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賣菜之爭看不反壟斷,創新創業就機會渺茫了

2020-12-19 界面新聞

文|高飛銳思想

商業發展是讓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了,在網際網路行業表現尤其明顯。

市場監管總局終於看不下去,打出重拳,對壟斷市場行為說不了。

撞在槍口的是阿里巴巴、閱文集團和豐巢,都被處以50萬元人民幣的處罰了。原因是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商業、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豐巢收購中郵智遞都沒有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

50萬元人民幣,錢不多,對這三家巨頭來說,只是一陣毛毛雨。但市場監管總局的作為卻意義非凡,標誌著依法實施反市場壟斷的監管行為以後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巨頭們有可能時不時因為市場壟斷被處罰。

實際國富民強,需要做大做強的企業,以夯實經濟基礎,提升競爭力,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但這種強大不是為了維護一企私利,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對同行進行打擊,甚至跨界打擊,不是讓中小企業或者雙創企業被大企業扼殺在發展搖籃中。

如果這樣,那就不利於經濟建設多點開花,春色滿園。現代經濟發展,既需要阿里、騰訊、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彰顯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偉大成就,更需要更多的創業創新企業展現我們社會的寬容和經濟活力。

經過改革開放後四十多年的發展,各行各業已經出現了很多巨無霸企業,這是好事,他們掌握了大量的資本和資源,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但不能把心思用歪了。不難看到,這些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掌握了大量社會優質資源的巨無霸企業,對市場的負面作用,對創新創業的破壞力已經顯現。他們靈活地運用自己的市場地位,不斷打壓同行,使市場越來越集中;並且積極跨界,蠶食鯨吞其他行業,尤其是某些雙創新商業模式出現,他們更是蜂擁而上,要麼投資或收購,要麼推陳出新地高仿,利用資本和資源進行降維打擊,把那些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擠壓得沒有立錐插足之地,只能乖乖地繳械投降。

記得解決最後一公裡,被譽為中國新時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麼?ofo倒閉,摩拜賣身,那麼轟轟烈烈的創業創新運動,最後要麼被阿里、騰訊、滴滴收編,要麼被資本弄殘,創業者不得不變現,落得遍地雞毛。

也許目前巨頭爭搶的社區賣菜,正在重複這樣的一條老路。社區賣菜是2019年便利店的一種新發明。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新業態了,可以說是方興未艾。但這條新賽道現在已經被各大巨頭塞滿了。從目前來看,阿里巴巴投資了十薈園、騰訊投資了興盛優選、美團、拼多多、阿里盒馬、滴滴自建了社區團購品牌,字節跳動和京東也在磨刀霍霍,準備殺入。一場資本的殺伐圈地在社區賣菜領域轟轟烈火烈地打響,跟當初的便利小店已經沒有一毛關係了。

不可否認,由於網際網路巨頭和資本巨頭的介入,社區賣菜留給那些創業創新者的機會並不多。當然,也有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努力掙扎,佔山為王,但從長遠看,等待他們的結局也許只有三種:要麼被打敗,要麼接受資本,要麼被收編。

也許市場監管總局祭出的強有力的反壟斷監管,對於結束市場無序,給創業創新者撐一把保護傘,讓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雙創小企業能夠在網際網路巨頭和資本巨頭的夾縫中,避開鋒芒,生存下來。

有阿里、有騰訊、有京東,有美團、有滴滴,有頭條,我們很高興;但中國將來需要更多更大更強的企業,而不是只有他們就夠了。這些企業就存在於現在的雙創企業中,希望這些企業能夠出來更多的阿里、騰訊、頭條、京東們。

