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家長太難了!
江西南昌有一位34歲的單親媽媽明俐(化名),因為工廠很忙,
沒有批改孩子的家庭作業,老師要求她手寫一份情況說明,解釋沒有批改作業的原因。
事發當天,明俐晚上八點還在工廠加班,接到兒子豆豆帶著哭腔的電話,
兒子說老師讓家長提交一份手寫版的情況說明。
明俐想給老師發信息說明情況,可豆豆說不行,這個說明必須手寫。
豆豆知道媽媽工作比較忙,還幫媽媽出了主意,讓她把信息發到奶奶手機上,自己可以幫媽媽抄上去。
兒子這一句體貼的話讓明俐淚崩,因為她知道繁重的作業已經讓孩子每天寫到深夜,哪有時間再去幫她抄寫一份毫無意義的說明?
豆豆上小學三年級,每天的作業都需要家長輔助才能完成。
語文朗讀課文,需要視頻打卡;
背誦古詩,背過了家長要籤字;
數學試卷,做完了需要家長訂正;
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的一號作業、二號作業、三號作業,大作文、日記本和糾錯本,還不算課內、課外練習冊。
明俐說輔導作業以來,變成了不完美的媽媽。
經常衝兒子拍桌子、吼叫、甚至告訴孩子「寫不完作業,不準睡覺」。
當她聽到孩子想盡辦法,也要讓她在老師面前做一名「完美媽媽」時,她崩潰了!
原來壓倒單親媽媽的,不是生活的艱辛、工作的辛苦,而是一份來自學校的負重。
孩子才是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兩天,看了一位單親父親的視頻,視頻的內容句句戳心。
單親爸爸喊話老師:「能不能把作業寫到黑板上?」
原來孩子上學經常完不成作業,老師每天把布置的作業發到微信群裡。
但他整日為生活奔波忙碌,顧不上孩子的作業,因此經常能接到老師的電話。
他是一名賣水果的爸爸,每天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十二點才能回到家裡。
家裡的老人年齡已大,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更別提看家長微信群老師布置的作業了。
之前試過給孩子配部手機,可他自控能力又不夠,常常不由自主地玩起了手機。
這位父親不得已,將訴求發到網上,懇求老師把作業寫到黑板上,好讓孩子自己記下作業,回家後認真完成。
太心酸了。
這位父親該是有多無奈,才會以這樣的形式喊話老師啊!
前段時間,我代替鄰居去了趟學校。
鄰居的兒子帥帥上一年級,鄰居和愛人開的工廠出了問題,二人一起去了離家近百公裡的事發地。
可就在那幾天,他們的兒子闖禍了!
帥帥因為調皮和同學打了架,老師給鄰居打電話,讓她務必到學校一趟。
鄰居問老師,能不能讓老人去學校處理,沒想到被老師一口回絕。
鄰居二人孤立無援,在這個城市又沒有親戚,無奈之下就給我打了電話,讓我代替她去學校處理這件事。
我能感受到的是電話那頭的孤立無助,那種叫天不靈,叫地無門的焦急。
所以,我便代替鄰居,去學校處理了這件事。
鄰居回來後,對我萬分感激。
她告訴我:
比起生意的意外,他更怕接到老師的電話。生意賠了可以再來,但孩子的事真的拖不起。
原來孩子的風吹草動,才是壓垮中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家長的心理狀態決定了教育的成敗
最近,「教育內卷」火出了圈。
教育內卷是指高度單一化的競爭方式,分數、成績成了衡量教育成功與否唯一的測量器。
有人說:
教育內卷之下,扭曲成了各方利益博弈的賭場,賭資是孩子的成績和成就,氣候是家庭的投入、經營以及相應的社會資源。
深以為然。
最近看了一部叫《中國少年故事》的紀錄片。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汪禹晟的10歲男孩。
小禹晟的年紀不大,取得的榮譽可不少。
海澱區中小學生師生電腦作品評選活動小學組「電腦程式設計」三等獎;
青少年軟體編程等級考試C++一級;
CPA編程考級 圖形化編程一級;
CPA編程考級python一級。
除了被認可的計算機級別,還學過圍棋、機器人、美術、架子鼓、西班牙語、書法、籃球、橄欖球、滑雪、遊泳、編程。
禹晟的媽媽說,只要是兒子有興趣的,都要讓他試一試。
但網友們看了禹晟的課程後,屏幕上儘是滿滿地感慨和心疼,
這哪是開發孩子的興趣,分明是把孩子當成了一部高速運轉的機器啊!
