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家長不改作業要寫說明」當事單親媽:教育內卷讓家庭疲憊

2020-12-14 澎湃新聞

多地教育局開始出新規嚴禁「學生作業家長批改」。

看到這一變化,明琍(化名)感覺欣慰。34歲的明琍是一位單親媽媽,來自江西南昌。此前因無法給孩子批改作業,需要向老師提交一份手寫證明,最終她「不堪其擾」,選擇向媒體爆料。

從此前的家長退出家長群,再到如今受關注的「學生作業家長改」,家校關係中脆弱的一面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作為其中的親歷者,明琍如何看待家校關係?一位單親媽媽,怎樣兼顧家庭教育與個人工作?

近日,明琍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講述她陪伴孩子做作業以來的心路歷程,其中包含了一位普通母親對於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母職的探討以及教育內卷等話題。

【以下是明琍口述】

「三年級的作業會多到什麼程度呢?」

11月3日晚大概8點鐘左右,我正在工廠裡上班,突然接到豆豆的電話,告訴我數學老師需要提交一份手寫版本的情況說明,解釋昨晚為什麼沒有幫他批改作業。

電話裡,豆豆的聲音聽起來有哭腔。我告訴豆豆,等下會直接給老師發簡訊說明情況。但豆豆堅持說,不行,老師說了必須手寫。可能知道我在忙,豆豆特別懂事,過一會兒,豆豆又說,媽媽你這麼忙,就發簡訊到奶奶的手機上吧,我幫你抄上去。

因為這句「我幫你抄上去」,我的情緒一下就崩潰了,一時間想起之前很多個夜晚因為寫不完作業而失落的畫面。他自己的作業已經做不完了,還要擠出時間,去抄這樣一份我認為毫無意義的東西?想到這些,我開始掉眼淚。

選擇向媒體爆料,我並不害怕。有些家長擔心爆料之後孩子的教育會不會受到影響,但我真的忍不住,想要站出來,告訴大家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做作業的工具。

豆豆現在上小學三年級,作業多到什麼程度呢?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回到家後,很少作業能在晚上11點前寫完的,一周七天,可能只有周五、周六的休息日能夠休息一下。

除此之外,孩子的作業我們家長都要籤字,真是不堪其擾。

比如語文這一項作業,包括生字組詞、句子,最近又新增了寫日記。語文和數學兩門課除了課內練習冊,還有課外練習冊。有時候光語文這一門課程,就分一號作業、二號作業、三號作業,還有大作文本、日記本和糾錯本。

除了這些練習作業,還有日常需要背誦的課文。有的時候老師會要求背誦《詩經》,最近在要求孩子背誦《詩經》裡的一首《王風·黍離》,這首詩名字我都不認識。語文這一項作業做完,可能就需要花3個小時左右。 

孩子在旁邊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家長負責在旁邊監督、輔導。我們要拿著手機拍攝他背誦、朗讀課文的視頻上傳到APP上打卡。

等到這些全部做完,有的時候已經到深夜了。我現在儘量讓他在11點前睡覺。之前我以為是我孩子做作業速度慢,為什麼作業一定要做到這麼晚才能完成,是確實聽不懂還是其他問題。後來我跟其他學生家長交流,發現他們的孩子也是這樣,自從上了三年級以後,孩子很少在11點之前睡過覺。

為了儘量讓他在晚上11點前睡覺,他做不完的作業我會幫他寫完。

前段時間,我看了《脫口秀大會》,我很喜歡李雪琴講述自己小時候做作業的段子。她在裡面說,「小時候我媽教我寫作業,我媽嫌我太笨,最後我媽把我作業給寫完了。」這段講述特別貼合當下實際,不過現在是小孩作業太多,寫不完,我幫他寫完。

有的時候我會反思,小孩真的要做這麼多作業,成績才能提高嗎?還有必須要這麼多作業才能把這個孩子教育好嗎? 