那些已經發展起來的巨無霸企業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好新基建上,向高精尖深發展,向科技創新要市場,要效益;而應該把更多應用型創新商業模式留給那些雙創企業,讓他們成長起來,壯大起來,成為未來社會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上演「百團大戰」,賣菜商戶轉身變「團長」
    根據艾媒諮詢主題研究報告,社區團購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與傳統電商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為輕,藉助微信等社交流量入口,具有用戶社區化易傳播、商家集中化管理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點。   團購模式在網際網路創業潮初期早已有之,當下和生鮮行業結合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有觀點稱,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 社區賣菜與星辰大海
    畢竟普羅大眾的市場見效最快,我們十幾億的人口紅利,逮住一件小事就能做成大生意,幾年就能境外敲鑼上市,造出一大批億萬富翁,這對創業團隊的吸引力毋庸置疑。其實我們不要只看尖端,外國的初創團隊其實也都是聚焦小領域,但是當他們做大之後,即開始思索星辰大海,而不會滿足於繼續地下沉收割了,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多少都有點類似傾向。
  • 「不隔夜」暗戰:社區生鮮店瘋狂擴張 賣菜生意真那麼好做?
    原標題:「不隔夜」暗戰:社區生鮮店瘋狂擴張,賣菜生意真那麼好做? 摘要 【「不隔夜」暗戰:社區生鮮店瘋狂擴張 賣菜生意真那麼好做?】
  • 社區團購為什麼火?平臺補貼低價不正當競爭壟斷從何說起?
    社區團購是社區居民的大實惠。就買菜而言,在家門口不用跑腿就能買到便宜、打折、價格實惠的蔬菜,生活必需品,社區居民當然開心支持了。社區團購異常火爆也引來無數非議。網際網路巨頭參與社區團購是壟斷企業資本無序擴張行為?平臺補貼導致低價傾銷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社區團購和小商販搶地盤賣菜擠壓了小商販生存空間等等。誰在妖魔化社區團購?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 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最近,圍繞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的問題,成為一場各方積極參與的爭端。社區團購早已有之,但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風氣,興盛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背景。巨頭們像是在一夜之間發現了社區團購的寶藏,必欲布局、爭奪為快。這種景況,似曾相識。
  • 社區賣菜的隱喻和終局 | 獵雲網
    中國的社會環境過去對創新是鼓勵的,即使某些創新並非技術範疇,而只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人們也願意給予寬容。但在經歷幾年的貿易摩擦和今年的疫情衝擊後,社會大眾在2020年突然重拾了對創新的審視,尤其是那些專注提升「效率」,卻無法兼顧「公平」的創新。因此,圍繞社區團購的爭議,會給「優先效率,還是優先公平」這個問題賦予新的答案嗎?
  • 社區團購的罪與罰:「不講武德」的網際網路巨頭請「耗子餵汁」!
    假如被社區團購取代,賣菜商販還有很多底層普通勞動者是如何喪失生養家餬口的工作而無法維持生存的呢?這一切就是從網際網路壟斷資本的原罪開始的。網際網路巨頭壟斷資本的原罪就是資本完成原始積累後,網際網路壟斷資本利用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各種不正當的經濟手段(價格戰,補貼),對賣菜商販等底層勞動者的謀生手段進行掠奪。我們熟悉的"羊吃人現象"、"圈地運動",都是資本掠奪的原罪。
  • 中央兩提「反壟斷」,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0.49元/斤的土豆、5.99元/20個的雞蛋……網際網路巨頭們動輒幾十億補貼燒出來的低價,很難不讓消費者心動。常說「跟不上時代就要被淘汰」,如今淘汰的輪到菜販子了?據「看理想」報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師梁捷認為,菜場和小商販不會就這麼簡單地完全被替代。
  • 社區團購——將會奪走賣菜商戶的生計?看小農民怎麼說
    專家認為,電商巨頭入局把社區團購的競爭拉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各家都有競爭機會,社區團購又迎來新一輪「風口」。  社區團購採用「預售+自提」模式,通過聯合社區小店經營者、寶媽等「團長」人群,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社區「團長」通過拉群快速收集訂單,平臺負責聯繫原產地直採發貨,有利於推動生鮮零售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 月入上萬的白領跳槽當「賣菜哥」 跳出舒適圈讓他圓了創業夢