樊登老師也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在周末帶兒子嘟嘟出去玩的路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家長,騎著電動車,風裡來雨裡去地送孩子上課。
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盡了全力。
可是,跟風式的補習班,到底適不適合孩子?
補習班能為他們的學習助力,是「揠苗助長」,還是只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呢?
我們該如何面對教育內捲化?
面對教育內捲化,我們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置之不理。
畢竟,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踏錯一步,都可能跟不上現在教育的快節奏。
不能逃避,這是家長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確面對「損失厭惡」
開頭新聞裡,豆豆媽說,運用「損失厭惡」定律,可以把孩子討厭做作業的心理引導到「下一個興趣點」上。
(圖片:豆豆的作文)
這就像是在孩子面前放上了一個他更感興趣的事物,把他的興趣點提升到更高的目標物上。
這樣「寫完作業」就不再是他頭疼的事,而是可以輕鬆跨過的小障礙物。
因為前方有更吸引他的事,所以跨過作業這個環節,也就不是難題了。
我把這個方法運用在兒子身上屢試不爽。
首先我找準兒子的「命門」,他喜歡看各種課外書,經常為了偷偷看書不寫作業。
於是在早上的時候,我和他約定好,如果他今天可以在20點前寫完作業,我就買給他最喜歡的那本書。
果然,晚上他光速般寫完了作業,美滋滋地捧起他朝思暮想的書翻看起來。
作為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把興趣點放在完成作業或學習任務上,這樣可以推動孩子學習的進度。
2.成績雖重要,可親子關係也不能荒廢
雖說,現在的孩子學習時間緊張任務繁重,除了周一到周五的作業,還有周末的各種「加餐」。
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學生報不到的補習班,各種五花八門的課外班,大大壓縮了親子時間。
父母和孩子沒有心理上的溝通和精神上的共鳴,很難彼此相互理解,更別說相親相愛了,常見的就是劍拔弩張。
長此以往,孩子和父母真的會成為漸行漸遠的陌生人。
想想除了和他們說學習的事,我們還有什麼共同語言呢?
況且成績這個話題是他們最不想提的「傷心事」。
表姐就是這樣和兒子慢慢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她最近和兒子提出了一個好玩的計劃。
表姐和兒子在紙條上寫下「最想做的3件事」,放在抽籤盒裡。
倆人分別抽取,無論抽到誰的心願,對方都要陪同一起完成。
沒想到,她和兒子完成幾件事情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雖說沒有徹底和解,但也比以前相處更融洽了。
所以建議父母們多抽空和孩子以玩遊戲,旅遊或參加活動的方式,多多加深聯結,鞏固關係。
所有的關係都需要用心去改善和經營,只要你還有期待。
有人說,改變我們能去改變的,接受我們改變不了的。
無論是現在的教育內捲化,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教育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是,儘可能和孩子成為「好搭檔」,共同面對教育難題。
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需要超強的忍耐力,合理分配時間的整合力,和孩子鬥智鬥勇的戰鬥力等等。
最重要的是,記得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解決所有的難題,而不是解決孩子。
最後,讓我們一起點亮【在看】,分享出去,我們所做的一切協商和改變,不過都是為了孩子。
*作者:小宇宙。來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給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