「我是一個不完美的媽媽」

豆豆上的小學是片區裡最大的一所小學,本身是一個職工學校,依託於一個飛機製造廠自己辦的一所職工小學。

2016年,我的丈夫因為經常賭博,欠了不少賭債,最終我選擇和丈夫離婚,一個人帶豆豆生活。我和豆豆的戶口落的是當地集體戶,當地小學招生時,在前三類沒有招滿的情況下,我們集體戶口的四類、五類可以進去入讀。

即便是跟前夫離婚,我認為對豆豆的性格沒有受到太多影響,他性格隨我,開朗陽光,在生活起居上,我也算是盡心盡力地照顧他,但到了學業這方面,尤其是寫作業,我好像變成了不完美的媽媽。 

我也會有內心較為自私的想法,我生下了孩子,我的身份變成了媽媽,但拋去「孩子媽媽」的名稱,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我有時候會暗自希望下了班能舒舒服服地躺下稍微休息一下,或者能先吃口飯。但真實情況是很多時候我飯來不及吃,回家第一件事是先看孩子作業,不看的話孩子也不能睡覺,他在等著你。

而且在陪著孩子做作業、幫他改作業的時候,我和豆豆的關係會變得非常緊張,有時甚至會為了作業的問題歇斯底裡大吵。

我會給他施加壓力,告訴他「寫不完的時候不準睡覺」,有的時候我還會拍桌子。剛開始我沒有意識到我自己這一面,但最近孩子寫了一篇日記,我才發現原來我在孩子眼中有另外一面。

大概從今年10月份左右,學校要求孩子寫日記,幾乎是每天要寫一篇。那天豆豆寫了一篇日記,名字叫做《媽媽的天氣》,裡面有段話我完特別有感觸。他寫道,「媽媽的脾氣變得不好,每次一生氣,不用天氣預報,我就知道。『雷雨馬上來臨了。』我常常想,媽媽的脾氣暴躁是在(我)不聽話和不寫作業的時候生氣。我不希望媽媽生氣,以後我要照顧好自己,按時完成作業,讓媽媽開心,不再生氣,希望媽媽的天氣永遠是陽光燦爛的大晴天。」

豆豆寫的《媽媽的天氣》 受訪者供圖

看到豆豆寫的這些,我開始回想對於豆豆的教育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想到豆豆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他對學校抱有非常新鮮的態度,每一天都很開心,回家之後知道自己要寫什麼、怎麼寫作業,主動性很強。慢慢地我發現,他對學習的興趣開始下降,到了二、三年級他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媽媽,我很累。」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覺得我的世界裡除了作業就是上學,我沒有其他的。」

這種感覺也讓我覺得異常疲憊。

有一次豆豆在寫作業,沉默了很久,突然哭了起來。我坐在他旁邊,問他為什麼哭?我拍下了他哭的畫面,一邊拍一邊問他:「你為什麼哭?為什麼寫著寫著就難過了?」

「難過了,想到了有人(嘲笑)我。」豆豆說。

「他嘲笑你什麼呢?」我問。

「考分考的不好,寫字寫的這麼差,每天念我。」豆豆說。 

跟豆豆聊完我才發現,原來他哭的原因是班上另外一位同學數學考了92分,成績比他高,就嘲笑他。在他們班級裡,數學90分才算及格,沒及格的話需要重寫。我難以想像,難道92分還不夠嗎?

「內卷」只會讓孩子成績上不去,反而更累

我從豆豆上二年級的時候,開始關注家校共育這一方面。我在想,家長和學校應該怎麼配合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和諧的學習環境。

從我作為家長這個角度來看,自從豆豆一直跟我喊累之後,我開始不再死磕「作業有沒有寫完」,而是關注他的心理健康問題,我怕他得抑鬱症怎麼辦?

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帶他去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看心理科,他跟醫生聊了40分鐘左右出來了,之後醫生把我叫過去談話。醫生告訴我,豆豆沒有什麼問題,但我的問題比較大。醫生說,「和孩子交流大部分的時候,他總說我的媽媽在逼著我寫作業,給他壓力太大了。」

經過醫生的提醒,我才開始反思我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哪裡有問題,讓豆豆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我仔細回想,在督促他寫作業的過程中,我慣用的表達方式是「你不能睡覺」「不寫完不要睡」,好幾次可能都已經到夜裡十一二點了,太逼迫他了。

為什麼當時會這樣做?其實我也有私心,我害怕老師第二天找我麻煩,給我壓力。

我看了澎湃新聞最近報導的關於教育內卷的話題,也看到《一位海澱媽媽眼中的教育內卷》這篇文章。在我的理解,教育內卷最直觀的體現是高度單一化的競爭方式,這一點很直觀的體現在家長群的聊天裡,一位家長提到自己報了培訓班,之後一定會有其他家長好奇詢問,然後陸續跟著報班。

家長們有這個需求嗎?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這樣的情況,應該怪罪於那些帶頭做某件事情的家長嗎?我覺得不應該。因為最初提出某件事的家長,他們一定是因為自己有需求才去做的,他的初衷並不是想去影響別人。

