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細胞,讓教科書更有互動感和想像力

2021-01-07 藝術中國

四月舉辦的第一屆深圳設計周上出現了幾本臺灣教科書,豐富的色彩和抽象的插畫,讓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設計精美的雜誌刊物。

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教科書具體來說,涉及臺灣地區的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目前已經有 200 多所學校在試用。

  「好看」,這是你看到這些教科書的第一反應。

陳慕天大三的時候參與時代基金會 YEF (The Young Entrepreneurs of the Future)計劃,作為代表去參訪歐洲的設計產業。有了對比之後,陳慕天才發現臺灣設計在審美上的差距,他在 TED Taipei 的演講中對比了歐洲城市和臺灣城市的市徽,他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市徽代表「一個執政者對於都市美學的想像」,而後者並不如人意。

這讓陳慕天開始思考美感教育這件事情。他與朋友林宗諺和張柏韋聊過之後發現大家都有同感,「那就做點什麼吧」,美感細胞的誕生過程大致就是這樣。

  陳慕天、林宗諺和小朋友們拿著第一本美感教科書

「好的美感教育有兩個重點,第一點,一定要平易近人,不能太高深、太乏味;第二點,要長時間的薰陶」,他曾在採訪中說。

小學生教材成了一個誘人的切入點。「首先它好做,小學生教材內容簡單,容易發揮設計;其次無論你生活在鄉村還是城市,無論你有沒有錢,課本肯定是每個人都會用到的」;另一個考慮是,小學生升學壓力比較小,用來做試點實驗更容易被接受。



康軒、翰林和南一出版社是臺灣中小學教材出版市場上佔據市場份額最大的三家出版社,美感細胞拿到了康軒和南一的內容免費授權,設計和印刷歸美感細胞負責。目前,這些教科書都是實驗教材,由於直接送審門檻高費用龐大,美感細胞選擇免費送給老師試用,但如果試驗效果良好,且之後通過審定推進體制內的話,出版社便會投入資金設計和印刷。

拿到內容授權後,美感細胞便需要開始著手改造計劃了。第一本書是與臺灣新竹市香山區大湖國小五年級合作,設計是用「30 分鐘的咖啡」說服朋友義務幫忙,13 個設計師分別負責一個章節。林宗諺對好奇心日報說,「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只有滿腔熱情。因此問題也比較多」。

問題之一,是設計師天馬行空的發揮讓教科書失去了部分功能性。色彩過於鮮豔,小朋友不知道看哪裡,容易分心;字體不是標楷體;課本最工具性的生字位置很難找到;沒有地方做筆記......老師和學生給出了很多反饋。

他們這才明白,美是不能喧兵奪主的。「設計是在一個框架裡解決問題,首先應該考慮功能性的東西—這個課本如何讓老師更好教,然後再把美的東西加進去。」林宗諺對《好奇心日報》說。






三個男生扮演的基本是溝通者的角色。和出版社溝通內容和編輯、和老師與學生溝通使用反饋和改進建議、和設計師溝通得來的調查、反饋以及設計方向,除此之外,要讓美感教科書走到體制內,他們還需要民眾和政府的支持。

陳慕天是交大學生會會長,並跟著學長創業承接政府專案,有一些與政府打交道的經驗。要把教科書做好看之前也有人提過,但是政府不同意,林宗諺舉了一個稍微極端點的例子,比如說一張打領結的小鳥的插圖,「會讓人覺得帶有掐死的意象」。

為了讓政府放鬆法規,除了直接的溝通,美感細胞要先讓臺灣的民眾接受,這會大大增加教科書改造計劃的成功機會。他們在學校和團體社群中頻繁舉辦演講、參加活動推廣美感細胞的概念,他們把每次給試點學校的小朋友送書、老師和學生的反應和反饋製作成紀錄片發布在網上,同時大量的媒體曝光讓他們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不過這些沒有一個環節是盈利的。美感細胞的資金來源於眾籌、企業的私下贊助,以及營銷比賽。美感教科書第二季在 flyingV 網絡募資平臺眾籌獲得約 560 萬臺幣的資金,募資內容裡確保信息透明翔實。與此同時,他們正在籌備一本書,《美感教科書設計思維大補帖》,讓大家了解到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利益方的需求、教科書產業面臨的結構困境、設計師在設計教科書時觀察到的問題,以及他們的投入與想像等等。

  《美感教科書設計思維大補帖》內容

  第二季眾籌預估金額分配

互動感和想像力是教科書改造計劃的大方向。林宗彥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讓學生主動學習,一定要有激發他們的興趣的設計。第一本教科書上的寫了一筆的田字格,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課本;國文課本裡設置「本課密碼」的小遊戲,鼓勵學生們在插圖裡找藏起來的密碼,順便學了拼音;讓小朋友通過尾巴猜動物等等



