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三條心法叫停焦慮情緒

2020-08-13 知了分享社

大家好!我是得到大學廣州校區4期梁文婷Wendy
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給你三條心法叫停焦慮情緒》。

一、定義問題:怎樣能在困境中「叫停」焦慮情緒。

以下是三個自我診斷的問題:
1)我晚上難以入睡,開始失眠了;
2)我在工作、生活中出現焦慮情緒;
3)我對自己的能力出現了懷疑和否定;
各位同學目前不一定出現了以上情況,在我看來,得到大學的小夥伴們都是很正能量的~但是我們不能排除我們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們會遇到類似的焦慮情況,我希望能通過我的分享提供大家一些方法和建議,如果你們身邊的家人朋友發生類似的問題,你們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一些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



今年有一部連續劇特別火,叫《小歡喜》。這部劇主要講的是三個考生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劇中很多情節都讓人們很有共鳴。
比如說以下三個情節:

1、由於孩子成績表現不理想,老師跟媽媽說:讓孩子回到高二再讀一年;



2、公司領導突然跟說在一兩個月裡面你找下家,原本以為的升職機會突然變成了炒魷魚;



3、某天洗澡發現身體有個硬塊,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惡性可能性大。



電視劇中的主人翁換成是自己身邊的朋友家人,甚至可能是自己的話,大家會不會覺得焦慮呢?

我要跟大家分享一組數據,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情況,每1萬人中就有200人有特殊恐怖症,163人有強迫障礙,39人患有社交恐怖症,還有98人有其他的焦慮症
換句話說:每1萬人中就是5%(500)的人患有焦慮症,是一個不低的比例了,更恐怖的是在這5%的人群中只有11%的人會主動尋求幫助和接受治療。



在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現象,我發現在國內討論個人自身的心理疾病的機率是很少的。
什麼意思?那就是當個人覺得自己有情緒困擾的時候,他是很少主動告訴家人朋友的,大多數情況下他會選擇壓抑、逃避、甚至忽略自己的焦慮和不安情緒。
為什麼呢?因為當他跟家人分享他上司對他工作的質疑時,他家人都覺得他想多了!讓他不要胡思亂想,不要隨便下定論,不要整天想有的沒的,好好工作!
所以當他遇到情緒困擾焦慮時,他也不想告訴家人朋友了!



二、「不要」的真面目是什麼?

其實大家知不知道「不要」這個指令對在我們的腦海裡面而言究竟它的真面目是什麼呢?我來跟大家做一個小小遊戲。
現在請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我們面前的空間,好,接下來,請大家聽著認真我的指令:請你不要想你面前有一張白色的桌子,請你也不要想白色的桌子上有一個紅色的水果,請你不要想紅色的水果旁邊有一條黃色的香蕉,更加!更加!不要想黃色的香蕉上面有一片綠色的葉子,真的!不要想哈!好,遊戲結束!
請問!大家剛才的腦海裡想到了什麼呢?大家的腦海裡是不是都想到了一張白色的桌子,一個紅色的水果,一條黃色的香蕉和一片綠色的葉子呢?是不是跟PPT上的這張圖片一模一樣?哎喲,我都叫你們不要想啦!為什麼你們還是想到呢?



(左手一揮:)這就是「不要」的真面目!!!我們越是說不要想,我們就會想,更想,一直想!
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我們是分辨不出「不要」的這個指令的,尤其是在思維活躍時,我們的潛意識只會接收到具體的指令進行條件反射動作。
在這裡,我解釋一下什麼是具體的條件反射動作。
我們在路上經常會聽到有人喊:不要跑啊!不要跑!再跑你就會摔倒啦!然後過了幾秒,我們就看到一個孩子,噼啪~,在前面摔倒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奶奶就會飛奔過來一手抓起他,一邊嘴裡還繼續念著:都叫你不要跑的啦,跑就是會摔倒的了啦!其實這時我感覺孩子特別委屈!
為什麼呢?因為他只是聽話照做而已!奶奶說「不要跑啊!不要跑!再跑你就會摔倒啦!」 在他的腦海裡他聽到的指令是什麼?跑啊,跑啊,再跑!摔倒!所以他只是按照奶奶的話而已!
這就是在思維活躍時,我們的潛意識只會接收到具體的條件反射動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警察叔叔在抓賊時,他們會喊:站住!站住!馬上站住!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說不要跑,不要跑,賊只會跑得越來越快!這就是「不要」的真面目!

