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高考錄取看綜合素質,靠譜嗎

2020-12-11 上觀

 

 

中國高考的「深度改革」,真的到來了!繼今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後,這兩天,四大配套政策接連推出,包括出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自主招生、規範高考加分相關意見。

 

相比其他三個充滿「硬槓槓」的配套政策,「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顯得宏大,又有些捉摸不定。按文件要求,綜合素質評價將「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這靠譜嗎?在筆者看來,要實現美好目標,需要釐清幾個問題--

 

問題一:誠信如何把關?

 

根據相關文件,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包含五個方面--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應該說,如果能從這五個緯度為學生準確「畫像」,絕對能夠勾畫出其綜合素質。

 

問題是,這些評價標準能做到準確嗎?當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招生掛鈎,特別是在名牌大學自主招生中佔據一定權重時,「準確」是否會變形?細看其中的一些指標,有些是「硬通貨」,比如,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體育測試成績,用學科競賽成績反映優勢學科學習情況,用藝術方面得獎反映藝術特長等。  

 

而有些指標,則很難用硬槓槓去體現。比如,思想品德方面,要考察學生參與公益勞動、志願服務的次數;社會實踐方面,要考察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勤工儉學、實習等實踐活動的次數、持續時間、形成的作品和調查報告等。

 

這類「指標」其實並不新鮮,但學校、家長、社會習以為常的現象是--假期裡,孩子沒當過一天志願者,家長拿著學校發的社會實踐卡,到居委會或某個單位敲個章就可以了。今後,如果「綜合素質評價」地位提升了,「敲章」特別是敲那些含金量高的章,是否會需求爆棚?怎樣區分一個孩子的確是利用假期,風裡來雨裡去地去當志願者,而另一個孩子憑著爹媽的關係,啥事沒幹卻敲到一個高大上的「章」呢?

 

不過,文件中也指出,遴選出來、用於招生使用的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必須於每學期末公示。倘若公示真正發揮作用,或許能為誠信「託底」。

 

 問題二:怎樣給學生畫像?

 

現在,中小學生每學期的成長記錄冊有厚厚一本,但翻一翻可以發現,其中許多頁是空白的,老師和家長關注的還是各科成績和排名。「綜合素質評價」需要給每個學生畫像,這無論對學生,還是老師來說,都是件難事兒。

 

根據文件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在成長過程中集中反映綜合素質主要內容的具體活動」、「一般性的活動不必記錄」、「活動記錄、事實材料要真實、有據可查」。而這些,最終將形成學生的檔案。關於檔案材料,文件中規定,「要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

 

這可是個技術活兒。寫什麼?怎麼寫?怎樣寫出「典型材料」,而不是「一般性的活動」?看來,老師、學生、家長都需要參加培訓。

 

而比培訓更重要的是,中學怎樣搭建平臺、設計項目、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自主選擇,開闊眼界,增長才能,豐富心靈。當然,這些憑中學一己之力很難完成,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給予支持,與之對接,提供平臺和資源。如此,學生寫成長記錄時才會言之有物,檔案材料才不會「千人一面」。

 

問題三:大學如何「參考」?

 

綜合素質評價將「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大學應該如何參考?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學校要制定科學規範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組織教師等專業人員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採取集體評議等方式做出客觀評價」。今後的自主招生,在高考前有「申請報名和審核」程序,要求「報名由考生提出申請,有關中學、社會團體或專家個人等均可實名推薦並對其真實性負責。試點高校組織相關學科專家認真審核,合理確定考生名單,向中西部、農村地區適當傾斜。」

 

這對高校而言,是不小的考驗。以往,按照高考分數來招生,計算機排序,幾分鐘就搞定了;把那些獲得學科類競賽大獎的學生挑選出來,給予自主招生優惠,也很容易做到。但是,要按照高校以及各專業選材的要求,找到與之匹配度高的考生「自畫像」,這就難了。

 

所謂「重要參考」,在操作中有一定的彈性,高校在招生時可「實做」,也有可能「虛做」。所謂「虛做」,大學選拔學生,考分仍是「唯一性」的,即便你有非常典型、真實、感人的思想品德材料和社會實踐經歷,也不予看重;所謂「實做」,大學真正花時間、花精力去制定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讓某方面素質特別優異的學生不受考分束縛,脫穎而出;讓那些與城裡孩子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寒門學子,能夠得到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

 