    基層創業典型豆亞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7日6時訊(記者 李嫋)從月入過萬的白領到辭職創業當上「賣菜哥」,34歲的豆亞霖已為創業夢奮鬥了十年。辭掉工作賣菜 從門外漢到市場裡的熟手就像當年走出山坳坳一樣,對於未來,豆亞霖一直有著清晰的打算:「腳踏實地創業,不勇敢走出去,永遠看到不到外面廣闊的天空。」2009年,豆亞霖大學畢業,從業務員幹到業務經理,很快拿到月薪上萬元。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冷卻降溫,這個千億風口「不...
    昨天(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猜你想看:《六大重點工作,釋放八大信號!政治局定調,中國經濟明年這麼幹,這些表述極罕見》)這是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
  • 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
    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原標題: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從全球範圍內看,網際網路巨頭因壟斷而被重罰的事件屢見不鮮。蘋果、谷歌、高通、微軟等巨頭,都因壟斷行為而招來天價罰單。比如在2020年3月16日,法國當局就因蘋果公司違反相關競爭法、存在壟斷行為,開出過一張11億歐元(折合約86億人民幣)的最大罰單。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阿里、京東、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大家熟悉的補貼擴張模式又要來了。這個時候,人民日報出來叫板,說巨頭不僅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還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態度。那麼,網際網路賣菜到底行不行?為何巨頭入局,而人民日報要叫板呢?我們來看一下。
  • 網際網路社區團購賣菜,會擠垮菜市場嗎?
    掃完確實吃一驚:20枚土雞蛋5元,4斤雞胸肉7元,1升澳洲牛奶4.9元,5斤脆甜紅富士3.6元,承諾最快20分鐘送貨上門……比家門口的社區菜場便宜得多。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已經形成了幾家頭部創業公司;最近這一現象闖入眼帘、登上報端,是因為僅在2020年,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
  • 人民日報潑社區團購冷水,但巨頭們爭的可不是賣菜生意!
    不過,大佬打得頭破血流,難道就為了一筆賣菜生意?當然不可能。隨後,以衛龍辣條為首的多家供應商表示,禁止給社區團購供貨,對於不遵守要求的經銷商將取消經銷權。兩則消息一出,便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不過已被證實為謠言。也就是說,這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還是得惦記!
  • 人民日報點名後,社區團購已成眾矢之的,我們為啥要對它說不?
    社區團購熱火朝天,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參與爭奪,這是一個每年幾萬億的大市場,蛋糕非常的大,很是吸引人。一般來說,只要某個行業有巨大的利潤,就會有資金往裡面衝。 不過,雖然各路資本都看好社區團購,但一直以來各方人士對社區團購的質疑聲不斷,正如長租公寓在三四年前就受到有識之士的質疑一樣。
  • 反壟斷第一槍打響!中國網際網路要變天了!
    所以沒有要求經營者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三起併購不需要取消或者修改,依然可以維持現狀。那監管此番真的只是高舉輕打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50萬元雖然看上去不多,但這實際上已經是「頂格」,這就相當於為此事定下了基調,類似事件今後都會受到最高規格處罰。
  • 反壟斷為了什麼:消費者、中小企業還是促進創新
    從2008年到現在,中國的反壟斷已經進入到第12個年頭,反壟斷的實踐毫無疑問會和美國早期的一樣,從相對粗糙和模糊的條款和規定,進入到詳細的條文和細節討論。可以預計,將來更多的討論和研究,會幫助我們進一步釐清各種概念和可能模糊的細節。現有的反壟斷司法實踐存在的一些問題,都和剛開始的時候法律條文尚不明確有關。我們需要對原來比較模糊的語義逐步進行準確的解釋。
  • 社區團購火爆,「賣菜革命」苦了誰樂了誰?
    受疫情影響,加之天氣寒冷,讓生活緊張的人們迅速接受了社區團購,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消費者「薅羊毛」樂在其中「我們是新小區,因為入住率不高,周邊配套還不完善,買菜是個難題,社區團購解決了我們的日常需求。」北中環橋西小區的劉女士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