褻男」案撤案: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對雷某某猥褻他人的違法行為,冷水灘分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處行政拘留15日。(相關報導見06版)「男生踹傷猥褻男」案的這一最新進展顯然表明,當地警方對於該案的處置已發生了轉折性的根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