第一條心法:「不是忽略焦慮,而是放大焦慮情緒」。


怎樣做?首先放棄說「不要」!然後放大焦慮情緒。
在醫學上有一個名詞「清創縫合」,當人受傷時,皮膚出現腐肉,醫生首先是要拿雙氧水清洗三遍,如果傷口有膿,還要拿安多福消毒液洗三遍,再用手術刀把腐肉清理掉才做縫合。
這樣做的原因是阻止壞細胞繼續蔓延,清潔傷口,有利於讓傷口儘快癒合。



這個方法運用到放大焦慮就是「問」,通過自問自答或者一問一答的方式釐清焦慮的源頭。
怎樣問?我來舉個例子:
老師建議讓孩子讀多一年。為什麼老師提的這個建議讓我焦慮呢?我焦慮是因為我擔心孩子再讀一年會推遲他上大學的時間?還是我擔心這個做法會打擊孩子的自信?還是我覺得我的面子掛不住?通過不斷的「問」,把自己最痛的、腐爛的傷口挖出來,讓自己找到焦慮的源頭。
這就是第一條心法:不是忽略焦慮,而是放大焦慮情緒。對內在說:「我在乎「你」,焦慮,我要問清楚「你」的源頭!「

第二條心法:「不是偽裝強者,而是接受真實的自己」。



當寶寶出生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品質,尤其是教育資源。
在廣州,最好的教育資質力量和資源都集中在越秀區,所以我們決定要在越秀區買一套學位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然而,當去房地產中介那裡了解的時,我發現學位房的均價是8萬一平方,三房一廳120平米的房子要960萬。
而我的年收入只有30萬,就算我不吃不喝,我也要差不多9.6年的時間才能湊夠首期款,要32年才能支付960萬的房款,而且還沒算銀行利息!換句話說:以現在的收入情況,我們要到越秀區買學位房是不可能的!
焦慮嗎?一定焦慮!怎樣解決?所以定目標不是高就一定好!合適自己才是真的好!承認我把目標定高了!定一個自己努力一把就能達到的目標比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更能獲得積極動力。



最後第三條心法:「不是單選題,而是多選題」。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面對問題時,我們第一直覺很習慣性地以為解決方案只有一個。
比如說:老闆讓我接手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爛攤子。潛意識裡我認為我就必須接!
為什麼呢?如果我不接,老闆就認為我沒能力,我不是一個好下屬!但如果我接,我接下來幾個月就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做不好很可能就把之前積累的好名聲毀了!這麼想一下子就把自己推向矛盾糾結焦慮中……心裡唯一重複的一句話就是:接?還是不接?
其實面對問題時,永遠是有選擇的。
給大家分享NLP十二條前提假設之一:凡事都有三個解決方法!



什麼是NLP?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NLP?
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
N(Neuro)指的是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思考的過程。
L(Linguistic)是指語言,更準確點說,是指從感覺信號的輸入到構成意思的過程。
P(Programming)是指為產生某個行為而要執行的一套具體指令。
簡單的說:NLP就像一個U盤,插入我們的大腦後,我們就可以按指令行動。
從NLP的角度來說,有了第三個方法,就可以有四、五、六個方法出來,因為我們形成了網狀思維。
所以謹記:有選擇就是有能力,告訴自己:所有事情一定有第三條至第N條路!