除此之外,美感教科書在細節處加入了很多細心的小設計。封面增加折頁,方便老師學生標註學習進度;避免用純紅色和藍色等一些色盲或色弱無法辨別的顏色;畫圓規的小手;重點標註等等。

設計數學課本的方序中,曾經幫五月天設計過專輯封面,並多次獲得金曲獎專輯包裝設計獎。他用積木遊戲的概念設計封面,「解數學題就像是玩遊戲」,方旭中說,「內容涉及上,會使用找線索等引導方式,也會增加空白區域讓孩子練習」。

「因為就是增加很多圖案,然後也不會有很密密麻麻的字」,此前有一位叫晨翎的小朋友在接受採訪時說道為什麼喜歡美感細胞設計的教科書。由於人和人之間的差異,爭議永遠在「這到底是增加學生的興趣還是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隨著精美的設計而來的是高昂的成本。臺灣教科書的定價是固定的,因此出版社的成本限制很大。林宗諺透露印製一本三四十頁的教科書大概 90 臺幣,這還不包括高昂的設計費用和其他隱形成本,而現在一本康軒出版國小五年級的課本售價也是 90 臺幣。按照他們的排版方式和材質使用,批量生產之後成本遠遠大於現在的教科書。

「美感教育真的很重要,但要求美感到希望打破用紙、設計、規格的限制,隨之而來的高單價教科書,家長們是不是願意負擔?地方政府是不是還會用議價方式來壓迫出版社?就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暗黑教育出版株式會社在 Facebook 上評價道。


  而大眾對美感各有看法,對什麼樣的美感教育是合適的問題上,想法也不一樣。

「常有人跟我們說『為什麼你們的就是美的』。我們從來沒有說這是唯一的標準。美是很主觀的。不同時代不同背景對美有不同的定義。我們告訴孩子有很多種呈現的方式,也許有些你很喜歡有些你不喜歡,但是我們有義務讓你看到」,林宗諺對《好奇心日報》說,「大家對美感教育有自己的想像,有些人會說真正改的是老師教學的方式、或者是制服。但我們還是應該挑一個我們相信的題目去做。」








