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此病雖然常見,卻僅有6%的焦慮症患者,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主動到醫院就診。治癒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及早發現疾病,那麼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區分焦慮症和焦慮情緒呢?
首先正常的焦慮情緒不等於焦慮症。正常的焦慮是一個情緒問題,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等許多不舒服的情緒感受。它是一種本能情緒,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出現著焦慮情緒,當我們處於有壓力的心理狀態時、受到刺激時,這種焦慮情緒就會出現。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是不好的。研究表明,適當的緊張和焦慮能夠促使人們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當你對自己的健康感到焦慮時,你會做出正面積極的改變,比如戒菸或者運動。
焦慮情緒實際上是我們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對我們的正常生活其實是有幫助的。但如果長期的處於焦慮情緒卻無法調整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健康。
焦慮症學名又叫焦慮性神經症。其主要症狀是焦慮,也是以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如失眠、心率加快、過度出汗、食欲不振、尿頻尿急等症狀。甚至會影響我們正常的社會功能。如無法正常學習、工作、社交,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
嚴重的焦慮症,經常會有運動性不安的症狀,例如坐臥不寧,坐立不安,還會出現搓手頓足、雙上下肢發抖(震顫),在嚴重時出現徘徊、來回踱步等症狀。
焦慮症還經常伴有睡眠問題,主要表現在入睡困難。還有注意力不集中,僅關注自身不舒服症狀、對他人不關心,甚至會過分要求他人關心和照顧自己。常常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對他人表示不滿、抱怨,難以克制自身的情緒,有時事情過後會對此感到後悔,但在當時卻難以克制,易激惹,易緊張等。
焦慮症患者的焦慮是無緣無故的,患者沒有明確對象和原由的焦急、緊張和恐懼;
患者過度擔憂未來,似乎某些威脅即將來臨,但是患者自己說不出究竟存在何種威脅或危險;
焦慮症患者的焦慮持續時間長,如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病情往往遷延難愈。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將要陷入危險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情緒通常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狀態。焦慮並不都是壞事,適度的焦慮情緒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情緒是一種積極的應激本能),但如果長期焦慮難以緩解,一定要及時到專科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