總結

最後讓我來總結一下:
第一條心法:不是忽略焦慮,而是放大焦慮情緒。
第二條心法:不是偽裝強者,而是接受真實的自己。
第三條心法就是:不是單選題,而是多選題。



祝願大家每天都過得很HAPPY~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焦慮情緒與焦慮症的區別?正確認識自我焦慮
    焦慮障礙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各類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成人的終生患病率高達7.6%。但是,如果仔細去體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或正處於焦慮之中。那什麼才算病理性的焦慮?焦慮障礙有哪些常見症狀?
  • 考前焦慮怎麼辦,克服焦慮的6種方法分享給你
    馬上就要省考了,考公的你筆試備考的怎麼樣了?很多同學反映,自己明明很努力了,成績卻不見長,想著時間越來越緊迫,自己越是浮躁,過於焦慮讓你靜不下心來學習,但是不要讓你的焦慮吃掉你的分數。但這兩點只能治標,要治本還要配合四種心法:一是補充認知;二是銳化對象;三是屏蔽幹擾;
  • 焦慮的媽媽養出焦慮的孩子:給焦慮媽媽的3個心法
    這種焦慮會出現以下這3句話:你行嗎?你會嗎?這讓我很好奇,於是在日常生活中,特地留意觀察身邊家長們與孩子的交流與行為,發現了幾個過度焦慮的三個特徵:認為孩子小需要保護,怕孩子出事兒認為孩子小需要幫助,因為孩子能力不足
  • 我有焦慮情緒,是這三方面原因引起焦慮:別被焦慮打趴下
    人的情緒經常會出現焦慮的症狀,一種焦慮容易引發另外一種焦慮,那麼焦慮就會遍布全身。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獨立的個體當中,有時候難免會出現孤獨,出現寂寞。在孤獨和寂寞中如何去平衡兩者的關係,這是一個平衡問題。
  • 怎樣擺脫知識焦慮?——閱讀6字心法
    但毫無疑問,焦慮也越來越多了,所以知識付費越來越火。不只年輕人學習,中年人、老年人也在追求個人成長,以適應急速變化的社會,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每個人,就像大海上的一葉扁舟,努力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依靠。不知道飄飄蕩蕩多久,才能找到港灣。
  • 你用過哪些方法緩解焦慮?前三條亮了!
    困了馬上睡,是最近緩解焦慮的方式,因為一旦錯過這個睡覺的時間點,再想閉眼睡覺全靠緣分咯。看到一個投票的帖子,話題關於「你都嘗試過哪些號稱能逃離焦慮,但對你都沒啥用的事物?」投票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打遊戲,睡覺和斷舍離。
  • 常見負性情緒——焦慮、抑鬱情緒的管理
    例如,你有明確的一些焦慮的體驗,如心慌、胸悶、忐忑不安等等,然後如果是急性焦慮的話,一般時間是一個月,慢性焦慮可能需要6個月,然後嚴重程度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最後需要排除因為某些疾病引起,比如說心臟或者說其他一些內分泌疾病引起類似的問題。焦慮情緒只是一種短期之內出現的情緒,可以自己的緩解。當焦慮來源消失的時候,焦慮情緒也就消失了。
  • 六步法,教你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文|林舒心圖|網絡焦慮是人本能的情緒,適當的焦慮能夠使我們的意識清晰,提高做事效率,過度的焦慮會干擾我們的記憶,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降低工作或學習效率。因此,我們要保持適當的焦慮,下面介紹五種親測有效的方法。
  • 自我治療焦慮情緒的方式方法獻給正在焦慮的你
    今天就告訴大家一些簡單自己在家就可以緩解調理治療焦慮情緒的方法,如果覺著實用的話,請轉給身邊的人或者點個讚!自我治療焦慮情緒的方式方法獻給正在焦慮的你●深呼吸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於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
  • 人到中年你的焦慮真的只是焦慮情緒嗎
    治癒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及早發現疾病,那麼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區分焦慮症和焦慮情緒呢?  焦慮情緒  首先正常的焦慮情緒不等於焦慮症正常的焦慮是一個情緒問題,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等許多不舒服的情緒感受。它是一種本能情緒,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出現著焦慮情緒,當我們處於有壓力的心理狀態時、受到刺激時,這種焦慮情緒就會出現。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是不好的。研究表明,適當的緊張和焦慮能夠促使人們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當你對自己的健康感到焦慮時,你會做出正面積極的改變,比如戒菸或者運動。
