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健康起爸爸媽媽的心頭大事, 寶寶一生病,打針吃藥自然少不了。立秋過後秋意漸濃,最近我遇到很多的小朋友扎堆出現發燒、咳嗽的情況,家長們不禁的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容易出現生病的問題?其實極有可能是因為內熱重導致的寶貝上火引起的,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
首先和氣候有關係,秋天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分也在減少,天氣逐漸變得乾燥起來。這對於皮膚嬌嫩、器官發育尚不完全的寶寶來說很難適應,容易出現口舌乾燥、鼻子出血等"秋燥"現象,再加上秋天的晝夜溫差大,萬一受涼孩子也會出現生病的情況。其次和寶寶的身體特點有關係,孩子小身體的器官沒有發育健全,比如嬰幼兒的口腔黏膜比較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比較少,口腔黏膜乾燥就容易損傷或者感染細菌。再者和餵養有關係,寶寶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特別快,在正常狀態下能夠維持一種動態平衡。但如果因為飲食不合理、水分攝入的不足或流失過多而打破了這種平衡,就容易導致內熱上火。
吃得香、睡得好,便便輕鬆,是衡量寶寶健康的基礎指標。寶貝上火細心的家長應該能捕捉到些許的「蛛絲馬跡」,那麼如何識別寶寶上火呢?看:媽媽早晨起床的時候,注意看寶寶眼中分泌物有沒有增多的情況?如果早上起床眼角有眼屎,甚至把眼睛糊住了,極有是上火了。便便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排便順暢的寶寶,身體棒棒笑容多多。可一旦寶寶上火了,便便就會變得不正常。大便秘結,每隔兩三天才排便一次,而且大便硬而量少,呈羊糞球狀一顆一顆,排便的程延長或者排便困難,伴隨著肚子脹、小便發黃這都是上火的一些症狀。媽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可能會忽略觀察寶寶的肛門,這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部位,因為它的顏色是寶寶上火與否的暗示標誌,肛門發紅是上火的表現。寶寶哭鬧的時候看看孩子的舌苔,上火的寶寶舌苔厚膩、舌尖發紅。聞:媽媽聞到孩子口氣重、有酸臭味,不思飲食、不愛吃飯、不喝水,煩躁不安,同時會告訴家長口腔疼痛,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口、唇、舌及頰黏膜都可以見到大小不等的皰疹,這就代表孩子上火了。
寶寶小,身體還在發育階段,不能採用苦寒敗火的治療方式,這種「殺傷力」較大的去火方式,所以最好還是防患於未然,避免上火。家長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不挑食不偏食,不要讓寶寶過多吃肉,因為過多吃肉不僅難以消化,還會加重胃的負擔,進而引起上火等一系列不舒服症狀,每天定時排一到兩次。儘量少吃容易上火的零食,比如油炸、甜點、瓜子等,鼓勵孩子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足量飲水,不喝飲料。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