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焦慮:焦慮不只是單一的情緒反應,找到焦慮的暫停鍵

2020-08-28 文人墨鶴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

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

只有一個人快樂地走著

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

他笑著說:「因為我背著的東西最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背負太多的東西只會讓你行程艱難,苦不堪言

網絡快速發展帶來的是信息量的龐雜,人們所處理的問題在不斷增多,情緒被不斷強化。在面臨一些事情時我們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些情緒,例如緊張、恐懼和焦慮

其中焦慮,它的刺激程度在緊張與恐懼之間,帶給人的改變並不是最為明顯的一個,但是它是對人影響最大、最棘手的情緒,因為它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

這裡所說的焦慮並不單指我們遇到事情時所產生的心理,還指在安穩的生活中所產生的情緒

一、我們為什麼會出現焦慮?焦慮並不只是單一的情緒反應。

個人任何反應的產生都會有一定的原因,當我們遇到事情時很容易能反應過來是什麼導致的我們出現了這種情緒。但是當我們毫無徵兆的出現異樣的情緒卻找不到原因的時候,很可能這是你的焦慮在作祟,而它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很久之前被擠壓的情緒。

焦慮,是指個人在遇到或即將出現的問題、困難、危險時,自身所產生的情感反應。

我們對未來或者當下有著自己的判斷,當事件因為自己或外部的原因脫離了我們掌控的範圍時,比如棘手的工作、複雜的信息處理等,面對未知,人體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不安等情緒。總結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很簡單,即:

1、無法靜心。

在信息化極度膨脹的現在,各樣的情緒會展現在網絡上,對個人的情感會產生一定影響,加上不斷有人傳播負面信息,人們很容易被圈進去。外部因素使人擁有了產生焦慮的條件,而激發產生靜不下心的導火索是人心理對焦慮的認可。

2、輕易放棄。

當我們下定決心完成一件事時,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半途放棄,那麼一開始我們對事件完成後的想像已經落空,所期待的事情沒有發生。如果再看到別人在同樣的事件上取得成功,懊悔的心情自然產生,由此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3、自卑心理。

網絡的發達讓世界變得小了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景觀、各樣的美食、豐富的生活,從而聯想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因為某些因素無法達到一樣的生活。比如人的心理開始被醞釀,即自卑產生的焦慮。

4、身體不適。

偶爾的失眠,身體不適,讓人產生煩躁的情緒,但是人沒有及時處理,任由情況發生,採取逃避的心理。慢慢的愈發嚴重,對人的生活造成影響,這一系列讓人苦不堪言,焦慮油然而生。

這時候的焦慮是合理正常的,它是人體調節情緒的一部分,我們在遇到困難時產生了這樣的刺激,可以讓自己提前作出反應來應對,更好的避免事件的發生或嚴重化。通過治療或合理的調節我們完全可以克服焦慮。

但是當我們無法控制,類似神經症的人格的時候產生的焦慮最難處理。可能由於渴望他人的認可,對美好的追求,很早之前的小事,種種未知的因素組成了這種焦慮。可以說,這是某部分人的常態,如果非要說一個產生原因,那就是人心理的病態情緒(這種病態是相較於現在看來正常的心理)沒有被釋放出來。

在整個社會發展來看,可以說是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誘發了焦慮的發生,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條件。從個體差異來看,擁有這種焦慮的人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但是人與人總歸是不同的,就是這一點的不同(身體、心理、行為處事、性格)導致了焦慮程度的不同。

比如有的人是討好型人格(即不自信,導致這種人格出現的核心原因是長期缺愛。),在朋友相處上,他看重之間的關係到了無法脫離的程度。對普通人格來說傷心、焦慮是存在的,但並不是無法控制的。

二、從行為方式上看焦慮,我們要看到它的特性。

1、焦慮表現在行為上和正常活動無異,但需要注意細小的差別。

不管是普通有原因的焦慮,還是毫無根據的焦慮,它們對人正常的行為影響並不很大。情緒表現到個人的生活,可以和常人一樣上班、下班,因為長時間的認知讓人知道怎樣才是正常的生活規律,但是到了獨處或者合群的時候,焦慮就開始表現出它的不同,比如鬱鬱寡歡,比如異常興奮。

沒錯,焦慮帶給人的並不只有無力的部分,還有刻意的情緒激動。在身體上表現為渾身顫抖,坐立不安,手心出汗等症狀。

在同一件事情上,情緒正常的可能會考慮事件的過程和結果,焦慮摻雜​進來後可能會考慮這件事存在的意義,過度的擔憂讓自己出現異樣的症狀,這些症狀產生焦慮,焦慮導致症狀加重,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2、不斷給自己找情緒,並不是多愁善感!

