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從余光中先生的經歷體味詩人的家國情懷

2020-12-13 霍霍老師

關於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中國當代作家、詩人,生於南京市,父親餘超英,母親孫秀君。母親為江蘇武進人,妻子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

抗日戰爭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因生日正好是農曆9月9日,所以自稱「茱萸的孩子」。

在兩岸三地遊走居住教學的余光中老師,自言最喜歡的是香港和高雄,曾形容兩岸三地是:「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擅新詩、散文,旁及評論、翻譯,出版著譯凡五十種,其中散文有十種,作品列入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及設有華文課程的大學、中學的教科書。餘氏行文精煉,發人博思,故坊間也有不少其作品之評析。

中文造詣深為人贊,如香港作家林沛理稱之為:「語言的魔術師」、「香江第一才子」陶傑許之為「用中國文字意象之第一人」,且其精通英語及多種外文,包括德語、西班牙語等,於兩岸三地享負語言大師之名。

余光中先生的生平

1

初試啼聲

二十歲那年,余光中和母親從南京逃往上海,又輾轉到了廈門。時局非常動蕩!余光中回想當時光景,學生罷課、老師罷教,政治分子滲入到師生中,人心浮動。學運像一個個浪頭,青年浮沈其中,不知自己會被推向何方。

余光中對這些運動並不熱衷,外頭的世界翻騰不休,余光中內在的詩心也蠢蠢欲動。

「我站在高崖上,再深深吸一口氣,向愛琴海與夜空,投最後的一瞥。」在向著紫金山的窗案,余光中初試啼聲,完成了第一首詩作《沙浮投海》。二十歲的年輕詩人,想著希臘女詩人沙浮,苦戀著菲昂,卻被拋棄,鬱郁投海而死。

不論外界如何紛擾,余光中有定見的朝作家之路邁進。在廈門「星光」、「江聲」兩報,陸續發表新詩和短評。

一甲子後,八十歲的余光中新作《藕神祠》,哀悼中國女詩人李清照:「蓮子雖心苦,藕節卻心甘,藕斷千年,有絲纖纖,嫋嫋不絕,仍一縷相牽。」

是獨鍾女詩人嗎?從小接觸古詩詞的余光中說,也愛李白、杜甫,少年時拜讀英國詩人濟慈、愛爾蘭作家王爾德作品,受到許多啟發。他尤愛兼擅詩詞、古文、繪畫、書法的蘇軾,可為文人典範。

「話題」理想,心境,在亂世中創作

2

詩人的眼光看待生活

一次記者問在現實中您是如何用詩人的眼光來看待生活的?

余光中回答:每個人的生活中都要有詩,不過詩也只是一個象徵,一個人要過詩意的富有靈感的生活也不一定要做詩人。生活裡面光有真理、有美德還不夠,好像還缺少什麼。生活裡面還應該有藝術,不管是詩,繪畫,音樂或者有雕塑,總而言之,生活裡面應該有美。有一位美國的億萬富翁,他很喜歡他的小女兒。有一天他看到小女兒帶笑地走過來,心花怒放,那一刻他就想做個詩人,可是他想不起如何形容他的女兒多麼可愛,他想了半天說,啊,你美麗得像一張百萬圓的大鈔。那就是說一個人雖然很富有,可是在詩意生活上可能是一個非常貧窮的人,因為沒有想像,連讚美女兒也想不出一句詩來,有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所以美是不能量化的,它是一種質,不是一種量。所以王爾德說,現在人的毛病就是什麼東西都知道它的價格,可是沒有東西你能知道它的價值。

「話題」詩意,美,價值

3

唯美主義者

余光中在思想上是一位因循守舊的人。他不煙不酒,一杯茶足矣,過的是清教徒式的生活。機械得連吃飯都上固定的餐館點菜都是千篇一律。他是當年辦《文學雜誌》的朋友中惟一一個不上牌桌的人。他不想見那些不必見的人,因為他既不求官,也不競選。對有共同旨趣的朋友,他盛情接納,對話不投機者,則三句嫌多,道不同不相為謀。但他確實又是一位冷麵熱心,很善解人意,樂於提攜有才情的朋友。余光中文章寫得好,人品又高尚,他晚年供職的高雄中山大學,校長把他當作鎮校之寶,請他在運動衫、雨傘上題字,以贈來賓。在他退休後仍熱情留,作為學校的「門臉」,每遇事不遂,一打余光中牌,便無往而不勝。而余光中自己「不喜歡在媒體上晃來晃去」,他是一位唯美主義者,追求心靈一片淨土。

