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女性生孩子有多難?為了奪回生育保險金,她打了一場官司

2020-12-20 丁香媽媽

邊跟孩子玩邊接受我的採訪,43 歲的未婚媽媽喵嗚(化名)說:「其實沒指望能拿到那筆錢,我說過哪怕只有 5% 的希望,但藉此機會能影響到更多願意思考的人,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未婚媽媽,才更有價值。」

自 2016 年起,作為一個決定獨自生育、撫養孩子的單身女性,懷孕建檔、生產、上戶口、社會撫養費,喵嗚一路過關斬將,但領生育保險金成了她遇到的最難的一關。

她決定提起訴訟,成了「未婚媽媽爭取生育保險全國第一案」的當事人。

在今天的中國,這是單身女性努力在這個本不是為她們設計的世界裡,逐漸爭取佔有一席之地的故事中的一個。

4 年前,為了給剛出生的孩子上戶口,分手情侶沈博倫和吳霞發起了眾籌社會撫養費的活動。接受採訪時,沈博倫說:「眾籌不是倡導未婚生育,生育權不該和婚姻綁在一起。這麼做只想發聲,引發大家關注,這遠比 4 萬元罰款有意義。」

4 年後,喵嗚因為沒結婚證明無法領取生育保險金,走上行政複議、起訴社保部門的維權之路。此時,曾經讓沈博倫和吳霞不得不做親子鑑定才能上的戶口政策,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北京等地都明確可以給未婚生育孩子上戶口,多數地區也不再主動徵收社會撫養費。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01

沒見到喵嗚前,我想著,她應該有著犀利的眼神、爽朗的笑聲,甚至是挺拔的身材,是一個維權者。

但見面後,最直觀的角色仍是一個媽媽。

樸素的裝修、簡單的擺設,進門後喵嗚熱情又溫和地招待我,像個認識許久的朋友,幾乎沒怎麼問我的情況便切入了正題。

那一天,恰巧月嫂阿姨回鄉了,喵嗚必須每周請假兩天在家陪孩子,其他時間便請父母幫忙帶。

我們的聊天需要跟隨小朋友的活動範圍挪動,從廚房到客廳,最後回到堆滿玩具的臥室裡。

一室一廳的房子裡,除了母子倆,還有時不時探出頭來的兩隻貓。

曾有人戲稱,養一條狗的工作量相當於養十隻貓,而養一個孩子的工作量又幾乎等同於養十條狗,所以喵嗚形容自己現在養了 102 只貓。

即便如此,喵嗚說自己是需要留有餘力的那一種人。

「我其實比較懶」,僱傭 24 小時陪護的月嫂阿姨需要每個月 7000 元的支出,但喵嗚覺得很值,這樣她可以兼顧工作、孩子和自己,甚至還能幫助其他人。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餘力,從 2017 年開始,她因為領取生育保險金被拒,決心走上跟政府部門打官司的維權之路。

喵嗚現在更習慣別人喊她欣欣媽媽,在那個嚴格要求是未婚媽媽才能進的微信群,喵嗚是群主。

群裡的媽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獨自帶著孩子遠離家鄉、親人,有的懷著孕猶豫著要不要生,有的被原生家庭父母牢牢地控制著……

成立這個群之前,喵嗚曾想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找到相同境遇的未婚媽媽,但她發現自己很難融入,不僅信息雜亂無章,甚至嗅到了一絲「亂象」氣味。

一些帖子裡,孕媽表達著是否生下孩子的猶豫,一些帖子是純記錄孩子的出生成長日記,還有更多的信息則是徵婚、求搭夥。

其中的不少都是異性戀男性,希望能找到一個未婚媽媽結婚……喵嗚不願過多評價,「裡面什麼人都有,我雖然找不到證據,但能感覺到……」

不僅在公開的社交平臺找不到共鳴,即便在私密的普通單親媽媽微信群裡,喵嗚也很難真正找到同類,因為相比於離婚的單親媽媽,未婚媽媽仍然是少數,甚至還有難以言說的鄙視鏈。

幾次下來,喵嗚不再主動去認識單身媽媽,她分明能感覺到,雖然都是自己帶孩子,但是離婚的媽媽仍然跟她們不一樣。

喵嗚和她的孩子,兩手相握在一起

02

3 年前,喵嗚知道自己懷孕時,渾身燥熱的感覺還是很清晰,那時她已經跟前男友分手了,生下孩子的決定沒有耗時太久。

早已過了傳統適婚年齡,這似乎讓喵嗚的家人在接受她生孩子這件事情上更為和諧。至少,沒有婚姻,還有個孩子將來有陪伴。

喵嗚一家因為較早投資房產在上海紮下了根,2000 年左右,跟隨在上海讀書的哥哥,喵嗚也來到上海工作,後來父母也搬了過來。

如今她住的一室一廳的房子是哥哥買下的,父母就住在樓下,哥哥一家人也在同一個小區。

這讓喵嗚少了很多後顧之憂,但她仍每個月按時繳房租,也從來不強迫爸爸媽媽帶孩子。

喵嗚說,爸爸媽媽能幫忙帶孩子固然好,但她從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有月嫂阿姨帶著,偶爾幾天爸媽見不到孩子也很難受,但如果天天見到就未必了。」

