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教育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南昌市普通中小學校辦學行為的若干規定》提出:教師不得布置機械性、重複性、懲罰性家庭作業,其中明確規定,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另外,在作業時間方面,高年級作業控制在30分鐘到1個小時,低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
對於這個規定,很多南昌的家長都在拍手叫好,畢竟這個規定說到家長的心坎裡去了:比如孩子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少了,自己也不用代為批改作業了等等,若果真如此,下班回到家,用於私人的休閒放鬆時光可是多出了一大把,想想就令人開心。這個消息迅速衝上了熱搜,人們在網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花開不紀年說:我女兒的班主任更狠,要家長出題,家長批改。
@我的草莓仙子說:這樣才對,家長把作業改了,要老師幹啥呢?我堅決不給娃改作業,自己事情一大堆,哪有空呢?
@自在如風的少年說:學校的教育結合家庭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啊,所謂的給家長布置作業,只要利於家校共育,也是可以接受的。
家長有必要做各種「家長作業」嗎?
如今,「家長作業」變得越來越多。幾年之前,家長只需要偶爾幫孩子聽聽寫。可是現在,80,90後的人做了父母,文化水平高了,事情也多了。寫作業前,需要幫孩子在學校群裡或其他途徑收集家庭作業;寫作業時,不僅要幫孩子聽寫語文,還要幫孩子聽寫英語;寫完作業後,需要幫孩子檢查作業做得對不對。此外,還有各種手工製作、列印資料等等。
那麼這麼多任務,我們真的每一項都要全部完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於「家長作業」,我們要做,但是沒必要百分之百完成。
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主角是孩子,要培養孩子的獨立,家長能做的只是幫一點忙,不能代替孩子。寫作業前,讓孩子在學校裡儘量自己抄好作業,實在不知道的,家長可以在群裡翻找一下;檢查作業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先檢查一遍;做手工時,不必要完全由家長自己代勞,可以聽取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一起按照孩子的想法做出來,這樣的話,或許最後手工成品不好看,但是鍛鍊了孩子的想像和動手能力,也擁有了溫馨快樂的親子時光等等。
家長不盡力幫忙,孩子上小學做到深夜怎麼辦呢?
與孩子溝通
孩子小小年紀,寫作業寫到深夜還沒寫完,很多家長內心必定心疼不已,但是這時候千萬不能代替孩子做本該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事情,應當與孩子溝通,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弄明白孩子是因為作業多完成的慢,還是因為不會,亦或是貪玩不認真寫從而導致時間的浪費。
與老師溝通
發現孩子寫作業慢確實是因為作業量太多,可以與老師溝通一下,問問老師布置這麼多的原因,探討是否有必要布置這麼多;發現孩子是因為態度不行導致作業寫得慢時,可以詢問老師孩子在校表現怎麼樣等。
與孩子的朋友溝通
有時候孩子有些話無法對老師或家長訴說,這時候家長可以向孩子的朋友打聽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在生活中或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困難。
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我們需要投入時間、精力、金錢幫助孩子成長,但是有很多事情切記不能代替孩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