「話題」詩意,心靈,生活態度

4

大師境界

講到臺港文學,不可不讀余光中。人說余光中左手寫詩,右手寫散文,兩手相合搞翻譯。他的一首《鄉愁》,船票、郵票、墳墓等都是象徵,由家愁升到民族愁。余光中的作品出色,人品更佳。

當年李敖與余光中友誼破裂後,罵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一軟骨文人耳,無狼心,有狗肺者也。」可是余光中對這種大糞澆頭的辱罵,不氣不急,不暴跳如雷,更不對簿公堂。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的做法,才叫大師的境界。

「話題」寬容,境界

5

幽默

他說他生就一副「不列顛的臉」,西裝、領帶,洋氣十足,外表一本正經,但他的錦心繡口是有名的。他把諧趣作為社交場合一件漂亮的服飾。他剛到中山大學執教,稱女研究生們為「村姑」,畢業後這些女弟子們相約來為他祝壽,他對「村姑們」說:「不要以為畢業離校,老師就沒用了。寫介紹信啦,作證婚人啦,為寶寶取名字啦,『售後服務』還多著呢!」說得大家笑得前仰後合。

「話題」幽默,諧趣與社交

6

因愛而創作,因情而為文

在慶賀余光中先生七十五周歲誕辰的晚宴上,當代作家蘇叔陽提筆寫下《這是一雙中國心靈的眼睛》贈給余光中。在談到是何種靈感激發蘇老現場創作這首詩時,他直言,自己是被余光中的故事感動了。原來,在入席前,平素隨和的餘先生講述了有關於《黃河》創作的一個故事。餘老動情地說:「一次應邀去黃河邊,我踩到了黃河的泥土,別人上車後都把這個泥給剔掉了,而我卻帶著這雙沾滿黃河泥沙的鞋子一直穿到臺北,到了臺灣,幹了,我就把它剔下來放在我的小盒子裡。因為這是我母親河的土……」說到這裡,他眼裡流著淚,聲音是哽咽的。

「話題」愛國,思鄉

7

幫人作序

2004年,余光中應邀來到上海,做客高端名人訪談類欄目《可凡傾聽》。這次節目做得很成功,並且余光中還與主持人曹可凡成了好朋友。

2011年,曹可凡的新書《悲歡自酬》出版在即,但序言還沒寫好,於是想到了余光中,向他索序。余光中欣然答應了。不久,曹可凡就收到了余光中寄來的序文,同時還附有一封短箋:「曹先生:傳上這篇讀後感,遲奉為歉!寄給我的尊稿,校對潦草,有錯別字,也有漏字,或年份、細節有誤。有的地方,引文與本文字體部分,極易相混。盼於付印前徹底改正!匆此即頌。」

曹可凡看了這封信後,連忙翻看自己的書稿,發現余光中用紅筆將大大小小兩百多處錯誤一一指正出來,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有些他一時也吃不準的地方,還提請曹可凡再校對相關原著文字。對此,曹可凡深感汗顏:這篇序文不知花費了余光中多少寶貴的時間,同時,他也被余光中的嚴謹、認真和執著所感動。

後來,曹可凡了解到:余光中每次幫別人寫序,都要不辭辛苦,仔細閱讀書稿,把其中的重點圈注出來,還要將字裡行間的訛誤逐一校正。對此,余光中調侃說:「我難改啄木鳥的天性,所以,在看書稿的同時,就順便校對了一遍,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話題」嚴謹,責任心,認真,為人處世

8

余光中語錄

「人的一生有一個半童年。一個童年在自己小時候,而半個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時候。」——《左手的掌紋》

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迴蕩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今生今世》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尋李白》

旅行之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這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獨白》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浪子回頭》

雨天的屋瓦,浮漾溼溼的流光,昏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

當你的情人已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逍遙遊》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余光中散文》

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裡,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溼漓漓的靈魂,在窗外喊誰。——《聽聽那冷雨》

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聽聽那冷雨》

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你是掙不脫的夸父, 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輪迴,從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向日葵》

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左手的掌紋》

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滿月下》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後的波紋,總要過後才覺得美的。