  題圖、文中圖來自:美感細胞

相關焦點

  • 三個臺灣男生想讓教科書更有「互動感和想像力」,他們的確也做了一...
    四月舉辦的第一屆深圳設計周上出現了幾本臺灣教科書。豐富的色彩和抽象的插畫,讓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設計精美的雜誌刊物。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2013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
  • 三個臺灣男生想讓教科書更有「互動感和想像力」,他們的確也做了一點事
    四月舉辦的第一屆深圳設計周上出現了幾本臺灣教科書。豐富的色彩和抽象的插畫,讓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設計精美的雜誌刊物。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
  • 從改造教科書開始,這三個臺灣男生想帶給小學生美感教育
    豐富的色彩和抽象的插畫,讓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設計精美的雜誌刊物。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教科書具體來說,涉及臺灣地區的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目前已經有 200 多所學校在試用。
  • 三個臺灣男生覺得課本不夠美,搞了個[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讓小學生拿到書的那一刻能說出: 「思想更自由,空間更開放」!
    目前臺灣地區有 200 多所學校的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都在使用「新的」教科書了裂變到課本裡美感細胞「美感細胞」認為教科書雖然是以教學為主,以內容取勝,但仍然陳舊刻板,缺乏美感,便提出「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希望用豐富的美學元素改造一成不變的臺灣教科書插圖風格
  • 復旦人說 有了「美感教科書」,你就能學會「審美」?
    有感於臺灣美感教育的不足,一個由臺灣的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團隊今年發起了一項名為「美感細胞」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邀請專業的藝術家,對原有的語文課本進行重新設計。藝術雜誌風格的課本介紹Google標誌的課文,把LOGO的配色融入到畫面當中「美感」團隊重新設計教科書的初衷是提升臺灣學生的美感教育。
  • 臺灣「最美教科書」大火之後,「美感報紙」又來了
    」計劃第三季  滿滿設計感的教科書酸成了檸檬精  這些別人家的課本真是美炸了!  簡單回顧一下,在中國臺灣  有一幫年輕而又富有見解的設計師  發起了一項「美感教科書」計劃  「給我一本教科書,給你一座美術館。」
  • 在臺灣,有一幫「不務正業」的設計師,他們發起了一項「美感教科書」計劃
    那就得從培養孩子的美感抓起從最基本的教科書下刀 ...在臺灣有一幫「不務正業」的設計師他們發起了一項「美感教科書」計劃 能有更深厚、更豐富的美學涵養去改變更多的事物這就是「美感教科書」計劃  在這趟旅程中有超過 1900 位的孩子使用了重新設計過的美感教科書⋯
  • 現在改變一本教科書,未來卻可能改變一代人
    簡而言之,美感教育。這或許需要經常逛美術館看看畫展或雕塑,或者需要到博物館品品文物,但是,現實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做到呢?臺灣交通大學的三個學生——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三個既不是設計系,也不是教育系的男生,卻為提升臺灣的整體美感水平,做了一件事。
  • 因被課本醜哭,三位理工男,耗時7年設計絕美教科書,...
    2018 年我們曾分享過臺灣的美感教科書計劃,三個非設計專業的男生一舉改變了臺灣小學教科書的審美。如今這個計劃進行到了第三季,最近又誕生了美感報紙,是時候再度向好的美感教育取取經了。始於臺灣交通大學的三個男生陳慕天、張柏韋和林宗諺,他們組成了美感細胞團隊。
  • 如果教科書是孩子遇見的第一座美術館,它應該是什麼樣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從教科書中學習美學呢?教科書是最公平的媒介,如果小朋友能夠在教科書中感知到美,提升創造力和想像力,也許就可以提升整個民族的美感。他們一拍即合,發起了「教科書改造計劃」,徵集設計師一起改造課本。
  • 因被課本醜哭,理工男,耗時7年設計絕美教科書,看完想當小學生
    距離美感教科書第二季過去兩年後,上個月美感細胞團隊正式發起了第三季的徵集活動。畢竟愛臺灣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要有具體方法,必須透過作品或行動,表現自己對事務的關心。」諸如參與美感教科書計劃這樣的事情,他認為可以賦予臺灣新的模樣。
  • 臺灣年輕人改造出第二季「美感教科書」,大陸老師孩子真需要!
    今天我們一起聊和老師和教科書有關的話題。希望國內有更美的教科工具給到天下教育工者。當國內的教科書處於這樣:(來源某度)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社會課本,設計:圖文不符第一季美感教科書計劃起源於有一幫「不務正業」的臺灣設計師思考:如何壯大中國的設計和創造力水平?
  • 嫌教科書醜爆了,這群90後一言不合就重新設計教科書!
    他們是一群畢業於交通大學的90後,有感於臺灣美感教育有待加強,於2013年9月發起【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美感細胞團隊成員林宗諺、賴政宇和張柏韋,與設計師聶永真合照。就像美感細胞的口號一樣:給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新版教科書變成了隨手可得的美術館。
  • 教科書也能設計的這麼美?!
    中國臺灣最美教科書第三季 這是由中國臺灣美感細胞團隊 發起的《美感教科書第三季》募資計劃 這次教科書設計,美感細胞團隊 邀請五大設計團隊聯手 我們來看看「別人家系列」的教科書!
  • 不止趣聞 臺灣第一本具有美學教育的教科書!
    有感於美學教育要從小做起,臺灣90後大學生陳慕天和他的熱血小夥伴發起了「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劃」,加上設計師和插畫家們的幫忙,設計出如同繪本般的語文課本。  「從融入美感教育課本做起,一定能改變學生!」
  • 這幾個年輕人吊炸天,為了美感,竟然把小學課本改頭換面!
    ▲臺灣交通大學學生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等人組成「美感細胞團隊」,發起美感教育計劃,全面改造國小教科書,請設計師重新編排版面▲美感細胞團隊自認是個拓荒者,為臺灣的美學教育開闢新道路,期望國民教育能給的,不是只有知識技能,更應該有美感設計思維能力。
  • 100個有趣的靈魂 | 斬獲紅點獎的「最美教科書」背後,這幾個臺灣...
    也正是因此,來自中國臺灣的 「美感細胞」 和三個理工男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才更具備借鑑價值。這項由臺灣交通大學畢業的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自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再設計至今已經得到了中國臺灣地區 200 多所學校的認可,佔領了全臺 70% 的配額,還在 2017 年成為紅點設計大獎和TED演講的座上客。
  • 2017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一件獲獎作品竟是一本「教科書」!
    希望接收到這波美學種子的孩子再長大後,能有更深厚、豐富的美學涵養,以改變更多事物。全臺灣第一本為美感而生的課本▲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從小我們閱讀教科書的時間超過20,000 個小時,但我們去美術館的時間卻不到100 小時⋯如果有一天,這些課本就是一本本可以放進書包的美術館,能有多大的改變?兩年多過去了,美感教科書團隊現在如何呢?
  • 9所學校獲Good Design大獎,網友:這才是真正的美感教育!
    大家還記得小趣曾經講過的「教科書改造計劃」嗎?點擊查看如果教科書是孩子遇見的第一座美術館,它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從小接觸的教科書,其實就是美感教育方式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計算過自己與教科書的相處時間呢?
  • 世界最美日本小學教科書進來了解一下
    ???教科書世界最美?在我印象中" 世界最美 "和" 教科書 "素來不搭邊畢竟,我們的教科書封面是長這樣的……反觀中國為什麼我們的教科書幾十年如一日教材從來不講究美感?此次改造的行動代號" 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劃 "口號是" 給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