在喵嗚的生活裡,爸媽哥哥是家人,但她和孩子又是另一個家,既有聯繫又互不幹涉的關係,可以讓彼此都更有空間。

這幾乎是一個中國的單身媽媽能夠想像的最理想的狀態了。

她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有時候甚至慶幸自己不必受到傳統家庭裡的配偶及對方父母可能的壓力。

對於未婚媽媽來說,最難最需要過的一關是家庭,喵嗚說,「外面的人可以不接觸、不說話,但如果是家裡人,每天三句話裡有兩句話帶著刺去刺激你,他們還知道你最痛的點。」

走上維權之路的喵嗚,更習慣別人喊她欣欣媽媽

03

成了「未婚媽媽爭取生育保險案全國第一案」的當事人,讓喵嗚接受了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她似乎不願意被貼上未婚媽媽 KOL(意見領袖)的角色標籤。

網絡上,這位獨居的媽媽更像一個分享武功秘籍的「鍵盤俠」,不是被汙名化的鍵盤罵戰參與者,而是仔細碼下一行行過來人經驗的親歷者。

懷孕期間,喵嗚查資料時發現,在常用的搜尋引擎裡很難搜到真實的信息,甚至還有很多信息誤導。

為此,喵嗚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帖子留在貼吧、知乎等平臺上,有些媽媽會給她留言,她便隔一段時間去回復一下,「我想,只要你真正想找,肯定是能找得到(真實信息)的。」

甚至,她還會直接幫提問者打電話給所在地區的政府部門,得到明確回復後將所有條款文件整理好發給對方。

但也碰到一些「飯都餵到嘴邊不知道吃」的媽媽,「在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對有的人來說卻很難,」失望是有的,但只要有一個正面的反饋就又讓喵嗚覺得做一切是值得的。

到目前為止,從懷孕建檔、生產、上戶口、社會撫養費,喵嗚都一路過關斬將了,領生育保險金是她遇到最難的那一關。

剛準備申請時,喵嗚從別的渠道獲悉,有兩三個媽媽在當地順利領到了,但是在她問清了具體地點,再打電話去問有關部門的時候,對方都否認了。

從事多年財務工作,有跟政府部門打交道的經驗,又利用業務時間自學過法律,喵嗚決定走上維權之路,那更像是一場破冰之旅,「既然沒有人做過,那我就去試試吧」。

在今天的中國,像喵嗚這樣的未婚媽媽顯然還是「異數」

04

1877 年,終身未婚的女權運動領袖蘇珊 安東尼曾做過一個演說「單身女性家庭」,她預言,女性自服從地位到統治地位的過程中,必須要經過一個「女性可以自力更生,獨立維持家庭的時代」。

然而,在今天的中國社會,由單身女性獨立維持的家庭顯然還是異數。

研究了很多法律法規,喵嗚發現,實際上無論是《婚姻法》、《社會保險法》都沒有明確規定過非婚生育不得享受權益,「實際上是人們默認了關於生育的規定都必須有夫妻雙方,但在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法律應該作出有利於當事人的決定。」

喵嗚說,雖然現在未婚媽媽去給孩子辦戶口幾乎遇不到什麼困難,大多數地區也不會有人像以前一樣主動徵求社會撫養費,「沒人為難你,但你去直接問的時候,對方說的是暫不徵收。」

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方潔律師認為,喵嗚這樣的多元家庭結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他們與傳統觀念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不必避免的,社會價值取向與法律也應當及時反應,以引導多元家庭理念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方潔說,目前的法律規定並未禁止未婚生育享受生育保險金,但基層做法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法律對於未婚生育能否申請生育保險未做明文規定,各地沒有統一的法律規定予以執行。

二孩政策實施以來,上戶口、女職工產假、社會撫養費等過去的方方面面都逐漸與計劃生育部門解綁,但未婚生育的有關權益卻始終未能從明文上去明確。

「過去是你生我要罰你,現在是我不罰你,但我也不支持你。」

一邊陪孩子玩,喵嗚一邊流利地說出許多法規條文,不過,當我問她,如果順利的話你能拿到多少生育保險金,喵嗚卻無法說出準確的數字。

她的聲音輕細,不認真聽就容易被孩子的哭鬧聲蓋住,最後她決定讓欣欣玩一會兒 iPad (平板電腦),這招殺手鐧讓孩子瞬間安靜了下來。

「大幾萬吧,我交得比較久」,然後她笑了,「其實我根本沒想著拿這筆錢,如果能通過我打官司能讓更多人去了解、思考這個事情,讓決策層去關注這件事,才更有價值。」

編者註:對社會保障部門的訴訟,一、二審均以敗訴告終,目前喵嗚已再次以上海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作為再審被申請人,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交了再審申請書,但何時能夠得到申訴結果,也許仍是個未知數。