一條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風一半,卻引來海鷗兩三。

在節奏舒緩的年代,一切都那麼天長地久,耿耿不滅,愛情如此,一紙痴昧的情書,貼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緊張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滅,隨榮隨枯,愛情和友情,一切的區區耿耿,都被機器吞進又吐出,成了車載鬥量的消耗品了。——《催魂鈴》

只是到了夜裡,人籟寂寂,天籟齊歇,像躺在一支壞了的表裡,橫聽豎聽,都沒有聲音。——《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要給母親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賺到錢以後。要給母親買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後。要讓母親做趟飛機,等我成為富豪之後……小時候我想為母親做很多事。每次結論都以"以後"結束,但光憑想像也讓我非常快樂幸福。但那時我不知道,其實沒有「以後」。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風裡、歌裡、水裡。——《漂給屈原》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聽聽那冷雨》

相關焦點

  • 海南詩友聚會追思「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
    海南詩友聚會追思「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 2017年12月18日 13: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海南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海口訊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於12月14日辭世。12月17日下午,為表達海南詩友的緬懷、悼念和敬意,由兩岸詩會組委會、海南省臺辦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音樂頻道、海南省詩歌學會、海口國新書苑等聯合承辦的「家國情懷,夢回鄉愁——兩岸詩會桂冠詩人余光中先生追思會」,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舉行。
  • 余光中 「望鄉牧神」的家國情懷
    「對我個人而言,鄉愁是一種家國情懷。家是個人的放大,國又是家的放大」 稀疏的銀髮,連睫毛也被歲月染得雪白。溫和充滿書卷氣息的面孔,清瘦「嬌小」的身體,不疾不徐、溫軟的南方普通話。這就是儒雅的行吟詩人余光中。 余光中稱自己「這一生很不幸」,前半生遭遇了兩個戰爭,第一次是中日戰爭,第二次就是內戰。這個痛苦是個人的也是整個民族的,是小我的也是大我的,由不得你作主,不得不經歷。國家不幸詩家幸。因為戰爭離開故鄉,余光中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鄉愁》。 從此,余光中被冠以「鄉愁詩人」或「望鄉的牧神」的稱號,文學史家則稱他為「懷國與鄉愁」的代表。
  • 2020高考作文高頻考點——「家國情懷」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頻考點,供大家參考閱讀!家國情懷  主題速用 對接高考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
  • 高考作文:家國情懷總相牽
    「從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多了解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事情,廣泛涉獵,開闊視野,關注並參與社會生活,為寫作積累素材,才能確保寫作時有話可說。」陳紅豔老師說。什麼樣的作文能得高分?一位多年從事高考閱卷工作的老師預測,具備宏觀論述能力的考生,完全可以選「一帶一路」「高鐵」等最能體現中國政治影響及科技經濟成就的熱詞。
  • 海南詩友追思著名詩人余光中
    海南詩友追思著名詩人余光中。郭江曉攝中新網海口12月18日電 (郭江曉)「你完美的詩人形象/是兩岸鄉愁的神話,兩岸人都愛你/在這樣一個平常而又神聖的日子/我站在海邊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想輕輕地對您說:先生,走好。」
  • 高考作文押題、話題素材解讀:《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名人名言1.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余光中《歡呼哈雷》5.江山不負英雄淚,且把利劍破長空。——周小平6.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辛棄疾7.九萬裡風鵬正舉。——李清照8.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
  • 新課堂網校提醒:2020最不可忽視的高考作文主題——家國情懷
    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高考會發現,愛國主題同樣是高考青睞的作文主題。新課堂網校專家老師在預測今年高考的作文主題時,認為首選家國情懷類,也就是愛國類主題。這類主題常寫常新,可以聯繫現實中發生的一些新聞熱點來分析或者將其當作素材。
  • 閩籍詩人余光中病逝 一首「鄉愁」成絕響
    在2012年奠基儀式上,余光中這樣憧憬文學館的未來。  「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離開了國,才知道國的可貴。一個人只有當了浪子後,才能明白這一切。」正如詩人第一次原鄉行在華僑大學感慨的一樣,洋上村是詩人的原鄉情結,兩岸鄉親團圓是他的初心所系。
  • 鄉愁余光中原文鄉愁全文完整版 閩籍詩人余光中生平簡介
    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余光中去世  《鄉愁》全文: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