而大學的態度具有「指揮棒」作用,牽引著中學乃至社會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關係到綜合素質評價能否落到實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編輯:李寶花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專家:高考錄取「綜合素質評價」對農村考生不公
    專家:高考錄取「綜合素質評價」對農村考生不公  新華視點:如何看待「高分退檔」事件?  按照分數的高低錄取學生,這是我們常識中的高校錄取考生的一種做法,但是山東臨沂的師範學院最近卻改變了這種做法,結果是高考分數高的這些學生有的卻被淘汰了。面對這種做法,這種嘗試,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  (播放短片)  解說:  12名已經被提檔的高考生,由於綜合素質評價低被退檔了,儘管他們的高考分數比很多被錄取的學生還要高。
  • 重慶:高考錄取參考學生綜合素質報告
    明年重慶市將迎來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後的首次高考。昨日,在深入推進普通高中學校捆綁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工作會上,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高考成績,同學們高中三年的綜合素質報告將首次成為高校在錄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 北京市教委、考試院獨家解讀:新高考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誰錄取誰...
    與題目難度無關,只看考生成績的相對位置。  綜合評價錄取和綜合素質評價是兩個不同概念  未來向教育部申請的招生模式——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渠道   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渠道,是未來要向教育部申請的一種招生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學校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
  • 新高考來了!綜合素質評價很重要!
    什麼叫新高考?也就是新時期的一種新型高考錄取方式,即「兩依據一參考」:依據高考成績、學考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年逾六十的老人,記得當時高考只看家庭出身和思想表現,工人農民保送上大學。改革開放以後,高考成績是唯一錄取標準。
  • 高考應屆生增加綜合素質評價
    15個高考報名熱點問題    高考應屆生增加綜合素質評價深圳特區報訊(記者李玫)今年高考應屆畢業生將首次增加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將以寫實性文字表述方式,記入考生電子檔案,作為高校錄取或退檔依據之一。
  • 新高考來臨,綜合素質評價將影響高校錄取
    新高考來臨,綜合素質評價成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2018年9月起,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遼寧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區)將進入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目前新高考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還只是一種檔案式的評價,要求學生在特定平臺中客觀記錄具體活動,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 清北綜合評價招生啟動,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錄取籃子還有多遠?
    在各高校陸續縮減大規模自主招生的情況下,綜合評價招生異軍突出,自然就吸引了教育焦慮下的諸多目光。顯而易見,綜合素質評價將會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最終進入高考錄取「籃子」,在不遠的將來,大量高校將隨著新高考改革步入高考分數結合綜合素質評價招生的行列。
  • 湖北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湖北省首屆高中課改生將於今年迎來「新高考」。近日,省教育廳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與往年相比,「新高考」有四大變化。   據省教育廳介紹,「新高考」方案的具體變化為:仍以高考分數為主要錄取依據,但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提供給高校,在考生高考分數同等的條件下,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校選拔新生的參考依據;高考考試內容根據課改後高中課程標準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試卷模式有微調,設置選考題供考生選做,反映了課改新要求;錄取中職生的高職統考,從公共文化課紙筆測試模式改為以專業技能操作考試為主,文化測試為輔,「技能高考
  • 上大學也看綜合素質評價?高考改革方案在制定中
    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或將實行高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三位一體」。昨日,「全國中心城市第四屆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協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處長劉月霞在會上透露,作為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重要內容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當中。與此同時,在新的全國高考改革方案當中,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錄取考試中也將佔有較高比例。
  • 綜合素質評價影響強基計劃錄取!你提交了嗎?
    綜合素質評價材料的重要性一、從政策層面,三番五次強調綜合素質評價1、早在2014年9月3日《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就已經提出為改變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大學錄取學生將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考試成績
  • 問教丨綜合素質評價錄取,不要再陷入「唯分數論」
    然而,令人耐心尋味的是,參加綜評的高校,在綜評錄取結束後,卻用有多少高分學生申請本校,專業組錄取考生平均分為多少,來宣傳本校綜合素質評價取得的「成績」。這是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的精神背離的。表明高校還是看重考生的高考成績,關注綜合素質評價錄取的投檔線、錄取平均分、錄取最高分,這和統一批次的錄取,有什麼不同呢?
  • 教育部直屬單位舉辦研討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和高考錄取
    教育部直屬單位舉辦研討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和高考錄取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開展了關於「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討會」.會議中明確指出「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和高考錄取,是為了更好的發揮指揮棒的作用,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 教育部發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量化綜合素質評價
    原標題:教育部發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量化綜合素質評價  教育部昨天發布《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按照意見,計入高考的3門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學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
  • 高考錄取方案改革:2020年高考成績只佔60%?綜合評價錄取或成主流
    也有很多網友反映:高考綜合改革正在推進中,這一舉措是不是在透露出以後高考錄取的新改革趨勢?是不是以後這種錄取模式會成為主流?其實,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的成績、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學校的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
  •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平臺?中考要和高考接軌啦?
    綜合素質評價是什麼?影響中高考嗎?遼寧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是普通高中學校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是新高考方案中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 綜合素質|綜合素質評價到底是什麼?高中生必看!
    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一個新詞,很多考生和家長還是不太明白,它對高考有什麼影響?綜合素質評價在什麼時候填寫?又由誰填寫呢?本文就為各位考生及家長一一揭開迷霧,讓您瞬間搞懂「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到底是什麼?
  • 江蘇高考綜合改革系列解讀⑤ 丨綜合素質評價,打破高考唯「分數論」
    中國江蘇網訊 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將其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是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包含哪些方面?
    ​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是新高考改革「兩依據一參考」中的參考,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並在高校招生中參考使用,使對學生的一次性、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此項改革旨在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論」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 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直接影響強基錄取,該如何填寫?
    發現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舞弊的,將取消強基資格,並通報有關省級部門取消當年高考資格。自主選拔在線團隊整理高校招生簡章中對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辦法的說明,供考生家長參考。四、綜合素質評價表樣例1、河北省「強基計劃」報名考生綜合素質評價表2、江蘇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試行)五、赫敏老師提示1、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比你想的要重要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
  • 專家解讀高考改革:綜合素質評價會否流於形式?
    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會為高中教育教學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會給高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讓我們來逐一梳理此次改革的關鍵點。  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有什麼關係?  問題:學業水平考試要考哪些科目,考什麼?怎樣計入高考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