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
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
只有一個人快樂地走著
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
他笑著說:「因為我背著的東西最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背負太多的東西只會讓你行程艱難,苦不堪言。
網絡快速發展帶來的是信息量的龐雜,人們所處理的問題在不斷增多,情緒被不斷強化。在面臨一些事情時我們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些情緒,例如緊張、恐懼和焦慮。
其中焦慮,它的刺激程度在緊張與恐懼之間,帶給人的改變並不是最為明顯的一個,但是它是對人影響最大、最棘手的情緒,因為它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
這裡所說的焦慮並不單指我們遇到事情時所產生的心理,還指在安穩的生活中所產生的情緒。
個人任何反應的產生都會有一定的原因,當我們遇到事情時很容易能反應過來是什麼導致的我們出現了這種情緒。但是當我們毫無徵兆的出現異樣的情緒卻找不到原因的時候,很可能這是你的焦慮在作祟,而它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很久之前被擠壓的情緒。
焦慮,是指個人在遇到或即將出現的問題、困難、危險時,自身所產生的情感反應。
我們對未來或者當下有著自己的判斷,當事件因為自己或外部的原因脫離了我們掌控的範圍時,比如棘手的工作、複雜的信息處理等,面對未知,人體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不安等情緒。總結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很簡單,即:
在信息化極度膨脹的現在,各樣的情緒會展現在網絡上,對個人的情感會產生一定影響,加上不斷有人傳播負面信息,人們很容易被圈進去。外部因素使人擁有了產生焦慮的條件,而激發產生靜不下心的導火索是人心理對焦慮的認可。
當我們下定決心完成一件事時,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半途放棄,那麼一開始我們對事件完成後的想像已經落空,所期待的事情沒有發生。如果再看到別人在同樣的事件上取得成功,懊悔的心情自然產生,由此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網絡的發達讓世界變得小了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景觀、各樣的美食、豐富的生活,從而聯想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因為某些因素無法達到一樣的生活。比如人的心理開始被醞釀,即自卑產生的焦慮。
偶爾的失眠,身體不適,讓人產生煩躁的情緒,但是人沒有及時處理,任由情況發生,採取逃避的心理。慢慢的愈發嚴重,對人的生活造成影響,這一系列讓人苦不堪言,焦慮油然而生。
這時候的焦慮是合理正常的,它是人體調節情緒的一部分,我們在遇到困難時產生了這樣的刺激,可以讓自己提前作出反應來應對,更好的避免事件的發生或嚴重化。通過治療或合理的調節我們完全可以克服焦慮。
但是當我們無法控制,類似神經症的人格的時候產生的焦慮最難處理。可能由於渴望他人的認可,對美好的追求,很早之前的小事,種種未知的因素組成了這種焦慮。可以說,這是某部分人的常態,如果非要說一個產生原因,那就是人心理的病態情緒(這種病態是相較於現在看來正常的心理)沒有被釋放出來。
在整個社會發展來看,可以說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誘發了焦慮的發生,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條件。從個體差異來看,擁有這種焦慮的人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但是人與人總歸是不同的,就是這一點的不同(身體、心理、行為處事、性格)導致了焦慮程度的不同。
比如有的人是討好型人格(即不自信,導致這種人格出現的核心原因是長期缺愛。),在朋友相處上,他看重之間的關係到了無法脫離的程度。對普通人格來說傷心、焦慮是存在的,但並不是無法控制的。
不管是普通有原因的焦慮,還是毫無根據的焦慮,它們對人正常的行為影響並不很大。情緒表現到個人的生活,可以和常人一樣上班、下班,因為長時間的認知讓人知道怎樣才是正常的生活規律,但是到了獨處或者合群的時候,焦慮就開始表現出它的不同,比如鬱鬱寡歡,比如異常興奮。
沒錯,焦慮帶給人的並不只有無力的部分,還有刻意的情緒激動。在身體上表現為渾身顫抖,坐立不安,手心出汗等症狀。
在同一件事情上,情緒正常的可能會考慮事件的過程和結果,焦慮摻雜進來後可能會考慮這件事存在的意義,過度的擔憂讓自己出現異樣的症狀,這些症狀產生焦慮,焦慮導致症狀加重,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在安穩的生活中,情緒正常的人很少會給自己主動找煩心事,但是焦慮會讓人不由自主的考慮無關緊要的事情。
為了更好的理解,舉個例子,他(擁有焦慮情緒的人)買了個手機,但是沒有擁有新手機的喜悅,反而不停的找其他店鋪進行對比。即使確認擁有的是最完美、最合適的手機,他還會不斷詢問他人是否合適。
即便得到滿意的答案,他還是陷入到懷疑焦慮當中,焦慮促使他不斷懷疑,不斷去尋找答案。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毫無根據的焦慮,想擁有一部最完美的手機,在已經得到後卻還是出現很多問題。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認識到自己已經產生了焦慮,如果自己可以及時調節過來,那麼以後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解決。