這種高度單一化的競爭方式,孩子的成績反而並不會提高,作業倒是越來越多。之前豆豆考了85分,其他孩子都是100分、90分,他考了85分回家,眼睛都不敢直視我。作為家長,就會覺得85分不夠,要考到98分才夠。這個98分現在看來,並不是你自己對他的期望值,而是老師、甚至社會給他的預期。

還有,在澎湃的那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概念「損失厭惡」,我查了一下,大致意思是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以前,我為了讓豆豆寫完作業,總是強迫他,沒掌握好方法。現在我督促豆豆寫作業時,就會運用他的這個心理。比如說,他做閱讀作業,做了大概半個小時做不下去了,我會跟他講你把這篇文章讀完,咱們倆下一盤跳棋。如果沒讀完,就先不下。

孩子聽到之後,會下意識地覺得,他覺得如果沒讀,就損失了「下跳棋」這個活動,馬上把這一篇讀完了。

但家校共育,有的時候還需要學校、老師的配合。我覺得最和諧的家校共育,就是老師做老師的事,家長做家長的事就夠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家長不改作業要寫說明」當事單親媽:教育內卷讓家庭疲憊
    從此前的家長退出家長群,再到如今受關注的「學生作業家長改」,家校關係中脆弱的一面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作為其中的親歷者,明琍如何看待家校關係?一位單親媽媽,怎樣兼顧家庭教育與個人工作?近日,明琍向澎湃新聞講述她陪伴孩子做作業以來的心路歷程,其中包含了一位普通母親對於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母職的探討以及教育內卷等話題。
  • 家長不改作業要寫說明 當事媽媽:教育內卷讓家庭疲憊
    從此前的家長退出家長群,再到如今受關注的「學生作業家長改」,家校關係中脆弱的一面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作為其中的親歷者,明琍如何看待家校關係?一位單親媽媽,怎樣兼顧家庭教育與個人工作?近日,明琍向澎湃新聞講述她陪伴孩子做作業以來的心路歷程,其中包含了一位普通母親對於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母職的探討以及教育內卷等話題。
  • 家長不改作業要寫說明?教育最大的焦慮就在於,別人都做,我不做不行...
    江西南昌有一位34歲的單親媽媽明俐(化名),因為工廠很忙, 沒有批改孩子的家庭作業,老師要求她手寫一份情況說明,解釋沒有批改作業的原因。
  • 教育部:對於要求家長改作業等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第三,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但是,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
  • 關於教育內卷,老師有話要說:家庭作業太多,不能全怪我
    繼而各地出新規,嚴禁「學生作業家長批改」。討論的話題也升級為「教育內卷」。「內卷」和「內捲化」,是今年的熱詞。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從家庭作業太多,延伸到教育內卷。
  • 家長不改孩子作業,要手寫證明解釋原因:原來退出家長群,並沒有用
    她的孩子,每天自己的作業都多到寫不完,竟然還要擠出時間,幫她去抄一份意義不大的說明,實在心疼。 再想起平時籤不完的作業本、拍不完的朗誦小視頻、打不完的各種活動卡,更是令人頭疼。 最後,這位媽媽「不堪其擾」,選擇向媒體爆料了這件事情。
  • 不批改作業,要手寫說明!三年級學生媽媽崩潰大哭:當一個中國家長,太累了!
    聽到這,明俐想到兒子無數個深夜因寫不完的作業而失落的眼神,因為積壓的作業而漸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現在又要擠出時間抄一份毫無意義的說明,明俐的情緒徹底崩潰了,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豆豆不是備戰中考、高考的學生,他只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但是豆豆一周七天,很少有作業能在晚上十一點前完成。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要寫情況說明?老師:能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要寫情況說明?不少網友抱怨,自己平時工作繁忙,還要應付家長群中老師給家長布置的各種任務,壓力太大。11月4日,江西南昌的明女士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爆料稱,自己家小朋友的數學作業,老師要求讓家長批改,不批改還需要向老師提供一份手寫版本的情況說明。
  • 快快評|家長不批改作業要寫情況說明,這道題怎麼解?
    11月4日,江西南昌的明女士向媒體反映,自己孩子的數學作業,老師要求讓家長批改,不批改還需要向老師提供一份手寫的情況說明。 明女士叫苦,自己是單親家庭,在外工作回到家中已經到晚上十點多,再按照老師要求還要批改孩子作業,自己「身心俱疲、力不從心」。 對此,布置作業的數學老師回應稱,平日老師工作量飽和,讓家長改能提高效率,節省一些時間。
  • 家長不批改作業,還需要寫書面說明?老師:能提高效率,省時間
    前幾日「退出家長群」的熱議剛過,近日,一則「家長不批改作業,還需要寫情況說明」的消息再度引起關注。11月4日,江西南昌的一位媽媽稱,自己家孩子的數學作業,老師要求讓家長改,不批改還需要向老師提供一份手寫版本的情況說明。
  • 家長陪作業,代寫作業的時代要結束了,恭喜各大疲憊的家長
    範小青認為,更多的家長做不好老師該做的工作的,結果反而壞事——家長著急,難免打罵,孩子更加學不進,適得其反。有的乾脆就由家長代做,學生根本沒有用心學習,沒有收穫。她還舉出了家長「陪作業」的不良之處:首先,不能陪著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產生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第二,家長不是老師,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為何家庭作業成了家長的「痛」?