    余光中走了 鄉愁永遠都在喬杉  資料圖:余光中攜夫人範我存女士出席活動。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余光中走了,那位寫下《鄉愁》的桂冠詩人走了。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曾被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雖然余光中身上有著很多光環,但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詩人身份,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
  • 高考作文猜測:「最美逆行者」和家國情懷,地攤經濟需要理性思考
    臨近高考,在最後關頭,估計大家很想知道,作為特殊的2020年,高考作文會考什麼呢? 要知道,近些年的高考作文考題,大多涉及國家發展、時代青年等話題。而今年疫情中湧現的優秀人物事件,恰好符合主題。
  • 今年的高考作文,讓高考變成了對家國情懷的「映照」與「回眸」
    從高考這一人生大考、今年的疫情大考再到曾經的抗戰「民族大考」,歷史是那樣的巧合,將今年的高考變成了對家國情懷的「映照」與「回眸」。聚焦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在這樣的作文篩選中能脫穎而出的年輕人,往往會有更成熟的思維。使命呼喚擔當,夢想照亮未來。
  • 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例文:鄉愁——「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隨筆余光中是一個傳奇,他被文壇大師梁實秋讚譽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而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詩人定義了中國人的一種情感模式。行文結構:千古鄉愁說到今,「鄉愁」往小處說是鄉土情結,往大處說則是家國情懷。本文作者心思獨運,由一己之情切而至一國之情重,行文有序,入境漸遠,而感慨遂深。開篇引余光中《鄉愁》,順手拈來梁實秋所贊語,既有點題之效,又見其閱讀視野而不著了痕跡。
  • 「我的詩歌,不只是《鄉愁》」——憶詩人余光中
    文學館展廳分《鄉愁四韻》《四度空間》《龍吟四海》三個篇章十二小節,全面展示余光中的人生經歷、文學成就以及學者對余光中的研究及評價、余光中的文學活動集錦及其所獲榮譽及獎項。對篇章裡的「四韻」「四度」「四海」,余光中很滿意,他喜歡四這個數字,因為它在傳統文化裡面很吉祥。開館前一天,88歲的老人在周梁泉的陪同下,在館裡慢慢走了將近三個小時,參觀指導布展工作。
  • 2020高考語文作文——淺談高考作文素材分為哪幾類?
    2020高考語文作文——淺談高考作文素材分為哪幾類? 作為高考所有科目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題,高考作文從來都是所有考生和家長朋友關注的熱點。
  • 詩人余光中|馬莉
    後來私下裡,我和朱子慶一起去王老師家中請教臺灣的詩歌,而王老師特別推崇臺灣現代派詩,他說臺灣有一個現代詩歌文學團體「藍星詩社」,是余光中等人於1954年成立的,其代表詩人是余光中、覃子豪、鐘鼎文、羅門、蓉子等。在現代派詩人中, 王 老師又特別推崇余光中那首《鄉愁》,他用比較濃重的廣東梅州興寧口音朗誦時,我幾乎沒有聽清。
  • ...青華中學柳少麗解讀2020山東高考作文:貼近考生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使用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目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煙臺青華中學柳少麗老師對2020年山東高考作文進行如下解析:作文命題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培根鑄魂;把握時代精神,強化當代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加強對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的考查。這個作文命題,中規中矩,可謂「考生人人有話說,但要寫好也未必容易」,山東的這個作文命題,確屬情理之中。
  • 當高考遇上「大考」:家國情懷的「映照」與「回眸」
    張斌 攝中新網杭州7月8日電(記者 張斌 實習生 胡丁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最大規模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性活動——高考正在舉行,包括考生、監考及考務人員在內,參與人數超過1100萬人。儘管較往年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但今次高考被公認為中國繼舉行全國兩會之後,有效控制疫情後的又一次自信之舉。「這次高考是在疫情大考下舉行的,首日又正值『七七事變』83周年。
  • 專家點評2019年高考作文命題:營造奮鬥情境 厚植家國情懷
    高考作文引導著語文教育,也聚合了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6月7日11時30分,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幾乎在同一時間,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出現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今年高考作文題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體現出哪些價值特點?
  • 作文素材: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名句集錦
    在儒家所倡導的人格階梯中,進退有序、長幼有序的「齊家」是一個人成年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把遠大理想與個人抱負、家國情懷與人生追求融合為一,是古代志士仁人的宏願。07、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孟子》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