  • 焦慮情緒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對大多數人來說,大學時期可能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求學時期,但是有個大三的同學,她卻覺得大學的生活糟糕透了,在大一期間交往了一個男朋友,兩年時間內感情比較穩定,然而大三開學之後男友卻突然提出了分手,不久後前男友又和新女友在一起了,她比較內向平時沒什麼朋友,發生這種事之後沒有人可以傾訴,不良情緒一直積壓在心裡,更加不願意和人溝通交流了。
  • 焦慮情緒的自我調養
    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複雜的情緒反應。它可以在人遭受挫折時出現,也可能在沒有明顯誘因時發生,即在缺乏充分客觀根據的情況下出現某些情緒紊亂。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複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這時,通常會抓緊時間複習應考,積極去做能減輕焦慮的事情。
  • 關注兒童或青少年的焦慮情緒
    在此,我們看到焦慮的兩個關鍵特徵是:強烈的消極情緒和害怕的成分。 你有過焦慮的經歷嗎?是否焦慮對人全無益處呢?你焦慮嗎? 事實上,某些焦慮在特定年齡和特定情境下是應該出現並且是正常的。例如:一歲的嬰兒在和母親分離時,會感到煩躁並出現焦慮情緒。另外,大部分的幼兒都有短期對於特定事物的害怕而產生焦慮現象,比如:怕黑,害怕一個人在家等。 當我們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時,也可能會有焦慮情緒。例如:參加面試、比賽、談判重要業務等,而適當的焦慮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和行動。
  • 如何克服焦慮情緒?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 ,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導致自己的情緒焦慮,那麼當自己的情緒出現焦慮時,你是如何進行自我情緒控制,使自己從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的呢?:當一個人對過去發生的事,處於責備或懊悔、低落的狀態這種情緒屬於抑鬱情緒;當一個人面對當下所發生的事情所引起的恐懼狀態,比如遇到槍擊現場或者極限蹦極運動,這種屬於恐懼情緒;而對於未來還未發生的未知事情過於擔心,這種情緒屬於焦慮情緒。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如今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焦慮情緒的體驗,但是很多人有疑問,焦慮情緒就是焦慮症嗎?其實,偶爾出現焦慮情緒是正常的,雖然這些情緒可能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造成影響,但在通常情況下,短期內就會恢復正常。
  • 焦慮情緒,要怎麼「和睦相處」?
    焦慮情緒是人類正常有的情緒,它並不都是消極的,很多時候它可以促進我們進步,做得更好,正如著名德國精神病學家Gebsattel所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焦慮是對生活持冷漠態度的對抗劑,是自我滿足而停滯不前的預防針,它促進個人的社會化和對文化的認同,推動著人格的發展。
  • 青年焦慮:焦慮不只是單一的情緒反應,找到焦慮的暫停鍵
    其中焦慮,它的刺激程度在緊張與恐懼之間,帶給人的改變並不是最為明顯的一個,但是它是對人影響最大、最棘手的情緒,因為它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這裡所說的焦慮並不單指我們遇到事情時所產生的心理,還指在安穩的生活中所產生的情緒。
  • 奧數杯賽被叫停培訓沒停 家長擔憂孩子拿什麼拼名校
    日前,教育部緊急叫停了原定在3月10日舉辦的第23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決賽,而此前,其還先後叫停了迎春杯、走美杯等小升初的熱門奧數杯賽——全國幾乎所有奧數杯賽都被叫停了。 教育部發文態度堅決,嚴禁任何類型和形式的競賽類活動和比賽。
  • 面對疫情很焦慮?如何破解焦慮?先要了解關於焦慮之苦的3個真相
    最終都沉澱成我們的「焦慮「。焦慮和痛苦相生相伴,是種病,得治!作為「焦慮「的長期晚期患者的我們都知道,「焦慮「的折磨與頑固遠比「冠狀病毒「更毒!這次疫情就像是一面照妖鏡,將人們的「焦慮症「重新曝光在我們的面前。那麼應該如何破解焦慮?
  • 「心想事成」賽斯心法的真義,意識疆域的拓展
    ,我不是來這兒讓大家發洩情緒的。我不是說這個課只教賽斯心法,我要用它來當一個主軸,然後把很多其他的訓練法帶進來。可是孩子還是平安無事的回家了,大失所望,有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真的平安回家的時候,你要面對的是父母的惱羞,因為他都想錯了,所以他那個罵你的情緒,包含著三分的惱羞程度,白擔心了,原來我這麼笨,都是你害我想那麼多對不對,惱羞了。我覺得我媽媽的人生走得漂漂亮亮的,我的外婆的人生也是走得漂漂亮亮的,她們並沒有因為負面的想法和情緒,而把她們的人生想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