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和幼兒園吃什麼?食堂的工作人員操作規不規範?這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事情。
開一扇觀察窗,建一面透明牆,安一套視頻設備,實現陽光操作、透明化管理。如今,在銅川的學校食堂,通過「明廚亮灶」工程,讓學生和家長了解食品製作的重要環節,讓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同時,也能促使餐飲單位進行自律,保證供應食品的質量。
「明廚亮灶」 讓學生吃得放心
9月15日,在新區第四幼兒園的後廚,午餐前已是一片忙碌,在食品加工區、烹飪區等操作區域,後廚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切洗、烹飪等工作。在後廚工作人員忙碌的同時,後廚內安裝的高清攝像頭已將工作人員每一步的操作場景清晰記錄下來。通過顯示屏能清晰地看到食堂後廚工作情況,使食品加工製作、餐飲具消毒、倉儲等重點環節實現「透明化」「可視化」。
新區第四幼兒園堅持在防疫部門,掛牌信得過單位定點採購,在與供貨商合作之前,認真審核兩票一證,把好採購取樣驗收關,從源頭上杜絕變質原料的流入。對於炊事員加工的食品實行4隔離制度,生食品與熟食品隔離;成品與半成品隔離;食物與雜物隔離;食品與天然冰隔離,避免食物互相汙染。對於成品,嚴格執行食品48小時留樣制度,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我們學校安裝的明廚亮灶系統,從飯堂的顯示屏能看到從原材料的進入到做成成品的全過程。14個攝像頭把餐飲加工的過程都展示給學生和家長,家委會一周來檢查一次,管理人員隨時在手機上就能看到後廚動態,及時進行管理,讓娃娃們吃得更放心。」陽光中學餐飲服務中心經理李東紅對記者說。
在王益區大同路幼兒園,一進大門,牆上的視頻就能讓人清楚地看到食堂的操作間、烹飪間、洗消間、食品庫房等關鍵部位,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園食堂更加透明化,更有利於社會和家長的監督。據了解,按照我市食藥監部門的要求,該園於2018年4月正式建成了「明廚亮灶」工程,在校門口醒目位置安裝了55寸顯示屏,並在食堂不同位置安裝了攝像頭,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的食品安全監控。在食藥監管部門的監管下,在學校食堂主體責任的落實中,孩子們享受著放心、美味的飯菜,健康快樂地成長。
合理膳食 讓學生吃得健康
新區第四幼兒園現有13個班級,在園幼兒388名,根據幼兒每兩小時需進餐一次的生理特點,幼兒園實行三餐兩點就餐制度,科學營養搭配膳食。為保證在園幼兒吃飽吃好,該園還通過兒童膳食營養管理軟體對每周的食譜進行設計,就拿9月14日的食譜來說,早餐牛奶、肉鬆蛋糕卷,早點食物香蕉;午餐魚香肉絲蓋澆飯,午點黃桃酸奶;晚餐七寶燴麵片。配餐早午晚能量比為47%、34%、19%。「通過膳食營養管理軟體對每周的食譜進行設計,保證幼兒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的吸收。」園長楊濤對記者說。
2019年,陽光中學學生餐廳通過了銅川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驗收,並獲市文明委、市場監督管理局授予的「文明餐桌示範店」稱號。「今年學校聘請營養師合理搭配學生膳食,每頓基本都有肉菜有青菜。90多名後廚工作人員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學生家長,他們既是炊事員,又是食品安全宣傳員,憑良心給娃娃做飯,這樣的雙重身份更能保證飯菜的衛生和質量。」李東紅說。王瀟瀟是家委會成員,她告訴記者:「食堂飯菜挺不錯,符合孩子的口味,不夠吃還能回碗。校長和值周老師都在食堂陪餐,我很放心。」
校園光碟 讓節約成風尚
「小朋友們,誰知道我們平常吃的飯是怎麼來的?」
「是從地裡長出來的。是媽媽買的!是農民伯伯辛苦種的。」
「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做到不浪費糧食?」
「吃飯的時候要把碗裡的飯都吃了,不能浪費。不能挑食,不浪費糧食。不能把飯掉外面,吃多少盛多少……」
走進新區第四幼兒園小一班的課堂,老師通過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故事,為孩子們講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教育他們要從小愛惜糧食,讓勤儉節約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陽光中學也在開學之際,向全校師生發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愛惜糧食,積極響應光碟行動」的倡議,號召師生就餐要做到適量購餐,吃多少買多少,堅決不剩餐,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黨員、團員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做「光碟行動」的參與者,珍惜糧食的推動者。下一步學校還將以班級為單位放置剩飯垃圾桶,廚師可對剩飯進行稱重,按月進行評比。
新學期開學後,市教育部門號召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三愛」「三節」教育,開展「珍惜盤中餐」節約糧食教育,教育學生自覺踐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理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含民辦、職業高中)218所,實現「明廚亮灶」的210所。近年來,全市各供餐學校能夠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嚴把食材、調料、飲用水等源頭關口,堅持持證上崗、採購驗收、索票索證制度,規範清洗、加工等操作流程,落實食堂從業人員晨檢、校領導陪餐、食品留樣、餐廚具消毒等制度。市、縣區兩級堅持勤查嚴督,規範管理,構建起全過程的校園食品安全防控體系,多年來我市沒有發生一起校園食源性疾病。(記者:袁欣)
來源:銅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