    1 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這兩天一條#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 的話題在網上迅速蔓延開來。江西南昌的一名家長向媒體爆料:自家孩子上小學,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批改需要向老師上交手寫情況說明書。
  • 家長「越俎代庖」改作業,合適嗎
    「我來說說,其實這個事情也不能這樣來理解,家長改孩子的家庭作業,也存在著增加家長勞動量的問題,但是,如果每個家長都能認真地把孩子的作業改完,就很容易知道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孩子是社會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負起一定的責任,不要把孩子簡單地推給學校,只有家校聯合,才能真正把孩子管好。」在金水區一所重點小學任教的李老師說。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說明,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1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這兩天一條#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情況說明# 的話題在網上迅速蔓延開來。江西南昌的一名家長向媒體爆料:自家孩子上小學,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批改需要向老師上交手寫情況說明書。事後老師表示「如果家長也參與批改,我可以用一堂課的時間批改作業,如果家長不批改,我要耗費兩堂課的時間,我完全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有的時候忙的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手寫情況說明是為了讓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教育。」
  • 禁止家長改家庭作業,只為減輕家長負擔,但仔細想來這是好事嗎?
    最近,我有留意到一條新聞,說到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已經禁止讓家長改作業,很多家長看到這條新聞之後都留言說是個天大的好事,因為這大大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以後再也不用為陪娃寫作業煩惱了。假如說真的是這樣的結果的話,那當然值得慶祝。
  • 孩子一寫作業就喊累,身體差?不,很可能是孩子陷入「虛假疲憊」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一寫作業就會坐不住,有時候半個小時也只能寫幾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來來回回、反反覆覆最後搞得父母大發雷霆,孩子也是一頓委屈。孩子會說,媽媽我好累,我不想寫作業,今天的作業太多了,我完不成。可是到了父母這裡就會認為孩子是在故意磨蹭、找茬,根本就是孩子自己想出去看電視,心思完全沒放在寫作業上。
  • 家庭作業該不該家長改?教育部表態了!
    ,發現一起,嚴處一起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家長也要在家裡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家庭和學校在課後作業方面的職責,應該釐清邊界。
  • 兒子不寫作業激怒親媽報警:我兒子不寫作業還打人,我不想要他了
    如今的社會,隨著科技的與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從國家到社會再到個人,都很重視教育,孩子已然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棟梁,「檢查作業」現在已經成為家長們每天必須要做的工作。其實對於「檢查作業」還是有很多學問的,正確的檢查方式可以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間接地提高學習成績。下面來看看這位媽媽的做法,耐人尋味。事件是這樣的,前不久,有個媽媽還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最後報警了。這個家庭來自江蘇徐州,這個媽媽本來是在給自己12歲的兒子輔導功課的。
  • 擔憂學生寫作業到深夜,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南昌新規定來了
    @花開不紀年說:我女兒的班主任更狠,要家長出題,家長批改。@我的草莓仙子說:這樣才對,家長把作業改了,要老師幹啥呢?我堅決不給娃改作業,自己事情一大堆,哪有空呢?@自在如風的少年說:學校的教育結合家庭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啊,所謂的給家長布置作業,只要利於家校共育,也是可以接受的。家長有必要做各種「家長作業」嗎?如今,「家長作業」變得越來越多。幾年之前,家長只需要偶爾幫孩子聽聽寫。
  • 【家長課堂】孩子的家庭作業到底要怎麼寫?
    根據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同意,回家功課會影響親子關係。近五成的家長,曾經為孩子的回家作業感到困擾。過半數的家長,曾經因為回家功課跟孩子發生衝突。超過六成的家長,在意老師給的回家功課成績。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功課,不知不覺中牽動著家長的神經,影響數百萬家庭的生活節奏。家庭生活變成「做完功課後的剩餘時間」,親子互動也總是從「今天功課寫完沒?」的對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