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卡特明白,無論成功與否,他都必須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結束那個在他心頭縈繞了10年的願望:即找到在3200年前,統治埃及的法老吐坦哈蒙的陵慕。「王谷」這片王家慕地,距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羅河西岸只有幾英裡,它過去曾是古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在底比斯時期,埃及帝國的統治達到了鼎盛階段。
它的對面是卡納克和盧愛克瑟,往北400多英裡便是開羅隨著法老們那似乎要天長地久的權力的終結,底比斯曾先後被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以及奧託曼帝國入主,隨後又遭法國拿破崙軍隊的入侵,拿破崙入侵時還帶來了一批學者。此後,埃及又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不過有自己的王室。數世紀以來,「王谷」及其周圍沙漠荒無人煙,只有歹徒出沒,直到19世紀初,有了點秩序,考古學家們才敢前去尋幽。一共發現了33座王陵,這些王陵有的建在谷地的基巖內,有的鑿在陡峭的石壁中,但它們很久以前都遭專業盜墓賊的洗劫,有些人是在埋葬後沒幾年就入墓盜寶的。
留給歐洲人的,儘管還有許多精美的物品,但畢竟都是劫餘而已。因此「王谷」在20世紀初期沒有幾項重要發現,大多數專家認為,它的秘密已被全部揭開了。但是,在埃及度過了30多年的卡特卻對此持不同看法,該世紀初期的三項發現更使他確信在「王谷」內的某地,一定還會有吐坦哈蒙的陵墓 一是在一塊石頭下找到的一個彩釉陶杯,上面刻著吐坦哈蒙的名字。二是一個填滿了泥土的小墓坑,坑內有幾片金箔,上面有吐坦哈蒙和他妻子的畫像及銘文。三是一處陶罐窯藏,陶罐封有吐坦哈蒙印章,盛放著由於裹屍的麻布、花圈及其它與古埃及葬制有關的物品。發現這些東西的是一個很富有、上了年紀的美國人,叫塞德雷·M·達維斯。他和卡拉文一樣,他出錢別人出力。
達維斯聲稱他已經發現了葉坦哈蒙的陵墓。當這一荒謬的聲明引來了一些專家的嘲笑之後,達維斯也就將他的那些發現看作一錢不值。然而,大都會博物館在底比斯的考古隊隊長H·E·威勞克訪問了達維斯,他察看了那些陶罐和裡面所盛的東西,然後,在徵得達維斯和埃及政府的許可後,將這些東西運往大都會博物館,在那裡進行了更為仔細的研究,最後威 勞克覺得 這些陪藏品很可能表明在附近某處還有一座陵墓,後來,他把這一結論告訴了霍華德·卡特。那時,為了避免「王谷」成為考古學家們互睜奪的「戰場」,埃及政府每年只允許一支考古隊在那進行發掘。
當達維斯斷定「王谷」再沒有什麼可指望了,並於1914年決定放棄他在那的發掘權後,卡特說服了卡拉文把這一發掘權弄到了手。當時,卡特已對何處能找到陵墓做出推論。他的調查表明:「王谷」內只有很小的一塊地方未被以前的考古者們所觸及。這是一塊三角形的地帶,上面堆著一個很高的大石堆,周圍分別是拉米西斯二世、摩納波塔和拉米西斯六世的陵墓。這一地帶之所以以前未被探查,是由於當年人們在挖掘比吐坦哈蒙晚約200年的拉米西斯六世墓時,已對大石堆進行過挖掘。吐坦哈蒙大約是在九歲時登基的,當時是埃及的十八王朝。
吐坦哈蒙的父母不詳,他在孩提時代就同有名的納佛蒂蒂的第三個女兒阿可亥塞娜蒙結成婚姻。吐坦哈蒙的統治僅延續了大約九年,這一時期是一個經濟繁榮、然而宗教信仰卻很混亂的時期。吐坦哈蒙剛出生時取名吐坦哈騰,名字的後半部分是表明其家族信奉日輪「阿騰」的符號,而在他統治時期,國內狂熱崇拜「阿蒙」這位年輕的君主也只好改變信仰。吐坦哈蒙死時年僅十八、九歲,死因不明。即使吐坦哈蒙的陵墓就在「王谷」內一些專家認為由於宗教論爭的原因,吐坦哈蒙很可能被埋在「王谷」之外,要在卡特決定集中發掘的那塊相當小的地方找到它也絕非易事。
僅挖到地面這項工作,就要首先清除地面上萬噸沙石,這在當時只能用人裝筐運往空處倒掉,然後再折回,這種費力又費時的動作要重複上百次。這的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卡特只是剛剛開始籌劃。由於當時已超過了服役年齡,他就作為一名皇家信使來到中東,離開那裡時,他去參觀了「王谷」,一直到1918年卡特才真正開始這方面的工作。1920和1921年,卡特的工人在拉米西斯六世慕附近的真葬區發現了工棚遺蹟。鄉慮到王家幕地官員不會允許這樣簡隨的建築建 在法 老陵 嘉上,卡待只好又到另一處尋找,結果仍是失敗。1922年夏,卡特回英國同卡拉文商議繼續在「王谷」發掘事宜。那時,他們已經合作了十五年之久,這二人除了對埃及有著濃厚的興趣外,絕無其它共同點。