在安穩的生活中,情緒正常的人很少會給自己主動找煩心事,但是焦慮會讓人不由自主的考慮無關緊要的事情

為了更好的理解,舉個例子,他(擁有焦慮情緒的人)買了個手機,但是沒有擁有新手機的喜悅,反而不停的找其他店鋪進行對比。即使確認擁有的是最完美、最合適的手機,他還會不斷詢問他人是否合適。

即便得到滿意的答案,他還是陷入到懷疑焦慮當中,焦慮促使他不斷懷疑,不斷去尋找答案。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毫無根據的焦慮,想擁有一部最完美的手機,在已經得到後卻還是出現很多問題。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認識到自己已經產生了焦慮,如果自己可以及時調節過來,那麼以後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解決。

如果無法自行調節,則需要藉助心理醫生,及時接受治療。它所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以前經歷過同樣的事情,但是沒有被別人認可,從此埋下了焦慮和恐慌的種子,當再次碰到的時候被激發了出來。

3、滿足欲望不是病態,但要注意自己的心態和追求方式。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嚮往的東西,比如幸福安康的家庭,比如炙手可熱的權利,比如富可敵國的金錢。這一切都是心裡的渴望,我們喜歡這種東西帶來的感覺,他能滿足我們的欲望。但是當焦慮摻雜​進來後,就會產生細微的差別。假如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焦慮不會使個人去利用自己的魅力正常結交,而是表現在屈服和利用的關係上。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很希望結交朋友,但是她並不是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一起玩耍這樣的方式,而是對想結交的人百依百順,不敢有任何反對,以此來獲取別人的好感。

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焦慮所帶來的行為影響,因為希望結交朋友,依賴朋友帶來的安心等感覺,想通過屈服來獲得其他人的認可。

焦慮讓人在得不到的事物面前極度渴望,它可以去百轉千折的得到,不管任何方式,這一切就是焦慮讓人的極度追求事物。這種行為完全可以被人合理的解釋,即過度追求權勢等,但是它是有差別的,可以表現在追求的行為方式不同,這種差別很小但不容忽視。

4、焦慮能影響個人的思維方式,會出現認知上的偏差。

像上文中所說,在同一件事情上焦慮帶來的思維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焦慮可以讓你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帶著它。但是它會影響你思考問題的方式。

或者是過度思考,或者是偏離範圍。

而產生這種情緒的部分原因,在於你對這件事情的不夠了解或者對自己的不足夠自信。

5、為自己的責任開脫,是焦慮的另一種表現。

「愛而不得」可以說是能準確形容出一部分產生焦慮的原因,在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上,自己去努力或者幻想自己努力,但是結果不如人意的時候,人們會陷入到對自己的極度懷疑當中,甚至對追求的事物產生不滿

這也是一種焦慮,它通常表現在追求不到喜歡的事物後產生的不滿情緒,通過為自己開脫或者將錯誤歸結到外部因素,即與自己無關,從而達到一種心理平衡。

三、擺脫焦慮,要找到焦慮的暫停鍵。

總結上文中所說,焦慮在產生原因上總共分為了兩大類:

第一類是遇到困難、危險、無法了解的事情時所產生的恐慌,從而產生了不安的焦慮。

第二類是毫無理由,突如其來的焦慮,但細細分析,很可能存在久遠的小事當中。

其中在第一類中產生焦慮情緒的事情有很多,但是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原因,所以大致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

1、放平心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過分糾結得失,在經歷中成長,試著將心態放平和,不被情緒左右。

2、堅定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對很多事情都有很大的幫助,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鍛鍊自己意志力。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一方面會豐富自己的經歷,一方面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只有多實踐,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4、加強體育鍛鍊。體育鍛鍊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處,它可以改善人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幫助緩解情緒。

第二類心理因素情況較為複雜,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已經產生了焦慮心情。

1、嘗試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打開,不斷暗示自己積極樂觀。儘量回想自己以前的經歷,找到導致焦慮產生的原因但不要糾結於此。找到可以傾訴的對象,避免「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情況,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

2、藉助心理醫生,積極配合治療。如果焦慮的情況較為嚴重,而且找不到原因,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就醫,避免情緒加重。

有很多人的焦慮並不是心理原因,只是在生活中遇到了煩心事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從而讓事情一直影響到自己。在看到了別人的優秀,或看到了製造焦慮的視頻後所產生的焦慮心情都可以使用第一類的解決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焦慮可以說是現代社會中大部分人存在的狀況,尤其是當代青年,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快速發展的社會帶來精神影響是較大的。同時,焦慮的表現並不是只有表現在人心理方面,還會在生理上有所反應。

