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的特點充分體現了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不僅說明了教學的目的,而且表明學生在掌握方法之後能夠獨立獲得知識,尋求發展。在教學中,給予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學習主動性,是對學生自身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而更容易可以掌握問題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積極思考的良好素質。
2、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被稱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因為他可以改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素質。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教學組織形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之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相互鼓勵、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既是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3、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從各學科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的一種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新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這種研究性學習體現了教育的特點,即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通過親身體驗和探究活動的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對數學的情感,初步了解數學的本質,學習數學研究的方法,初步形成探究能力。這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也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