作者:劉楚

編輯:李珊珊

除註明外,其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果你也有故事想要訴說,歡迎發送至:herstory@dxy.cn,我們會在 5 個工作日內回復。

相關焦點

  • 一位未婚媽媽和她打了兩年的生育保險官司
    從2017年冬天起,張萌開始打一場被稱為「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的官司,綿延近兩年,屢屢敗訴,上海市高院這一消息重新點燃了張萌的希望。生育保險,是一項保障公民在生育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制度。女性生產後可向社保部門申領生育保險金,彌補產假期間的工資收入,並享受生育醫療待遇。
  • 未婚生子,我有權領生育保險金嗎?
    從2017年冬天起,張萌開始打一場被稱為「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的官司,綿延近兩年,屢屢敗訴,上海市高院這一消息重新點燃了張萌的希望。生育保險,是一項保障公民在生育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制度。女性生產後可向社保部門申領生育保險金,彌補產假期間的工資收入,並享受生育醫療待遇。
  • 一場凍卵官司,一段爭奪單身女性生育權的故事
    生活中的變動——與前夫離婚、母親患病,令她的人生重點從事業轉向了家庭,也讓她對人生的看法發生了變化。怕自己以後會後悔,她曾動過凍卵的念頭。於麗穎來自於一個傳統的家庭,所謂傳統,指的是「在外邊做了再多的事兒、做了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兒,回到家,不結婚、不生孩子,你就有問題」 。
  • 上海一未婚媽媽申領生育保險金遭拒、起訴被駁,申請再審獲高院受理
    8月28日,上海的未婚媽媽張萌(化名)收到了一個好消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受理了她生育保險糾紛案的再審申請。 從2017年冬天起,張萌開始打一場被稱為「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的官司,綿延近兩年,屢屢敗訴,上海市高院這一消息重新點燃了張萌的希望。
  • 「生」不由己:中國單身女性生育之困
    倉促之下,她在咖啡館召開了一場簡易的新聞發布會。彼時她尚未意識到,自己即將以「中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當事人」的身份登上當天的微博熱搜,成為國內各大媒體的報導對象,甚至登上《紐約時報》、BBC等知名國際媒體的版面。
  • 未婚媽媽申領生育保險金遭拒,她仍舊在為這個群體「戰鬥」!
    8月28日,上海的未婚媽媽張萌(化名)接到了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受理她生育保險糾紛案的再審申請的通知。這個消息一出,這項官司的前因後果很快就披露在網絡上,引起社會公眾的熱議。打官司的這兩年間,張萌的兒子已經開始咿呀學語,很多人都覺得她打官司的事情太過衝動,長久地拖下去對她、對孩子都是一種負擔。但是張萌和律師堅持認為,未婚媽媽也有權領取生育保險金,更多非婚生子女都有權利享受國家的各種福利和補貼。
  • 畢設|「生」不由己:中國單身女性生育之困
    倉促之下,她在咖啡館召開了一場簡易的新聞發布會。彼時她尚未意識到,自己即將以「中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當事人」的身份登上當天的微博熱搜,成為國內各大媒體的報導對象,甚至登上《紐約時報》、BBC等知名國際媒體的版面。
  • 女孩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卻遭拒!「未婚媽媽」也有生育權利
    8月28日,上海單身媽媽張某接到上海市高院生育保險糾紛案的再審受理通知。她由於不能提供配偶身份信息和婚姻證明,在申領生育保險金時多次被拒。2017年,張萌開始打「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她堅稱自己是正確的。大家怎麼看?
  •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當事人:生不生孩子,女性該有發言權
    因拒絕向其提供凍卵服務,單身女性徐女士將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告上法庭。12月23日上午10時,這起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23日中午,庭審結束後,徐女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感覺單身女性生育的路還很長,(還)需要一些耐心。」徐女士回憶,被告的代理律師在庭審中稱,「冷凍卵子」會讓單身女性的生育年齡推遲,會引發其他社會問題。對此,徐女士並不認同。
  • 未婚媽媽申領生育保險金遭拒,你還不知道生孩子可以領10萬塊錢?
    這場被稱為「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的官司令吃瓜群眾們炸了鍋,有些網友表示生育保險出於保護弱者的目的,初衷就是為了照顧那些生育女性不受公司歧視,單親媽媽一個人帶孩子本就不容易,憑什麼繳納生育保險是強制的,但是生孩子卻得不到保障呢?這樣的生育保險要來何用?
  •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職場女性生孩子還是升職,兩難抉擇