卡拉文當時56歲,曾就讀於埃頓公學和劍橋大學,他遊歷極廣,並且還擁有一個佔地36,000英畝的農場。他家祖籍在伯 克薩的亥可勒爾,那是英國有數的漂亮宅子中的一所。卡拉文還愛好收藏和攝影,並擁有一大群出色的賽馬。他也熱忠於駕駛汽車。事實上,正是由於卡拉文在一次嚴重的汽車事故中所受的傷才使他對研究古埃及發生興趣。1902年他 駕車經過德國時,和一輛農場運貨大車相撞,他的車被撞翻在地,人受了重傷。英國漫長而潮溼的冬天氣候對他身體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第二年他就來到了氣候溫暖、乾燥的盧愛克瑟。在盧 愛克瑟,除了沿著尼羅河岸邊肥沃的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外,考古和旅遊是那裡僅有的兩項活動。
為了不使自己浪費時間而受自責,卡拉文決定在那搞考古。他瞎碰了兩年。以後,人們把他介紹給卡特,兩人一見如故,彼此非常投機。1922年,卡特49歲,他從小生長在偏僻的挪爾佛克,祖父和父親都是繪畫的藝人,卡特從小跟著父親學藝,畫些狗兒馬兒,那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特別喜歡的,沒受過多少正規教育。1890年,卡特作為一名埃及探險基金會的立案起草人首次來到埃及,此後他離開了基金會在埃及政府的文物部當了一名視察員。
沒過幾年便由於出了事故而被辭掉,其原因是有一批法國遊。客在參觀金字塔和薩克哈拉墓時違犯規章,無法控制,警衛求助於卡特,當他證實這些人行為不軌時,便責令他們離開,這些人大聲抗議,但無濟於事,最後他們給邀請他們來的法國大使遞交了一份措詞嚴歷的控告信。當卡特的上司要他向這些法國人賠禮道歉遭到卡特拒絕後,他便被解。僱。在亥可勒爾的那天,這個易於激動、屢受挫折的單身漢得知卡拉文要放棄在「王谷」的發掘權後一定大吃了一驚。卡拉文為此已經耗費了20,000英鎊,其價值已超過現在的500,.000美元 所換回的只是一個個在沙地上的坑穴。
卡特央求卡拉文這是最後一次了,如果還發現不了王陵,他表示費用將由自己承擔。卡拉文終於動了憐憫之心,於是卡特立即趕回埃及去碰他最後的一次運氣,找到這座王陵。11月1日,也就是卡特找他的領班談過話後的兩天,尋找工作重新開始,50個當地的男人和兒童對從日出幹到日落能賺到一個先令的工錢感到十分滿意,開始在以前被卡特放棄的那些工棚遺址的周圍進行挖掘,除此之外,「王谷」內再無其它地方可選擇了。兩天過後,一層燧石片被掘了出來,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發現,因為這種石頭過去經常用來堵塞王陵的墓門。
11月4日上午,探溝已打到基巖,溝的盡頭距離拉米西斯六世墓的墓門僅十五英尺。那天上午當卡特從住處趕到工地時,他發現那些民工都一個個地站在了那裡。「停止發掘出現的那種莊嚴肅靜的氣氛,使我立即意識到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事」。卡特後來寫到:「我的領班此時顯得非常興奮,悄悄地對我說,在第一個工棚的下面挖到了一個臺階口。在卡特的監督下,工人們開始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清理臺階。不一會,一個門的上部露了出來,這是一個用灰泥封死的門,泥上印有數個象徵王陵的封印-將九個仇敵踩在腳下的豺神阿紐比斯。「在那格外寂靜的「王谷'裡,這簡直是一個令考古者激動萬分的時刻,」卡特後來寫道,「經過這麼多年辛苦的工作,現在就好象突然發現自己已站在一個偉大發現的邊緣」。
卡特後來回憶說,他當時還不敢奢望他找到的實際就是吐坦哈蒙的陵墓,門修得似乎有點過於簡單,布局看起來也不對,但這仍可能是一個埋藏王室用品的窖藏或一個王家成員的陵墓。重要的是,沒人知道那裡這麼個所在,而且門上還有封印。一個衝動些的人或許要接著挖下去以滿足好奇心。但是卡特卻吩咐用土把臺階重新填好,他設置了警衛,然後匆匆趕到盧愛克瑟給卡拉文發了一封電報,電文是這樣的:「終於在「王谷'有了重大發現,這是一座封印完好的陵墓,我已將它按原狀填好,現等候您的到來。
特賀!卡拉文回電說他將於11月20日偕同女兒阿爾伯特女士到達亞歷山大。現在,從倫敦到盧愛克瑟只需5-6個小時的路程,而那時則要一個多星期。他們首先要坐船渡過英吉利海峽,然後乘火車穿越法國,到馬賽乘船,最後從亞歷山大乘火車去盧愛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