如果無法自行調節,則需要藉助心理醫生,及時接受治療。它所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以前經歷過同樣的事情,但是沒有被別人認可,從此埋下了焦慮和恐慌的種子,當再次碰到的時候被激發了出來。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嚮往的東西,比如幸福安康的家庭,比如炙手可熱的權利,比如富可敵國的金錢。這一切都是心裡的渴望,我們喜歡這種東西帶來的感覺,他能滿足我們的欲望。但是當焦慮摻雜進來後,就會產生細微的差別。假如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焦慮不會使個人去利用自己的魅力正常結交,而是表現在屈服和利用的關係上。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很希望結交朋友,但是她並不是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一起玩耍這樣的方式,而是對想結交的人百依百順,不敢有任何反對,以此來獲取別人的好感。
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焦慮所帶來的行為影響,因為希望結交朋友,依賴朋友帶來的安心等感覺,想通過屈服來獲得其他人的認可。
焦慮讓人在得不到的事物面前極度渴望,它可以去百轉千折的得到,不管任何方式,這一切就是焦慮讓人的極度追求事物。這種行為完全可以被人合理的解釋,即過度追求權勢等,但是它是有差別的,可以表現在追求的行為方式不同,這種差別很小但不容忽視。
像上文中所說,在同一件事情上焦慮帶來的思維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焦慮可以讓你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帶著它。但是它會影響你思考問題的方式。
或者是過度思考,或者是偏離範圍。
而產生這種情緒的部分原因,在於你對這件事情的不夠了解或者對自己的不足夠自信。
「愛而不得」可以說是能準確形容出一部分產生焦慮的原因,在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上,自己去努力或者幻想自己努力,但是結果不如人意的時候,人們會陷入到對自己的極度懷疑當中,甚至對追求的事物產生不滿。
這也是一種焦慮,它通常表現在追求不到喜歡的事物後產生的不滿情緒,通過為自己開脫或者將錯誤歸結到外部因素,即與自己無關,從而達到一種心理平衡。
總結上文中所說,焦慮在產生原因上總共分為了兩大類:
第一類是遇到困難、危險、無法了解的事情時所產生的恐慌,從而產生了不安的焦慮。
第二類是毫無理由,突如其來的焦慮,但細細分析,很可能存在久遠的小事當中。
其中在第一類中產生焦慮情緒的事情有很多,但是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原因,所以大致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
1、放平心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過分糾結得失,在經歷中成長,試著將心態放平和,不被情緒左右。
2、堅定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對很多事情都有很大的幫助,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鍛鍊自己意志力。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一方面會豐富自己的經歷,一方面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只有多實踐,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4、加強體育鍛鍊。體育鍛鍊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處,它可以改善人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幫助緩解情緒。
第二類心理因素情況較為複雜,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已經產生了焦慮心情。
1、嘗試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不斷暗示自己積極樂觀。儘量回想自己以前的經歷,找到導致焦慮產生的原因但不要糾結於此。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避免「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情況,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
2、藉助心理醫生,積極配合治療。如果焦慮的情況較為嚴重,而且找不到原因,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就醫,避免情緒加重。
有很多人的焦慮並不是心理原因,只是在生活中遇到了煩心事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從而讓事情一直影響到自己。在看到了別人的優秀,或看到了製造焦慮的視頻後所產生的焦慮心情都可以使用第一類的解決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焦慮可以說是現代社會中大部分人存在的狀況,尤其是當代青年,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快速發展的社會帶來精神影響是較大的。同時,焦慮的表現並不是只有表現在人心理方面,還會在生理上有所反應。
面對焦慮,我們不能等閒視之,也不能談虎色變,積極去應對,比任何方法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