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有時候莫名其妙就產生了焦慮,怎麼辦?焦慮的情緒總是纏繞在自己身上,自己也想心平氣和,自己也不想擁有焦慮的情緒。但是這種焦慮情緒總是出現,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
情緒很多情況下是無法進行自我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我們的行為。比如說早上要起床了,自己的心情非常不好,產生了一種焦慮情緒,覺得今天這件事做不好怎麼辦?覺得今天會不會被領導批評,情緒越想越糟糕,而且情緒越想越焦慮。其實這時候情緒的出現是正常的,擔心而焦慮,想要通過繼續睡覺行為逃避此時此刻的情緒。但是解決不了根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掀開被子,直接穿衣起床。
我們的焦慮情緒往往在什麼時候會出現呢?經過臨床觀察以及自身的體驗。焦慮情緒是在自己無所事事的時候出現的。舉個例子:一個人把一件事辦砸了,內心產生了焦慮感,一個人就在那邊思索:怎麼辦呀?應該如何來補救這件事呢?應該如何把這件事再次做得盡善盡美呢?此時此刻就出現了極其強烈的焦慮情緒,導致自己無法自拔。而能夠解決這種焦慮情緒的境況就在於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比如說給家人安裝按摩椅。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安裝按摩椅上,上一件焦慮的事情就不復存在了。因為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都在思考如何安裝按摩椅。
很多事情的焦慮都是在還沒有去做的時候出現的,當自己行動起來後,所有的注意力會放在當前要做的事情上,那麼焦慮情緒就被自己放下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知道了如何來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了,也知道為什麼會產生焦慮情緒了。
人們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就會把很多事情看淡很多,也能夠理解很多。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加,隨著社會經驗的增加,對於以前很多焦慮的事情就沒有必要去談論了,也會覺得無足輕重,過去了就過去了。就像在上學階段,自己考試沒有考好,非常焦慮,就會覺得這怎麼辦呀?一晚上都沒有睡好。後來想一想: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那麼緊張焦慮,一次考試沒有考好,並不影響自己的人生發展之路。還不如積極面對、樂觀面對,從而構建積極向上的人生。
我們都在成長,每一天都在成長,關鍵因素是自己是否想要成長。適度的焦慮出現,對於自己是有幫助的,因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完美。意識到自己需要努力了,需要拼搏了。焦慮的情緒長期存在,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心情,也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焦慮情緒短暫出現,將其化為動力,從而成就美麗人生。
身邊經常出現這樣的一種聲音:焦慮是一天,不焦慮也是一天,幹嘛要焦慮呢?其實這話誰都能說,誰都可以勸解,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因為自己的情緒調整需要自己花費精力和心力去調整,只有經歷過讓自己產生焦慮情緒的事件時,才能夠明白焦慮情緒並不是自己想要解除就能夠解除的。
每天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非常重要。我們當下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給自己充電,並且是在給自己建立一個美好的人生方向。自己現在努力點,那麼以後的歲月可以輕鬆點。現在很輕鬆,未來可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回報給自己。當產生焦慮情緒了,不要慌張,就近找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去做就好,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全神貫注,從而忘記了焦慮的情緒。
人因為焦慮而感到自我的存在,人因為焦慮而感到生活的艱辛,人也因為焦慮而讓自己努力奮鬥,所以焦慮是把雙刃劍,關鍵就看自己如何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