面對焦慮,我們不能等閒視之,也不能談虎色變,積極去應對,比任何方法都有效。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你的焦慮真的只是焦慮情緒嗎
    焦慮情緒  首先正常的焦慮情緒不等於焦慮症正常的焦慮是一個情緒問題,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等許多不舒服的情緒感受。它是一種本能情緒,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出現著焦慮情緒,當我們處於有壓力的心理狀態時、受到刺激時,這種焦慮情緒就會出現。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是不好的。研究表明,適當的緊張和焦慮能夠促使人們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當你對自己的健康感到焦慮時,你會做出正面積極的改變,比如戒菸或者運動。
  • 克服焦慮情緒的小技巧:寫下你的焦慮
    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焦慮本質上是一種害怕的反應。和害怕不同,焦慮是對未來可能的危機產生的情緒反應。即焦慮時所害怕的事件可能並沒有發生,只是一種想像和預期。當然,這個不妙的前景發生概率有可能非常大,後果也很嚴重。但由於尚未發生,所以未來可能產生變化,讓人既有希望又感到絕望,所以心情更加擔憂。也有些時候,焦慮的源頭並不明晰,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種似有若無的恐懼感也很讓人焦慮。
  • 動不動就覺得很焦慮 專家告訴你怎麼遠離焦慮情緒
    他說自己曾經會因為處於沒有理想和目標的狀態而感到焦慮,而現在卻又因為有了理想,卻不知能否實現,以及何時實現而焦慮。「工作了之後,總是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意,害怕看到別人搶先一步完成我想做的事,害怕在我從事的領域被拿來和人比較,我不想輸,不想平庸地度過這一生,當不甘於人後的情緒逐漸被放大的時候,要強就變成了焦慮。我也經常想:當你放縱自己焦慮情緒的時候,或許別人正在努力,你要立刻行動。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接下來,跟隨本文一同詳細了解↓↓↓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  1.焦慮程度與實際處境並不相稱  焦慮症患者會對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憂緊張,不該恐懼的恐懼,不該緊張的緊張,放大了各類危險,這種擔憂與現實處境並不相稱。
  • 焦慮與焦慮症有什麼不同,我是得了焦慮症嗎,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焦慮是人的一種情緒反應和心理功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它的具體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體面對客體或者環境威脅時的情緒反應或心理衝突;一是個體對來自自身的欲望或衝動的壓抑的情緒反應。 哺乳動物也有焦慮情緒,只是人類的焦慮情緒表現的更為複雜和多樣而已,例如社交焦慮、分離焦慮、選擇焦慮、考試焦慮、成功焦慮等。
  • 理解焦慮:什麼是正常的焦慮?什麼是不正常的焦慮?
    那麼什麼是正常的焦慮呢?當我們出現擔心緊張的情緒時,要考慮它是不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這種擔心是合理的,就是正常的焦慮;反之就是不正常的焦慮。大家思考一下,以下哪種擔心是合情合理的?第二:軀體性焦慮,也就是表現在身體上的不舒服的症狀。假如你不能理解,想像一下你緊張時身體的反應,情況大致相同,不過焦慮時身體的反應會更嚴重。例如,我們通常會在緊張的時候心跳加快,但是在焦慮的時候我們會感覺自己有心臟疾病,呼吸困難甚至暈倒的感覺。
  • 你知道焦慮情緒與焦慮症的區別?正確認識自我焦慮
    焦慮症的區別焦慮情緒,我們說是人生本能的反應,這個自古就有,人出生後就會有焦慮情緒,比如說孩子吃不了奶,看不見媽媽的時候,他就會有焦慮情緒。但是焦慮情緒跟焦慮症是兩碼事。焦慮情緒只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之內消失了,那麼就不會對人造成影響。如果這種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給我們自身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影響, 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影響他的一個社會功能,造成心理痛苦,這就是焦慮症了。焦慮情緒它主要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緊張、痛苦、恐懼、坐立不安。
  • 當代人的生活總是被焦慮掌控,如何自我管理反向掌控焦慮?
    什麼是焦慮?也可以說如何去解釋焦慮這個詞。心理醫學上解釋焦慮是:就像恐懼、悲傷一樣,是一種應激反應。事件的不斷發展,身份的不斷轉變,我們焦慮的事情也會變化。而這樣的情緒,逃避肯定是逃避不了的。因為我們的人生就是在不同身份轉化中不斷成長,也不斷變化,這種情緒也會一直伴隨我們。我們不禁要問,不能避開的「焦慮」難道我們就無法克服了嗎?當然不是,跟著我們一起去看看為什麼人會產生這樣「焦慮」情緒。
  • 自我治療焦慮情緒的方式方法獻給正在焦慮的你
    焦慮患者的情緒表現的非常不安與恐懼,患者常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表現的過分擔憂,有時患者也可以無明確目標的擔憂。這種擔心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還伴有植物神經亢進,肌肉緊張等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
