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出版的關於印度歷史文化的書籍很多。本書第一章裡已經介紹過一些與中印文化交流史相關的專著和資料彙編,不再重複。這裡要介紹的是另外一些比較重要的著作,但難免有所疏漏。
劉國楠、王樹英先生的《印度各邦歷史文化》出版於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亞所成立後較早出版的一部著作。全書按印度各邦劃分條例,分別介紹其歷史、社會和文化,對於了解印度概況很有幫助。
金克木先生的《印度文化論集》出版於18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書中收有先生多年來所寫論文15篇。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繪畫、翻譯學、語法學、文獻學等。在許多問題上,先生都提出了前人沒有過的新看法。
林承節先生的《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出版於198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這實際上是一部斷代史,描述並分析了印度獨立運動前及其過程中,印度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劉欣如先生的《印度古代社會史》出版於199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全書11章,從印度河文明寫到莫臥兒王朝尤其是在第三、第四、第六章,體現了作者的新觀點。
崔連仲先生的《從佛陀到阿育王》出版於191年(遼寧大學出版社)全書除《引論》和《結語》外,分為4章,另附相關論文3篇。此書是先生研究印度古代史的代表作。書中對公元前6至3世紀的歷史做了全面研究,資料翔實。尤其是在印度列國時代和阿育王時代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研究方面,成就突出。
範鐵城先生的《東方的復興中印經濟現代化對比觀照》出版於1991年(湖南出版社)。書中討論了近代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一些共性與個性問題,如殖民勢力的入侵、對外貿易、民族資本的形成和發展、近代經濟思想等。唐文權先生的《東方的覺醒一近代中印民族運動定位觀照》出版於1991年(湖南出版社)。書中就近代中國和印度在西方殖民主義徵服過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進行了討論分析,如民族大起義、西學東漸、改良運動、民族主義思想與民族獨立運動等。
林承節先生的《印度近現代史》出版於199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這是先生繼《印度民族運動的興起》一書後又一部著作。全書39章,並附有12篇資料。此書從17世紀初寫到1950年印度共和國成立。書中的資料非常豐富,作者站在客觀的立場,敘述了這期間重要事實發生的背景、原因、過程和後果,分析了事件的性質和意義。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學者寫的一部內容最翔實、分析最透徹的印度近現代史。
黃思駿先生的《印度土地制度研究》出版於99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該書是先生多年從事印度歷史研究的成果。全書15章,從公元前1000年寫起,直至公元20世紀90年代。書中對印度土地制度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不同表現形式做了細緻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對於深入進行印度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尚會鵬先生的《印度文化史》出版於198年(臺灣亞太圖書出版社)全書13章,全面介紹了印度古代的文化,對於一般讀者來說,是一部十分有益的著作。
朱明忠先生的《尼赫魯》出版於1999年臺灣東大圖書公司)該書分為9章,先介紹尼赫魯的生平與家世,然後重點討論尼赫魯的思想,如其哲學觀、科學觀、文化觀、民主觀、社會主義觀世俗主義觀,最後對其歷史地位及影響作了深入討論。這是我國尼赫魯研究的重要著作。尚勸餘先生的《尼赫魯研究》和《尼赫魯與甘地的歷史交往》均出版於199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前者分5章,分別研究尼赫魯的生平、思想、實踐和對中國的關係。後者分上下篇,分析印度現代史上兩位巨人在各個時間段、不同政治運動中的關係,視角獨特,頗有新意。
林承節先生的《印度古代史綱》出版於2000年(光明日報出版社)該書10章,從印度河文明寫到莫臥兒前期。該書與先生的《印度近現代史》相銜接。此後,先生又陸續出版了幾部印度史學著作,使他的印度史學研究形成一個龐大的系列。這個成就在中國研究印度史學的學者中是獨一無二的。3.文學藝術先介紹幾部文學著作。劉安武先生的《印度印地語文學史》出版於198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這是先生自50年代留學印度後,長期從事印地語文學研究的重大成果。書中,清晰地描繪出印地語文學從產生到發展的全過程。
先生閱讀過大量第一手資料,在一些主要作品的分析上,沒有囿於前人的成說,而是闡發了自己的觀點。可以說,這是中國人寫的第一部印地語文學史,也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唯一一部印地語文學史,在很長一個時期不會有人超過。