    12月23日,我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在北京朝陽區進行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緣由是這樣的:未婚的徐女士於2018年去北京某醫院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相關檢查確認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醫院以相關制度不允許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為由,拒絕了徐女士冷凍卵子的要求。為此,徐女士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
  • 單身媽媽申領生育險金遭拒,這個規定歧視未婚媽媽,得改!
    4.日本海豚灣進入血腥捕獵季, 將持續到明年4月 5.單身媽媽申領生育險金遭拒:應坦然接受婚育分離 。關於「單身媽媽申領生育險金遭拒」的話題,已經在網上引起熱議了,一些網友已經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紛紛網上留言,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如下:「支持,每個女性都應該擁有生育權,而不是非要結婚了才可以生育,或許有的女人不想結婚但想有一個孩子這應該很正常,這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選擇」「這是體現人權的事
  • 上海女律師要為中國單身女性爭取生育權
    中國單身女性想當媽有多難?花高價凍卵,孩子上戶口罰款......上海律師揭開了女性生育權之困她的這份申請書能改變現狀嗎?有一對中國女同性戀去美國生孩子,漂洋過海,花費數十萬。錢是花了,孩子也生了,兩人去洛杉磯領事館辦旅行籤證卻被滯留,差點不能回國。
  • 女子未婚生子申請生育保險金被拒,起訴被駁回 如今再獲受理
    一個真正讓人民幸福感上漲的不單單是公正嚴明的法律,還需要有溫暖人心的福利政策;而我國為了公民生育方面的權利,所開設的生育保險,就是為了保障公民在生育的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層面幫助的制度。具體的來說就是:「女性生產後可以向社保部門申領生育保險金,以此來彌補產假期間的工資收入,並且還會享受生育醫療待遇」但是上海的張女士兩年來,都在以此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她的案件也是「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詳情根據當地的享受生育保險的計劃規定,生育保險申請人需要提供計劃生育情況說明,而為了提供計劃生育的情況說明,其中有一條那就是需要提交「
  • 三本絕望真實的女性小說:不生孩子不是女性的困境,生孩子才是
    嘲笑別人不生孩子的,大概是在婚姻裡吃夠了苦頭,這種苦自己消化不了,只好通過抨擊別人的方式消化。同樣自己不結婚的,如果真的享受單身生活,自己偷著樂都來不及,哪有功夫去罵結婚生孩子的女性是「婚驢」?對於不生孩子的女性,有這麼多惡狠狠的評論,是不是說明,在婚育生活中事實上過得並不如意的大有人在呢?
  • 未婚媽媽申領生育保險金遭拒起訴被駁回,原因是非計劃內生育非法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案子非常具有典型意義,被稱為「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而眼下逐年走低的人口出生率以及加速的老齡化社會進程,又讓其有了時代意義。我們都知道,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厲行計劃生育政策,該政策成為「國策」。
  • 單身女性凍卵自由,其實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為什麼要反對呢?
    單身女性凍卵,是因為目前沒有結婚生育計劃,但對於以後可不可能生孩子,很難做出預判,所以選擇冷凍卵子,給自己留一顆後悔藥。單身女性凍卵自由,其實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為什麼要反對呢?在完成一定的財富積累與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孩子,對自己對孩子都是好事。另外生孩子的價值,並不能凌駕於個人人生價值之上。單身女性選擇延遲生孩子,或生不生孩子,都是她們自己的自由選擇。
  • 貼錢代孕、買精生子,為什麼越來越多中國女性在撇開男人生育
    有一天,那位氣質清冷幹練的女性忽然諮詢該去哪裡做人工流產。原來,她自己又懷孕了。接待的人很吃驚,勸她要不要考慮把孩子留下,對方卻堅持做人流。她給出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孩子有明確的生物學父親,而她與那人已經分手了,不希望有什麼牽扯。
  • 「我被子宮綁架了」:中國女性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生育自由?
    起因是,50歲的她正打算備孕產子。 消息一經流出,就遭到了各大營銷號的誹謗: @-:是為了維繫婚姻還是為了留住丈夫? @-:這麼大年齡當奶奶不好,非要生孩子?
  • 彭靜委員提《女性生育權》,建議單身女性凍卵輔助生殖合法化!
    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018年婚姻大數據顯示:男性平均結婚登記年齡31.4歲,女性29.4歲。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晚婚甚至不婚,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只是暫時沒有生育需求,但不代表她們將來沒有生育需求,她們「不想因為年齡到了而結婚,更不要因為年齡而生孩子」,種種現實讓中國女性面臨前所未有的生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