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和教育相關的最火的短視頻,莫過於家長怒懟教師讓家長批改家庭作業的視頻了,家長一聲質問,「孩子的作業我輔導了,孩子的作業也讓我批改了,教師的事情全都由家長幹了,哪還要要你教師幹什麼?」喊出了成千上萬壓在家長心底的「呼聲」。隨著媒體地不斷曝光和發酵,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批改作業的問題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門的關注,於是各省競相出臺了家庭作業減負令。
位於西北邊陲的某市教育局也不甘落後,近日也出臺了落實省中小學生減負,家庭作業管理的相關規定,明確規定,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做到不超標,不降標,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其他年級書面作業不能超過一到一個半小時不等,對中小學各年級家庭作業量和內容都做了具體規定。其中教師不得通過電子設備布置作業,不得讓家長代替教師批改作業,代評作業,教師必須親自檢查作業和嚴禁教師不止重複性、機械性、懲罰性、隨意性等低效性作業成為了家長關注的焦點。設立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對被舉報的教師一經查實,取消評優選先資格,扣除績效積分等懲罰措施深受家長好評。其實,這樣的減負令全國絕大多數家長都在叫好,誰讓它深入人心,給家長和孩子都減去了沉重的負擔呢?尤其是讓家長替教師批改作業的這座大山早就壓得家長喘不過起來了,家長又怎能不高興呢!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早就講過,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他還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作為中國集體授課的創始人,孔子強調複習的重要性,他說複習舊的知識,可以從中得到新的體會、新的結論,如果能堅持這樣做,那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由此可見,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是非常有必要的,何況全國每一個省教育部門頒布的「減負令」中也沒否定家庭作業的重要性。
但是,隨著各省「減負令」的出臺,一些家長和學生也產生了誤解,那就是教師只能布置少量作業,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會認為孩子可以沒有作業,教師一旦不知適量的作業家長和學生就會舉報投訴,這讓教師很擔憂。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去思考,去溫習舊知,去得到新的知識這不僅僅是學生認知規律的需要,更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需要。家長、學生和教師認識的不同,極容易會給學生後來的學習帶來障礙,學習從來都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這很讓教師擔憂。
為了學生能考個好成績,適應大語文學習,適應高考,語文教師書面作業會布置的得少,但閱讀性的作業卻不能減少,其實,其它一些學科的作業亦會如此。以一、二年級為例吧,書面作業可以沒有,但是記憶型的作業卻不能缺。但這樣一來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學生只將古詩、生字等知識背了下來但字不會寫怎麼辦?要知道會背不一定會寫,考試是要寫到試卷上的,不寫行嗎?也許有網友會說,學生可以在學校寫啊,但您別忘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老師用來幫助學生記憶聽寫的時間未必夠。
筆者認為,在競爭非常激烈的今天,給孩子減壓也要適當,更要合理,千萬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孩子在學習時適量的作業和壓力都需要。網友們,您認為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