  • 如何克服焦慮情緒?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 ,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導致自己的情緒焦慮,那麼當自己的情緒出現焦慮時,你是如何進行自我情緒控制,使自己從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的呢?當一個人感到焦慮時,我們需要了解他是屬於那種的焦慮情緒,找到焦慮的原因是我們面對焦慮情緒最基本的認識,這裡我們可以通過時間性來判斷
  • 關注兒童或青少年的焦慮情緒
    例如:一歲的嬰兒在和母親分離時,會感到煩躁並出現焦慮情緒。另外,大部分的幼兒都有短期對於特定事物的害怕而產生焦慮現象,比如:怕黑,害怕一個人在家等。 當我們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時,也可能會有焦慮情緒。例如:參加面試、比賽、談判重要業務等,而適當的焦慮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和行動。
  • 焦慮不止影響人的情緒,長期焦慮危害大,正確緩解是關鍵
    生而為人,焦慮是我們最基本的情緒之一,它本身不可避免。雖然會令我們感到不適,它也有重要的存在意義和作用,比如,它提醒我們評估潛在的風險可能,也鞭策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引發身體不適 對所有焦慮症患者來說,發作時狀態雖然不一,但都伴隨著軀體反應
  • 焦慮情緒的自我調養
    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複雜的情緒反應。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時出現,也可能在沒有明顯誘因時發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觀根據的情況下出現某些情緒紊亂。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複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這時,通常會抓緊時間複習應考,積極去做能減輕焦慮的事情。
  • 焦慮讓我如此難受,焦慮急救手冊你了解嗎?
    我在諮詢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來訪者處在各種各樣不同的焦慮中,有抑鬱症等確診的心理疾病帶來的焦慮,更多的卻是在各種各樣心境障礙中的焦慮。同時伴隨頭暈、胸悶、氣短的軀體化反應。而在產生焦慮之前一定是有一個事件的,是這個事件誘發了你內心需要卻得不到的無力狀態,進而產生了焦慮。
  • 普通人應該如何學會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
    在這個社會裡,焦慮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吧。不只是這種狀態,還有這個詞。一天不聽到個幾遍都不算是過了一天。當焦慮被掛在嘴邊,在說處理之前,我想先來談談到底什麼是焦慮。我的感覺,焦慮從表面看,是一種彌散性的擔心、緊張和焦躁的情緒。它經常跟另一個叫做「壓力」的好兄弟結伴同行。每個人的具體表現不太一樣:有的人,在焦慮的狀態裡容易喪失行動力。
  • 產後焦慮開始於對嬰兒的適應性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問一下產後情緒變化生物學專家瑪麗·金梅爾(Mary Kimmel)醫生的原因。但是,在聽取她的意見之前,了解產後焦慮症的意義至關重要。產後焦慮是人類經驗中必不可少的適應性部分,不應受到歧視。它具有重要的功能,包括向父母展示何時需要幫助。這種幫助的一部分必須包括社會支持,如果我們稱其為疾病,那麼我們作為社會不太可能提供。
  • 解壓 | 拯救焦慮情緒 攜手跨越疫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許多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為緩解各類人群在疫期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與焦慮,由霍營南·青年匯組織開展的最後一期「新青年體驗營——輕鬆暑期行」線上活動如期而至。隨後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趙喜剛,帶領大家一起回顧疫情情緒崩潰的瞬間,直面焦慮情緒,正視自己的種種情緒變化,以及大伙兒因焦慮所產生的種種行為。
  • 考試焦慮,焦慮的究竟是父母還是孩子?
    每年一到考試月,不論家長還是學生,都會明顯感覺到了各種糟糕的情緒,不停的擔心,容易心慌手心冒冷汗,甚至還會睡不著吃不好...這種對於考試的焦慮情緒到底是什麼?家長和孩子,到底是誰在焦慮?焦慮了又該怎麼辦呢?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如悲哀、遺憾、迷惑和煩悶,或者產生不健康的負性情緒,如抑鬱、暴怒、焦慮和自憎。」理性的觀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反應;而非理性的觀念則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非理性的觀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會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 如何避免把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
    ,對孩子的影響不只是不愉快的童年記憶而已。孩子們從父母的情緒表現得到線索,當他們觀察到父母處於焦慮狀態時,他們便會判斷當前的環境不安全。研究顯示,焦慮的父母也會有焦慮的子女,一半是由於基因影響,一半則是子女從父母的行為中學會了焦慮。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把焦慮情緒「傳染」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